近年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十一章近代物理初步课时作业35原子结构与原子核(2021年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十一章近代物理初步课时作业35 原子结构与原子核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十一章近代物理初步课时作业35 原子结构与原子核)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十一章近代物理初步课时作业35 原子结构与原子核的全部内容。

课时作业(三十五)原子结构与原子核
[基础小题练]
1.(2018·四川五校高三上学期联考)下列叙述中符合史实的是( ) A.玻尔理论很好地解释了氢原子的光谱
B.汤姆孙发现了电子,提出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
C.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提出了原子的能级假设
D.贝可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解析】玻尔理论很好地解释了氢原子的光谱,选项A正确;汤姆孙发现了电子,提出了原子具有“西瓜模型”结构,选项B错误;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选项C错误;贝可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选项D错误.【答案】A
2.(2018·长郡中学高三实验班选拨考试)根据所给图片结合课本相关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是电子束穿过铝箔后的衍射图样,证明电子具有粒子性
B.图乙是利用不同气体制成的五颜六色的霓虹灯,原因是各种气体原子的能级不同,跃迁时发射光子的能量不同,光子的频率不同
C.图丙是工业上使用的用射线检测金属板厚度的装置,在α、β、γ三种射线中,最有可能使用的射线是β射线
D.图丁是原子核的比结合能与质量数A的关系图象,由图可知中等大小的核的比结合能最大,即(核反应中)平均每个核子的质量亏损最小【解析】题图甲是电子束穿过铝箔后的衍射图样,证明电子具有波动
性,选项A错误;题图乙是利用不同气体制成的五颜六色的霓虹灯,原因是各种气体原子的能级不同,跃迁时发射光子的能量不同,光子的频率不同,选项B正确;题图丙是工业上使用的用射线检测金属板厚度的装置,在α、β、γ三种射线中,由于γ射线穿透能力最强,最有可能使用的射线是γ射线,选项C错误;题图丁是原子核的比结合能与质量数A的关系图象,可知中等大小的核的比结合能最大,即在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平均每个核子释放的能量最大,平均每个核子的质量亏损最大,选项D错误.
【答案】B
3.碘131的半衰期约为8天,若某药物含有质量为m的碘131,经过32天后,该药物中碘131的含量大约还有()
A。

错误!B.错误!
C。

错误!D.错误!
【解析】由半衰期公式m′=m(1
2
)错误!可知,m′=m(错误!)错误!=错误!
m,故选项C正确.
【答案】C
4.下列核反应方程中,属于α衰变的是()
A。

错误!N+错误!He→错误!O+错误!H B.错误!U→错误!Th+错误!He
C。

2,1H+错误!H→错误!He+错误!n D.错误!Th→错误!Pa+错误!e
【解析】α衰变是重核自发的发出α粒子的天然放射现象,其中α粒子是错误!He,所以B正确;A为人工转变,C为轻核的聚变,D是β衰变,故A、C、D皆错误.
【答案】B
5.质子、中子和氘核的质量分别为m1、m2和m3.当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结合成氘核时,释放的能量是(c表示真空中的光速)( )
A.(m1+m2-m3)c B.(m1-m2-m3)c
C.(m1+m2-m3)c2D.(m1-m2-m3)c2
【解析】由质能方程ΔE=Δmc2,其中Δm=m1+m2-m3可得ΔE=(m1+m2-m3)c2,选项C正确.
【答案】C
6.μ子(电荷量为-e)与氢原子核(质子)构成的原子称为μ氢原子,它在原子核物理理的研究中有重要作用.如图所示为μ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假定光子能量为E的一束光照射容器中大量处于n=2能级的μ氢原子,μ氢原子吸收光子后,发出频率为ν1、ν2、ν3、ν4、ν5和ν6的光,且频率依次增大,则E等于( )
A.h(ν3-ν1)B.h(ν5+ν6)
C.hν3D.hν4
【解析】μ氢原子吸收能量后从n=2能级跃迁到较高能级,然后向较低能级跃迁,发出C错误!=错误!=6种不同光子,解得n=4,即μ氢原子吸收能量后先从n=2能级跃迁到n=4能级,然后从n=4能级向低能级跃迁.辐射光子的频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4→3、3→2、4→2、2→1、3→1、4→1,所以能量E与hν3相等,C正确.
【答案】C
[创新导向练]
7.科学探究—-利用光谱分析反氢原子的组成
1995年科学家“制成”了反氢原子,它是由一个反质子和一个围绕它运动的正电子组成;反质子和质子有相同的质量,带有等量异种电荷;反氢原子和氢原子有相同的能级分布,氢原子能级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反氢原子光谱与氢原子光谱不相同
B.基态反氢原子的电离能是13。

6 eV
C.基态反氢原子能吸收11 eV的光子发生跃迁
D.在反氢原子谱线中,从n=2能级跃迁到基态辐射光子的波长最长【解析】反氢原子和氢原子有相同的能级分布,所以反氢原子光谱与氢原子光谱相同,故A错误;处于基态的反氢原子的电离能是13.6 eV,具有大于等于13。

6 eV能量的光子可以使反氢原子电离,故B正确;基态的反氢原子吸收11 eV光子,能量为-13。

6 eV+11 eV=-2。

6 eV,不能发生跃迁,所以该光子不能被吸收,故C错误;在反氢原子谱线中,从n=2能级跃迁到基态辐射光子能量较大,频率较大,波长较小,故D错误.【答案】B
8.科学探索——卢瑟福对α粒子散射现象的研究
如图是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在一个小铅盒里放有少量的放射性元素钋,它发出的α粒子从铅盒的小孔射出,形成很细的一束射线,射到金箔上,最后打在荧光屏上产生闪烁的光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是卢瑟福建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重要依据
B.该实验证实了汤姆孙原子模型的正确性
C.α粒子与原子中的电子碰撞会发生大角度偏转
D.绝大多数的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
【解析】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选项A正确;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假设,从而否定了汤姆孙原子模型的正确性,选项B错误;电子质量太小,对α粒子的影响不大,选项C错误;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几乎仍沿原方向前进,选项D错误.【答案】A
9.动量守恒定律与核反应方程的完美结合
在匀强电场中有一个原来速度几乎为零的放射性碳14原子核,某时刻它发生衰变放射出一个粒子,其所放射的粒子与反冲核的初速度方向均与电场
方向垂直,且经过相等的时间后形成的轨迹如图所示(a、b均表示长度).那么碳14的衰变方程可能是( )
A.14 6C→42He+错误!Be B.错误!C→错误!e+错误!B
C。

14 6C→错误!e+错误!N D.错误!C→错误!H+错误!B
【解析】设放射粒子反冲核的电荷数与质量数分别为q1、m1;q2,m2.
则由动量守恒有:m1v1=m2v2①
对放射粒子有:2a=错误!·错误!·t2②
a=错误!·t③
对反冲核有:4b=错误!·错误!·t2④
b=错误!·t⑤
由①②③④⑤解得错误!=错误!,对照选项的四个核反应方程可知,只有A 对.
【答案】A
10.动量守恒定律在衰变中的应用
如图甲所示,国际原子能机构2007年2月15日公布了核辐射警示新标志,新标志为黑框红底三角,内有一个辐射波标记:一个骷髅头标记和一个逃跑的人形.核辐射会向外释放3种射线:α射线带正电,β射线带负电,γ射线不带电.现有甲、乙两个原子核,原来都静止在同一匀强磁场中,其中一个核放出一个α粒子,另一个核放出一个β粒子,得出图乙所示的4条径迹,则( )
A.磁场的方向一定垂直于纸面向里
B.甲核放出的是α粒子,乙核放出的是β粒子
C.a为α粒子的径迹,d为β粒子的径迹
D.b为α粒子的径迹,c为β粒子的径迹
【解析】衰变过程中满足动量守恒,粒子与新核的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据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不难分析:若轨迹为外切圆,则为α衰变;若轨迹为内切圆,则为β衰变.又由R=错误!知半径与电量成反比,B、D 正确.
【答案】BD
[综合提升练]
11.在一次研究原核内部结构的实验中,让一个速度为v0=7。

7×104m/s 的中子沿着与磁场垂直的方向射入匀强磁场,击中一个原来静止的锂核(错误! Li)后产生1个氦核和另一个新核.测得氦核的速度是v1=2.0×104 m/s,方向与反应前中子的运动方向相同,设中子质量与质子质量相等.
(1)写出核反应方程;
(2)求出氦核和新核的轨道半径的比值;
(3)当氦核转6圈时,新核转了几圈?
【解析】(1)核反应方程:错误!n+错误!Li→错误!He+错误!H。

(2)设中子质量为m,则氦核质量为4m,产生的新核质量为3m
设新核速度为v2,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0=4mv1+3mv2
解得v2=-1×103 m/s,负号表示新核的速度方向与反应前中子的速度方向相反
由于氦核和新核在磁场中受到洛伦兹力作用做匀速圆周运动,qvB=m 错误!
解得r=错误!
氦核电荷量q=2e,则氦核运动的轨道半径r1=4mv1 2eB
新核电荷量q=e,则新核运动的轨道半径r2=错误!
氦核和新核的轨道半径的比值为错误!=|错误!|=错误!.
(3)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周期T=错误!=错误!
氦核运动的周期T1=错误!,新核运动的周期T2=错误!,二者周期的比值
为错误!=错误!
设氦核转6圈时,新核转了n圈,则有6T1=nT2,解得:n=4.
【答案】(1)见解析(2)错误!(3)4
12.氢原子基态能量E1=-13。

6 eV,电子绕核做圆周运动的半径r1=0。

53×10-10m.求氢原子处于n=4激发态时:
(1)原子系统具有的能量;
(2)电子在n=4轨道上运动的动能;(已知能量关系E e=错误!E1,半径关系r n=n2r1,k=9.0×109N·m2/C2,e=1。

6×10-19C)
(3)若要使处于n=2的氢原子电离,至少要用频率多大的电磁波照射氢原子?(普朗克常量h=6。

63×10-34J·s)
【解析】(1)由E n=错误!E1,得E4=错误!=-0。

85 eV。

(2)因为r n=n2r1,所以r4=42r1
由圆周运动的知识得k错误!=m错误!
所以E k4=错误!mv2=错误!≈0。

85 eV.
(3)要使处于n=2的氢原子电离,照射光的光子能量应能使电子从第2能
级跃迁到无限远处,最小频率的电磁波的光子能量为hν=0-E 1 4
得ν≈8.21×1014 Hz.
【答案】(1)-0.85 eV (2)0.85 eV (3)8.21×1014 Hz。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