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学习]2018秋高中地理 第1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第1节 第1课时 区域和区域差异 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时 区域和区域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学习目标:1.了解区域和区域差异的含义。
2.结合图示,理解中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利用景观图,了解我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特点,掌握分析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差异的基本方法。
(重点)3.利用景观图,学会分析比较我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掌握分析不同区域人类活动差异及成因的基本思路。
(重、难点)
[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
1.区域和区域差异
(1)区域概念: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
(2)区域特点
(3)区域划分
区域划分的指标可以是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某一方面的,也可以是综合性的。
(4)区域和区域差异研究 ①研究方法:比较法。
②研究重点⎩⎪⎨⎪⎧比较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分析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区域社会发展的影响
探讨区域内部自然与人文要素之间、 区域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③研究目的:为选择区域发展的方向、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提供依据。
(1)影响区域差异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等。
(2)自然区的划分
地形和气候是决定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土壤和植被则是自然区域的标志。
(3)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1)农业活动
①东部季风区:中国最主要的农业区,以种植业为主。
②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以畜牧业为主,也有部分灌溉农业区。
③青藏高寒区:以畜牧业为主,少数地区可以发展林业和种植业。
(2)交通
①东部:交通发达,路网稠密。
②西部:交通不便,阻碍发展。
(3)经济和文化
①东部季风区经济和文化发达。
②西部地区经济落后,直接影响教育和文化的发展。
1.区域内部存在差异,区域之间某些特征相对一致。
( )
2.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热量为基础,是中国最主要的农业区。
3.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资金缺乏。
4.青藏高寒区的内部自然区域变化主要是水热组合状况随海拔的升高发生变化。
【提示】 1.×区域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
2.√热量的差异是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形成的基础。
东部季风区平原地区几乎全部被开垦,是中国最主要的农业区。
3.×水分的差异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形成的基础,其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水源缺乏。
4.√随海拔的升高,青藏高寒区垂直差异明显。
[合作探究·攻重难]
合作论坛在甘肃敦煌举行,本届论坛由人民日报社和甘肃省委省政府联合主办。
【思考交流】
1.甘肃敦煌是否是区域?说明判断理由。
【提示】是。
敦煌是具有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
2.甘肃省干湿地区划分的指标是什么?它们之间有没有明确的界线?
【提示】干湿地区的划分是依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属于自然指示。
干湿区之间没有明确的分界线,具有过渡性特征。
[归纳总结] 正确理解区域的特征
(1)整体性是指区域各组成要素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构成一个整体。
(2)差异性是指任何一个区域都有自己的特性,不同区域有差异。
(3)行政区一般都有明确的边界,自然区、经济区等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的特性。
(4)层次性是指区域的级别差异,如下图所示。
[方法技巧]如何全面认识区域特征
(1)清楚划分类型:明确该区域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这是认识区域的第一步,起到定向的作用。
(2)明确区位特征:利用经纬网、区域轮廓、区域内的重要地理事物等信息,确定区域的位置及其与周围区域的联系。
(3)了解区内共性:即分析区域内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找出区内共同性。
(4)分析区间差异性:即比较该区域与其他区域在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不同,充分认识区域的“个性”。
(5)掌握边界形状:熟悉区域边界形状特征,利于迅速准确地判断区域。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类型的区域只有大致的范围而无明确的界线,如语言区。
[题组对练]
1.读下图,回答(1)~(2)题。
【导学号:57522000】
(1)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 )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
B.区域内部的特性相对一致
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2)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
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
A.发展水平B.生活特点
C.发展方向D.发展条件
(1)B(2)C[第(1)题,该图显示出区域内部的特性相对一致。
据图无法说明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也不能说明区域的层次性。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区域的边界是模糊的。
第(2)题,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了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发展方向。
]
材料二小明同学在他的作文《我的家乡》中写道:“四月的早晨,广阔低平的田野一望无际,船儿在密如蛛网的河流中穿梭,微风徐徐,田里绿油油的稻秧迎风起舞,田边的采桑姑娘欢歌笑语,池中的鱼儿不时跃出水面,塘边上蔗苗茁壮、果树花香,一派春意盎然之景。
”
【思考交流】
1.材料一中A、B、C区分别属于我国哪一自然区?其划分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提示】A为东部季风区,B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C为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区主要是依据自然因素中的地形和气候来划分的。
2.材料二中小明同学的家乡位于图中哪个区域?其所在地区属于何种气候类型?
【提示】小明的家乡位于图中的A区域。
其所在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3.影响C区域内部自然区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提示】随海拔而变化的水热组合状况是决定该区内部自然区域变化的主导因素。
[归纳总结]
1.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
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受纬度位置(热量)、海陆分布(降水)和海拔高度(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其划分的依据具体如下所示:
2.三大自然区的特征及成因
(1)东部季风区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3)青藏高寒区
[题组对练]
2.我国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如下图)。
据此完成(1)~(3)题。
(1)关于我国自然地理要素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从西向东表现为山地—高原—平原
B.气温无论冬夏均为由南向北递减,等温线和纬线大致平行
C.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D.河流径流量由北向南依次增大
(2)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性。
以下关于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热量为基础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
C.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的升高发生变化
D.三大自然区存在内部差异均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
(3)下列地理事物的排列顺序中,能正确反映我国东部季风区热量自北向南变化规律的是( )
A.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B.冬小麦—玉米—春小麦—水稻
C.剑麻—棉花—桑蚕—亚麻
D.一年一熟—一年两熟—两年三熟—一年三熟
(1)C(2)D(3)A[第(1)题,由于我国区域面积庞大,自然条件复杂多样。
地形种类齐全,西部多山地、高原和盆地,东部多丘陵、平原;我国气温南高北低,冬季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夏季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由于主要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河流径流量由于受流域面积、气候、河流补给类型的影响,比较复杂。
第(2)题,我国三大自然区内部分异也十分明显,东部季风区以热量为基础,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以水分为基础,青藏高寒区垂直分异明显。
第(3)题,我国东部季风区受热量影响,植被呈现有规律的更替:由北向南为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
甲乙
【思考交流】
1.两图反映的农业景观分别位于我国的哪个自然区?其分界线是什么?
【提示】图甲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图乙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两大自然区以400 mm 等降水量线为界。
2.造成两地农业景观差异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
【提示】造成两地农业景观差异最主要的因素是气候。
东部季风区季风气候显著,降水量大,适合发展种植业;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地处内陆,降水稀少,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适合发展畜牧业。
3.图乙所示地区过度发展该种农业,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什么?
【提示】过度放牧导致草场破坏,造成土地退化。
[归纳总结] 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
人类活动的方式是人类和自然环境相互适应的产物。
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
我们分析它们的差异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讨论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
第二步,讨论各自然区的农业生产活动类型(因为农业和其他两大产业相比,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更加密切)。
第三步,讨论各自然区的交通状况。
第四步,讨论总体经济水平和文化、科技等方面受环境的影响程度。
[题组对练]
3.区域间的自然差异会影响到人类的生产活动,我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就导致了农业活动各具特色。
据此完成(1)~(2)题。
【导学号:57522001】
(1)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发展种植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
A.地形B.土壤C.热量D.水源
(2)青藏高寒区农作物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其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A.土壤肥沃B.热量条件较好
C.劳动力丰富D.水资源丰富
(1)D(2)B[第(1)题,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降水稀少,水源是该区发展种植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
第(2)题,“高寒”是青藏高寒区最主要的自然特征,地势高导致气温低,影响农业发展,而青藏高寒区的河谷地区地势较低,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
[图表解读·悟技巧]
[图表探讨]
我国三大自然区划示意图
探讨1.划分我国三大自然区的主要参考依据是什么?
【提示】地形和气候。
探讨2.三大自然区之间的分界线分别是什么?
【提示】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以400 mm年等降水量线为界;西北干旱半干旱
区与青藏高寒区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为界;东部季风区与青藏高寒区以3 000 m 等高线为界。
探讨3.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其影响因素有哪些?
【提示】 干旱。
一是距海遥远,二是重重山脉阻挡,使来自海洋的水汽难以到达。
[读图方法]
阅读上图应主要把握以下两点:
(1)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地形、气候的差异。
界;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为界,其东部与东部季风区大约以3 000 m 等高线为界。
[读图训练]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示自然区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
(2)A 区与C 区的分界线大致与哪些地理分界线相吻合? (3)填表比较A 、C 两区自然特征的差异。
部季风区的分界线。
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从题干所要求的几个方面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东部季风区进行分析即可。
【答案】(1)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2)该分界线大致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草原带与森林带的分界线、农耕区与牧区的分界线相吻合。
(3)
[当堂达标·固双基]
考查点1 区域和区域差异
下图示意甘肃省以某种自然指标划分出来的四大区域。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导学号:57522002】
1.这四大区域的划分指标是( )
A.积温的多少
B.年降水量的多少
C.年太阳辐射量的多少
D.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2.关于这四大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区域内部整体性突出
B.区域界线是明确的
C.区域之间差异性突出
D.四大区域是相互联系的
1.D
2.B[第1题,根据图例可知,划分的是干湿地区,划分指标应是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第2题,区域内部整体性特征突出;自然区域界线是不明确的;区域之间差异性突出;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
考查点2 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各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显著。
下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图。
读图,回答3~5题。
3.决定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 ( )
①地形②土壤③植被④气候⑤水文
A.①②B.③⑤
C.①④D.②③
4.下列属于东部季风区的特征的是 ( )
A.四周多山地,多风成地貌景观
B.气候湿润,气温年较差大
C.土壤多为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
D.河流多为内流河,湖泊多为咸水湖
5.下列关于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东部季风区海拔较低,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 000米以下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大部分地区为草原,部分地区为森林
C.青藏高寒区海拔高,空气稀薄,人口少
D.随距离海洋远近而变化的干湿状况是决定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自然区域变化的主导因素
3.C
4.C
5.B[第3题,地形和气候是决定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
第4题,四周多山地,多风成地貌景观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特点;气候湿润是东部季风区的特点,气温年较差大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特点;东部季风区的植被以森林和森林草原为主,但现状多为农作物和人工林等人工植被,土壤多为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河流多为外流河,湖泊多为淡水湖。
第5题,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除山地中分布有森林、草甸等植被外,大部分地区为荒漠,部分地区为荒漠草原或草原。
]
考查点3 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
下图是中国邮政发行的“中国民居”特种邮票,邮票上的这些民居建筑除了反映各地风俗外,还反映了当地地理环境的重要特征。
读图,完成6~7题。
【导学号:57522003】
①②③
6.关于三邮票民居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内蒙古民居②陕北民居③云南民居
B.①云南民居②陕北民居③内蒙古民居
C.①陕北民居②云南民居③内蒙古民居
D.①陕北民居②内蒙古民居③云南民居
7.三民居特点反映了其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下面关于三民居与其所在地区气候特点对应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①—温差较大,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B.②—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C.③—终年高温多雨
D.②—湿热的气候
6.C
7.D[第6题,各地地理环境的特点及民居关系为:陕北——黄土高原——黄土直立——窑洞,云南——防潮、通风——吊脚竹楼,内蒙古——游牧——蒙古包。
第7题,①为陕北民居,温差大,降水不均,集中在夏季;②为云南民居,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③为内蒙古民居,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较少。
]
下图是某年我国某地区产业结构示意图。
读图,回答8~9题。
8.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
A.塔里木盆地B.四川盆地
C.松嫩平原D.太湖平原
9.该地区农业生产最主要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
A.光照充足B.耕地面积广阔
C.降水丰富D.消费市场广阔
8.A9.A[第8题,该地区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大,在第一产业中又以棉花种植为主,故该地区最可能位于塔里木盆地。
第9题,该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光照充足是其农业生产最主要的优势区位条件。
]
[教材活动点拨]
教材P7表111三大自然区地理特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