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的物候分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的物候分类
《诗经》的物候分类
《诗经》中描绘了大量物候的现象,根据其表现的季节来分类,可以将其分为春夏、秋冬物候。

物候是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和自然界一些非生物现象对季节和气候的反应,包括植物的发芽、抽叶、开花、结果、落叶,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换毛、迁徙,以及非生物现象始霜、始雪、结冰、解冻等等。

古人对季节的变化,最早并不是根据天象的观察,而是根据物候现象捕捉的。

《诗经》中描绘了大量的物候现象,根据其表现的季节来分类,可以将其分为春夏和秋冬物候。

一、春夏物候
(一)春季物候
春天花香鸟语,草木滋生,雷惊蛰伏,应时而出。

据《逸周书·时训解》记载:“立春之日,东风解冻。

又五日,蛰虫始振。

又五日,鱼上冰…雨水之日,獭祭鱼。

又五日,鸿雁来。

又五日,草木萌动…惊蛰之日,桃始华。

又五日,仓庚鸣。

又五日,鹰化为鸠…春分之日,玄鸟至。

又五日,雷乃发声。

又五日,始电。

”这说明先秦时期,人们就知道用物候来判断季节。

而《诗经》作为反应当时社会生活的文学作品,自然而然地记录下了这些富有生命力的种种。

春天,阳气上升,万物开始苏醒。

水是生命之源,水的苏醒召唤万物的再生。

沉睡凝固的河水融化,正是春天来临的征兆。

《郑风·溱洧》:“溱与洧,方涣涣兮。

”朱熹注曰:“‘涣涣’,春水盛貌,盖冰解而水散之时也。

”阳春三月,河水解冻,溱洧水涨得汪汪洋洋,清清澈澈。

这里即是以溱洧河冰的融化预示春天的到来。

花木抽青也是春天的重要标志,《小雅·限桑》:“限桑有阿,其叶有难。

…瞩桑有阿,其叶有沃。

…隐桑有阿,其叶有幽。

”桑密茂茁壮而有光泽。

《豳风·七月》“爱求柔桑。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朱熹注曰:“柔桑,稚桑叶。

迟迟,日长而喧也。

蘩,白蒿也,所以生蚕,今人犹用之。

盖蚕之未生齐,未可食桑,故以此啖之也。

”“春
日迟迟”,这已是昼长夜短的'春季,是养蚕的时候,所以采摘喂蚕的嫩桑叶和白蒿。

《卫风·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陈风·东门之杨》:“东门之杨,其叶牂牂”,“东门之杨,其叶肺肺。

”杨叶牂牂,三月中旬之兆。

三月当春之季,杨树新长出的叶子已茂密,呈“牂牂”、“肺肺”之貌。

《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月令》:“仲春之月,桃始华。

”桃花盛开也是春季的显著特征。

《召南·何彼秾矣》:“何彼秾矣?唐棣之华”、“何彼秾矣,华如桃李”。

春天树木茂盛,唐棣也好,桃李树也好,都不忘伴着春天的脚步绽放一番。

《小雅·杕杜》:“陟彼北山,言采其杞”。

朱熹注曰“登山采杞,则春已暮而杞可食矣。

”枸杞成熟是春末之象,采摘枸杞则是暮春之事。

在人们看来,鸟儿是大自然的精灵,其不仅有美妙的歌喉,而且是传达季节信息的使者。

据《礼记·月令》记载:“仲春之月,仓庚鸣。

”仓庚是报春之鸟。

《豳风·七月》:“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春天日子暖洋洋,仓庚飞来飞去鸣唱。

《豳风·东山》:“仓庚于飞,熠耀其羽。

”《小雅·出车》:“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除了黄莺,其他的鸟类也是春天的标志。

如其鸣“关关”的雎鸠,在春暖时期才发出吸引异性的鸣声。

《毛传》谓:“雎鸠,王雎也。

鸟挚而有别。

”《郑笺》:“挚之言至也,谓王雎之鸟雌雄情意至,然而有别。

”可见雎鸠鸟重情意,且对感情专一,故说其“挚”。

因为雎鸠鸟平常雌雄不同居,故《毛传》称其“有别”。

为了不惊动猎物,雎鸠平常不鸣叫。

每到春暖花开的时候,雎鸠鸟开始产卵育雏,这时它们才发出“关关”之音来招引异性。

(二)夏季物候
韩愈《送孟东野序》:“物之善鸣者也。

维天之于时亦然,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

是故以鸟鸣春,以雷鸣夏。

”“以雷鸣夏”,那么打雷就是夏天的标志性现象。

“殷其雷兮,在南山之阳。

”(《召南·殷其雷》)这描绘的是夏天打雷的情形。

夏天是春天的延续,是万物生长的季节。

《周南·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讲
述初夏之时,葛叶正盛,有鸟集于其上。

《杕杜》“陟彼北山,言采其杞”,采杞即采摘枸杞的叶子,采杞叶是暮春初夏之交之事,这里写上山采杞叶有暗示时间的作用。

荷花是夏天的产物,《郑风·山有扶苏》:“隰有荷华”,《陈风·澤陂》:“彼泽之陂,有蒲与荷”、“彼泽之陂,有蒲菡萏”,描绘了一幅盛夏开满荷花的荷塘风景画。

二、秋冬物候
(一)秋季物候
秋季,是个收获的季节,但也是万物开始收缩的时候。

草木的凋零,犹如《小雅·四月》所写“秋日凄凄,百卉具腓”的那样,秋风咋起,草枯叶落,而在秋季活动的秋蝉、蟋蟀,其鸣声呼应着草木凋零的肃杀气氛,构成一幅秋风萧瑟、叶黄草枯、残虫哀鸣的秋景图。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秋天是结果实的高潮期。

“有杕之杜,有睆其实。

”(《小雅·杕杜》)“室家感于时物之变而思之曰:‘特生之杜,有睆其实,则秋冬之交矣。

’”但一叶知秋,秋天也是落叶归根的季节。

“萚兮萚兮,风吹其女”、“萚兮萚兮,风其漂女。

”(《郑风·萚兮》)“萚,木槁而将落者也。

”“八月其获,十月陨萚。

”(《豳风·七月》)八月获禾,接着便是十月叶黄而落。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卫风·氓》)
随着天气的渐寒,各种虫兽也应时而动。

韩愈云:“以虫鸣秋”。

《豳风·七月》:“七月鸣鵙,八月载绩。

”清代冈元凤的《毛诗品物图考》:“《传》鵙,伯劳也。

《易·通卦》验云博劳夏至应阴而鸣,冬至而止。

故帝少皞以为司至之官。

严粲云,五月伯劳始鸣,应以阴之气至,七月犹鸣,则三阴之侯,寒将至,故七月闻鵙之鸣,先时感事也。

”《召南·草虫》“喓喓草虫,趯趯阜螽。

”草虫、阜螽感时之变而动。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豳风·七月》)蟋蟀随天气的渐寒由室外渐迁入室内。

又如“蟋蟀在堂,岁隶其莫”(《唐风·蟋蟀》),孔颖达《毛诗正义》:“言九月之时,蟋蟀之虫在于室堂之上矣。

是岁晚之候,岁遂其将欲晚矣。

”这样看来,我国自古就把蟋蟀视作标志秋天的物候,是因它在秋季活动的多且变。

除了这些动植物的报秋信息,还有大自然呈现的白露为霜。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秦风·蒹葭》)“露始为霜,秋水时至,百川灌河之时也。


(二)冬季物候
冬季是秋天的延续,植物在秋季叶落后,便归于沉睡,目的是吸收足够的养分,蕴育更大的精力,为来年的再次繁华做准备。

动物在往来生育之后,也要开始他们特有的冬眠,和植物一样,为来年的或活力、或凶猛积蓄能量。

而大自然也以他们特殊的方式来成全动植物要蕴蓄力量的目的。

北风凛冽,雨雪载涂,是冬天的自然现象。

《邶风·北风》:“北风其凉,雨雪其雱”、“北风其喈,雨雪其霏”。

《小雅·采薇》:“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小雅·出车》:“今我来思,雨雪载涂。

”《豳风·七月》:“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二之日凿冰冲冲”。

综上所述,根据《诗经》中的物候现象所表现的季节,可以将其分为春夏和秋冬物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