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宣宗暴崩的历史真相(唐宣宗—唐懿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宣宗暴崩的历史真相(唐宣宗—唐懿宗)
主要观点
唐宣宗暴毙的情形,跟唐武宗如出一辙,剧本都是一样的。
1
唐宣宗驾崩是历史谜案。
关于宣宗李忱驾崩的时间,以及唐懿宗继位的日期,各史书记载居然也大相径庭。
《旧唐书》写宣宗死于八月七日,《新唐书》写为八月十日,《资治通鉴》干脆不写。
立李漼为太子之日,《旧唐书》记为七日,《新唐书》与《资治通鉴》记为九日。
懿宗继位,《旧唐书》与《资治通鉴》记为十三日,《新唐书》记为十日。
这种情况十分罕见,即使皇帝是暴崩,时间上应该是很清晰的。
又不是兵荒马乱的时刻,此等大事,后宫无数人参与,怎么会连一个时间都记不清。
史书记载如此混乱,肯定是人为故意扭曲所致。
关于宣宗崩逝当天,宫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史书的记载仍有很大差异。
记录最详细的反而是最后成书的《资治通鉴》,我们按照《资治通鉴》为线索来展开。
大中十三年八月,宣宗病重。
宣宗自己想立第三子为储君,让三位心腹宦官王归长、马公儒、王居方,下诏拥立。
三位宦官策划,让反对派势力先离开京城,为了政权平稳交接。
所以下令让神策左军中尉王宗实出京,任淮南监军。
王宗实准备出发,但他的副手亓元实,却不肯就范,怂恿王宗实,入宫面见皇帝。
王宗实直奔寝宫,发现宣宗已经驾崩。
王宗实说诏书是三位宦官矫诏,收押了三人,另一方面派宣徽北院使齐元简迎郓王李漼入宫登基,是为唐懿宗。
唐懿宗登基后,王宗实处死了宣宗的三位心腹宦官。
这就是唐懿宗登基的始末。
2
这个记载已经是最详细的记载,但仍禁不起推敲。
皇帝罢免神策左军中尉的要职,是必然预作防范的,这是唐朝的制度规定,所谓“每罢左护军,由右出。
罢右护军,由左出,盖防微也。
”
皇帝驾崩,宫中各门都需戒严,不承召见,王宗实和亓元实也不可能轻松走进寝宫。
所以,真相更可能是王宗实、亓元实率领的神策左军,先下手为强,拥兵直接入宫,弑杀或逼死宣宗。
同时拘捕宣宗的亲信宦官,迎郓王李漼入宫登基。
神策右军中尉王茂玄则做壁上观,虽然两位位高权重的枢密使拥护宣宗,但没有兵权也无力阻挡神策军。
政变成功后,懿宗李漼和王宗实等,掌握了话语权。
所以他们重新编造了当时的情节,显得王宗实好像是正当防卫,李漼更像是天上掉馅饼。
但如此激烈的血腥政变,牵扯面很广,谎话很难编圆。
所以他们干脆就把原始资料都删除篡改一番,导致漏洞百出,连皇帝哪天死的,新皇哪天登基的都一片混乱。
韦澳在河阳还等着“秋当见卿”呢,等来的却是改朝换代的消息。
然后韦澳在懿宗朝也不再得志,被贬为秘书监分管东都,韦澳推辞不就,过了一年就郁郁而终了。
当年宪宗遇弑,穆宗为抹除弑父弑君的痕迹,就是说唐宪宗服长生药暴崩的。
只不过后来宣宗继位,为了批倒批臭穆宗一系,才把宪宗被弑真相揭发出来。
武宗服药暴崩,傻白甜的宣宗被宦官拥立,这一幕是不是也似曾相识。
现在轮到宣宗暴崩了,傻白甜的懿宗被宦官拥立,都是照着一个剧本写的。
宫廷秘辛,本来就迷雾重重。
加上后来的掌权者为自己贴金隐恶,所以真相往往被深深隐藏。
3
宣宗不是傻白甜,是披着羊皮的狼,懿宗李漼肯定也不是小白兔。
李漼的身世十分曲折,至今史家仍争论不休。
因为李漼是政变上台的,因此这阶段记载被涂抹很厉害,真假难辨,所以李漼的身世成迷。
总体来说,有一些史家认为李漼不是宣宗李忱亲生儿子,而是较远支的宗室。
其先祖要追溯到唐肃宗的一个早夭之子,李荣。
因为李荣当年也封的是郓王,与李漼的封号一致,所以认为李漼是郓王李荣的后嗣。
另有一些史家认为李漼就是宣宗李忱的长子,但其继位前命运坎坷。
再加上李漼是政变登基的,所以关于这一时期的史料缺漏涂抹很多,难免引起怀疑。
我们在此不做细致考辩,这个问题过于曲折隐晦,直接介绍我们认为史家中比较合理的看法。
李漼应该是李忱的长子,其母是晁氏,李忱的一个嫔妃。
晁氏年轻时嫁给李忱,有过受宠的一段时光,但她的身份并不高。
晁氏生了李漼和万寿公主、广德公主,一儿两女,李漼是长子,万寿公主是长女。
宣宗李忱登基后,晁氏受封为美人,在嫔妃中位次不算高,在大中年间,晁美人病逝。
当宣宗登基后,最宠爱的后妃可能就不是晁美人了,而是仇才人。
从宣宗亲自给仇才人题写的墓志铭上,可以看出她生前所受的恩宠。
前面也讲过,仇才人很可能是武宗朝权宦仇士良的族人,而宣宗能登上帝位,仇氏党徒贡献良多,所以仇才人受宠亦不足为奇。
李漼虽然是长子,但母亲失宠和去世,对于年轻的李漼,也削弱了他在宫中的依靠。
宣宗李忱对这个儿子也谈不上偏爱,所以李漼并没有享受到长子的特殊待遇。
随着儿子们年龄增长,宣宗李忱安排几个年长的儿子出宫,居住于十六王宅。
年幼的五个儿子,则在宫中设置“五王院”就近安置。
这本来是个正常的安排,但三皇子夔王李滋,由于受到父皇的特别宠爱,所以本应也出宫的他,被留在了宫中五王院中。
图例: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所以留居宫中的,就成了三、八、九、十、十一五位皇子。
宣宗次子雅王李泾早夭,所以长子李漼和三子李滋,就成了皇储之位的最有力竞争者。
宣宗照例不设皇后,所以皇子没有嫡庶之分。
本来李漼还占个长子的优势,结果父亲来了这么一手,明显偏袒三弟,李漼郁闷的心情可想而知。
到了宣宗晚年,偏袒之心更加明显。
大中十二年,宣宗封郑漳、李邺等为侍读,教授居于十六王宅中的几位皇子,包括长子李漼。
但几天后,宣宗又改主意了,让郑漳、李邺等改教授内院五王,包括三子李滋。
这个旨意一出,李漼当如晴天霹雳一般。
宣宗虽然一直未立太子,但逐渐偏袒三子李滋的态度,越来越明显,李漼离皇位越来越远了。
恰逢此时正是宣宗与宦官集团尖锐对立的时期,即将出手对决。
所以失意的皇长子李漼,和倍受打压的宦官王宗实,联合起来准备夺嫡,也就顺理成章了。
这大概就是唐宣宗暴毙的历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