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技职教育对海西商职院校的启示——以厦门城市职业学院为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湾按 职敬 宵
赔 滴 函 南 t 晚 囱 瘟 寐
— —
以厦 门城市职业学院为例 徐媛媛 李嘉 餐
台湾技职教育成功借鉴了美德等西方发达 国
育为国民初 中毕业生提供 的多种类多层次的教育 选择 。
家 的职业教育理念 . 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 、 先进的 管理模式和成功 的办学经验 。为台湾经济发展提 供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台湾经济的腾 飞做出了卓 越贡献。台湾的技职院校倡导校企合作 、工学结 合 、理论联系实际等职业教育理念 ,重视技 能训 练, 加强对学生 的专业基础能力培 养 , 职业教育定 位准确 . 办学 目标切合实际 , 且具有 良好的育人环
图 1 台湾技职教 育体 系
1 . 专科技职教育 学生通过专科学校或技专学院 、科技大学中 的专科部 , 完成专科层次的技职教育。学生有两种 学制选择 : 第一 , 初 中毕业后 . 用5 年时间完成专
科层次的技职教育 ( 五专) ; 第二 , 初中毕业后选择 综合高中或高职学校学 习.毕业后再用 2 年时间 完成专科层次的技职教育( 二专 ) 。 2 . 本科技职教育
,
次的技职教育( 二技 ) ; 第二 . 综合高 中或高职学校 毕业后 , 用4 年时间完成本科层次的技职教育 ( 四
技) 。 3 . 研 究生技 职教 育
和过硬的科研能力 .还具有对应科 目的技术能力
和企业实践经验 ,以及丰富的实践经历和产学合 作 的研究能力。这一切皆得益于台湾技职院校对 教师队伍 的大力培养 .学校通过职称评聘 与教师 实践能力相结合 、利用建教合作为教师提供 实践
境【 1 ] 。海峡西岸城市群与台湾隔海相对 , 与台湾具 有更为密切 的地缘 、 血缘 、 文缘 、 商缘 、 法缘 等“ 五 缘” 关系, 因此 。 借鉴台湾技职教育的成功经验 。 对 完善海西高职教育模式、 提高学生素质 、 培养海西
经济建设人 才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台湾技职教育 的概况
定年限后 . 可以申请对应的学历资格 。因此 。 台湾 各技职院校均设立证照中心 .负责学生的证照考务 .学校要求学生同时获得毕业资格和职 业证照
两种资格后 . 方可毕业 学校不仅要求学生考取职 业证照 . 也要求教师考取证照 . 以此促进教师实践
学生通过技专学院 、 科技大学的大学部 , 完成 本科层次 的技职教育 。学生有两种学 制选择 : 第 专科技职教育毕业后 。 用2 年时间完成本科层
一
了包括专科 、 本科 、 研究生及博士研 究生等各种学 历层次的完整教育模式。 不仅如此, 台湾技职教育 还与普通高等教育体系纵横交错 .为学生提供了 在二者之间转换 的可能 。图 1 显示了台湾技职教
和研发机会 、建立教师务实能力提高的补助制度 等方式 . 有效地促进了“ 双师型” 教师队伍的发展 而 正是 因为 拥 有这样 一 支高 素 质 的“ 双 师型 ” 教 师 队伍 , 才能培养 出高质量 、 具 有务实能力的学生 , 才能提高技职院校的教学质量。 4 . 注重务实能力. 推行“ 多元证照” 制度
式、 最后一哩模式等[ 3 1 。 2 . 注重学生素质, 倡导“ 全人教育 、 以人为本” 台湾技职院校不仅注重理论、实践能力的培 养. 更注重学生职业素质 、 职业态度的培养。各技
为提高学生的务实能力和实践能力 .台湾技
的职业证照分为 甲、 乙、 丙三级 , 每级都需要通过 对应的证照考试鉴定后 . 方可获得 : 职业证照与学 历文凭可以转换 。 获得职业证照的持有人 . 工作一
职 院校 纷纷 推行 全面 、 完善 的证 照 制度 。 台湾 地 区
学生获得本科层次的教育后 , 通过技专学院 、 科技大学的研究所 , 完成研究生层次的技职教育。
台湾技职教育 的先进经验和做 法
1 . 注重实践教学 , 加强“ 建教合作、 产学结合”
台湾技职教育为台湾经济发展输送 了大批 优 秀人 才. 学生实践能力强 . 毕业后即可顶岗操作 。 这与台湾技职教育重视建教合作 、产学结合密不 可分。 一方面企业为学校提供稳定的实践场所 , 由 企业对学生进行岗位训练 。 培训学生技能知识 、 岗 位职责、 职业态度等 ; 另一方面 , 学校也配合企业 的需求 . 适时修改人才培养方案 . 使学校的理论培 训与社会需求相一致 。台湾建教合作最具代表性 的模式有 : 轮调式建教合作模式 、 三明治式建教合 作模式 、 委托式建教合作模式 、 阶梯式建教合作模 式、 研究式建教合作模式、 课后实习式建教合作模
台湾技职教 育包含 中等技职教育和高等技职 教育 , 中等技职教育主要 由国民 中学、 高职学校等 构成 , 高等技 职教育主要 由科技大学、 技专学院和 专科学校构成 。 截至 2 0 1 4 年1 1 月3 0日, 台湾地区 共有技职院校 1 0 1 所, 其 中科技 大学 5 7 所. 技 专 学院 1 所。 专科学校 1 6 所[ 2 1 。台湾技职教育已然形 成了由多种学校类型组成的完善教学体系 .建立
职院校全面推行 “ 全人教 育、 以人为本 ” 的教育理 念 .在人才培养方案 中扩大侧重于提高基本素质
的通识必修课 的比重: 在教学内容上 。 加强对学生 的职业道德 、 处世态度 、 交际能力 、 敬业精神等方 面培养 . 强调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 在教学方法 上。 采用体验学习法 , 学生经过亲身体验后 , 对体 验情况反思 . 最后达到内在提升 。因此 。 技职院校 毕业生到企业工作后 , 都表现出较强的忠诚度 、 责 任心和敬业精神 。 岗位适应能力 、 发展能力突出 ,
能力、 务实能力的提高。同时 , 学校也鼓励师生参 加各类技 能竞赛 , 通过竞赛 , 提高师生 的创新 、 务
赔 滴 函 南 t 晚 囱 瘟 寐
— —
以厦 门城市职业学院为例 徐媛媛 李嘉 餐
台湾技职教育成功借鉴了美德等西方发达 国
育为国民初 中毕业生提供 的多种类多层次的教育 选择 。
家 的职业教育理念 . 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 、 先进的 管理模式和成功 的办学经验 。为台湾经济发展提 供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台湾经济的腾 飞做出了卓 越贡献。台湾的技职院校倡导校企合作 、工学结 合 、理论联系实际等职业教育理念 ,重视技 能训 练, 加强对学生 的专业基础能力培 养 , 职业教育定 位准确 . 办学 目标切合实际 , 且具有 良好的育人环
图 1 台湾技职教 育体 系
1 . 专科技职教育 学生通过专科学校或技专学院 、科技大学中 的专科部 , 完成专科层次的技职教育。学生有两种 学制选择 : 第一 , 初 中毕业后 . 用5 年时间完成专
科层次的技职教育 ( 五专) ; 第二 , 初中毕业后选择 综合高中或高职学校学 习.毕业后再用 2 年时间 完成专科层次的技职教育( 二专 ) 。 2 . 本科技职教育
,
次的技职教育( 二技 ) ; 第二 . 综合高 中或高职学校 毕业后 , 用4 年时间完成本科层次的技职教育 ( 四
技) 。 3 . 研 究生技 职教 育
和过硬的科研能力 .还具有对应科 目的技术能力
和企业实践经验 ,以及丰富的实践经历和产学合 作 的研究能力。这一切皆得益于台湾技职院校对 教师队伍 的大力培养 .学校通过职称评聘 与教师 实践能力相结合 、利用建教合作为教师提供 实践
境【 1 ] 。海峡西岸城市群与台湾隔海相对 , 与台湾具 有更为密切 的地缘 、 血缘 、 文缘 、 商缘 、 法缘 等“ 五 缘” 关系, 因此 。 借鉴台湾技职教育的成功经验 。 对 完善海西高职教育模式、 提高学生素质 、 培养海西
经济建设人 才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台湾技职教育 的概况
定年限后 . 可以申请对应的学历资格 。因此 。 台湾 各技职院校均设立证照中心 .负责学生的证照考务 .学校要求学生同时获得毕业资格和职 业证照
两种资格后 . 方可毕业 学校不仅要求学生考取职 业证照 . 也要求教师考取证照 . 以此促进教师实践
学生通过技专学院 、 科技大学的大学部 , 完成 本科层次 的技职教育 。学生有两种学 制选择 : 第 专科技职教育毕业后 。 用2 年时间完成本科层
一
了包括专科 、 本科 、 研究生及博士研 究生等各种学 历层次的完整教育模式。 不仅如此, 台湾技职教育 还与普通高等教育体系纵横交错 .为学生提供了 在二者之间转换 的可能 。图 1 显示了台湾技职教
和研发机会 、建立教师务实能力提高的补助制度 等方式 . 有效地促进了“ 双师型” 教师队伍的发展 而 正是 因为 拥 有这样 一 支高 素 质 的“ 双 师型 ” 教 师 队伍 , 才能培养 出高质量 、 具 有务实能力的学生 , 才能提高技职院校的教学质量。 4 . 注重务实能力. 推行“ 多元证照” 制度
式、 最后一哩模式等[ 3 1 。 2 . 注重学生素质, 倡导“ 全人教育 、 以人为本” 台湾技职院校不仅注重理论、实践能力的培 养. 更注重学生职业素质 、 职业态度的培养。各技
为提高学生的务实能力和实践能力 .台湾技
的职业证照分为 甲、 乙、 丙三级 , 每级都需要通过 对应的证照考试鉴定后 . 方可获得 : 职业证照与学 历文凭可以转换 。 获得职业证照的持有人 . 工作一
职 院校 纷纷 推行 全面 、 完善 的证 照 制度 。 台湾 地 区
学生获得本科层次的教育后 , 通过技专学院 、 科技大学的研究所 , 完成研究生层次的技职教育。
台湾技职教育 的先进经验和做 法
1 . 注重实践教学 , 加强“ 建教合作、 产学结合”
台湾技职教育为台湾经济发展输送 了大批 优 秀人 才. 学生实践能力强 . 毕业后即可顶岗操作 。 这与台湾技职教育重视建教合作 、产学结合密不 可分。 一方面企业为学校提供稳定的实践场所 , 由 企业对学生进行岗位训练 。 培训学生技能知识 、 岗 位职责、 职业态度等 ; 另一方面 , 学校也配合企业 的需求 . 适时修改人才培养方案 . 使学校的理论培 训与社会需求相一致 。台湾建教合作最具代表性 的模式有 : 轮调式建教合作模式 、 三明治式建教合 作模式 、 委托式建教合作模式 、 阶梯式建教合作模 式、 研究式建教合作模式、 课后实习式建教合作模
台湾技职教 育包含 中等技职教育和高等技职 教育 , 中等技职教育主要 由国民 中学、 高职学校等 构成 , 高等技 职教育主要 由科技大学、 技专学院和 专科学校构成 。 截至 2 0 1 4 年1 1 月3 0日, 台湾地区 共有技职院校 1 0 1 所, 其 中科技 大学 5 7 所. 技 专 学院 1 所。 专科学校 1 6 所[ 2 1 。台湾技职教育已然形 成了由多种学校类型组成的完善教学体系 .建立
职院校全面推行 “ 全人教 育、 以人为本 ” 的教育理 念 .在人才培养方案 中扩大侧重于提高基本素质
的通识必修课 的比重: 在教学内容上 。 加强对学生 的职业道德 、 处世态度 、 交际能力 、 敬业精神等方 面培养 . 强调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 在教学方法 上。 采用体验学习法 , 学生经过亲身体验后 , 对体 验情况反思 . 最后达到内在提升 。因此 。 技职院校 毕业生到企业工作后 , 都表现出较强的忠诚度 、 责 任心和敬业精神 。 岗位适应能力 、 发展能力突出 ,
能力、 务实能力的提高。同时 , 学校也鼓励师生参 加各类技 能竞赛 , 通过竞赛 , 提高师生 的创新 、 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