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卷及答案(含三套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
七年级 语文
(满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花瓣.(bàn ) 并蒂.(tì) 嗅.觉(xiù) 花瑞.(ruì)
B .祷.告(dǎo ) 烦闷.(mèn ) 徘徊.(huái ) 亭.亭(tíng )
C .匿.笑(nì) 沐浴.(yù) 攲.斜(qí) 心绪.(xù)
D .姊.妹(zǐ) 繁衍.(yán ) 荫.蔽(yìn ) 覆.盖(fù) 2.下列句中加点词是动词的一项是( )(2分) A .这朦胧..的橘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
B .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了。
C .月色给大地带来了一片朦胧..。
D .隔着云看太阳和月亮,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当我徘徊..歧路的时候,张老师帮助我明确了前进的方向。
B .我们应该提倡勤俭节约,但如果当用不用,那就显得吝啬..了。
C .上次作文课,她以咄咄逼人....的笔风,质朴的语言,博得老师的青睐。
D .他这种对问题不求甚解....的学习方法,是成绩无法提高的主要原因。
4.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共20篇,记录了孔子言行的一部
书,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 .《江南逢李龟年》的作者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C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D .古代人在日常交流时,语言上会用上敬辞与谦辞。
敬辞如“赐、高、贤”等,谦辞如“愚、敝、鄙”等。
5.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6分)
(材料一)据调查,全国中小学生经常使用手机上网的人数比率高达93%,平均每天上网时长达2.3小时。
因上网导致睡眠不足的占54%,7%的学生有通宵上网玩手机的习惯。
中小学生上网一般是玩游戏、聊天、刷视频,偶尔上网学习查资料。
在学校,中小学生因玩手机导致的“抬头不看黑板,低头只顾睡觉”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屡禁不止。
随着智能手机在未成年人群体中的普及,不少学生对手机越来越依恋,不仅导致视力下降,还消耗精力,影响听课效率和心理健康。
(材料二)智能手机的校园管理已成为中小学校普遍性难题。
如何破解?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赵志忠建议:尽快立法禁止16岁以下中小学生使用智能手机。
(材料三)很多家长把给孩子买手机作为对孩子的鼓励,可是一旦手机到手,孩子对手机就爱不释手,多数情况是:手机成了孩子学习成绩迅速下滑的“罪魁祸首”。
(1)材料一主要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2分)
(2)材料二中赵志忠院长建议通过立法禁止16岁以下中小学生玩手机,对此你怎么看?请说明理由。
(2分)
(3)现在,是否立法还没有确论,中小学生玩手机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在此请你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让同学们正确使用手机。
(2分)
6.填空(6分)
(1)水何澹澹,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2)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用简笔描绘出江上行船视野开阔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和李白“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情境相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40分)
(一)诗歌鉴赏:阅读元代白朴的《天净沙·春》,完成题目。
(5分)
天净沙·春
(元)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
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
小桥流水飞红②。
(注释)①帘栊:带帘子的窗户。
②飞红:花瓣飞舞,指落花。
7.划线句子描写了春天的哪些自然景物?展现了怎样的春日景象?(2分)
8.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有“小桥流水人家”之句,它和这里的“小桥流水飞红”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3分)
(二)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12分)
(甲)
《<论语> 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
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乙)
《论语》节选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9.解释下列加点字意思。
(2分)
(1)人不知而不愠.愠:()
(2)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雕:()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上节选内容涉及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这三个方面。
B.选文第七则写了学习的三种境界:知之、好之、乐之。
其中,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境界最高。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强调的是要善于向周围的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学习。
D.“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句中的“择”字的作用非常重要,它说明了学习的关键在于他人身上,只有“择其善”去“其不善”,自己才能有所进步。
12.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请从甲乙两段文字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
(3分)
(三)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完成下面小题。
(10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①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
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②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
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③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④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
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
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
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
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
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
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
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⑤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⑥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
但直到现在,总还没有得到,但也没有遇见过赤练蛇和美女蛇。
叫我名字的陌生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⑦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
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
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⑧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
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
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
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⑨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就是私塾,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
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
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都无从知道。
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
A de,我的蟋蟀们!A 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13.选文第2段文字把百草园描绘得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的原因是()(2分)
A.表达了作者对那段生活的喜爱。
B.百草园的各种景物的确非常美妙。
C.“我”平时生活很贫乏无味,受封建教育束缚和摧残。
D.“我”对百草园中那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生活的无限依恋。
14.赏析下列句子。
(6分)
(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2)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15.请用自己的话概括选段内容。
(2分)
(四)阅读《芬芳的腊梅花》,完成题目。
(13分)
芬芳的腊梅花
①天空飘着雪花,和雪花一同落在我手中的还有朵朵芬芳的腊梅花——几个学生随信寄来的,我不禁带着微笑想起那群学生……
②秋风扫净落叶的时候,学校临时安排我接管初三的一个班,这个班里有几个出了名的“捣蛋鬼”。
③一进教室,我就看见靠门的小书桌边缘刻着一个“恨”字——而且右边多了一点,我知道这是一群“恨错了”的孩子,我笑了,我微笑着说:“孩子们,我有一个难题,请帮助我解决。
”他们停住了嚷嚷,睁大眼睛望着我,眼神很丰富:有吃惊,有冷漠,有怀疑,有猜测……这么多样的眼神一齐注视我,我也有些慌神、不由歪了一下身子,我掩饰地清着嗓子说,“我做教师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我的咽炎愈来愈严重了。
我今年30岁,可我的声带却未老先衰,恐怕有300岁的年纪了。
”听到这里他们中不少人笑了,有情不自禁笑的,也有故意大声呵呵的,但我发现他们的表情里没有恶意。
我放心地笑了……
④接下来的情形可想而知,他们卖力地献计献策,我一一点头说“试过了”。
最后,他们有些泄气,有的已开始“脖子扭扭屁股扭扭”,我想我得实施我的“底牌”方案了,否则这只能是疲软无效的“情感搭讪”。
突然,我听见小胖说,“我知道一个方法,就是用腊梅花拌蜂蜜……”这就是我要等的那个孩子,他终于发话了,我早知道他是这个班的“七寸”。
我说,“是吗?这个办法倒还没试过……”
⑤窗外,飘着雪花。
我和小胖这些孩子的对话也像雪花一样落进彼此心里。
显然,他们开始配合我“帮助”我了。
⑥其实,我只需要他们的配合,并不指望他们的“药方”。
事实上,他们在卖力地“帮助”我,放弃了属于自己的玩乐时间,为我寻找新鲜的腊梅花……
找到一片腊梅树林,我们摘了一些在家晾着呢,等干了给你拿来。
”我呆了,想着他们可别“毁林”啊。
⑧我悄悄叫来小胖,谨慎地想着措辞,不想小胖挺“诡”,一听就明白了,大声大气地说,“老师,那是一片没人管的废林子,正改建,快挖没了,再晚了就摘不到了。
”我将信将疑拨通报社朋友的电话,他索性带我去实地考察,果然小胖的话属实。
这是一片荒园,就“藏匿”在学校附近,很像鲁迅笔下的“百草园”,本真的自然景色让我很动心,思忖着:哪天带学生来游一回。
⑨一个漫天飞雪的周末,我经过教室的时候,发现小胖正在门口小书桌上用橡皮泥仔细地抹平那个“恨”字,然后在上面贴了一张心形贴纸,用力地按了按,并端端正正地写下一个“爱”字。
我激动了,在班里宣布,“放学后踏雪访梅去!”小胖喊,“我带路给老师摘腊梅花去!”
⑩雪花、梅花、孩子们的笑脸、欢声,浩浩荡荡地欢腾着那片荒地,缕缕的芳香缠绕着我的眼耳鼻喉,我快乐着孩子们的快乐。
那一刻,在我眼中,这群孩子就是一朵朵美丽的腊梅花。
你闻不到他们的芳香,是因为你还没有走进他们的心里……
⑪花香太浓了,弥漫在眼里,我禁不住落泪了,哦,这芬芳的花儿芬芳的孩子!
⑫今冬,又飘雪了。
看着手中他们寄来的小小腊梅花,我分明闻到他们心灵里散发的香。
我想说,此刻,我陶醉。
16.本文回忆了“我”与学生交往的几个片段,请在横线上补全相关(1)“我”自称患有咽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给“我”治“咽炎”,学生们寻找腊梅花。
(3)学生们的行为让“我”感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赏析下列句子。
(5分)
(1)那一刻,在我眼中,这群孩子就是一朵朵美丽的腊梅花。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2)一个漫天飞雪的周末,我经过教室的时候,发现小胖正在门口小书桌上用橡皮泥仔细地抹平那个“恨”字,然后在上面贴了一张心形
贴纸,用力地按了按,并端端正正地写下一个“爱”字。
(从人物
..描.
写方法
...的角度赏析)
18.说说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老师?(3分)
19.结尾第⑫段有什么作用?(从内容和结构
.....两个角度分析)(3分)
糊的意思;故选B。
3.C
【解析】A.徘徊:比喻犹疑不决。
句中形容“我”在“歧路”边不知道往哪里走,犹豫不决,使用正确;
B.吝啬: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当用不用。
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C.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
句中用来形容“笔风”,使用对象错误;
D.不求甚解:指学习或工作的态度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也指了解情况不深入。
符合语境,使用正确;故选C。
4.A
【解析】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记录了孔子言行”表述不准确。
故选A。
5.(1)中小学生玩手机的现象普遍、问题严重;手机给中小学生带来的危害。
(2)示例:我认为应该通过立法禁止16岁以下中小学生玩手机。
因为中小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差,一旦玩手机,势必影响日常学习生活,容易上瘾沉迷其中,患上“手机综合征”,从而影响自身的学习成绩和身心健康。
(3)示例:①建议研发适合中小学生使用的手机。
②把禁止玩手机纳入到中小学生行为规范中。
③做好远离手机的宣传。
(任选两条作答即可)
【解析】(1)本题考查材料内容概括。
平均每天上网时长达2.3小时”可以概括出,中小学生玩手机的现象普遍、问题严重;
结合“因上网导致睡眠不足的占54%,7%的学生有通宵上网玩手机的习惯”“中小学生因玩手机导致的‘抬头不看黑板,低头只顾睡觉’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屡禁不止”“不仅导致视力下降,还消耗精力,影响听课效率和心理健康”可以概括出,手机给中小学生带来的危害巨大。
(2)本题考查观点看法。
答案不唯一,可以赞成,也可以不赞成,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赞成。
由材料一的“不少学生对手机越来越依恋,不仅导致视力下降,还消耗精力,影响听课效率和心理健康”和材料三的“多数情况是:手机成了孩子学习成绩迅速下滑的‘罪魁祸首’”都可以看出,手机给青少年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加上青少年自制力不够,再不禁止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示例:不赞成。
理由:网上交往超越了时空限制,开辟了人际交往的新通道,让我们有更多机会结交新的伙伴,拓展交往圈;不用舟车劳顿,我们就可以查阅资料、学习新知、购买物品寻医问药、休闲娱乐,从而大大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如果禁止上网,则缺少了这许多便利,会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3)本题考查建议。
针对“让同学们正确使用手机”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示例:青少年应当经常和父母朋友等沟通交流,从现实生活中寻找精
神寄托,防止产生网络游戏依赖;应增强自律意识,有意识地把注意力转到有兴趣的有益的文体活动上来,减少对手机的依赖。
6.(1)山岛竦峙(2)随君直到夜郎西(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4)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解析】本题中“竦峙、随、郎、潮、阔、悬、芦管”是易错字,注意正确书写。
7.山、日、风、杨柳。
(任意2个即可)风和日丽、和煦温暖、春意盎然
8.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借“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画面,衬托漂泊在外的游子内心孤独凄凉,表现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这首元曲则通过“小桥流水飞红”抒发了诗人在明媚春光里陶醉、喜悦、惬意。
【解析】
7.考查对诗歌意象及景物特点的理解。
鉴赏诗歌的意象,其实就是将诗文中带有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一一找出来,然后看这些意象组成了什么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意象就是那些带着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找意象时就顺着诗句一句一句找就行了。
阅读全曲,可找到“春山”“暖日”“和风”“杨柳”“啼莺舞燕”“小桥流水”等意象。
“春山暖日和风”为我们清晰描绘了一幅远山绿林,明媚暖阳,春风和煦,一派欣欣向荣的美好画面。
“山”是春意盎然的,“日”是暖意融融的,“风”是和煦温情的。
8.考查两首曲子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要在了解《天净沙·秋思》的基础上来分析,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写的是温馨恬静的景象。
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因作者面对这温馨恬静的景象,更能让他触景生情,增添离愁,是反衬。
《天净沙·春》通过对春日里山、日、风、楼阁、院子、莺燕、小桥、流水、落花的描绘,呈现出一幅远景、近景、中景皆具的春意图:草长莺啼,花落燕舞,姹紫嫣红。
其笔下的春天景色如画,生机盎然。
“小桥流水飞虹”的意思:小桥之下流水飘满落红。
旷野之间,潺潺流淌的小溪在小桥下淙淙作响,落花在春风中静悄悄地飘落。
所抒发的是诗人高兴、惬意的心情。
所以属于乐景乐情,是正衬。
9.(1)怨恨(2)同“凋”,凋零,凋谢
10.(1)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荣华富贵,对我来说只是天际的一片浮云,毫无意义。
(2)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11.D
12.示例(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启发: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才能够很好地获的更好的知识。
示例(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启发:做人要有修养,即使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生气。
示例(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启发:告诉我们,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9.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1)句意:别人不理解自己,却不生气。
愠:怨恨。
(2)句意:这样以后才知道松柏的叶子是最后凋零的。
雕:同“凋”,凋零,凋谢。
10.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要准确。
(1)义:坚持正义。
于:对于,对。
如:像。
(2)己:自己。
欲:想要,愿意。
勿:不要。
于:给。
11.本题考查对文章的分析理解。
D.“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中的“择”主动权在自己,而不是在他人,因此“学习的关键在于他人身上”是错误的;只有择善而从,对照发现自己的不善而改,自己才能有所进步。
故选D。
12.本题考查阅读启示。
答案不唯一。
任选一则,谈谈启发即可。
示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启发:君子应有仁德之心,表现在待人接物上,最重要的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与人交往,“忠”则能得到朋友的信任,“恕”则能处理好与朋友的矛盾、过失。
如何贯彻“忠”“恕”二字,行事之前还需要常常扪心自问是否做到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点睛】
译文:甲:孔子说:“学习之后又按时去复习、实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理解自已,却不生气,不是
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便小有所成,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适从。
”
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
多么贤德啊,颜回!”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
孔子说:“在多个人的行列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
孔子在河边上说:“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向却不可改变。
”
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
乙: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孔子说:“寒冷的季节到了,才知道松柏的叶子是最后凋零的。
”
子贡问道:“有一个可以终身奉行的字吗?”孔子说:“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
13.D
14.(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油蛉、蟋蟀人格化,从听觉角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它们发出的悦耳声音,充满童真童趣,表达出“我”的愉快、喜爱之情。
(2)运用了一连串动词,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表现出冬天雪后的百草园给“我”带来的无穷乐趣,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回忆往事时的愉快心情。
15.选段通过写百草园的自然景物、美女蛇的故事、雪地捕鸟回忆了“我”在百草园的快乐生活。
【解析】1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第二段文字从视觉、听觉、味觉等角度描写了“我”在百草园不受拘束的玩耍之乐。
在“我”眼里,百草园是神奇、生机勃勃、自由自在、充满乐趣的。
ABC三个选项比较片面,D项表述最完整。
故选 D。
14.本题考查句子赏析,解答此题要选好赏析角度,语句赏析一般从这几个角度分析:修辞、词语、描写方法,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
(1)本题要求从修辞角度赏析表达效果。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这里的“低唱、弹琴”运用了拟人的修词手法。
将油蛉和蟋蟀人格化,写他们的声音悦耳,百草园给儿时的我带来无限乐趣,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
形象生动,符合儿童的心理。
(2)运用的动词有“扫”“支”“撒”“系”“牵”“拉”“罩”。
这些动词生动传神地再现了捕鸟的过程和方法,表现了童年时代的我爱玩的心理以及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进一步说明了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15.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
文章第①段总起全文,引出百草园是乐园。
第②段“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写百草园的自然景物;第③④⑤⑥段“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写美女蛇的故事;第⑦段“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写拍雪人、塑雪罗汉、雪地捕鸟;作者回忆了自己在百草园的快乐、自在生活。
16.学生们卖力地献计献策。
“我”带领学生们放学后踏雪访梅。
17.①运用了比喻,将学生们比作一朵朵美丽的腊梅花,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学生们如同腊梅花一般美丽可爱,表达了“我”对学生们的喜爱之情。
②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胖认真地将桌上的“恨”字抹掉改成了“爱”字的过程。
表现出小胖的内心发生了转变,开始接受我。
突出了老师和学生的感情加深,关系变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