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 课件21张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月夜漫步荷塘的缘由。 (情) (点明题旨)
第二部分(2-6):荷塘月色的恬静迷人。(景) (主题) 第三部分(7-10):荷塘月色的美景引动乡思。 (情) (偏重抒情)
文章赏析
叁
赏析第四段
在这段写景的文字中,作者的立足点在哪?依次写了哪些景物?各自用了 哪些修饰的词?突出了景物怎样的美感特征?用了哪些修辞?
“叶子出水很高, 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写出了荷叶的风姿。 由“出水很高”联想到“亭亭的舞女的裙”。 两者不仅相似,而且写出其动态美。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由嗅觉向听觉转移。“缕缕清香” 与“渺茫的歌声”在许多方面有 相似之处,如时断时续、若有若 无、轻淡飘渺、沁人心脾等,。
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 记》、《伦敦杂记》,杂文集《论雅俗共赏》、《标准 与尺度》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时代背景
1927年7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白 色恐怖笼罩了中国大地。旧时代正在崩溃,新时局尚未到 来。知识分子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生活,但颓丧和骚 动使得他们惶然,看不到前进的方向。
荷塘月色
人教版高中一年级下册语文
目 录 CONTENTS
壹
贰
叁
肆
教 学 导 入
课 文 学 习
美 文 赏 析
结 构 总 结
教学导入
壹
三维学习
一、知识与技能: 揣摩优美的艺术语言,赏析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艺术手 法。 二、过程与方法: 理清作品的事物线索和感情线索,析文中之情,赏文中之 景,披文以入情;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摹绘比喻、比拟、 通感的修辞效果,同时寻踪文中的美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感: 理解作者“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和他追求自由 的精神。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熊猫,取春华熊 猫之意。为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保持清白,便取 《楚辞》中“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中“自清”。字佩 弦。生于江苏东海县,祖籍浙江绍兴,自祖父以来定居 扬州,所以自称扬州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哲 学系,在江浙等地的中学任教,参加了文学研究会。 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 民主战士。
可否用“照”替代 “泻”,用“升”替代“浮”呢?
一个“泻”字,月辉照耀一泻无余之景,顿时 化静态为动态,写出了月光的流动感。再加上修 饰语“静静地”,准确地写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 般地倾泻,但又是绝无声响地幽静幽美,这就创 造了一个安谧的氛围,意境相当优美。
轻飘柔美
浮”写出了雾的轻飘状态,突出了恬静朦 胧,一个水气迷蒙、月色轻笼的境界呼之 欲出。(而“升”给人腾空而上的感觉, 不能妥帖地道出雾的轻柔。)
课文学习
贰
整体把握
1、学生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第1段 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心境:“颇不宁静”) 去荷塘 第2段 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 第3段 行在小路时的感受。(追寻清冷、幽僻的环境)观荷塘 第4段 荷塘美丽的景色。 第5段 流泻的月光,塘中的月色。 第6段 荷塘四周的景物。(在月下观察、感受到的) 第7-9段 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 第10段 在思乡与遐想中踱回家门。
“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
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
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荷叶田田的妩媚姿态,写 出了微风过处叶花颤动的情状,既有视觉形象,又有 听觉形象,动静结合,形象地传达出荷塘富有生气的 风姿,创设了清幽恬静的氛围。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 )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 ) 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青纱的梦。
作者在此想躲开恼人的现实,求得短暂的安宁。可是现 实并不允许他去实现自己的这么一丁点儿的愿望。
课程引入
近春园(朱自清《荷塘月色》原址)
如何理解题目《荷塘月色》
荷塘:指朱自清先生当时任教的北京清华 大学清华园里的荷花池,是本文所要描绘 的特定处所。 月色:月光。点明了时间,是一个有月亮的 夜晚。月色是文章描绘的中心,它是作者 心目中向往、追求的和谐宁静的境界。
通感
修辞手法:通感
通感是一种特殊的修辞。通感是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通过 比喻或形容词沟通起来的修辞方式。通感就是移觉。
举例:(1)她笑得很甜。(视觉转为味觉) (2)人靓歌甜。 (听觉转为味觉) (3)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嗅觉转为听觉)
结构总结
肆
如流水 静静地泻薄薄
的青雾浮起
实
( 月光)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
塘 上 的
洗过一样
虚
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朦
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胧
色
优
虽是满月,却有一层淡淡的云
雅
( 月影)
灌木的黑影 杨
柳的倩影
实
光和影的和谐像
名曲
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