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江苏省常州市新高考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物理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
1.如图所示,单匝矩形闭合导线框abcd 全部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 的水平匀强磁场中,线框面积为S ,电阻为R ,线框绕与cd 边重合的竖直固定转轴以角速度ω从中性面开始匀速转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转过
6
π
时,线框中的电流方向为abcda B 2BS ω
C .线框转一周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为22
2B S R
πω
D .从中性面开始转过
2
π的过程中,通过导线横截面积的电荷量为2BS R
2.足球以8 m/s 的速度飞来,运动员把它以12 m/s 的速度反向踢出,踢球时间为0.2 s ,设球飞来的方向为正方向,则足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加速度是( ) A .-20 m/s 2 B .20 m/s 2 C .-100 m/s 2
D .100 m/s 2
3.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下列表述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A .普朗克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最早发现了电子
B .玻尔为了解释黑体辐射现象,第一次提出了能量量子化理论
C .贝可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性的研究,发现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D .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提出了的核式结构模型 4.在验证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使光子一个一个地通过狭缝,如时间足够长,底片上将会显示衍射图样
B .单个光子通过狭缝后,底片上会出现完整的衍射图样
C .光子通过狭缝的运动路线像水波一样
D .光的粒子性是大量光子运动的规律
5.t =0时刻,甲、乙两汽车从相距70 km 的两地开始相向行驶,它们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

忽略汽车掉头所需时间。

下列对汽车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在第1 h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
B.在第2 h末,甲、乙两车相距10 km
C.在前4 h内,乙车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总比甲车的小
D.在第4 h末,甲、乙两车相遇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的饱和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B.液体的表面张力是由表面层液体分子之间的相互排斥引起的
C.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与同一温度时水的饱和汽压之比叫做空气的绝对湿度
D.雨水没有透过布雨伞主要是因为液体有表面张力
7.一矩形线圈位于一随时间t变化的匀强磁场内,磁场方向垂直线圈所在的平面(纸面)向里,如图1所示,磁感应强度B随t的变化规律如图2所示.以I表示线圈中的感应电流,以图1中线圈上箭头所示方向的电流为正,则以下的I—t图中正确的是()
A.B.C.
D.
8.一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从下落开始计时,重力加速度g取10m/s1.则物体在第5s内的位移为()A.10m B.115m C.45m D.80m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
9.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带电量之比为1∶5,当它们相距r时的相互作用力为F1.若把它们互相接触后再放回原处,它们的相互作用力变为F2,则F1/F2可能为()
A.5∶1.B.5∶2.C.5∶3.D.5∶4.
10.目前,在居室装修中经常用到花岗岩、大理石等装修材料,这些岩石都不同程度地含有放射性元素,比如,有些含有铀、钍的花岗岩等岩石会释放出放射性惰性气体氡,而氡会发生放射性衰变,放出α、
β、γ射线,这些射线会导致细胞发生癌变及呼吸道等方面的疾病,根据有关放射性知识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取4个氡原子核,经7.6天后就一定剩下一个原子核了
B .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时所产生的
C .γ射线一般伴随着α或β射线而产生,在这3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但电离能力最弱
D .发生α衰变时,生成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中子数减少了4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说明β衰变实质的反应方程是: 11
0011
n H e -→+
B .原子核中每个核子只跟邻近的核子发生核力作用
C .
2351144891
92
056360a r U n B K x n +→++是核裂变反应方程,式中x=3
D .氡222衰变为钋218的半衰期是3.8天,说明每经过3.8天,10个氡222核一定衰变为5个钋218核 12.2017年11月5日,又有两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通过“一箭双星”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两颗卫星绕地球运动均看作匀速圆周运动。

如果两颗卫星的质量均为M ,其中的1号卫星轨道距离地面高度为h ,2号卫星轨道距离地面高度为h',且h'>h ,把地球看做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已知地球半径为R ,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引力常量 为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l 号卫星绕地球运动的线速度g
R
R h
+ B .1号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周期()
2R h
T R h GM
π+=+ C .1号卫星和2号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大小之比为'2
2h h
D .稳定在轨运行时1号卫星的机械能小于2号卫星的机械能 三、实验题:共2小题
13.在做“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时,先配制好一定浓度的油酸酒精溶液,并得到1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V ,往浅盘里倒入约2cm 深的水,然后将痱子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用注射器往水面上滴1滴油酸酒精溶液,油酸立即在水面散开形成一块薄膜,可以清晰地看出它的轮廓,如图所示,待薄膜形状稳定后量出它的面积为S 。

在这个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验中将油酸薄膜看成单层的油酸分子组成,且不考虑油酸分子间的空隙
B .根据V
d S
=
就可以粗略地测量酒精分子的直径 C .选择油酸作为被测物质,是因为油酸分子的结构有助于油酸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膜
D .实验需配置一定浓度的油酸酒精溶液,其中的酒精可使油酸和痱子粉之间形成清晰的边界轮廓 14.为了研究两个小球在水平方向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某同学采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该装置可以通过测量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水平射程,间接地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
图中A 、B 是半径均为r 的小钢球,O 、O '点分别是斜槽末端和可转动支柱在水平地面上的垂直投影,且OO '间的距离等于A 球的直径.实验时,使支柱处于倒下状态,先让A 球多次从斜槽上同一位置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P ,测量水平射程OP 的长度x 1.然后,把支柱立起,将B 球静置于支柱上,再将A 球从斜槽上同一位置静止释放,与B 球正碰(B 球平抛出去的同时支柱倒下),并多次重复.分别找到A 、B 相碰后平均落地点的位置M 、N .
(1)本实验要顺利完成,则需要A 球的质量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B 球的质量; (2)该实验还需要测量的是__________; A .测量A 、B 两球的质量m 1、m 2 B .测量A 球开始释放的高度h C .测量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 D .测量OM 、ON 的长度x 1和x 2
(3)若所测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满足_________________时,则说明两球碰撞过程动量守恒(用已知量及(2)中测量的量表示). 四、解答题:本题共4题
15.新的交通规定:黄灯亮时车头已经越过停车线的车辆可以继续前行,车头未越过停车线的若继续前行则视为闯黄灯,属于交通违法行为.现有甲、乙两汽车正沿同一平直马路同向匀速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当两车快要到十字路口时,甲车司机看到黄灯闪烁,3s 黄灯提示后将再转为红灯.请问: (1)若甲车在黄灯开始闪烁时刹车,要使车在黄灯闪烁的时间内停下来且刹车距离不得大于18m ,则甲车刹车前的行驶速度不能超过多少?
(2)若甲、乙两车均以15m s /的速度驶向路口,乙车司机看到甲车刹车后也紧急刹车(乙车司机的反应
时间204t s ∆=.,反应时间内视为匀速运动).已知甲车、乙车紧急刹车时产生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25/m s 、
26/m s .若甲车司机看到黄灯闪烁时车头距警戒线L =30m ,要避免闯红灯,他的反应时间1t ∆不能超过
多少?
(3)满足第(2)问的条件下,为保证两车在紧急刹车过程中不相撞,甲、乙两车刹车前的距离0x 至少多大?
16.如图所示的螺线管的匝数n = 1500匝,横截面积S = 20 cm 2,电阻r = 1 . 5 Ω,与螺线管串联的外电阻R 1=10 Ω,R 2=3 . 5 Ω.方向向右穿过螺线管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按图所示的规律变化,计算R 1上消耗的电功率.
17.半径R=4500km 的某星球上有一倾角为30o 的固定斜面,一质量为1kg 的小物块在力F 作用下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力F 始终与斜面平行.如果物块和斜面间的摩擦因数3
μ=,力F 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取沿斜面向上方向为正),2s 末物块速度恰好又为0,引力常量
11226.6710/kg G N m -=⨯⋅.试求:
(1)该星球的质量大约是多少?
(2)要从该星球上平抛出一个物体,使该物体不再落回星球,至少需要多大速度?(计算结果均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18.如图所示,在开口向上、竖直放置的薄壁圆柱形容器内用质量m=1.0kg 的活塞密封一部分气体,活塞在容器内能自由滑动且保持水平,容器的底面积S=100cm 1,开始时气体的温度T 1=180K ,活塞到容器底的距离h 1=10.0cm .在气体从外界吸收Q=40J 热量的过程中,活塞缓慢上升的距离△h=1.0cm .已知大气压强p 0=1.0×105Pa ,重力加速度g=10m/s 1.求:
①活塞停止上升时容器内气体的温度T 1; ②密闭气体内能的增加量△U .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 1.B 【解析】 A 、转过
6
π
时,线框中的电流方向为顺时针方向,故A 错误; B
、线圈转动过程中产生电动势的有效值为E =
=
,所以电流的有效值为2E I R R
ω===
, 故B 正确; C
、产生的热量2
222
22B S Q I Rt R R R ωππωω⎛⎫==⋅⋅= ⎪ ⎪⎝⎭
,故C 错误;
D 、从中性面开始转过2π的过程中,通过导线横截面积的电荷量为
E BS
q It t t R tR R R
∆Φ∆Φ===⨯==
,故D 错误; 故选B
点睛:
知道交流电的有效值与最大值之间的关系E = ,并会利用q R
∆Φ
= 求通过某个截面的电荷量. 2.C 【解析】 【分析】 【详解】
以球飞来的方向为正方向,则0=8m v s 、12m v s =-,足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加速度
220128
/100/0.2
v v a m s m s t ---=
==-.故C 项正确,ABD 三项错误. 3.D 【解析】 【详解】
A.汤姆生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最早发现了电子,故A错误.
B.普朗克为了解释黑体辐射现象,第一次提出了能量量子化理论,故B错误.
C.贝可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但没有发现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故C错误.
D.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D正确.
4.A
【解析】试题分析:在宏观世界里找不到既有粒子性又有波动性的物质,同时波长长的可以体现波动性,波长短可以体现粒子性.
个别或少数光子表现出光的粒子性,大量光子表现出光的波动性,如果时间足够长,过狭缝的光子数也就足够多,粒子的分布遵从波动规律,底片上将会显示出衍射图样,AD正确;单个光子通过狭缝后,路径是随机的,底片上也不会出现完整的衍射图样,BC错误.
5.B
【解析】
【详解】
A. 在第1小时末,乙车的速度仍然为负值,说明运动方向并未改变,故A错误;
B. 在第2小时末,甲的位移大小
乙的位移大小
此时两车相距
故B正确;
C. 在前4小时内,乙图线的斜率绝对值始终大于甲图线的斜率绝对值,则乙车的加速度大小总比甲车大,故C错误;
D. 在第4小时末,甲车的位移
乙车的位移

可知甲乙两车未相遇,故D 错误。

6.D 【解析】 【详解】
(1)水的饱和蒸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A 错误;
(2)液体的表面张力是由表面层液体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引起的,使液体表面存在收缩的趋势,B 错误; (3)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与同一温度时水的饱和汽压之比叫做空气的相对湿度,C 错误 (4)雨水没有透过布雨伞是因为液体表面存在张力,导致水被伞上的细线所吸引,D 正确. 故本题选D 【点睛】
凡作用于液体表面,使液体表面积缩小的力,称为液体表面张力.它产生的原因是液体跟气体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叫做表面层,表面层里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稀疏,分子间的距离比液体内部大一些,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绝对湿度是指每单位容积的气体所含水分的重量.相对湿度是指绝对湿度与该温度饱和状态水蒸气含量之比,用百分数表达;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与同一温度时水的饱和汽压之比叫做空气的相对湿度. 7.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则B
E S t t
φ∆∆=
=∆∆,磁场强度均匀变化,说明感应电动势恒定,产生电流大小恒定,所以C 错.根据楞次定律可知,感应电流应为逆时针,所以一开始为负,所以B 错.在第5秒钟,磁场强度不变由上式可知感应电流为零,所以D 错 考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点评:此类题型考察了通过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判断感应电流变化规律 8.C 【解析】
试题分析: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0的加速度a g =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第5秒内时间是1秒钟.前5秒内的位移21151252h g m =
=,前4秒内的位移为221
4802
h g m ==,那么第5秒内的位移为1245h h m -=,选项C 对.
考点:自由落体运动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 9.BC 【解析】
【详解】
由库仑定律可得:F=k 122q q r ,带电量之比是1:5,当它们相距r 时作用力大小为F 1=k 2
25q r
;当两相同金属
小球带同种电荷时,两者相互接触后再放回原来的位置上,它们的电荷量都变为3q ,当它们相距r 时作用
力大小为F 2=k 2
29q r ,所以库仑力之比为5:2.当两相同金属小球带异种电荷时,两者相互接触后再放回
原来的位置上,它们的电荷量变为2q ,当它们相距r 时作用力大小为F 2′=k 2
24q r
,所以库仑力是原来的5:
3.故BC 正确、AD 错误.故选BC . 【点睛】
本题考查库仑定律的同时,利用了控制变量法.当控制距离不变时,去改变电荷量,从而确定库仑力的变化.当然也可控制电荷量不变,去改变间距,从而得出库仑力的变化. 10.BC 【解析】
半衰期具有统计规律,对大量的原子核适用,故A 错误;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和电子所产生的,故B 正确;γ射线一般伴随α或β射线产生,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电离能力最弱,故C 正确;α衰变时,电荷数少2,质量数少4,中子数少2,故D 错误.所以BC 正确,AD 错误. 11.ABC 【解析】
β
衰变的实质是原子核内部的一个中子转变成质子时释放出一个电子,即11
0011
n H e -→+,故A 正确;半
核力是短程力,因此每个核子只跟邻近的核子发生核力作用,故B 错误;该反应为核裂变反应方程,根据质量数守恒有:235+1=144+89+x ,解得x=3,故C 正确;半衰期具有统计规律,对大量的原子核适用,对少数原子核不适用,故D 错误.故选ABC .
【点睛】知道β衰变的实质和半核力是短程力,根据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得出X 的电荷数和质量数,从而确定X 为何种粒子;半衰期是对大量放射性元素的统计规律,对于少数是不成立的. 12.AD
【解析】A 项:根据公式()
()
22
Mm
v G
M R h R h =++和002mm
m g G R =,解得v =A 正确;
B 项:根据公式
()
()22
24Mm
G M R h T R h π=++和002mm
m g G R =,解得: 2R h T π+=B
错误;
C 项: ()
12
mM
F G
R h =+, ()
22
mM
F G
R h +'=,所以()()2
12
2R h F F R h '+=+,故C 错误; D 项:由于h h <',卫星从低轨道向高轨道要点火加速,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所以稳定在轨运行时1号卫星的机械能小于2号卫星的机械能,故D 正确。

点晴:解决本题关键理解万有引力的两大中心思想:1、利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即2
2Mm v G m r r
=,2、
忽略星体的自转,利用2
Mm
mg G R =。

三、实验题:共2小题 13.AC 【解析】 【详解】
A .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中,我们的实验依据是:①油膜是呈单分子分布的;②把油酸分子看成球形;③分子之间不考虑空隙,故A 正确;
B .根据V
d S
=就可以粗略地测量油酸分子的直径,并不是酒精分子的直径,也不能精确测量的,故B 错误;
C .依据实验原理,要形成单分子膜,因此油酸的物理性质有助于油酸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膜,故C 正确; D. 实验中使用到油酸酒精溶液,其中酒精溶液的作用是尽可能地减小滴入水面的油酸的含量,故
D 错误。

故选AC 。

14.大于 AD m 1·x 1=m 1·x 1+m 2·(x 2-2r) 【解析】 【详解】
(1)为防止碰撞后入射球反弹,需要满足入射球的质量应大于被碰球的质量.
(2)要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定律,即验证:m 1v 1=m 1v 2+m 2v 3,小球离开轨道后做平抛运动,它们抛出点的高度相等,在空中的运动时间t 相等,上式两边同时乘以t 得:m 1v 1t=m 1v 2t+m 2v 3t ,得:
112m OP m OM m O N =⋅'⋅+,因此本实验需要测量的量有两小球的质量m 1、m 2和测量OM 、ON 的长度
x 1和x 2;故选AD .
(3) 因为平抛运动的时间相等,则水平位移可以代表速度,x 1是A 球与B 球碰撞平抛运动的位移,该位移可以代表A 球碰撞前的速度,x 1是A 球碰撞后平抛运动的位移,该位移可以代表碰撞后A 球的速度,(x 2-2r )是碰撞后B 球的水平位移,该位移可以代表碰撞后B 球的速度,故所测物理量满足表达式为:m 1·x 1=m 1·x 1+m 2·
(x 2-2r)。

四、解答题:本题共4题
15.(1)12/m s (2)0.5s (3)2.4m 【解析】
(1)设在满足题设条件的情况下甲车刹车前的最大行驶速度为v ,由公式112v x t =
得到 甲车刹车前的最大行驶速度11
212/v m s x t == (2)对甲车:20011
2v v t L a ∆+=, 代入数据得到:10.5s t =∆
(3)设乙车减速运动的时间为t ,当甲、乙两车速度相等时,
即()02012t t v a v a t -=-+∆
'
02t v v a =- 2'20
1
1
2v v s a -= 2'20
202
22v v s v t a -=+∆
故刹车前的距离至少为021 2.4m s s s =-=.
16.1.6W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螺线管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 为:

由图像可得磁感应强度的变化率k=
=T/s=4T/s ② 把②代入①得E=6V ③
整个回路中产生产生的感应电流为=0.4A ④
根据电功率的公式W ⑤
17.(1)242.410M kg =⨯ (1)6.0km/s
【解析】
【详解】
(1)假设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小物块在力F 1=10N 作用过程中,有:F 1-mgsinθ-μmgcosθ=ma 1
小物块在力F 1=-4N 作用过程中,有:F 1+mgsinθ+μmgcosθ=ma 1
且有1s 末速度v=a 1t 1=a 1t 1
联立解得:g=8m/s 1.
由G 2
Mm R =mg 解得M=gR 1/G .代入数据得M=1.4×1014kg
(1)要使抛出的物体不再落回到星球,物体的最小速度v 1要满足mg=m 21v R
解得v 1
3ms=6.0km/s
即要从该星球上平抛出一个物体,使该物体不再落回星球,至少需要6.0km/s 的速度.
【点睛】
本题是万有引力定律与牛顿定律的综合应用,重力加速度是联系这两个问题的桥梁;第二题,由重力或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求出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
18.①294K ;②29.8J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活塞上升过程中,由盖-吕萨克定律有:1212
V V T T = 则有:212111120128029420
V h h T T T K V h +∆+===⨯= ②活塞上升的过程,外界对系统做的功为:0()W mg p S h =-+∆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有:U Q W ∆=+
解得:29.8U J ∆=
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物理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
1.关于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利用γ射线使空气电离,消除静电
B .利用β射线照射植物的种子,使产量显著增加
C .利用α射线来治疗肺癌、食道癌等疾病
D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跟它的非放射性同位素的化学性质相同,作为示踪原子
2.1905 年爱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设,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因此获得 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下列关于光电效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只有入射光的波长大于金属的极限波长才能发生光电效应
B .金属的逸出功与入射光的频率和强度无关
C .用同种频率的光照射各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时逸出的光电子的初动能都相同
D .发生光电效应时,保持入射光的频率不变,减弱入射光的强度,从光照射到金属表面到发射出光电子的时间间隔将明显增加
3.如图所示,一小孩把一质量为0.5kg 的篮球由静止释放,释放后篮球的重心下降的高度为0.8m ,反弹后篮球的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0.2m ,不计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为2
10/g m s ,则地面与篮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篮球所受合力的冲量大小为
A .0.5N·s
B .1 N·s
C .2 N·s
D .3N·s
4.伽利略根据理想斜面实验,发现小球从一个光滑斜面自由滚下,一定能滚到另一光滑斜面的相同高度的位置,把斜面改成光滑曲面结果也一样, 他觉得小球好像“记得”自己原来的高度,或存在一个与高度相关的某个不变的“东西”,只是伽利略当时并不明白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现在我们知道这个不变的“东西”实际上是( )
A .能量
B .力
C .动量
D .加速度
5.图中的D 为置于电磁铁两极间的一段通电直导线,电流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在开关S 接通后,导线D 所受磁场力的方向是
A.向左B.向右C.向上D.向下
6.一个普通的家用照明LED灯正常发光时,通过它的电流与下列哪一组数值较为接近?()A.20A B.2A C.0.2A D.0.02A
7.一足够长的木板B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如图甲所示,其上放置小滑块A,木板B受到随时间t变化的水平拉力F作用,木板加速度a随力F变化的a﹣F图象如图乙所示,g取10m/s2,下判定错误的是
A.木板B的质量为1kg
B.当F=10N时木板B加速度为4m/s2
C.滑块A的质量为4kg
D.当F=10N时滑块A的加速度为2m/s2
8.如图所示,一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接入电压u=220sin (100πt)V的交变电流,原线圈匝数n 1 = 1100匝,副线圈匝数n2 = 60匝,副线圈并联两个一模一样的灯泡A、B,开始时开关断开,灯泡A正常发光,则(电流表为理想电表)
A.该交变电流的频率为100Hz
B.该灯泡的额定电压为6V
C.开关闭合后,灯泡A的亮度变亮
D.开关闭合后,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
9.甲、乙两运动物体在t1、t2、t3时刻的速度矢量分别为v1、v2、v3和v1′、v2′、v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做的可能是直线运动,乙做的可能是圆周运动
B.甲和乙受到的合力都可能是恒力
C.甲和乙一定都做曲线运动
D.甲受到的合力可能是恒力,乙受到的合力不可能是恒力
10.如图所示,空间某处存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和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一个带负电的金属小球从M点水平射入场区,经一段时间运动到N点,关于小球由M到N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可能做匀变速运动B.小球一定做变加速运动
C.小球动能可能不变D.小球机械能守恒
11.用不可伸长的细线悬挂一质量为M的小木块,木块静止,如图所示。

现有一质量为m的子弹自左方水平射向木块,并停留在木块中,子弹初速度为v0,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从子弹射向木块到一起上升到最高点的过程中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B.子弹射入木块瞬间动量守恒,故子弹射入木块瞬间子弹和木块的共同速度为
C.忽略空气阻力,子弹和木块一起上升过程中系统机械能守恒,其机械能等于子弹射入木块前的动能D.子弹和木块一起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凝结成冰后,水分子的热运动停止
B.水黾能够停在水面上,是由于液体的表面张力作用
C.一定质量的100℃水变成100℃水蒸汽,其分子势能一定增加
D.阳光从缝隙射入教室,从阳光中看到的尘埃的运动,就是布朗运动
E.第一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这是因为第一类永动机不符合能量守恒定律
三、实验题:共2小题
13.在“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中(如图1),通过描点画出平抛小球的运动轨迹.
(1)实验得到平抛小球的运动轨迹,在轨迹上取一些点,以平抛起点O为坐标原点,测量它们的水平坐标x和竖直坐标y,图3中y﹣x1图象能说明平抛小球运动轨迹为抛物线的是______.(选填“A”、“B”、“C”或“D”)
(1)图1是某同学根据实验画出的平抛小球的运动轨迹,O为平抛的起点,在轨迹上任取三点A,B,C,测得A、B两点竖直坐标y1为5.0cm,y1为45.0cm,A、B两点水平间距△x为60.0cm.则平抛小球的初速度v0为_______m/s,g取10m/s1.
14.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
(1)先测出可视为质点的两滑块A、B的质量分别为M,m及滑块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因数μ;查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2)用细线将滑块A,B连接,使A,B间轻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滑块B恰好紧靠在桌边;
(3)剪断细线,测出滑块B做平抛运动落地的水平位移s1,滑块A沿桌面滑行的距离s2(未滑出桌面)为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写出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及表示它的字母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弹簧弹开过程动量守恒,需满足的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解答题:本题共4题
15.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光滑圆弧轨道固定在地面上.一长为L的平板车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其右端与光滑圆弧轨道等高且平滑对接.小车的左端固定一轻质弹性挡板.物块从四分之一圆弧轨道的上端由静止开始下滑.平板车的质量为物块质量的3倍.重力加速度为g,整个过程中忽略物块与挡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