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大班综合《逃家小兔》教案与反思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学目标
1.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小兔与兔妈妈之间的亲情。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教育幼儿学会珍惜家庭,关爱家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亲情。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展开想象,进行创意表达。
三、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逃家小兔》故事动画。
2.教学材料: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3.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布置成温馨的家庭氛围。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出示一只小兔子玩具,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它叫什么名字?”
2.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对小兔子的了解,如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
(二)故事讲述
1.教师播放《逃家小兔》故事动画,让幼儿认真观看。
2.观看结束后,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故事内容,讨论小兔子和兔妈妈之间的情感。
(三)活动环节
1.创意绘画
a.教师出示画纸和彩笔,引导幼儿画出自己心中的小兔子。
b.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讲述小兔子的故事。
2.角色扮演
a.教师邀请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剧表演。
b.表演结束后,教师引导幼儿谈谈自己在角色扮演中的感受。
3.家庭手工
a.教师出示剪刀、胶水等材料,引导幼儿制作家庭小手工。
b.制作结束后,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趣事。
2.教师邀请幼儿谈谈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以及如何将所学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3.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反思,指出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五、教学反思
1.本节课通过故事讲述、创意绘画、角色扮演和手工制作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充分参与其中,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2.在活动中,幼儿对故事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感受到了小兔子和兔妈妈之间的亲情,达到了教学目标。
3.教师在活动中注重引导幼儿思考,让他们在参与中学会关爱家人、珍惜家庭。
4.不足之处:在角色扮演环节,部分幼儿表现出紧张、不自信,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鼓励。
5.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更加关注每个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让他们在活动中更加自信地表现自己。
六、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幼儿们不仅学会了关爱家人、珍惜家庭,还培养了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为幼儿们创造更多有趣、有意义的课堂体验。
重难点补充:
1.在故事讲述过程中,我会适时插入问题,例如:
“小兔子为什么要逃家呢?”
“当小兔子说‘如果你来找我,我就变成……’时,它的心情是怎样的?”
“兔妈妈每次都说‘我会变成……’这表达了什么情感?”
“如果你是小兔子,你会逃到哪里去?为什么?”
“如果你是兔妈妈,你会怎样去找到小兔子?你会说些什么?”
“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小兔子在逃家的路上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
活动环节补充:
1.创意绘画环节:
“现在,请你们把想象中的小兔子画出来,可以是在逃跑的路上,也可以是它变成的其他事物。
记得,画出你的想法,不需要和故事里的一模一样。
”
2.角色扮演环节:
“好,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有的小朋友扮演小兔子,有的小朋友扮演兔妈妈。
小兔子们,你们要模仿小兔子逃家的样子,兔妈妈们,你们要表现出兔妈妈担心和寻找孩子的样子。
”
“扮演结束后,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你扮演的角色有什么感受?”
3.家庭手工环节:
“我们要用这些材料制作一份礼物,送给你的家人,可以是小兔子形状的,也可以是其他任何你喜欢的形状,来表达你对家人的爱。
”
通过这些对话和活动设计,我希望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并且在创意表达和情感交流上有所收获。
这样的教学过程条理清晰,环环相扣,有助于幼儿全面掌握教学重点,克服教学难点。
注意事项:
1.注意观察每个孩子的反应,对于胆怯或者内向的孩子,给予更多的鼓励和个别关注,确保他们也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2.考虑到孩子们的认知水平和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教学中要穿插趣味性强的互动环节,避免长时间单一讲述。
3.针对不同孩子的想象力水平和表达能力,提供不同难度的引导问题,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得到锻炼。
4.在角色扮演时,注意引导孩子们体验角色的情感,帮助他们理解亲情和责任感的意义。
5.对于手工制作环节,考虑到孩子们的手部协调能力不同,准备不同难度的材料和工具,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完成作品,体验成就感。
6.在教学中,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差异,不比较、不批评,营造
一个包容、积极的学习氛围。
7.教学方式要灵活多样,结合视觉、听觉和动手操作等多种感官体验,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