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食品污染及其预防
第一章食品污染及其预防.
![第一章食品污染及其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9305513b4b35eefdc8d333f6.png)
第一章食品污染及其预防复习题一、填空1.食品的污染按其性质可分成( 、( 和( 三大类。
2.食品的生物性污染包括( 、寄生虫、昆虫及( 的污染。
3.化学性污染主要包括来自生产、生活和环境中的污染物;食品容器、包装材料、运输工具等接触食品时溶入食品中的( ;( ;在食品加工、贮存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及掺假、制假过程中加入的物质。
4.在常见的食品细菌中,( 菌属是食品腐败性细菌的代表。
5.霉菌产毒的条件主要包括( 、( 、湿度、温度以及空气流通情况。
6.黄曲霉毒素的基本结构是都有(和香豆素,在紫外线照射下都发生( 。
7.动物实验表明,赭曲霉毒素A中毒的靶器官为( 和( 。
9.玉米赤霉烯酮可表现出( 毒性作用。
猪为敏感动物。
该毒素主要污染(,其次是小麦、大麦、大米等粮食作物。
10.在食品腐败变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细菌、(和(,尤其是细菌更占优势。
11.脂肪分解的早期主要是脂肪的( 上升,其后由于形成各种脂酸而使(升高。
12.常见的食品保藏方法有化学保藏、(、高温保藏、干燥保藏和( 。
13.奶的消毒方法有:巴氏消毒法、(、煮沸消毒法和蒸气消毒法。
14.食品冷冻过程的原则是( 和( 。
15.食品的高温灭菌方法有(、高温杀菌法、超高温杀菌法和(。
16.在食品中常见的细菌称为食品细菌,其中包括(、相对致病性细菌和(。
18.镉中毒主要损害人体的(、( 和消化系统。
19.食品中砷的毒性与其存在的形式和价态有关,有机砷的毒性(无机砷,三价砷的毒性(五价砷。
20.按其分子结构,N-亚硝基化合物可分成(和(二大类。
21.食品中的杂环胺类化合物主要产生于高温加工过程,尤其是( 含量丰富的食品更易产生。
22.食品中的二恶英类化合物PCDD/Fs主要来自于(的污染,尤其是经过生物链的富集作用,可在(中达到较高的浓度。
23.物理性污染物可分为两类,分别是(和(。
24.急冻是指食品的温度在( 30、分钟内迅速降至大约(-20℃的过程。
食品污染及其预防
![食品污染及其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25681456b9d528ea81c779f3.png)
3)制定和执行卫生标准
玉米、花生仁及花生油
<20ppb
大米、其他食用油
<10ppb
其他粮食、豆类、发酵制品 <5ppb
婴儿代乳品
不得检出
浓度单位
1ppb=1ug/kg
1ppm=1mg/kg=1000ug/kg
2 .其他霉菌毒素
霉菌毒素 产毒霉菌 污染食品
主要毒性
赭曲霉毒素 赭曲霉 谷类、大豆 肾损伤、肝坏死
2)慢性毒性 A.生长迟缓,食物利用率低 B.肝脏亚急性或慢性损害 肝功能异常,肝
实质细胞坏死,纤维细胞增生,肝硬化
3)致癌性
最强的化学致癌剂;多种动物诱发肿 瘤 :肝癌、胃癌、肾癌…
预防 1)防霉:
控制温度湿度、食品中水分、氧气含量 防止食品被虫咬、鼠伤,可使用防霉剂。 2)去毒: A挑选霉粒、碾轧加工、加水搓洗 B加碱分解毒素 C物理吸附 D其他:高压破坏、臭氧、微生物去毒
(2)铅中毒 1)食品污染途径 A .工农业使用含铅化合物: B .农药、油漆、颜料、添加剂、汽油防爆剂 C 食品容器、管道、设备: 锡壶、锡箔
2)毒作用机理 A.大脑皮层兴奋-抑制平衡失调-NS(神经 系统 )损害
B.抑制巯基酶活性,抑制氧化磷酸化,干扰 机体正常代谢
C.损害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导致血管痉挛 D.干扰卟啉代谢,影响血红素合成
化学指标:主要有酸价、过氧化值、羰基价
(3)碳水化合物酵解 碳水化合物在酶的作用下: 产生糖、醇、羧酸、醛、酮、二氧化碳、 水 主要标志:食品的酸度增高。
4.腐败变质的食品卫生学意义 A.不良感官刺激 B.食品成分严重破坏 C.人体不良反应、食物中毒可能
5 .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措施 通过一定的食品工艺保藏食品以达到
各类食品污染及其预防
![各类食品污染及其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5b39d292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a9.png)
各类食品污染及其预防一、食品的生物性污染及其预防1.微生物污染及其预防(1)微生物污染的种类食品的微生物污染主要包括细菌性污染、霉菌与霉菌毒素污染及病毒污染,以前两种污染更为常见。
1)食品的细菌性污染。
细菌是一种单细胞微生物,一般来说,单个细菌只有在显微镜下放大1000倍才能清晰观测。
食品中的细菌种类繁多,按照致病与否,可以分为致病菌、相对致病菌和非致病菌。
存在于食品中的细菌绝大部分为非致病菌,一般不引起疾病,但其中多数为腐败菌,因此食品被细菌污染的程度是间接评估食品变质可能性及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
相对致病菌在通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有在一定的特殊条件下才具有致病能力。
致病菌则可引起机体疾病。
2)食品的霉菌及霉菌毒素污染。
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俗称,主要以寄生或腐生的方式生存。
它们往往在潮湿的环境下大量生长,长出丝状的菌丝,即我们肉眼所见的霉毛。
大:的菌丝交织在一起,可形成霉斑和霉点。
霉菌的孢子可在空气中飘浮,并落在食品表而繁殖从而污染食品。
食品中常见的霉菌有毛霉菌厲、根霉菌属、曲霉菌属、靑霉菌属、镰刀菌属等。
这些霉菌可以在食品中大量生长繁殖,引起食品色、香、味、形等感官性状的变化,降低食品的食用价值和营养价值,使食品腐败变质,甚至产生有毒的代谢产物,即霉菌毒素。
人类短时间内大量摄入霉菌毒素可导致急性中毒,而长期低剂量摄入霉菌毒素则可引起慢性中毒。
目前已知的产毒霉菌有曲霉菌属,如黄曲霉;青霉菌属,如岛青霉,黄绿青霉;镰刀菌属,如梨孢镰刀菌、三线镰刀菌等。
一般来说,霉菌在天然食物中比在人工合成的培养基上更容易繁殖。
但不同种类的霉菌易侵染的食品种类也有所不同。
如同为谷物类食品,玉米中黄曲霉及其毒素检出率较高,而小麦则以镰刀菌及其毒素污染为主,大米中主要的污染物为青霉及其毒素。
(2)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因素影响食品中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主要因素有食品本身的性质、酸碱度、渗透压等。
食品本身含有的水分、营养成分都是影响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主要因素。
食品污染及其预防
![食品污染及其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6bd14186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30.png)
食品污染及其预防食品污染是指在生产、加工、贮存、运输和销售等环节中,食品中出现的各种有害物质或微生物。
根据污染物的不同,食品污染可分为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和物理性污染三种类型。
生物性污染主要包括微生物、寄生虫和虫卵、昆虫和病毒等。
其中微生物是最常见的污染物,包括细菌、细菌毒素、霉菌和霉菌毒素等。
寄生虫和虫卵也常常污染食品,如蛔虫、绦虫和旋毛虫等。
昆虫也会污染食品,如甲虫、螨类和蛾类等。
病毒也是一种常见的污染物,如肝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和口蹄疫病毒等。
化学性污染主要来自生产、生活和环境,包括农药、有毒金属、N-亚硝基化合物和多环芳烃类等。
此外,、包装材料和运输工具也可能造成化学性污染。
滥用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加工、贮存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如酒中的醇类、醛类等)也会造成化学性污染。
此外,为掺假、制假而加入的化学物质也是一种常见的污染物。
物理性污染包括来自食品产、储、运、销的污染物、食品的掺假使假以及放射性污染等。
食品腐败变质是指食品中的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繁殖、代谢和分解,导致食品质量下降的过程。
食品中常见的细菌包括致病菌、相对致病菌和非致病菌。
食品细菌污染主要是指非致病细菌的污染,其中数量较多的细菌称为优势菌。
食品细菌污染是衡量食品污染程度、估测食品变质可能性及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
菌落总数是反映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它反映食品在产、运、销过程中的卫生措施和管理情况。
大肠菌群是指一大群需氧与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它是人与温血动物肠道中的常见菌群。
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的检测可以预测食品的耐保藏性,同时也可以指示食品是否受到粪便污染或肠道致病菌污染。
与肠道致病菌来源相同的肠球菌仅来自肠道,在肠道中数量较多,易于检出,且在外界生存的时间与主要肠道致病菌一致。
因此,食品细菌学检验方法对肠球菌敏感,可用于检测食具、工具、人手等的污染。
此外,肠球菌也是低温水产品(如冷冻食品)粪便污染的指示菌。
食品的霉菌污染是一种常见的问题。
《食品营养与卫生》08食品污染及其预防
![《食品营养与卫生》08食品污染及其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fc438a9402d276a200292e80.png)
(四)高分子乳液涂 料
第六节 食品包装材料
八、食品包装材料设备的卫生管理
(一)包装材料必须符合GB有关卫生标准
(二)利用新原料生产接触食品包装材料新产 品 要求 (三)生产过程中要求 (四)销售单位在采购要求 (五)食品容器包装材料设备要求 (六)食品卫生监督机构 的监督
第二节 食品的生物性污染
二、霉菌与霉菌毒素对食品的污染及其预防
(三)霉菌污染食品的评定和食品卫生学意义 2.卫生学意义 霉菌污染食品可降低食品的食用价值 霉菌如在食品或饲料中产毒可引起人畜霉菌毒 素中毒
第二节 食品的生物性污染
二、霉菌与霉菌毒素对食品的污染及其预防
7.食物储运不当污染
8.放射性污染 9.生物技术产品的出现、转基因食品的潜在危险
第二节 食品的生物性污染
一、食品的细菌污染与腐败变质
(一)食品的细菌污染 1.常见的食品细菌:假单胞菌属。微球菌属。芽孢杆菌 属。肠杆菌科各属。弧菌属与黄杆菌属。嗜盐杆菌属 与嗜盐球菌属。乳杆菌属。 2.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细菌污染指标与食品卫生学意义 反映食品卫生质量的细菌污染指标,可分为两个方面: 一为细菌总数,二是大肠杆菌
不要长时间用不锈钢容器装咸食物,不能用不锈钢器 皿煎熬中药
金属食品包装容器在使用之前应检查
第六节 食品包装材料
四、纸质包装材料
(一)纸质包装材料的性能
(二)纸质包装材料的卫生
第六节 食品包装材料
五、玻璃包装材料
(一)玻璃包装材料的 性能 (二)玻璃制食品包装 材料的卫生安全
食品污染及其预防(细菌与霉菌污染)
![食品污染及其预防(细菌与霉菌污染)](https://img.taocdn.com/s3/m/f65df01d43323968011c92dd.png)
2、大肠菌群的食品卫生意义
(1)大肠菌群作为粪便污染指示菌 (a)大肠杆菌来源有特异性,仅来自肠道; (b)在肠道中数量较多,易于检出; (c)在外界环境中有足够的抵抗力,能生存 一定时间; (d)食品细菌学检验方法敏感、简易。
(2)作为肠道致病菌污染食品的指示菌。 (a)大肠杆菌与肠道致病菌来源相同, (b)一般条件下大肠杆菌在外界环境中生存 时间也与肠道致病菌一致 大肠杆菌数量愈多,说明粪便污染愈严重, 肠道致病菌存在可能性愈大。要求食品中完全不 存在大肠杆菌是困难的,重要是它的污染程度, 即菌量。即采用相当于100克或100ml食品中的 最近似数值来表示。 大肠杆菌MPN按一定方案进行检验所得结果 的统计值。
一、食品的细菌污染
• 由于受食品理化性质、所处外界环境条件及 加工处理方法不同等因素限制,食品中所存在 的细菌只是自然界中的一小部分。 • 在食品卫生学内,一般将这些在食品中常见 的细菌称为食品细菌,其中包括致病性、相对 致病性和非致病性细菌。 • 食品中的细菌,绝大多数是非致病菌。 • 它们对食品的污染程度是间接估测食品腐败 变质可能性及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 同时研究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过程和控制措 施的主要对象。
一定的物理、化学和微生物指标三方面
进行判定。
(1)感官鉴定 感官鉴定是以人们的感觉器官(眼、鼻、舌、手等) 对食品的感官性状(色、香、味、形),进行鉴定的 一种简便、灵敏、准确的方法,具有相当的可靠性。 判断一种食品是否变质,首先应进行的是感官检查,
一旦确定,不需要再经实验室的进一步鉴定。
• 2、食品本身的组 成和性质 • ①理化性质:包括 食品本身的成分、 所含水分、pH值高 低和渗透压的大小。 • ②食品种类:易保 存的食品和易腐败 变质的食品。
食品中的病污染及其预防措施
![食品中的病污染及其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3c396a43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0c.png)
食品中的病污染及其预防措施食品中的病原物污染及其预防措施食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随着工业化和国际贸易的发展,食品中的病原物污染问题也日益突显。
本文将探讨食品中的病原物污染以及我们可以采取的预防措施。
一、食品中的病原物污染类型1. 细菌污染:食品中最常见的病原物污染是由细菌引起的。
其中,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是主要的致病菌。
它们可以通过食品中的生食或未充分加热的食物进入人体,引发消化道感染和食物中毒。
2. 病毒污染:病毒是食品中另一个常见的病原物污染源。
诸如诺如病毒、肠道病毒、诺华病毒等都可能通过食物传播给人体,引发呕吐、腹泻等症状。
3. 霉菌污染:霉菌常见于植物性食品中,如谷物、坚果和水果。
某些霉菌产生毒素,如黄曲霉产生的黄曲霉毒素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引发中毒反应。
4. 寄生虫污染:寄生虫也可能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引发寄生虫感染。
一些常见的寄生虫污染源包括鲟蚊、绦虫等。
二、食品中病原物污染造成的危害食品中的病原物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可能引发食物中毒、感染性胃肠炎等疾病。
这些疾病的症状包括呕吐、腹泻、发热、腹痛等。
对于高龄、孕妇、儿童和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病原物污染可能带来更加严重的健康问题。
三、预防食品病原物污染的措施为了保障食品安全,预防病原物污染成为了重要的任务。
以下是我们可以采取的预防措施:1. 食品加工和储存卫生:保持食品加工环境的清洁,严格执行食品生产和储存的卫生标准,确保处理食品的设备和材料的清洁与消毒,防止交叉污染。
2. 食品检测与监控:建立完善的食品检测与监控体系,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定期对食品进行检测,确保合格产品的上市流通,有效排除潜在的病原物污染风险。
3. 食品储存和传递温度控制:保持食品在储存和传递过程中适当的温度,避免细菌和其他病原物的繁殖。
冷链物流的建立和落实,有效控制食品的质量变化和病原物的滋生。
4. 充分加热食物:高温可以有效杀灭食物中的病原物,因此,在食用肉类、禽类、海鲜等食品时,务必将其充分加热煮熟,避免生食。
食品污染及其预防ppt课件
![食品污染及其预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446a3b09b6648d7c0c7466e.png)
食品的生物性污染包括微生物、寄生虫、昆虫和病毒的污 染,其中以微生物污染较常见,危害也较大;主要有细菌与细菌 毒素、真菌与真菌毒素等。经常污染食品的昆虫有甲虫、螨类、 谷蛾及蝇蛆等,它们的生长及繁殖消耗了食品,并产生一些分解 产物,导致食品质量降低,引精品起课食件 品卫生问题。
精品课件
李斯特菌(2)
单增李斯特菌进入人体是否得病与菌量和宿主的年龄免疫 状态有关,因为该菌是一种细胞内寄生菌,宿主对它的清除主要 靠细胞免疫功能,因此,易感者为新生儿、孕妇、40岁以上的成 人,免疫功能缺陷者。
潜伏期:在感染后3~7天出现症状,健康成人可出现轻微类 似流感症状,易感者突然发热,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腹泻、 败血症、脑膜炎、孕妇出现流产。
食品污染及其预防(1)
食品污染是食品安全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本章主要介绍 常见的食品污染与预防方法。
食品污染是指在食品生产、销售过程中,可能对人体健 康产生危害的物质介入食品的现象,它造成食品安全性、营养性、 感官性状的变化,改变或降低食品原有的营养价值和卫生质量, 并对人体产生危害。
污染物是构成食品不安全的主要因素,解决这一问题一直 是食品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在食品污染中,微生物性污染和化 学性污染又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主要的食品污染问题。
其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是唯一能引起人类疾 病的。单增李斯特氏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
它能引起人、畜的李斯特菌病,感染后主要表现 为败血症、脑膜炎和单核细胞增多。它广泛存在于自然 界中,食品中存在的单增李氏菌对人类的安全具有危险, 该菌在4℃的环境中仍可生长繁殖,是冷藏食品威胁人 类健康的主要病原菌之一。
食品污染及其预防(一)食品的微生物污染及其预防
![食品污染及其预防(一)食品的微生物污染及其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df3d387e5fbfc77da369b188.png)
②食品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等过程中的污染
③不卫生的操作及管理:从业人员的污染(不执行 卫生标准)
④烹调加工过程中的污染(生熟食品交叉污染)
。
51
细菌污染预防要点
(1) 在食品生产、加工、贮存和销售过程中保 持清洁卫生,防止细菌污染。 (2) 合理储藏食物,控制细菌繁殖。 (3) 采用合理的烹调方法,彻底杀灭细菌 (4) 细菌学监测: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致病 菌。
慢性中毒:
–动物生长迟缓 –肝脏出现亚急性或慢性损伤
致癌性:
–黄曲霉毒素与人类肝癌、胃癌和肠癌的发生关系较为 密切,尤其是肝癌
预防措施
–防霉为根本措施:⑴降低温度;⑵降低粮食水分;
⑶通风干燥,控制环境湿度;⑷减少氧气含量;⑸减 少粮粒损伤程度;⑹培育抗霉新品种。
–去毒:⑴挑选霉粒;⑵碾压水洗;⑶油碱炼去毒;
49
辐照保藏防腐
原理:利用γ射线具有波长短、穿透力强的 特点,对微生物的DNA、RNA、蛋白质、脂类 等大分子物质的破坏作用,特别是对DNA损伤 是其杀灭微生物的主要作用机理。 辐照源:60Co 、137Cs 剂量:5~10kGy 消毒(不能杀死芽孢)
50
(三)细菌污染预防要点
食品细菌污染的来源: ①原料污染 :采集及加工前的污染;
53
菌落总数
食品 菌落总数(个/ cm2 )保存时间(天)
牛肉1 103/cm2
18
牛肉2 105/cm2
7
55
2.大肠菌群:来自人或温血动物的肠道,需氧和
兼性厌氧,不形成芽胞,在35~37℃能分解乳糖 产酸产气的G-杆菌。 典型:埃希菌属 非典型:柠檬酸杆菌属、克雷伯菌属
56
卫生学意义:
食品污染及其预防
![食品污染及其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5f1412a9b0717fd5360cdcf7.png)
2.霉菌污染食品的评定和食品卫生学意 义 (1)霉菌污染食品的评定:主要从两个 方面进行评定 ①霉菌污染度,即单位重量或容积的食品 污染霉菌的量,一般cfu/g计。我国已制 定了一些食品中霉菌菌落总数的国家标准。 ②食品中霉菌菌相的构成。
cfu菌落形成单位
2)卫生学意义: ①霉菌污染食品可降低食品的食用价值, 甚至不能食用。每年全世界平均至少有 2%的粮食因为霉变而不能食用。 ②霉菌如在食品或饲料中产毒可引起人 畜霉菌毒素中毒。
2.大肠菌群最近似数:食品中大肠菌群 的数量一般相当于100g或100ml食品中的 可能数来表示,简称大肠菌群最近似数。 3.食品的腐败变:是指食品在一定环境 的影响下,在微生物为主的各种因素作 用下,所发生的食品成分与感官性状的 各种变化。
4.脂肪酸败:是指油脂在各种因素的作 用下,发生脂肪酸的自身氧化和水解, 从而使食用价值降低的过程。 5.霉菌毒素:为霉菌在其所污染的食品 中所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
一、农药残留 (一)概述 1.农药的定义与分类 根据我国国务院《农药 管理条例》(1997)的定义,农药是指用于预 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 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 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 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 剂。 按用途可将农药分为杀(昆)虫剂、杀(真) 菌剂、除草剂、杀线虫剂、杀螨剂、杀鼠剂、 落叶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类型。其中使用最 多的是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三大类。 按化学组成及结构可将农药分为有机磷、氨基 甲酸酯、拟除虫菊酯、有机氯、有机砷、有机 汞等多种类型。
卫生学意义:⑴粪便污染指示菌,
食品污染及其预防
![食品污染及其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16011c260740be1e650e9a21.png)
酱肉
新鲜程度
出厂≤3万
销售≤8万
• 大 肠 菌 群 最 大 可 能 值 ( 最 近 似 值 ) MPN ( maximum probable number )是指在 100g 或 100ml 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数量。 • 大肠菌群是指肠杆菌属的埃希氏菌属、柠檬酸 杆菌属、肠杆菌属和克雷伯菌属。这些菌属在 37℃均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并都直接、间接 来自人和温血动物的粪便。 • 因此,可以作为人和温血动物的粪便及肠道致 病菌污染的指示菌。 酱肉 出厂≤70 销售≤150
2.微生物耐热能力及相关指标
微生物因其本身生物细胞结构的特点和细胞组成 的性质有所不同,其耐热性也不同。 在食品工业中,微生物耐热性的大小可用以下几 种数值来表示: (l)D值。D值是指在某一温度和条件下,活菌被杀
灭90%活菌所需的时间(分钟)。是表示某种微生物 加热死亡速率和耐热能力的一种方法。 其表示方法为在右下角注明加热温度,如 121℃条件 下的D值通常表示为D121。在同样温度下D值越大,所 试细菌的耐热性越强。
一、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和条件
(一)微生物
1 .细菌 2 .霉菌 3. 酵母
一、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和条件
(1)常见的食品细菌 • • • • • • • • 假单胞菌属 广泛 蔬菜、肉、禽、海产品 黄单胞杆菌属 蔬菜、水果 微球菌属和葡萄球菌属 广泛 分解糖产色 芽孢杆菌属和梭状芽孢杆菌属 肉类及罐头食品 肠杆菌科 广泛常见腐败菌 食品与饮水 弧菌属 鱼等水产品的腐败菌 嗜盐杆菌属和嗜盐球菌属 多见于咸鱼、咸肉 乳杆菌属 乳品的腐败菌,也用于乳品发酵
一、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和条件
1.细菌 细菌菌相:存在食品中的细菌种类及 其相对的构成叫做细菌菌相。 优势菌种:在细菌菌相中相对数量较大的
食品污染及其预防
![食品污染及其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956edd66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29.png)
第七章食品污染及其预防食品在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的过程中有很多污染的机会,会受到多方面的污染。
污染后有可能引起具有急性短期效应的食源性疾病或具有慢性长期效应的长期性危害。
一般情况下,常见的主要食品卫生问题均有这些污染物所引起。
食品污染的种类按其性质可分为以下三类:1.生物性污染食品的生物性污染包括微生物、寄生虫和昆虫的污染,主要以微生物污染为主,危害较大,主要为细菌和细菌毒素、霉菌和霉菌毒素。
2.化学性污染 来源复杂,种类繁多。
主要有:①来自生产、生活和环境中的污染物,如农药、有害金属、多环芳烃化合物、N-亚硝基化合物、二恶英等。
②从生产加工、运输、储存和销售工具、容器、包装材料及涂料等溶入食品中的原料材质、单体及助剂等物质。
③在食品加工储存中产生的物质,如酒类中有害的醇类、醛类等。
④滥用食品添加剂等。
3.放射性污染 食品的放射性污染主要来自放射性物质的开采、冶炼、生产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与排放。
特别是半衰期较长的放射性核素污染,在食品卫生上更加重要。
第一节 食品的微生物污染及其预防学时分配:4学时学习重点:食品的细菌污染与腐败变质,黄曲霉毒素对食品的污染及其预防,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措施。
基本概念:1.菌落总数:是指在被检样品的单位重量(g)、容积(ml)、或表面积(cm2)内,所含能在严格规定的条件下(样品处理、培养基及其pH、培养温度及时间、计数方法等)培养所形成的细菌菌落总数。
以菌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CFU)表示2.大肠菌群最近似数: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数量一般相当于100g或100ml食品中的可能数来表示,简称大肠菌群最近似数。
3.食品的腐败变:是指食品在一定环境的影响下,在微生物为主的各种因素作用下,所发生的食品成分与感官性状的各种变化。
4.挥发性盐基总氮:是指油脂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发生脂肪酸的自身氧化和水解,从而使食用价值降低的过程。
5.脂肪酸败:是指油脂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发生脂肪酸的自身氧化和水解,从而使食用价值降低的过程。
食品污染及其预防
![食品污染及其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f1aed2ce2cc58bd63186bdd6.png)
食品污染及其预防第一节食品污染概念食品污染的分类:1.生物性污染微生物(细菌、细菌毒素、霉菌、霉菌毒素);寄生虫和虫卵(蛔虫、绦虫、旋毛虫等);昆虫(甲虫、螨类、蛾类等);病毒(肝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口蹄疫病毒)。
2.化学性污染来自生产、生活和环境(农药、有毒金属、N-亚硝基化合物、多环芳烃类等);来自容器、包装材料、运输工具;滥用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加工、贮存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如酒中的醇类、醛类等);为掺假、制假而加入的化学物质。
3.物理性污染:1)来自食品产、储、运、销的污染物;2)食品的掺假使假;3)放射性污染。
第二节食品腐败变质1.食品的细菌污染食品中常见的细菌包括致病菌、相对致病菌和非致病菌。
食品细菌污染主要是指非致病细菌的污染。
其中数量较多的细菌称为优势菌。
食品细菌污染是衡量食品污染程度、估测食品变质可能性及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
2.评价指标及卫生学意义1)菌落总数食品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普通营养琼脂平板、35~37℃、pH7.4~7.6.24±2 h),所得1mL(g)检样中所含的菌落的总数。
只反映需氧性、嗜中温活菌数量。
嗜冷菌、嗜热菌、特殊营养需求及死细菌不能反映。
反映食品的卫生质量,以及食品在产、运、销过程中的卫生措施和管理情况。
不代表食品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
菌落总数的卫生学意义:(1)食品清洁状态的标志带鱼:≤104/g:一级鲜度;≤106/g:二级鲜度。
(2)预测食品的耐保藏性菌落总数为105/cm2的牛肉0℃可保存7天;菌落总数为103/cm2的牛肉0℃可保存18天。
2)大肠菌群指一大群需氧与兼性厌氧,不形成芽孢,在35~37℃下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直接或间接来自人与温血动物的肠道。
包括肠杆菌科的埃希菌属、柠檬酸杆菌属、肠杆菌属和克雷伯菌属,其中埃希菌属为典型大肠杆菌。
大肠菌群最近似数(MPN):MPN是100g或100ml食品中大肠菌群的可能数。
食品卫生学2:食品污染及其预防
![食品卫生学2:食品污染及其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edf663df6f1aff00bed51eed.png)
食品污染及其预防污染的主要原因1、动物或植物从环境中吸收造成食物的污染;2、食物在生产、销售和加工烹调过程中造成的污染。
按污染的性质分类1、生物性:微生物、寄生虫、昆虫2、化学性:农药、化肥;工业三废;3、物理性:杂质;入射性污染。
一、生物性污染及其防治1、食品腐败变质(1)变质的原因1)食品本身的组成和性质:酶、水分等;2)环境因素:温度、湿度、紫外线和氧3)微生物的作用:起主导作用,有酵母、霉菌等。
(2)食品腐败变质的化学过程与鉴定指标1)蛋白质的分解:分解为肽、氨基酸、氨、胺(一甲胺、二甲胺、三甲胺)、吲哚及甲基吲哚、硫化氢氨与一甲胺、二甲胺、三甲胺均具有挥发性和碱性,因此称为挥发性碱基总氨TVBN。
蛋白质腐败变质的鉴定:一般是从感官、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等四个方面进行评价。
感官指标最为敏感可靠:颜色、渗出物、气味(恶臭)等方面判断。
物物指标:硬度、渗出物、导电性、折光性、黏度等化学指标:TVBN、二甲胺与三甲胺、K值(鉴定鱼类早期腐败:K<=20%,绝对新鲜;K>=40开始有腐败迹象)。
微生物指标: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值。
2)食品中脂肪的酸败:中性脂肪----甘油、脂肪酸----酮、酮酸;多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物----醛、酮酸;过氧化值上升--生成各种脂酸(酸价上升)。
“哈喇”味、油hao味3)食品中碳水化合物的分解:发酵生成:低糖、醇、羧酸、醛、酮、二氧化碳、水。
酸度升高,并有甜味、醇类气味。
“馊”味4)食品腐败变质的卫生学意义:(1)感官性状恶化(2)营养价值下降(3)人体不良反应:中毒5)食品腐败变质的控制措施(1)低温:肉类在4摄氏度可存放数日,0摄氏度可存放7—10天,-10摄氏度以下可存放数月,-20摄氏度可长期保存(2)高温(3)脱水与干燥:含水<15%的食品称干燥食品。
(4)提高渗透压:盐腌法、糖渍法(5)提高氢离子浓度:酸渍法(6)添加化学防腐剂(7)辐照2、细菌性污染及其防治(1)常见细菌性污染的菌属及其厉害1) 致病菌:第一种是动物生前感染;第二种是外界污染。
食品的杂物污染及其预防
![食品的杂物污染及其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a907e8f0b84ae45c3b358caa.png)
食品的杂物污染及其预防
1.生产时的污染如生产车间密闭不好而又处于锅炉房的附近,在大风天气时食品可能会受到灰尘和烟尘的污染;在粮食收割时常有不同种类和数量的草籽的混入;动物在宰杀时血污、毛发及粪便对畜肉污染;加工过程中设备的陈旧或故障引起加工管道中金属颗粒或碎屑对食品污染。
2.食品储存过程中的污染如苍蝇、昆虫的尸体和鼠、雀的毛发、粪便等对食品污染,还有食品包装容器和材料的污染,如大型酒池、水池、油池和回收饮料瓶中昆虫、动物尸体及脱落物品、承装物品等杂物的污染。
3.食品运输过程的污染如运输车辆、装运工具、不清洁铺垫物和遮盖物对食品的污染。
4.意外污染如戒指、头上饰物、头发、指甲、烟头、废纸、杂物的污染及抹布、拖把头、线头等清洁卫生用品的污染。
5.掺杂掺假食品掺杂掺假的是一种人为故意向食品中加入杂物的过程,其掺杂的主要目的是非法获得更大利润。
掺杂掺假所涉及的食品种类繁杂,掺杂污染物众多,如粮食中掺人的沙石,肉中注入的水,奶粉中掺人大量的糖,牛奶中加入的米汤、牛尿、糖、盐等。
掺杂掺假严重破坏了市场的秩序危害人群健康,有的甚至造成人员中毒和死亡,必须加强管理,严厉打击。
预防措施:
1.加强食品生产、储存、运输、销售过程的监督管理,执行良好生产规范。
2.通过采用先进的加工工艺设备和检验设备,如筛选、磁选和风选去石,清除有毒的杂草籽及泥沙石灰等异物,定期清洗专用池、槽,防尘、防蝇、防鼠、防虫,尽量采用食品小包装。
3.制定食品卫生标准,如GBl355—1986《小麦粉》中规定了磁性金属物的限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5 6 7 8 9 10
染色馒头 黄曲霉毒素 乳业新国标 金黄色葡萄球菌 抢盐风波 味千拉面 爆炸西瓜
51.87% 47.00% 42.51% 39.04% 33.80% 32.12% 27.06%
4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公告(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12号)
• GB 2760-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 2011年6月20日实施。届时本标准代替GB 2760-2007 食品
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 GB 2761-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2011年10月20日实施。届时本标准代替GB 2761-2005 食 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 GB 7718-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
绝对安全性是指不会因为食用某一食品而发生危及健康的问题, 即食品绝对没有风险。 相对安全性是指一种食品或成分在合理食用方式和正常食量情 况下不会导致对健康的损害。
• 毒性概念与饮食风险概念。
食品卫生的概念p1
• 食品卫生(Food hygiene) 从食品的生产、制造到最后消费之间无论在
任何步骤,都能确信食品处于安全、完整及
第一章 食品污染及其预防 food contamination and control 根据性质分为:
1、生物性污染( Biological) • 包括微生物(主要为细菌及其毒素、霉菌及其毒 素)、寄生虫、昆虫的污染。转基因食品 2、化学性污染(Chemical) 复杂、种类多 • 主要有:来自生产、生活和环境中的污染物;从工 器具、包装材料、涂料等的污染;食品加工贮藏中 产生的物质;滥用食品添加剂。 3、物理性污染(Physical ) • 杂物污染 • 放射性污染 主要来自放射性物质的开采、冶炼、 生产及在生活中的应用与排放。
(几乎没有人为造假制劣食品)
• 我国食品安全主要是人为化学污染,最严重的化学 污染是农药、兽药、化肥、激素,最可怕的食品污 染是人为制假制劣和投毒。
(因此,我国食品安全整治的内容要比国外发 达国家复杂得多,困难得多。)
近年国际食品安全事件
• 1993年,美国发生肉类食品大肠杆菌中毒事 件;大肠杆菌O157病,发病700多人,死亡4人 • 1996 年 至 今 肆 虐 英 国 和 欧 洲 的 疯 牛 病 Mad Cow Disease ; • 1997年和2001年侵袭香港的禽流感bird flu; (6人死亡,12人感染,130万只鸡扑杀) • 1998年席卷东南亚的猪脑炎; • 1999年比利时的二恶英风波; • 1999年,欧洲可口可乐含有害物 • 2000年,日本,奶制品,大肠杆菌事件; • 2000年底至2001年初,法国发生李斯特菌污染 食品事件;有6人因食用肉酱和猪舌头而成为李氏杆菌的牺牲品。
第二部分 食品卫生学Food hygiene
•食品卫生学是研究食品卫生质量,防止食品中 出现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因素,保护食用者安全 的科学。p1 主要研究内容 •食品污染及其预防,包括污染的种类来源、性 质作用、含量水平、监测管理以及预防措施; •不同类食品的主要卫生问题; •食品添加剂; •食物中毒及其预防以及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等。
网友困惑
搜狐广东省东莞市网友: • 为什么不禁止食品添加剂呢,不管再多的 限制都不可避免出现没有道德的商人滥用 添加剂,还是取消这些添加剂吧,因为食 品的监管人员要么就不管,要么就养鱼罚 款了事,有良心的监管人员也没有那么多 的精力去管所有的地方。
• 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概念
• 食品安全(Food safety)指食品中不应含 有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 质或因素,从而导致消费者急性或慢性毒害 或感染疾病,或产生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健 康的隐患。(WHO,1996)。 • 绝对安全性和相对安全性的概念(美国学者 Jones)。
食品安全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 九 号 •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已由中华人民共 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 次会议于2009年2月2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 2009年6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胡锦涛 2009年2月28日
• “第一百零四条 本法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同时废止。”
2012年4月20日实施。届时本标准代替GB 7718-2004 预包
装食品标签通则 • GB 14963-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蜂蜜,2011年10月20 日实施。届时本标准代替GB 14963-2003 蜂蜜卫生标准
网友困惑 搜狐河北省唐山市网友: 1. 标准再好没有人执行也是废纸一张。加上监管 部门扯皮,地方领导纵容,百姓同样对食品安 全不放心! 2. 应加强对地方领导的问责,出了问题一律撤职 查办!现在中国的食品安全已经在国外造成了 极坏的影响,甚至一提到中国食品,人们马上 就联想到‘毒物’!再不彻底治理不仅百姓没 有安全感,也极大影响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
• • • • • • • • • •
最近国内涉及食品安全的事件 非典病毒的果子狸 亨氏肯德基卷入苏丹红事件05事件一 立顿速溶茶涉嫌氟超标05事件二 雀巢奶粉被指碘超标05事件三 光明被指回收过期变质奶再生产05事件五 啤酒甲醛风波 哈根达斯深圳被查黑作坊05事件八 PVC保鲜膜被禁用 05事件十一 福寿螺广州管圆线虫病事件 08三鹿”奶粉惊爆三聚氰胺事件
美好的情况。(世界卫生组织,1955 )
我国食品安全内涵与发达国家食品安全内 涵的显著区别
• 在发达国家,食品安全所关注的主要是由生物污染 如致病毒、病毒、寄生虫等和科技发展所引发的问 题,如转基因食品、辐射食品、“疫苗食品”的安 全性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食品工程新技术所使用的 配剂、介质、添加剂及其对食品卫生质量的影响。
3、致突变、致畸、致癌作用
• Mutagenicity Teratogenic effect effect Carcinogenic
Source of food contamination
• • • • • (1)environment contamination (2)natural toxin (3)inadequate food additives (4)incorrect labeling and packaging (5)food processing
2010年食品行业十大热门词汇
排序
1 2 3
热点词汇
地沟油 涨价 反式脂肪酸
关注度
63.2% 61.6% 59.7%
4 5 6 7 8 9 10
一滴香 三聚氰胺 激素门 小龙虾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生产许可 增白剂
49.7% 47.8% 45.3% 43.9% 43.3% 37.0% 34.1%
2011年食品行业十大热门词汇
• 2006年,世界著名巧克力食品企业英国吉百 利公司的清洁设备污水污染了巧克力,致使42 人因食用被沙门氏菌污染的巧克力而中毒,公司 紧急在欧盟和全球范围内召回上百万块巧克力。 • 2008年9月,法国宝怡乐婴幼儿乳品企业宣 布召回一批次婴幼儿“防吐助消化”奶粉,这一 批次产品被怀疑受到沙门氏菌污染。 • 2008年12月6日,爱尔兰政府通报说, 爱尔兰食品安全局在一次例行检查中发现被宰杀 的生猪遭到二恶英污染,所含二恶英成分是欧盟 安全标准上限的80到200倍,一些猪肉可能 已出口到包括美国和中国在内的25个国家。
食品污染造成的危害 (hazard)
1、 急性中毒
• 是指短时间内大量毒性较剧的毒物,突然进入人体内,迅速出现 中毒症状。急性中毒多为违犯操作规程及设备故障或误服、 误吸等引起。其特点是发病快、变化速、对生命危害大。
2、慢性中毒
• 长时间吸收小剂量的毒物而表现出病理反应,引起慢性中毒, 起病缓慢,病程较长,缺乏中毒的特异性诊断指标,易误诊和漏 诊。
食品安全与食品卫生的关系
食品安全 食品卫生 食品质量 食品营养
食品质量
食品安全 食品卫生
食品安全和食品卫生的区别:
• 一是范围不同。食品安全包括食品(食物)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 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环节的安全,而食品卫生通常并不包含种植养 殖环节的安全。 • 二是侧重点不同。食品安全是结果安全和过程安全的完整统一。食品卫生 虽然也包含上述两项内容,但更侧重于过程安全。 • 食品卫生、食品质量、食品营养等在内涵和外延上存在许多交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