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 课件19张-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能力提升 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
(2)判断造成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 ①首先根据经纬度、海陆位置等判断两地所处的气压带、风带位置,即大气环 流的不同。 ②如果是相距较近的两地,降水有明显差异,一般考虑受地形(迎、背风坡)的 影响。 ③如果是大陆同纬度东西两岸的两地,除考虑大气环流因素外,一般还要考虑 洋流因素。
巩固课堂所学 · 激发学习思维 夯实基础知识 · 熟悉命题方式 自我检测提能 · 及时矫正不足
课后训练
课时小结
学习反思
本节课掌握了哪些考点? 本节课还有什么疑问点?
THANKS
综合能力提升 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
2.降水 (1)影响降水的因素
因素
表现
大气环流
气流上升易形成降水,如赤道低压带;风由低纬度吹向高纬度易形成 降水,如西风带控制区降水较多,而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区降 水较少;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易形成降水,如夏季风
海陆位置 近海受暖湿气流影响的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海陆位置
表现 纬度高(低),太阳高度小(大),太阳辐射能少(多) 海洋性气候(比热容大,冬温夏凉,气温季节变化小;降水丰富,季节 变化均匀);大陆性气候(比热容小,冬冷夏热,气温季节变化大;降 水集中,季节变化大)
综合能力提升 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
因素
地形
洋流 冬季风
表现 地势高(低),气温低(高);高山阻挡冷空气侵入,(地形封闭不易散热) 冬温偏高,海拔较高的山地或高原,夏温明显偏低;山地阳坡气温高, 阴坡气温低
C.大气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更强
D.气流下沉增温
1.A 2.B [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受地形起伏及太阳辐射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山 区的同海拔处气温差异显著。读图可以看出,1 500 m海拔沿线的年均气温变化曲线与 地形起伏大致同步,因此沿线海拔越低,气温越低;气温与纬度之间没有表现出相关 性;观察米仓山向北到汉江之间的年均气温变化,同样与坡向之间也没有表现出相关 性。第2题,与汉江谷地上空相比,米仓山1 500 m海拔的年均气温较高,其直接原因 是米仓山海拔较高,山体最高峰接近2 000 m,海拔1 500 m处的大气距其山坡面近, 而由于近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山坡面附近大气获得的地面辐射多, 气温高(约 10.5 ℃);而汉江谷地海拔在500 m左右,海拔1 500 m处的大气距地面较远,地面辐射 向上传递的热量相对较少,所以气温较低(约9.2 ℃),B正确;纬度位置不是导致米仓 山同高度年均气温较汉江谷地上空高的直接原因,A 错误;根据材料可知,由于米仓山同高度年均气温较 高,所以才会导致大气辐射更强,C错误;汉江谷地 处在气流下沉增温区,但气温反而低于同高度的米仓 山,D错误。]
综合能力提升 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
秦(岭)(大)巴山区位于中国的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带,受地形起伏以 及太阳辐射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同海拔的气温差异显著,造成该区域气温 水平变化较其他山区不同。下图示意秦巴山区沿107.81°E所做的剖面图及其 沿线海拔1 500 m处年均气温变化。 据此完成1~2题。
暖流增温,寒流降温 距离冬季风源地越近,气温越低
综合能力提升 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
(2)分析造成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 ①如果是相距较远的南北两地,则年均温大小差异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纬度因 素。 ②如果是相距较远的东西两地,则年(日)温差大小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海陆位 置(距海远近)因素。 ③如果某地冬温明显偏高,则可能有地形对冬季风起阻挡作用,常考虑地形因 素;如果夏温明显偏低,则可能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地或高原。 ④如果是位于大陆同纬度东西岸的两地,则气温高低差异一般要考虑洋流因素; 如果是距离较近的两地,气温高低有明显差异,则一般考虑地形因素。
综合能力提升 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
(2023·广州高三联考)“大湖效应”是指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 (通常指湖泊),从中得到水汽和热量,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的现象(左图为 某次暴风雪形成过程示意图)。受“大湖效应”影响,美国部分地区遭受罕见 的暴风雪。据此完成3~4题。
综合能力提升 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
气象台站 经度
纬度
1月各日最 高气温时刻
均值
1月偏离 天数/天
7月各日最 高气温时刻
均值
7月偏离 天数/天
珲春 130.35°E 42.86°N 约14时00分 20.8 约14时40分 19.6
辽源 125.15°E 42.90°N 约13时20分 14.4 约13时50分 17.2
综合能力提升 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
综合能力提升 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
因素
表现
地形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平原利于水汽深入;盆地、谷地地形 封闭,高原地势高,水汽难以进入;山脉走向与气流方向平行,有利 于水汽深入;山脉走向与气流方向垂直,阻挡水汽深入
洋流 人类活动
暖流增湿,寒流减湿 兴修水利、人工造林可增加降水
下垫面 植被覆盖率高,水域面积大,大气水汽充足;裸地水汽含量少
3.左图中( )
A.降水多少由①气流强弱决定
B.②强弱受太阳辐射影响很弱
√C.③降水过程类似暖锋过境
D.④为受热后抬升的高空冷气流
4.如图中,出现降雪量最大月份和地点可能是( )
A.1月,甲地
B.5月,乙地
C.9月,丙地
√D.12月,丁地
3.C 4.D [第3题,降水量的多少主要受空气中水汽含量及气温的影响,① 气流的强弱会影响该地区的温度,对降水量有一定影响,但不能决定其多少, A错误;②环节为湖面蒸发,其强弱与太阳辐射直接相关,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很大,B错误;读图可知,③为冷、暖气团交汇处,暖气团主动爬升,冷气团 被迫形成环流后退的过程,类似暖锋过境,C正确;④为高空冷空气的水平运 动,不存在受热抬升,D错误。第4题,图示地区冬季,来自北冰洋的冷空气南 下,途经五大湖时增湿,空气水汽量增加,在湖泊的下风向(丙地、丁地)形成 降水,甲、乙两地降雪量相对较小。同时,9月和12月相比,12月冷空气势力 更强,降雪量更大。故选D。]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必备知识 · 关键能力 · 学科素养 · 核心价值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综合能力提升 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
综合能力提升 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
(教师用书独具)
(2023·全国乙卷)位于日本海附近的珲春与内陆的辽源各日最高气温时刻 (北京时间)的月均值不同(如表)。规定各日最高气温时刻与月均值相差超过1小 时为偏离。据此完成(1)~(2)题。
综合能力提升 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
结合材料分析,试判断珲春与辽源哪里更适合盛夏避暑,判断理由是什么? [提示] 珲春更适合盛夏避暑。理由:珲春临近日本海,受海洋的影响大,盛 夏时气温不会太高,相对来说比较凉爽。
综合能力提升 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
1.气温 (1)影响气温的因素
因素 纬度位置
综合能力提升 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
1.下列关于该地区1 500 m海拔沿线的年均气温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拔越低,气温越低
B.向阳气温高,背阳气温低
C.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D.北坡气温低,南坡气温高
2.与汉江谷地上空相比,米仓山同高度年均气温较高的直接原因是( )
A.纬度位置低
√B.下垫面海拔高
(1)珲春的最高气温时刻月均值滞后当地正午的时间长于辽源,原因是珲春
()
A.降水多 C.风力强
√B.受海洋影响强
D.受山地影响强
(2)辽源冬季偏离天数少,说明辽源冬季多( )
√A.雨雪天气
B.温带气旋
C.晴朗天气
D.冷锋过境
综合能力提升 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
【解题导引】 (1)与辽源相比→珲春临近日本海→海洋比热容大,升温较慢;辽源靠近内陆→ 陆地比热容小,升温快 (2)辽源冬季各日最高气温时刻与月均值偏离天数较少→冬季天气变化幅度小→ 此时段大气较稳定,多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