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清热药第三节清热解毒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茯苓
【来源】为百合科多年生常绿藤本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
光叶菝葜
土茯苓
【性能】甘、淡,平。归肝、胃经。
【功效】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应用】 1.杨梅疮毒,肢体拘挛。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并能解汞毒,为治疗梅毒的要药。 2.淋浊带下,湿疹瘙痒。 3. 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煎服,15~60g。外用适量。
金银花
《新修本草》
【来源】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 花。
金银花
【药性】甘,寒。归肺、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
疏散风热,
凉血止痢。
【应用】
1.痈肿疔疮。外、内痈俱可。 2.外感风热,温病初起。常配连翘。(卫分可宣, 气分可清,营分可透。)
3.热毒血痢。
【用法用量】煎服,6~15g。 疏散风热、清泄里热以生品为佳; 炒炭宜用于热毒血痢; 露剂多用于暑热烦渴。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及气虚疮疡脓清者忌用。
射干
山豆根
马勃
相同点:清热解毒、利咽;用于咽喉肿痛。
特点:1、射干:可降气祛痰。善治热痰壅盛的咽喉 肿痛;痰盛咳喘。 2、山豆根:大苦大寒,善于解毒。善治热毒蕴结的 咽喉肿痛(如咽喉烂痛、喉风急症等),并可用 于牙龈肿痛、黄疸、疮痈、肺热咳嗽等。 3、马勃:质轻疏散,善治风热咽痛音哑,又可敛创 止血,用于外伤出血、吐衄出血。
【使用注意】肝肾阴虚者慎服。服药时忌茶。
鱼腥草《本经》
【来源】为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蕺菜的全草或干燥地上 部分。
蕺菜
鱼腥草
【药性】辛,微寒。归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应用】 1.肺痈吐脓,肺热咳嗽。清解肺热,并消痈排脓, 为治肺痈的要药。 2.热毒疮毒。
3.湿热淋证,亦治湿热泻痢。
【药性】苦,寒,
归心、肺、大肠、膀胱经。
【功效】清热解毒,
凉血
消肿,
燥湿
【功效】
【临床应用】
清热解毒
凉血消肿
外感风热,温病初起
肺热咳喘、肺痈吐脓,咽痛
燥湿
湿热泻痢,热淋涩痛,湿疹瘙痒
痈肿疮毒,虫蛇咬伤。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用量用法】煎服,6~9g。煎剂易致呕吐,多作丸、
散、片剂。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不宜多服久服。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善散肠中瘀滞,为治肠痈的要药。 2.跌打损伤,经闭痛经。 3.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煎服,9~15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败酱草《神农本草经》
【来源】为败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花败酱、白花败酱的 带根全草。
黄花败酱
败酱草
【性能】辛、苦,微寒。归胃、大肠、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
第九章
第三节
清热药
清热解毒药
• 含义:本类药性寒凉,清热之中更长于解毒,具 有清解火热毒邪的作用。 • 这里所说的毒是由火热壅盛所致,有热毒、火毒 之分,有轻重程度的不同。 • 适应范围: ⑴温热病极期。
⑵疮痈肿毒、丹毒斑疹、咽喉肿痛、痢疾、痄腮
等。
⑶虫蛇咬伤、癌肿、烫火伤等。
选药及配伍:
热毒在血分,可配伍清热凉血药;
【用法用量】煎服,15~25g。鲜品用量加倍,水煎 或捣汁服。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 【使用注意】本品含挥发油,不宜久煎。虚寒证及 阴性疮疡忌服。
大血藤
《本草图经》
【来源】为木通科植物大血藤的干燥藤茎。
大血藤
红藤
【药性】苦,平。归大肠、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祛风,止痛。
【应用】
1.肠痈腹痛,热毒疮疡。清热解毒,消痈止痛,
调涂患处。
【使用注意】体虚、无实火热毒、孕妇及阴证疮疡
患者忌服。
拳参
【来源】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拳参的干燥根茎。
拳参
拳参
【性能】苦,微寒。有小毒。归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镇肝熄风。 【应用】 1.痈肿瘰疬,毒蛇咬伤。 2.热病神昏,惊痫抽搐。 3. 热泻热痢。清热解毒,兼能凉血止痢。 4. 血热出血:吐血、衄血、崩漏。 还能利湿,可用于水肿、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煎服,4.5~9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无实火热毒者不宜使用;阴证疮疡患 者忌服。
重楼
【来源】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云南重楼或七叶一枝花 的干燥根茎。又叫蚤休、七叶一枝花、草河车。
蚤休
七叶一枝花
【性能】苦,微寒。有小毒。归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熄风。
【应用】 1.痈肿疔疮,咽喉肿痛,毒蛇咬伤。 2.惊风抽搐。 3. 跌打损伤。消肿止痛,兼能化瘀止血。
【用法用量】煎服,3~9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
野菊
野菊花
【性能】苦、辛,微寒。归肝、心经。
【功效】清热解毒
【应用】 1.痈疽疔疖,咽喉肿痛。 2.目赤肿痛,头痛眩晕。清泻肝火,兼散风热。 【用法用量】煎服,10~15g。外用适量。
【鉴别用药】野菊花与菊花为同科植物,均有清热 解毒之功,但野菊花苦寒之性尤盛,长于解毒消 痈,疮痈疔毒肿痛多用之;而菊花辛散之力较强, 长于清热疏风,上焦头目风热多用之。
大青叶
《名医别录》
【来源】为十字花科二年生草本植物菘蓝的干燥叶 片。
大青叶 菘蓝
【药性】苦、寒。归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应用】
1.热入营血,温毒发斑。
2.喉痹口疮,痄腮丹毒。
【用法用量】煎服,9~15g,鲜品30~60g。外用适
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忌用。
板蓝根
《本经》
【药材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根。
3.咳嗽胸痛,痰中带血。
4.暑热惊痫,惊风抽搐。
【用法用量】内服1.5~3g,本品难溶于水,一般 作散剂冲服,或入丸剂服用。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胃寒者慎用。
大青叶、板蓝根、青黛 大青叶为菘蓝的叶片;板蓝根为菘蓝或马蓝 的根;青黛为马蓝、蓼蓝或菘蓝的茎叶经加工制 得的粉末。三者大体同出一源,功效亦相近,均 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之功。大青叶凉血消斑力 强,以治温毒发斑,高热神昏为主;板蓝根解毒
【应用】
1.痈肿疔毒,乳痈内痈。 既能清热解毒,又能泄降滞气,兼疏郁通乳,为 治乳痈之要药。 2.热淋涩痛,湿热黄疸。
尚能清肝明目,治肝火上炎,目赤肿痛。
【用法用量】煎服,9~15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或 煎汤熏洗患处。
【使用注意】用量过大,可致缓泻。
紫花地丁《本草纲目》
【来源】为堇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紫花地丁的干燥全草。
• 熟悉:大青叶、青黛、贯众、野菊花、白花蛇舌 草、山豆根(附北豆根)、穿心莲、土茯苓、熊 胆
• 了解:蚤休、紫花地丁、败酱草(附墓头回)、 大血藤(红藤)
• 参考:马勃、青果、锦灯笼、金果榄、木蝴蝶、
马齿苋、鸦胆子、拳参、白蔹、漏芦、千里光、
山慈菇、四季青、半边莲、金荞麦、地锦草、委
陵菜、翻白草、绿豆(附绿豆衣)
【应用】
1.肠痈肺痈,痈肿疮毒。清热解毒,消痈排脓,
活血止痛。善治内痈,尤善治肠痈。
2.产后瘀阻腹痛。 【用法用量】煎服,6~15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食少泄泻者忌服。
射干《本经》
【来源】为鸢尾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射干的干燥根茎。
【药性】苦,寒。归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 消痰, 利咽。 【应用】 1.咽喉肿痛。 善治热毒痰火郁结,咽喉肿痛。 2.痰盛咳喘。 【用法用量】煎服,3~9g。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脾虚便溏者不宜使用。孕 妇忌用或慎用。
拳参与蚤休
清热解毒,凉肝定惊,与蚤休相似而药力稍逊, 但能清热通淋,用治热淋涩痛,并能涩肠止泻,
用治赤痢脓血为蚤休所不及。


【来源】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祁州漏芦的干燥根。
祁州漏芦
漏芦
【性能】苦,寒。归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痛经下乳 疏经通脉。 【应用】 1.乳痈肿痛,瘰疬疮毒。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并能痛经下乳,尤为治疗乳痈的良药。 2.乳汁不下。 3. 湿痹拘挛。 【用法用量】煎服,5~9g。外用,研末调敷或煎水 洗。 【使用注意】气虚、疮疡平塌者及孕妇忌服。
【药性】苦,寒。 归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应用】 1.外感发热,温病初起,咽喉肿痛。善于清解实火 热毒,尤长于解毒利咽散结。 2.温毒发斑,痄腮,丹毒,痈肿疮毒。
为中医抗病毒常用药。今用于流感、流脑,甲、乙型 肝炎等。肌肉注射以治扁平疣、水痘、白喉,点眼治红
眼病;注射液外擦治疗带状疱疹。
紫花地丁
【性能】苦、辛,寒。归心、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应用】
1.疔疮肿毒,乳痈肠痈。
本品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消痈散结,为外 科疮痈得常用药物,传统认为善治疔疮。 2.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煎服,15~30g。外用鲜品适量,捣烂 敷患处。 【使用注意】体质虚寒者忌服。
野菊花
【来源】为菊科植物野菊的干燥头状花序。


【来源】为灰包科真菌脱皮马勃、大马勃或紫色马勃的子 实体。
马勃
马勃
【性能】辛,平。归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利咽,止血。 【应用】 1.咽喉肿痛,咳嗽失音。既能宣散肺经风热,又能 清泻肺经实火,长于解毒利咽,外感风热或肺热 所致的咽喉肿痛均可使用;又能止血敛疮,对喉 症兼有出血和溃烂者尤为适宜。 2.吐血衄血,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煎服,1.5~6g。布包煎,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患处,或作吹药。 【使用注意】风寒伏肺,咳嗽失音者禁服。
【用法用量】煎服, 9~15g。
【使用注意】体虚而无实火热毒者忌服,脾胃虚寒
者慎用。
青黛
《药性论》
【来源】为爵床科植物马蓝、蓼科植物蓼蓝、或十字花科 植物菘蓝等叶中的色素。
马蓝
蓼蓝
【药性】咸,寒。归肝、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
凉血消斑,
清肝泻火,
定惊。
【应用】
1.温毒发斑,血热吐衄。
2.咽痛口疮,火毒疮疡。
山豆根
【来源】为豆科植物越南槐的根及根茎。
山豆根 越南槐
【性能】苦,寒。有毒。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应用】
1.咽喉肿痛。善清肺火,解热毒,利咽消肿,为治 咽喉肿痛的要药,热毒蕴结的咽喉肿痛均可用之。
2.牙龈肿痛。
【用法用量】煎服,3~6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过量服用易引起呕吐、腹 泻、胸闷、心悸等副作用,故用量不宜过大。脾 胃虚寒者慎用。
银花与连翘
均能清热解毒,凉散邪热,可用治痈肿疮毒, 红肿热痛及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邪在卫分或温 邪入营等症。银花芳香疏散,散热力胜,炒炭凉 血止痢,还可用治热毒血痢。连翘心清心除烦效 佳,多用治热入心包,神昏谵语,连翘并可消痈 散结,利尿通淋,为治疗痈肿瘰疠、尿闭淋病之 良药。
穿心莲
【来源】为爵床科植物穿心莲的地上部分。
2.风热外感,温病初起。长于清心火,散上焦风热。
3.热淋涩痛。兼有利尿之功。
【用法用量】煎服,6~15g。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及气虚脓清者不宜用。
【鉴别用药】
连翘临床有青翘、老翘及连翘心之分。
青翘,清热解毒之力较强;
老翘,长于透热达表,疏散风热;
连翘心,长于清心泻火,常用治温热病热入心
包的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等症。
3、虫疾—绦虫、蛔虫、钩虫等。
【用法用量】煎服4.5~9g,杀虫及清热解毒宜生用;
止血亦炒炭用。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有小毒,用量不宜过大。服用本
品时忌油腻。脾胃虚寒者及孕妇慎用。
蒲公英
《新修本草》
【药材来源】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碱地蒲公英或同属数种植物 的干燥全草。
蒲公英
【性能】苦、甘,寒。归肝、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
连翘
《本经》
【来源】为木犀科落叶灌木连翘的果实。
连翘
连翘药材
【药性】苦,微寒,归肺、心、小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
【药性特点】苦寒而
轻清上浮,可清泻心
热,又疏散风热;并
善消痈散结,为“疮
家圣药”。又:略具
利尿作用。
【应用】
1.痈肿疮毒,瘰疬痰核。既能清心火,解疮毒,又
善消散痈肿结聚,为“疮家圣药” 。
利咽效佳,习用于大头瘟疫、痄腮、喉痹;青黛
凉肝定惊功著,兼解暑热,还可用治小儿肝火炽
盛,热极生风及小儿暑热惊痫及肝火犯肺,咳血
胸痛等症。
贯众
【来源】为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的干燥根茎及叶柄残基。
粗茎鳞毛蕨
绵马贯众
【药性】苦,微寒,有小毒。归肝、脾经。
【功效】清热解毒,
凉血止血,
杀虫。
【应用】 1、风热感冒、温毒发斑。为气血两清之品。 2、温热斑疹、吐衄、崩漏、便血等——崩漏下血 较宜。
火热炽盛,可配伍清热泻火药;
夹有湿邪,可配伍利湿、燥湿、化湿药;
疮痈肿毒、咽喉肿痛,可配伍活血消肿药或
软坚散结药;
热毒血痢、里急后重,可配伍活血行气药等。
使用注意:本类药物易伤脾胃,中病即止,不可 过服。阴寒证不宜使用 【教学内容】
• 掌握:金银花(附忍冬藤)、连翘、板蓝根、蒲 公英、鱼腥草、射干、白头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