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6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第16课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教师用书 北师大版必修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6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16课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教师用书北师大版必修3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6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16课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教师用书北师大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6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16课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教师用书北师大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16课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
人的价值的阐述。

2.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1。

重点:普罗塔哥拉、苏格拉底、亚里士多
德等人的观点,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内涵.
2.难点:探究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
人对人的价值阐述的影响。

教材整理1“人是万物的尺度"
1.历史背景
(1)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奴隶制民主政治高度发展。

(2)平民越来越多地参与政治生活,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个人主义情绪不断高涨.
(3)一些学者把研究方向由“神”转移到“人”。

2.智者学派
(1)研究内容
①用人的眼光考察和认识社会、政治、法律等问题。

②关注人际关系、社会组织、风俗习惯与伦理道德。

③特别强调人的价值.
(2)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
(3)主要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

(4)历史意义:否定了传统观念,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率先吹响人类精神觉醒的号角,成为西方人文精神的源泉。

(5)局限性
①在自然世界里,使人产生对自然的优越感,造成人类为自身的发展而肆意破坏自然,最终危及自身生存。

②在文明世界里,忽视道德对人的影响,不利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教材整理2“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1.背景
(1)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忽视道德对人的影响.
(2)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2.目的
重建道德价值观,挽救城邦制度。

3.代表
苏格拉底。

4.主要思想
(1)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2)提出“美德即知识"。

(3)强调人们应当“认识你自己”。

(4)强调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
5.评价
(1)进步性
①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种重要表现.
②使哲学真正成为研究“人"的一门学问,把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引向理性的道路.
(2)局限性
①对知识的内涵认识片面、狭窄,美德与知识之间不能画等号。

②美德与知识的关系并不成正比。

③片面地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对苏格拉底思想的认识
苏格拉底并不否定“人是万物的尺度”,他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其目的在于要求人们在重视道德的修养中重建人们的道德价值观。

他不仅没有否定“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观点,而且对这一观点进行完善和发展,进一步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教材整理3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柏拉图
(1)认为雅典民主制度下的公民,没有超越自己的个人利益达到认知真理的能力。

(2)批判雅典民主制度是一种不合理的制度。

2.亚里士多德
(1)地位:古希腊最后一位哲学大师,当时最博学的人.
(2)贡献
①关注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强调在整个世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②在社会政治观上,认为人是政治的动物,主张由“中等阶级”来治理国家。

③采取科学调查的方式研究自然界,创建了严密的逻辑论证体系。

知识网络史论要旨
1.智者学派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主题,强
调“人是万物的尺度”,充分肯定了人的尊
严和权威,体现了希腊文化中人文主义的本
质.
2.苏格拉底关注人的伦理道德,提出“美
德即知识”,其对人性本身的研究,使哲学
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3.柏拉图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亚里士多
德强调在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他们
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

探究点比较苏格拉底和孔子
史料解读
史料一仁者,爱人.
其怒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
抓住关键词
“仁”“爱人”“立
人”“达人”,提炼孔
子的主张.
史料二美德即知识.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
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
德。

每一种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本质。

——苏格拉底
抓住开头关键句,理解
材料的中心思想.
1.根据史料一,指出孔子的思想主张。

【提示】“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待人宽容,立人达人。

2.根据史料二,概括苏格拉底的核心思想。

【提示】美德即知识。

【史论拓展】
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的比较
孔子苏格拉底
不同点目的为奴隶制度服务,维护周礼
挽救世风日下的雅典民主政

不同点
主张
核心为“仁”,协调人与人之间的
关系;主张“为政以德”的民本思
想;强调“礼”,压抑人性;注重人
的社会性;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
教无类"
提出“美德即知识”;崇尚
人性自由;强调人,反对神,
主张个性解放和个人价值;
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影响
开创了儒家学说,奠定了中国传统
文化主流思想的基础
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
精神,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
了深远影响
相同点都强调道德和知识的作用;都主张追求个人的善和个人品性的修养
普罗塔哥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而苏格拉底则认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者都( )
A.注重强调人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能力
B.否定了人在民主政治中的主体作用
C.意图为极端个人主义打开方便之门
D.强调知识与美德对自我认知的提升
【解题模板】
抓关键
题干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和“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相同点
排易误普罗塔哥拉和苏格拉底都是西方人文精神起源时期的代表,B项不符合人文精神,错误;C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观点的局限性,错误;D项属于苏格拉底的主张,不符合普罗塔哥拉的主张,错误
验结论普罗塔哥拉和苏格拉底的观点都突出人的作用,强调人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能力
1.智者运动是西方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智者学派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自然环境对雅典的影响B.知识与美德的关系
C.雅典工商业的发展方向D.人在社会中的作用
【解析】伴随着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发展,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渐突出。

智者学派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究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故选D项。

【答案】D
2.(2015·广东学业水平测试)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哲学家是()
【导学号:00910098】A.亚里士多德B.苏格拉底
C.普罗塔哥拉D.梭伦
【解析】古希腊哲学家普罗塔哥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3.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学者是()
【导学号:00910099】A.普罗塔哥拉B.苏格拉底
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
【解析】材料的关键信息是“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答案】D
4.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的思想家是( )
【导学号:00910100】A.普罗塔哥拉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D.柏拉图
【解析】苏格拉底针对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现象,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答案】B
5.古希腊某一思想家认为,“一切别的东西都系于灵魂,而灵魂本身的东西,如果它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

”该思想家()
【导学号:00910101】A.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B.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C.鼓励人们独立的理性思考
D.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
【解析】由材料信息“善系于智慧”,可知该思想家是苏格拉底。

A项是普罗塔哥拉的主张; C项是柏拉图的思想主张;D项是亚里士多德的主张;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重要表现,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答案】B
6.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俄国寓言文学家克霍洛夫的寓言故事《熊与隐士》中讲道:有一位隐士同一头熊成为要好的朋友,一天隐士在林间睡着了,他的熊朋友在一旁守护着他,挥舞着巨大的熊掌为他
驱赶着蚊蝇。

这时,一只苍蝇不停地在隐士的头上叮落,任凭熊怎样驱赶也不肯离去,熊被激怒了,想狠狠惩罚这只苍蝇。

当这只苍蝇再一次落在隐士的头上的时候,熊高高举起了石头,狠狠地向苍蝇砸下去.苍蝇被砸死了,隐士的脑袋也裂成了两半,熊的朋友永远长眠不醒了。

(1)《熊与隐士》所反映出的观点与苏格拉底的哪一观点一致?请结合上述材料予以说明。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格拉底提出这一观点的原因。

【解析】第(1)问,由材料中故事内容可知,熊出于好意帮助朋友,但由于无知却害了对方,这与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一致.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苏格拉底提出这一观点的背景即可。

【答案】(1)观点:“美德即知识”。

说明:克霍洛夫的这个寓言故事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邪恶即无知"“美德即知识”的含义.熊本来是好意帮助朋友,但由于无知酿成了恶果。

这则寓言充分说明了知识的重要性,美德是知识存在的本质所在,知识是美德的充分条件,二者互为前提和条件.
(2)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导致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苏格拉底提出上述思想主张是希望重建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