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及答案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及答案1
一、碳和碳的氧化物选择题
1.化学就在生活中,以下对生活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补铁酱油:酱油中含有铁单质
B.轮胎爆炸: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C.食物腐败: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有害物质
D.用碳素笔写档案:碳与O2能发生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
A、补铁酱油中的铁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铁”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A选项说法错误;
B、轮胎爆炸,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B选项说法错误;
C、食物腐败,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有害物质,故C选项说法正确;
D、用碳素笔写档案,碳素墨水的主要成分是碳,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故D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睛】
掌握碳的化学性质、分子的基本性质、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
...是
A.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
B.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
C.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为红色
D.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答案】D
【解析】
A、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正确;
B、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把二氧化碳(CO2)和水(H2O)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需的物质,正确;
C、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会变为红色,正确;
D、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但溶解的量不大,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又不稳定,收集较多的二氧化碳能用排水法收集,错误。
故选D。
3.下列有关碳及其化合物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石墨、金刚石、C60由于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它们的性质不同
B.CO为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应该先验纯
C.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可见二氧化碳与水生成的物质显酸性D.上图是用木炭还原氧化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C Cu+CO↑
【答案】D
【解析】
A、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石墨、金刚石、C60的结构中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它们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似,正确;
B、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爆炸,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应该先验纯,正确;
C、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可见二氧化碳与水生成的物质显酸性,正确;
D、木炭还原氧化铜,产物中是二氧化碳,不是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中产物书写不正确,错误;故选D。
4.下列有关金刚石、石墨和C60的说法正确的是()
A.均具有可燃性B.均具有导电性
C.均由碳原子构成D.均为无色透明的固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
A、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的单质,都具有可燃性,故正确;
B、三种物质中只有石墨具有导电性,故错误;
C、C60是由分子构成,故错误;
D、石墨是黑色固体,故错误。
故选A。
5.如图所示的“数字化”实验,可将传感器采集的实验相关信息显示成曲线图。
若物质X表示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某液体,纵坐标Y表示烧杯中的某个量,则在持续通入二氧化碳过程中,下列对物质X和纵坐标Y的分析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X纵坐标Y
A水溶液的质量
B水溶液的pH
C氢氧化钠溶液溶质的质量
D氢氧化钙溶液溶液中钙元素质量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A、二氧化碳溶于水,溶液质量增加,错误;
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溶液的pH减小,正确;
C、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溶质质量增加,错误;
D、氢氧化钙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溶液中钙元素质量减少,若持续通入二氧化碳,则氢氧化钙反应完全,溶液中钙元素的质量减少至0,错误。
故选B。
6.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图所示,实验结束时将导管从石灰水中取出后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
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装置II中出现气泡,说明I中反应已开始
B.反应中,装置I减少的质量是氧元素的质量
C.冷却后,若装置I中有黑色固体,说明碳有剩余
D.冷却后,装置I减少的质量小于生成气体的质量
【答案】D
【解析】
A. 加热装置I,由于气体体积膨胀,装置II中会有出现气泡,不能说明I中反应已开始,错误;
B. 反应中,装置I减少的质量是氧元素的质量和碳元素的质量,错误;
C. 冷却后,若装置I中有黑色固体,可能是碳有剩余也可能是氧化铜有剩余,因为碳与氧化铜都是黑色,错误;
D. 反应前,试管内的气体为空气,反应后试管内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等体积的二氧化碳比空气质量大,故冷却后,装置I减少的质量小于生成气体的质量,正确。
故选D。
7.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作燃料
B.干冰升华时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C.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
D.氮气很稳定,可用作灯泡的填充气
【答案】A
【解析】
A、氧气能够支持燃烧,具有助燃性,不能用作燃料,错误;
B、干冰升华时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正确;
C、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刻画玻璃,正确;
D、氮气很稳定,可用作灯泡的填充气,正确。
故选A。
8.纳米材料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新型材料。
纳米碳管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直径为几个纳米(1nm=10-9m)的空心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纳米管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材料
B.纳米管具有管道多,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的性质
C.纳米管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D.纳米管材料如果完全燃烧,生成物是二氧化碳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纳米碳管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所以属于单质,不是化合物,故A说法错误;
B、纳米碳管材料管道多,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故B说法正确;
C、纳米碳管是由碳元素组成,碳的化学性质很稳定,所以纳米碳管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故C说法正确;
D、纳米碳管是由碳元素组成,碳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9.某气体只能
..用排水法收集(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
B.当集气瓶口冒出大量气泡时停止收集,取出,再用玻璃片粗糙面盖上
C.当集气瓶口冒出大量气泡时停止收集,在水下用玻璃片光滑面盖上, 取出
D.该气体具有的性质是:不易(或难溶于水);密度与空气接近或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
【答案】D
【解析】
A. 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气体,错误;
B. 当集气瓶口冒出大量气泡时停止收集,用玻璃片粗糙面盖上集气瓶,然后将集气瓶连同玻璃片一起取出,错误;
C. 当集气瓶口冒出大量气泡时停止收集,在水下用玻璃片粗糙面盖上,取出,错误;
D. 由于该气体只能用排水法收集,则该气体不易(或难溶于水),其密度与空气接近或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正确。
故选D。
10.如图所示装置(不可倒置)有多种用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用排空气法往装置内收集H2时,气体应从A端通入
B.若用水将此装置中的O2排出,水应从B端进入
C.若用排空气法往装置内收集CO2时,气体应从A端通入
D.若要除去H2中的CO2可在此装置中装入NaOH溶液,气体从B端通入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若用排空气法往装置内收集H2时,气体应从B端通入;若用水将此装置中的O2排出,水应从A端进入;若用排空气法往装置内收集CO2时,气体应从A端通入;若要除去H2中的CO2可在此装置中装入NaOH溶液,气体从A端通入。
故选C.
考点:气体的收集
11.三氧化二碳(化学式C2O3)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可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草酸,且常温下不稳定,其他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
下列有关三氧化二碳说法错误的是
A.C2O3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B.三氧化二碳具有还原性
C.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D.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生成盐
【答案】A
【解析】
A. C2O3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错误;
B. 因为三氧化二碳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所以三氧化二碳也具有还原性,正确;
C. 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以及三氧化二碳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推测出三氧化二碳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正确;
D.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盐,三氧化二碳与水反应生成草酸,所以三氧化二碳也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盐,正确。
故选A。
12.如图所示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实验,不正确的说法是
A.实验时氧化铜粉末逐渐变红B.丙可防止液体倒吸
C.丁装置只起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D.炭粉和氧化铜发生的反应吸热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在甲处,在高温条件下碳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一氧化碳,在乙处在加热的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铜,所以,实验时可以看到氧化铜粉末逐渐变红,故A正确;
B.通过分析装置的特点可知,丙处试管可防止液体倒吸,故B正确;
C.由装置的特点可知,丁装置可以收集未反应的一氧化碳,还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故C
不正确;
D.炭粉和氧化铜发生的反应吸热,故D正确。
故选C。
13.以下有关描述中属于CO2物理性质的是
①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②密度比空气大③可溶于水(体积比1:1)
④部分与水反应生成碳酸⑤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⑥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常用作灭火剂
⑦二氧化碳沸点-78.5℃⑧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常用作制冷剂
A.①②③B.①②③⑦C.①②⑦⑧D.②③⑦⑧
【答案】B
【解析】
【详解】
物理性质通常描述物质的色、态、味、熔点、沸点、密度等,故①②③⑦是物理性质,
④⑤⑥是化学性质,⑧是用途,故选B。
14.欲除去热水瓶胆内壁附着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可采用的办法是()A.加热B.用砂子擦洗
C.加稀盐酸浸洗D.加碳酸浸洗
【答案】C
【解析】
A、采用加热的方法容易损坏热水瓶胆,错误;
B、用砂子擦洗,不易操作,会损坏热水瓶胆,错误;
C、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难溶于水,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溶于水的氯化钙,能除去水垢,正确;
D、碳酸钙不溶于碳酸(酸性较弱),错误。
故选C。
15.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炼钢B.人工降雨
C.用作气体灭火剂D.用于生产碳酸饮料
【答案】A
【解析】
A、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性,不能用来冶炼金属,故错误;
B、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干冰升华能吸收大量热量,可用于人工降雨,故正确;
C、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故正确;
D、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增大压强能溶解更多,利用这一特点可用于生产碳酸型饮料,故正确。
16.黔江水是桂平市城区的重要自来水水源之一,将黔江的水净化为自来水的过程中,下列描述缺乏科学性的是
A.加入明矾,使悬浮小颗粒凝聚沉降 B.投药杀菌消毒
C.通过过滤除去可溶性杂质 D.通过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
【答案】C
【解析】A、加入明矾,使悬浮小颗粒凝聚沉降,明矾溶于水形成一种胶状物,具有吸附性,故A正确;B、不可采用投药杀菌消毒,故B错误;C、不能通过过滤除去可溶性杂质,通过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故C错误;D、通过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故D正确。
点睛∶明矾溶于水形成一种胶状物,具有吸附性,可以用来净水。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
17.“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CO2与CO的知识归纳错误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二氧化碳易溶于水,水溶液显酸性,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一氧化碳不能与石灰水反应;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常用于灭火;故B错误。
选B。
考点: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18.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CO与Fe2O3的反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装置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B.加热前应先通入一段时间的CO以排尽装置内的空气
C.NaOH溶液应改为Ca(OH)2溶液以检验产生的CO2气体
D.反应后的固体是Fe和Fe2O3的混合物,可以采用加入盐酸并过滤的方法得到Fe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该实验装置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否则会导致一氧化碳泄露在空气中污染空气,说法正确;
B.加热前应先通入一段时间的CO以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说法正确;
C.NaOH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无明显现象,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沉淀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应改为Ca(OH)2溶液以检验产生的CO2气体,说法正确;
D.Fe和Fe2O3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盐溶液,说法错误。
选D
19.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均属于碳的单质,所以二者性质完全相同
B.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都能还原氧化铜
C.二氧化碳能使干燥的石蕊纸花变红
D.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金刚石是自然界中存在的最硬的物质,石墨是最软的矿物之一,原因是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A错误。
B、二氧化碳没有还原性,不能还原氧化铜,故B错误。
C、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变红,但是二氧化碳本身没有酸性,不能使石蕊纸花变红,故C错误。
D、二氧化碳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用于灭火,着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故D正确。
故选D。
20.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均正确的一组是()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羊毛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棉花灼烧没有,故用灼烧的方法能区别棉花和羊毛,熟石灰和氢氧化钠是碱性物质,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详解】
A、蒸馏水是纯净物,消石灰烧碱都是碱,纯碱是碳酸钠,是盐,故A不正确;
B、羊毛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棉花灼烧没有,故用灼烧的方法能区别棉花和羊毛,熟石灰和氢氧化钠是碱性物质,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不能用酚酞试液能区分熟石灰和氢氧化钠,故B不正确;
C、甲醛对蛋白质具有破坏作用,故不能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产生氨气,造成肥效降低,故硫酸铵不能与草木灰(碱性物质)混合施用,故C不正确;
D、减少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使用,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理念,正确;鼓励乘坐公交车出行,倡导低碳生活,故D正确;故选D。
【点睛】
盐是含有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碱是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甲醛对蛋白质具有破坏作用,故不能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产生氨气,造成肥效降低,故硫酸铵不能与草木灰(碱性物质)混合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