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5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一、在矿总工程师和技术科长的领导下,负责全矿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储量等地质工作。
二、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技术方针和政策,严格按照《矿井地质规程》、《矿井水文地质规程》、《储量管理规定》、《地测工作暂行规定》、《回采率、损失率的规定》进行工作。
三、实行分头、分片包干责任制,负责解决各自头面地质问题。
但重要疑难问题,实行集体会审。
四、为即将开工的采掘工作面提供所需的地质资料。
掘进工作面的地质说明书应在开工通知单下达____小时内提供出来;回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应在工作面形成后,五天内提出,并在____天内将该面的上下两巷素描图和水平切面图、工作面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及工作面综合柱状图,提交给工区有关人员。
五、负责为设计人员提供所需的各种地质图纸,并符合规程要求。
六、岩石大巷的素描。
顺层时每隔8-____米收集一个迎头断面;石门及探巷不超过____米收集一个迎头断面,煤巷20-____米收集一个迎头断面。
有地质构造随时加密,并编录一邦素描图。
七、切实做好矿井水文地质工作。
每____天定点观测一次矿井涌水量。
每个水平、每个采区及大巷都要有测水点,定期编制灾防计划,负责编制水害月预报计划工作并及时上报公司。
八、切实做好储量管理工作,准确地收集采煤工作面的采高,精确地计算工作面回采率及损失率,减少资源的损失,并做好储量报表工作。
九、负责井下钻机的开窝、定向通知和资料收集工作。
十、随着生产巷道的揭露,要经常分析研究全矿井构造变化趋势。
每年底要对当年所收集的地质资料、图纸,由组长牵头进行全面修改整理和补充一次。
已被现场否定的老资料,不得在新图纸上出现,但老资料要妥善保管,不得丢失。
十一、回采工作面结束后一个月内,采区回采结束二个月内,必须由分管储量人员写出总结,但采区总结必须由组长牵头,组内集体会审资料、图纸须经科长、总工签字后归档保存。
十二、负责各掘进头工程煤岩类别上报工作,负责采煤面月回采率上报工作,要做到准确可靠,不准弄虚作假。
十三、为减少工作失误,采取集体把关。
即用于施工生产的各种图纸资料,需有审核,科长、总工签字。
否则,生产中带来的一切损失由本人负责。
地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2)
是指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地质员在工作中必须履行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保障工作安全和零事故目标的实现。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安全意识培养:地质员要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了解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树立安全意识。
2. 安全生产组织管理:地质员要按照要求建立、完善和执行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制定和组织实施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确保安全工作的有效进行。
3. 安全设施设备管理:地质员要管理和维护工作场所、设备和设施的安全性,保障工作条件符合安全要求,消除安全隐患。
4.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和控制:地质员要进行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确保工作过程和操作安全可控。
5. 安全教育培训:地质员要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操作技能,增强员工对安全工作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
6. 安全事故调查和处理:地质员要及时调查处理事故隐患和事故,通过事故调查分析找出事故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7. 安全监督检查:地质员要加强对工作场所和工作环境的安全监督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性。
地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能够有效提高地质工作的安全性,保障地质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避免事故的发生,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地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3)
地质灾害是指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演化等因素导致的地质过程中可能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造成威胁、危害或破坏的现象。
在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自然灾害频繁的地区,地质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尤为重要。
地质员是指在地质工程和地质灾害预警监测方面
从事工作的专业人员。
保障地质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对于避免灾害发生,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一、地质员安全意识及培训
地质员作为地质工程和地质灾害预警监测等工作的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常常要面对各种危险和风险。
因此,建立地质员安全意识和培训机制是确保地质员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
首先,地质员应具备安全意识、预防意识和危机处理能力,对于可能遇到的危险和风险,要能够提前进行预防和处理。
此外,地质员还应具备一定的自我救护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能够在发生意外情况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其次,建立地质员安全培训机制,通过不断提高地质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来提高其安全生产水平。
安全培训内容应包括地质工程中的常见危险和灾害、安全操作规范和技能培训等方面。
培训方式可以采用定期组织集中培训、举办专题讲座和交流会等方式,提高地质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能力。
二、地质员安全管理机制
地质员安全管理机制是确保地质员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措施。
这包括建立健全地质员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落实责任制和建立监督机制等方面。
首先,地质员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应该明确地质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和义务,规定地质员的工作流程、操作规范和安全操作要求,并对违规行为进行明确的处罚和奖励措施。
同时,规章制度还应规定了地质工程和预警监测中的安全管理要求和措施。
其次,落实责任制是确保地质员安全生产的基础。
应建立完善的安全责任体系,明确各级地质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并对其进行绩效考核。
对于地质员个人,应该要求其具备安全责任感和自我保护能力,并按照规章制度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对于地质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并配备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监督和检查地质员的安全生产工作。
最后,建立监督机制是确保地质员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
监督机制既包括对地质员的日常监督和检查,也包括对地质工程和地质灾害预警监测项目的安全评估和监督检查。
监督体系应具备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对地质员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可以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地质员安全生产技术措施
地质员的安全生产离不开相关技术的支持。
建立和完善地质员安全生产技术措施是确保地质员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措施。
首先,加强地质灾害预警监测技术研发,提高地质灾害的预警能力。
地质员在工作中需要面对各种地质灾害风险,提前预警是避免和减少灾害损失的重要手段。
因此,要加强地质灾害预警技术的研发,提高地质员获取灾害信息和作出预警决策的能力。
其次,加强地质工程技术研究和应用。
地质员在地质工程中需要面对各种复杂地质问题和工程风险,因此,要加强地质工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地质员在地质工程中的安全生产能力。
最后,加强地质员的个人保护技术培训。
地质员在工作中可能要面对各种危险和风险,如地震、滑坡等,因此,要加强地质员的个人保护技术培训,提高地质员的自我保护能力。
个人保护技术培训应包
括安全知识的培训、急救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地质员面对突发危险时的应急能力。
四、地质员安全生产工作的合作机制
地质员的安全生产工作需要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的支持和配合。
建立健全地质员安全生产工作的合作机制是提高地质员安全生产水平的重要举措。
首先,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地质员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和领导,明确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落实各级地质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并加强对地质员的培训和监督。
其次,企事业单位应明确地质员安全生产负责人,加强对地质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并提供必要的安全保护设施和装备,确保地质员能够安全开展工作。
最后,社会公众应提高对地质员安全生产工作的认识和支持,积极参与地质灾害预警和防治工作,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减少对地质员的人为干扰和阻碍。
综上所述,地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确保地质员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措施。
要从地质员的安全意识和培训、安全管理机制、安全生产技术措施和合作机制等方面入手,加强地质员的安全生产工作,提高地质员的安全生产水平,减少地质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威胁。
地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4)
地质员作为矿山企业中的一员,担负着重要的安全生产责任。
在地质工作中,他们应当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积极参与和支持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
1. 守法合规:地质员应当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自己的工作符合安全生产的要求,并积极推动企业制定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2. 预防为主:地质员应当具备较高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通过勘察、测绘、分析等工作,预先识别和评估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提出有效的控制措施,为生产提供安全保障。
3. 安全教育培训:地质员应当定期参加安全培训和学习,提高自身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增强应急处理能力,做到随时应对突发事故的处理。
4. 监督检查:地质员应当积极参与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定期对工作场所和设备进行检查和巡视,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稳定。
5. 协调配合:地质员应当与其他岗位的员工和管理人员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调,共同落实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形成安全生产的合力。
6. 事故处理:地质员在发生事故或突发事件时,要迅速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现场的安全,抢救伤员,防止事故扩大,同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
总之,地质员在安全生产中担负着非常重要的责任,他们应当始终以安全为重,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与和支持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做好安全预防和应急处理工作,保障生产的安全稳定。
地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5)
是指地质工作人员在地质勘探、矿产开发、灾害防治等工作中必须遵守的一系列安全生产规定和责任制度。
地质员的主要责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地质员必须熟悉并遵守国家和地方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
在工作中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进行操作,并及时报告和排除安全隐患。
2. 遵守工作规程和操作规范。
地质员必须熟悉并遵守所在单位的工作规程和操作规范,包括勘探、开发和防治等方面的操作规程。
在工作中要按照规程要求进行操作,确保安全生产。
3. 按规定佩戴个人防护装备。
地质员在进行地质勘探、矿产开发等工作时,必须按规定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鞋、防护眼镜等。
确保人身安全。
4. 定期接受安全教育和培训。
地质员应定期接受安全教育和培训,了解各类灾害事故的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5. 积极参与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
地质员应积极参与单位的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上报,并积极配合整改工作。
6. 开展安全宣传和教育工作。
地质员要积极参与安全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全员安全意识,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
地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建立和实施,可以有效提升地质工作的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地质工作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