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模拟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语文质量调研试卷
一、看拼音,写词语。
(10分)
wúɡū juàn liàn kānɡ kǎi yān hóu zhànɡài
()()()()()
tánɡ lánɡ zhànɡ pénɡ pánɡ bó kuí wú xīshēnɡ()()()()()二、选择题。
(3+1+1=5分)
1.在准确的读音下画“——”。
炽(chì zhì)热禀(bǐnɡ bǐn)告锲(qì qiè)而不舍
翘(qiáo qiào)首一隅(yúǒu)望洋兴(xìnɡ xīnɡ)叹2.下列说法准确的一组是()。
A、“气宇轩昂、多才多艺、夸夸其谈、明察秋毫”四个词所表达的感情色彩相同。
B、“这朵花真漂亮。
”和“这件事儿你干得真漂亮。
”两句中“漂亮”的意思一样。
C、“发明创造、严厉的态度、热切地希望”三组词语全都搭配得当。
3.依次填入关联词准确的一项是()。
这样看来,_______能充分利用这些水源,我们向沙漠进军,_______有收复失地的把握,_______能在大漠里开辟出若干绿洲来。
A、如果就才
B、只要不但而且
C、只有就并且
D、只有才就
三、按要求写句子。
(10分)
1.把“春天来了,河面上的冰融化了。
”这句话用拟人手法改写得更生动、更有趣一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对我说:“我想看看你洗的衣服干净不干净。
”(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照例句,架设一座无形的“桥.”。
例:知识是人类从愚昧走向文明的“桥.”。
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桥.”。
4.前面只有一条路,只能走它。
(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原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⑴爷爷经常对我说:“我经历过两个新旧社会,深知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啊!”
⑵读了这篇文章后,对我们教育太深刻了。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0.5×24=12分)
1.本学期语文教材中要求我们养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和“___________”的学习习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这让我想到了诗人陆游关于“读书”和“实践”关系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鲁迅先生也曾说过类似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诗词中有画面:如张志和描述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渔歌子》)诗词中有情趣:如“常记_______,___________。
兴尽晚回舟,______________。
”(《如梦令》)诗词中有气节、抱负:如于谦在《石灰吟》中这样表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很多美文。
“在夕阳的余晖中,大海失去了原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亚落日》)”“在__________的春风里,在____________里,在______________里,看不出______________的时候,也看不出______________的时候,无日不_____________________。
”(《夹竹桃》)4.本学期,我们从课本中还理解了很多人:有被誉为“_______”的莫泊桑,有____________的伯诺德夫人一家;有__________的天游峰扫路人。
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让学生通过摘麦穗懂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老师放飞“理想的风筝”让学生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与理解。
(一)孔子游春(节选)(11分)
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
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
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
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1.根据查字典的知识填空。
(3分)
“息“字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_部。
它在字典里有以下几种解释:A、呼吸时进出的气;B、消息;C、停止;D、休息、E、滋生,繁殖。
“奔流不息”的“息”能够解释为_____;“息息相关”的“息”能够解释为______。
(选择准确答案的序号)2.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填空。
(8分)
⑴孔子讲到水的德行,你会自然想到一句广告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孔子讲到水有志向,你会自然地联想到一个成语:_________;孔子讲水“流必向下”,你又会自然想到一句谚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孔子借水喻人,是为了引导弟子们明白做人的道理,他伟大的人格、高超的教育艺术于此可见一斑,孔子的确是一位____________(用文中的四字词语)的老师啊!这让我们不禁想到了一些能体现孔子的教育思想的成语和名言。
成语如:__________、__________;名言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读了本段文字后,我在做人上受的启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___________ (12分)
清醒了,化学实验中那可怕的一声爆炸。
他绝望地号叫着:“我不能没有眼睛,不能没有……”喊了一整天,嗓子哑了。
他累极了,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邻床病友还在滔滔不绝地讲述着。
开始讲的什么他全然不知。
现在听见了,那是一个老人的声音:“窗外,远远的青山,绿树环绕着小村;村边池塘中(漂浮游荡飘荡)着鸭子,牧童骑着老牛从夕阳中走来;近处,金黄的麦田,麦穗随着清风微微摇曳;树枝上一对对的麻雀,瞪着圆圆的小眼睛……”听着听着,他仿佛看见了青山犹在、夕阳更红的景色。
他静静地睡去了。
第二天清晨,老人又开始讲述:“太阳正从东方升起,把天边烧红。
一架银色的飞机追赶着太阳,在灿烂的阳光中飞翔……”他听着,想象着,那该是一幅多么壮丽的景象。
再壮丽也看不到了,他又号叫起来:“你不要再(夸奖炫耀)你有眼睛。
我恨……”老人停止了讲述,长叹一声,病房死一样寂静,死一样黑暗。
也不知过了多久。
他怕这寂静、黑暗,他需要老人的声音。
于是,老人又娓娓讲述起来,“现在,一弯明月高悬,星星(点缀装修装饰)夜幕。
薄云徐徐(飘扬浮动),星月含羞地看着大地,看着你和我,祝愿你能重见它们……”听着,听着,他进入了梦乡。
就这样,老人每天给他描绘窗外的景象。
不知过了多少日,他终于拆去缠着眼睛的厚厚纱布。
他隐约看见眼前的护士、医生,虽然很模糊,但确实看见了。
他激动得哭了……突然间,他想起了邻床的那位老人。
苍然古貌的老人侧坐在床上眺望着窗外他冲过去展开双臂拥抱老人是你月亮星星的祝福我看见了什么都能看见了然而,就在他拥抱老人,老人循声回过头来的一刹那,他看着老人那双眼睛,惊呆了,木然了。
他突然觉得老人的“眼睛”是那样的明亮。
1.给文章加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1分)
2.选出文中括号内你认为合适的词语,画“——”。
(1分)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分)
苍然古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循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仔细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4分)
⑴文章结尾是“他突然觉得老人的‘眼睛’是那样的明亮”,为什么“眼睛”一词上要加引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老人讲述的景色很美,他为什么要给年轻人讲述这样的美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第五自然段的空白处加上合适的标点。
(3分)
6.对本文中心意思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1分)
A、通过记叙老人对病友精神上的帮助,表现出老人崇高的精神世界,体现了作者对老人美好心灵的赞誉。
B、通过“他”对老人的理解,表现出老人崇高的思想境界。
C、通过“他”对老人态度的转变,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感情。
D、通过“他”住院期间所遇事情的记叙,表现出了人们美好的心灵,体现出作者对生活的赞美。
七、习作。
(40分)
题目:那___________的几分钟
要求:日子每天都在过去,每天都是新鲜的、独特的。
凝神细想,是否总有那么几分钟会在你的生命里、记忆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呢?
1.请在横线上填入你想到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
2.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
3.语句通顺,叙述清楚,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