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孟德诗文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

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却东西门行》
两汉:曹操
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

举翅万馀里,行止自成行。

冬节食南稻,
春日复北翔。

田中有转蓬,随风远飘扬。

长与故根绝,万岁不相当。

奈何此征夫,安得驱四方!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

冉冉老将至,何时返故乡?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冈。

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却东西门行》译文
大雁生活在遥远的塞北,那是荒凉无人的地方。

举翅飞行万余里,飞行栖息都是结伴而行。

冬天在南方饱食稻谷,春日一到又再飞回北方。

田中有一种草叫转蓬,总是随风远飞四处飘扬。

从此永远离开自己的根,万年难相会各在天一方。

可怜那远征的将士,怎能离开四方归家乡。

战马永远不卸征鞍,铠甲永不离人身旁。

岁月流逝人已渐渐衰老,什么时候才能返回故乡?神龙藏身在深渊,猛兽漫步在山冈。

狐死头还向山丘,人的故乡怎能忘!
1.《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3、《短歌行》
周西伯昌,怀此圣德。

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贡献,臣节不隆。

崇侯谗之,是以拘系。

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征伐。

为仲尼所称,达及德行,
犹奉事殷,论叙其美。

齐桓之功,为霸之首。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一匡天下,不以兵车。

正而不谲,其德传称。

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

赐与庙胙,命无下拜。

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

晋文亦霸,躬奉天王。

受赐圭瓒,[禾巨]鬯彤弓,
卢弓矢千,虎贲三百人。

威服诸侯,师之所尊。

八方闻之,名亚齐桓。

河阳之会,诈称周王,是其名纷葩。

4、《善哉行》
自惜身薄祜,夙贱罹孤苦。

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

其穷如抽裂,自以思所怙。

虽怀一介志,是时其能与!
守穷者贫贱,惋叹泪如雨。

泣涕于悲夫,乞活安能睹?
我愿于天穷,琅邪倾侧左。

虽欲竭忠诚,欣公归其楚。

快人由为叹,抱情不得叙。

显行天教人,谁知莫不绪。

我愿何时随?此叹亦难处。

今我将何照于光曜?释衔不如雨。

4、《善哉行》
朝日乐相乐,酣饮不知醉。

悲弦激新声,长笛吹清气。

弦歌感人肠,四坐皆欢悦。

寥寥高堂上,凉风入我室。

持满如不盈,有德者能卒。

君子多苦心,所愁不但一。

慊慊下白屋,吐握不可失。

众宾饱满归,主人苦不悉。

比翼翔云汉,罗者安所羁?冲静得自然,荣华何足为!
5、《对酒》
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

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

咸礼让,民无所争讼。

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

斑白不负载。

雨泽如此,百谷用成。

却走马,以粪其土田。

爵公侯伯子男,咸爱其民,以黜陟幽明。

子养有若父与兄。

犯礼法,轻重随其刑。

路无拾遗之私。

囹圄空虚,冬节不断。

人耄耋,皆得以寿终。

恩德广及草木昆虫。

6,龟虽寿
神龟虽寿,猷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7气出唱(三首) 其一
驾六龙,乘风而行。

行四海,路下之八邦。

历登高山临溪谷,乘云而行。

行四海外,东到泰山。

仙人玉女,下来翱游。

骖驾六龙饮玉浆。

河水尽,不东流。

解愁腹,饮玉浆。

奉持行,东到蓬莱山,上至天之门。

玉阙下,引见得入,赤松相对,四面顾望,视正〔火昆〕煌。

开玉心正兴,其气百道至。

传告无穷闭其口,但当爱气寿万年。

东到海,与天连。

神仙之道,出窈入冥,常当专之。

心恬澹,无所〔忄曷〕。

欲闭门坐自守,天与期气。

愿得神之人,乘驾云车,骖驾白鹿,上到天之门,来赐神之药。

跪受之,敬神齐。

当如此,道自来。

其二
华阴山,自以为大。

高百丈,浮云为之盖。

仙人欲来,出随风,列之雨。

吹我洞箫,鼓瑟琴,何□□(“门”内有“言”,音“银”)!酒与歌戏,今日相乐诚为乐。

玉女起,起舞移数时。

鼓吹一何嘈嘈。

从西北来时,仙道多驾烟,
乘云驾龙,郁何〔艹务〕〔艹务〕。

遨游八极,乃到昆仑之山,西王母侧,神仙金止玉亭。

来者为谁?赤松王乔,乃德旋之门。

乐共饮食到黄昏。

多驾合坐,万岁长,宜子孙。

其三
游君山,甚为真。

崔嵬砟硌,尔自为神。

乃到王母台,金阶玉为堂,芝草生殿旁。

东西厢,客满堂。

主人当行觞,坐者长寿遽何央。

长乐甫始宜孙子。

常愿主人增年,与天相守。

8 精列
厥初生,造划之陶物,莫不有终期。

圣贤不能免,何为怀此忧?愿螭龙之驾,思想昆仑居。

见期于迂怪,志意在蓬莱。

周礼圣徂落,会稽以坟丘。

陶陶谁能度?君子以弗忧。

年之暮奈何,时过时来微。

9度关山
天地间,人为贵。

立君牧民,为之轨则。

车辙马迹,经纬四极。

黜陟幽明,黎庶繁息。

於铄贤圣,总统邦域。

封建五爵,井田刑狱。

有燔丹书,无普赦赎。

皋陶甫侯,何有失职?
嗟哉后世,改制易律。

劳民为君,役赋其力。

舜漆食器,畔者十国,不及唐尧,采椽不斫。

世叹伯夷,欲以厉俗。

侈恶之大,俭为共德。

许由推让,岂有讼曲?兼爱尚同,疏者为戚。

10薤露行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疆。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11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12陌上桑
其一
驾虹霓,乘赤云,登彼九疑历玉门。

济天汉,至昆仑,见西王母谒东君。

交赤松,及羡门,受要秘道爱精神。

食芝英,饮醴泉,柱杖桂枝佩秋兰。

绝人事,游浑元,若疾风游〔炎欠〕翩翩。

景未移,行数千,寿如南山不忘愆。

其二
周西伯昌,怀此圣德。

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贡献,臣节不隆。

崇侯谗之,是以拘系。

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征伐。

为仲尼所称,达及德行,犹奉事殷,论叙其美。

齐桓之功,为霸之首。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让县自明本志令
建安十五年
【题解】
本文作于建安十五年(公元211年),当时曹操已经统一了北方,政权也比较稳固。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随着势力不断扩大,和朝内的拥汉派的矛盾也是越来越大。

曹操的内敌、外敌都攻击他想要废汉自立的举动,于是曹操发表了此文,申明自己是效忠汉室的。

【原文】
孤始举孝廉①,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②,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③,欲为一郡守④,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⑤,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⑥,始除残去秽⑦,平心选举⑧,违忤诸常侍。

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⑨。

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①,年有五十,未名为老②,内自图之③,从此却去二十年④,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⑤。

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⑥,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⑦,欲以泥水自蔽⑧,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后征为都尉⑨,迁典军校尉⑩,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⑪,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

而遭值董卓之难①,兴举义兵。

是时合兵能多得耳②,然常自损,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多兵意盛③,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④。

故汴水之战数千⑤,后还到扬州更募,亦复不过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

后领兖州①,破降黄巾三十万众②。

又袁术僭号于九江③,下皆称臣,名门曰建号门,衣被皆为天子之制④,两妇预争为皇后。

志计已定,人有劝术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⑤,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

后孤讨禽其四将⑥,获其人众,遂使术穷亡解沮⑦,发病而死。

及至袁绍据河北⑧,兵势强盛,孤自度势⑨,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⑩,以义灭身,足垂于后⑪。

幸而破绍,枭其二子⑫。

又刘表自以为宗室⑬,包藏奸心,乍前乍却,以观世事⑭,据有当州⑮。

孤复定之⑯,遂平天下。

身为宰相⑰,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⑱。

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⑲。

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①,言有不逊之志②,妄相忖度③,每用耿耿④。

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⑤,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

《论语》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⑥。

”夫能以大事小也⑦。

昔乐毅走赵⑧,赵王欲与之图燕⑨。

乐毅伏而垂泣⑩,对曰:“臣事昭王,犹事大王;臣若获戾⑪,放在他国⑫,没世然后已⑬,不忍谋赵之徒隶,况燕后嗣乎⑭!”胡亥之杀蒙恬也⑮,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⑯;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

”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⑰。

孤祖父以至孤身,皆当亲重之任①,可谓见信者矣②,以及子桓兄弟③,过于三世矣。

孤非徒对诸君说此也,常以语妻妾④,皆令深知此意。

孤谓之言:“顾我万年之后⑤,汝曹皆当出嫁⑥,欲令传道我心,使他人皆知之。

”孤此言皆肝鬲之要也⑦。

所以勤勤恳恳叙心腹者,见周公有《金縢》之书以自明⑧,恐人不信之故。

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①,以还执事②,归就武平侯国③,实不可也。

何者?诚恐已离兵为人所祸也。

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

前朝恩封三子为侯④,固辞不受,今更欲受之⑤,非欲复以为荣,欲以为外援为万安计。

孤闻介推之避晋封,申胥之逃楚赏⑥,未尝不舍书而叹,有以自省也。

奉国威灵,仗钺征伐⑦,推弱以克强⑧,处小而禽大⑨,意之所图⑩,动无违事⑪,心之所虑,何向不济⑫,遂荡平天下,不辱主命,可谓天助汉室,非人力也。

然封兼四县,食户三万⑬,何德堪之!江湖未静,不可让位;至于邑土⑭,可得而辞。

今上还阳夏、柘、苦三县户二万⑮,但食武平万户,且以分损谤议⑯,少减孤之责也⑰。

【精要简介】曹操的这篇文章对于研究曹操思想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文章详细叙述了曹操的发家历程。

文中说,他起初只是要做郡太守,治理好地方就行,却遭受到地方豪强的阻挠,最后辞官归乡。

于是,他又想做一个不问世事的普通人,但后来又被征召为典军校尉。

再接着,天下大乱,豪强割据,由此他又有了“平定天下”的大志。

文章后半部分又引用了齐桓公、周公等人的例子,反复强调自己没有废汉自立的想法。

另外,曹操在文中也表示不会放弃军权,因为放弃军权就等于祸害自己及国家。

最后又表示他会以天下为己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