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2023年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语文测试题(答案在最后)
一、现代文阅读(3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学史上,散文是最为重要的文学体裁之一。

它包括汉以后的赋与骈体文,也包括说理著作中具有文学色彩的作品。

我国散文与诗歌历史同样悠久。

殷商甲骨文的某些卜辞,已可算作片断的散文,而成篇的散文可以追溯到《尚书》。

《尚书》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

《尚书·盘庚》是商代国王盘庚迁都于殷的报告辞,古朴艰涩,语言带有感情色彩和形象性,“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等比喻,至今仍然活在我们的语言中。

先秦散文尚处在应用阶段,哲学家用以说理,史学家用以记事。

前者有《老子》《论语》《孟子》《荀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后者有《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等。

这些书,虽属于哲学和史学著作,但都具有很强的文学色彩。

诸子散文往往寓理于形,借助形象陈义说理,其中含有叙事成分,还有许多寓言故事和生动的比喻。

《论语》是语录体散文,精练简洁,含意深刻。

书中不仅有孔子的音容笑貌,就连子路、颜渊、子贡等人的性格,也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孟子》属于对话式论辩著作,言辞雄辩、用语警辟、比喻精当、说理透彻、气势充沛,又曲折生姿、富有幽默感。

《孟子》议论正大,深入浅出,气盛言宜,对后代散文,特别是唐宋散文影响很大。

《庄子》一书,自称多“谬悠之论,荒唐之言,无端崖之锌”。

在文章主旨的统领下,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加以形象地展示。

庄子总能为他所要说的道理,创造出确切生动的寓言故事,全书仿佛是由寓言故事连缀而成的。

《庄子》丰富的想象力,及其汪洋恣肆、变幻莫测、挥洒自如的风格,对后世文章多有沾溉。

魏晋文人、宋代的苏轼所受的影响尤为明显。

鲁迅评《庄子》说:“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莫能先也。


其他诸子散文,《墨子》富于逻辑性,议论透彻;《荀子》朴实深厚,说理透辟,取譬精审;《韩非子》严峻峭刻,深抉隐微,对后代都有相当的影响。

先秦时期的史传文以记言、记事为主。

《尚书》以记言为主,《春秋》是一部大事记,记述十分简括。

相传《左传》是为阐释《春秋》而写的,在不违背历史真实的前提下,使历史事件故事化,引人入胜。

如《晋公子重耳出亡》能够写出人物个性的情节更多,并且写出了重耳性格发展变化的历程。

《左传》出色地记述了当时的许多外交辞令,描写了复杂的战争场面。

《国语》记言多于记事,文学性不如《左传》,但也有很多精彩的部分。

《战国策》以记言为主,塑造了一系列“士”的形象,莫不情态毕现。

其中有不少出于虚构想象的文学性描写。

《战国策》铺张扬厉、议论纵横、文辞瑰丽,是战国纵横捭阖的时代特征的体现,后代的赋和一些议论文多受其影响。

先秦散文开创了我国散文的最基本形式,即议论文和叙事文。

后世散文尽管有许多发展变化,但与以上两种形式都有密切联系。

虽然当时主要取散文的实用性,但其文学性的光芒已不可掩抑,在叙事、写人、寓理于形和语言艺术方面都是后世良好的先导。

(摘编自《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散文历史悠久,殷商甲骨文的卜辞、《尚书》里面的文章都可归入散文这一文体。

B.《论语》是语录体散文,语言精辟,有着雄辩色彩,已能从人物语言中看到人物性格。

C.《庄子》由一个主旨统领,通过寓言故事衔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形象阐释。

D.《战国策》和后代的赋有相似之处,如虚构想象的描写,议论纵横、文辞瑰丽的风格。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运用举例论证,列举诸多作品,表现了先秦散文的丰富多彩,论证详实具体。

B.文章基于时代背景,抓住先秦散文,主要取散文的实用性这一特点进行论证。

C.文章论证时,将诸子散文和史传散文的特点进行对比,使先秦散文的艺术性更突出。

D.文章先对散文给以界定,再进行具体分析,最后收束全文,指出先秦散文对后世的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子》用于说理,《春秋》用于记事,但它们都具有很强的文学色彩。

B.《庄子》文笔汪洋恣肆,挥洒自如,这一特点影响着后人创作,但从没有被超越。

C.在没有违背历史真实的前提下,同是叙述一件事,《左传》要比《春秋》详细生动。

D.先秦散文不是纯文学作品,还处于应用阶段,但语言艺术方面已有不凡的成就。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未来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有那些重要趋势?人工智能芯片将继续呈现多样性发展,图形处理器依然是数据中心加速的首选,占有95%以上的市场份额:中国人工智能服务器将在未来5年保持高速增长,是整体服务器市场增长的核心驱动力;人工智能计算力会逐渐向边缘渗透,快速发展到2023年,近20%用于处理人工智能工作负载的服务器将部署在边缘侧:人工智能云服务成为人工智能市场发展的重要驱动力,2018年至2024年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到93.6%;人工智能基准测试逐步完善,不仅能为企业的成本效益提供参考,也是人工智能应用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IDC的调研结果显示,超过九成的企业正在使用或计划在未来3年内使用人工智能,而74.5%的企业期望可以采用具备公用设施意义的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基础设施。

未来,随着更多规模化、普惠型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平台建成,整个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将进入发展快车道——企业的刚需决定人工智能发展前进的速度,新型公共算力基础设施的建设则为人工智能发展拓宽道路。

(摘自《我国人工智能市场发展进入快车道》2020年12月25日,有删改)材料二:2019年后,图神经网络逐渐成为各人工智能顶级会议的“热词”和研究热,点,众多全球顶尖科技企业已将图神经网络部署于数据中心。

图神经网络的潜在应用非常多。

例如在日常交通预测、网约车调度、金融诈骗侦查、运动检测等场景,在助力科研的知识推理、EDA工程、化学研究、宇宙发现等领域,以及在知识图谱、视觉推理、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多跳推理等学科发展方向上,都有极大应用空间。

在工业界,图神经网络也已经有了落地应用。

比如,谷歌地图基于事件树的风险评估、图片社交网站Pinterest的内容推荐、阿里巴巴的风控和推荐、腾讯等公司的视觉和风控等业务中都有图神经网络的影子。

图神经网络具有强大的数据和知识理解能力,以及关系推理能力。

由于图神经网络具有推理能力,认知智能还可以帮助机器跨越模态理解数据,学习到接近人脑认知的一般表达,从而获得类似于人脑的多模感知能力,进而有望带来颠覆性的产业价值。

市场研究机构AlliedMarketResearch发布的机器学习芯片市场报告显示,2022年机器学习芯片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827.2亿美元。

图神经网络加速芯片有望在接下来3年内与现有的神经网络芯片共生,甚至在5年后替换大部分的神经网络学习芯片,成为主流的机器学习芯片。

可能将产生300亿美元以上的市场规模。

(摘自《推动人工智能应用迈向认知智能时代》2020年12月18日,有删改)材料三:普华永道的最新研究指出,到2030年,凭借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型产品的运用与效率的提升,全球经济总量有望额外增长13.4万亿欧元。

研究认为,德国大部分行业,尤其是医疗、能源和汽车行业的生产率将因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而显著提高,预计到2030年德国经济将实现11.3%的额外增加值。

韩国政府预计,如果人工智能国家战略相关措施得以有效实施,到2030年,韩国将在人工智能领域创造455万亿韩元经济效益。

(摘自《多国人工智能产业加速发展》2020年12月15日,有删改)材料四:在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角色、同伴角色同样无法替代;不过,芦咏莉也指出,教师的角色会更加多样。

教师不再仅仅指专职教师。

他们可以是父母,可以是其他成年家庭成员,可以是社区内的权威或榜样,可以是作坊里的师傅……同伴角色也会更加丰富,因为未来混龄学习会成为常态。

“当学校样态多样,学校教育边界被打破时,我们有理由认为,家庭和社区将成为影响我们育人任务中最重要也是最稳定的场所。

”芦咏莉判断。

未来是人与人工智能共生的时代,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和人工智能打交道的能力。

(摘自《人工智能时代将至,教师该如何应变?》2020年12月22日,有删改)
4.下列对人工智能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工智能计算力未来的发展趋势非常好,图形处理器将占有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中国人工智能服务器、人工智能算力等都将快速发展。

B.人工智能云服务已成为人工智能市场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而人工智能基准测试的逐步完善让人工智能得以持续发展。

C.作为人工智能技术之一的图神经网络,既可以应用于网约车调度、金融诈骗侦查等实际场景,也可以应用于宇宙发现、视觉推理等理论研究。

D.人工智能产业加速了那些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产品的国家的发展,例如德国大部分行业的生产率也因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而显著提高。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多数企业已经使用或将使用人工智能,甚至准备采用具备公用设施意义的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基础设施,说明人工智能确实已经成为企业的刚需。

B.图神经网络在谷歌地图、腾讯等全球顶尖科技企业的应用,主要是因为图神经网络具有强大的数据和知识理解能力,以及关系推理能力。

C.根据图神经网络所具有的推理能力以及相关研究机构的市场报告,图神经网络加速芯片可能全部替换神经网络学习芯片,成为主流的机器学习芯片。

D.在相关专家看来,虽然人工智能很强大,但是教师角色是不可能被取代的;不过,教师的角色、学生的学习场景和学习模式等会变得多样化。

6.我国应该如何去谋求人工智能的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散落在乡间的诗人
刘星元
①他姓关,是我的语文老师,也是我们这里的小学校长。

②学校的教师清一色都是本乡本土的农人,闲时教书,忙时兼顾农活。

而关校长却是我们这所小学唯一的外来人。

③关校长来我们这里做校长那年,我恰好上一年级。

他顶替因病退休的老校长,担任我们的语文老师。

第一节课,他并不讲授书本上的内容,而是带着我们参观校园。

我们像威武的士兵,在关校长的带领下,仰着头,挺着胸,把整个校园一处不落地走了一圈。

操场、厕所、办公室、教室前的小花园……每到一处,他就蹲下身子告诉我们这个地方应该注意些什么。

学校里有十多个教师呢,从没有一个人像他这么做过,我觉得他真了不起。

④更让我觉得关校长了不起的地方是,他还能写一手好字。

某个周末,恰逢本村老教师的儿子结婚,母亲拉着我去吃喜席。

先去封礼,礼桌乌压压围了一圈人,时而传出叫好声。

小孩子淘气,好奇心重,从大人们的身体间挤进脑袋向里看,只见那礼桌后面端坐着关校长。

关校长在写喜联,喜联上写的什么,不认识。

只见关校长提笔运力,一个个方方正正的汉字就跑到了喜庆的红纸上面。

那些字端端正正的,行距、尺寸、字体,都那么有条不紊,仿佛那些字本来就躺在那个位置,关校长只是用笔一点,就都蹦了出来。

那些蹦出来的字,似乎比课本田字格里的字要好看,也似乎比在课堂上他写在黑板上的板书要好看。

每写一个字,围在四周的人就叫上一阵好。

关校长微微笑了笑,并不说话,继续写字。

显然,我比关校长更为兴奋,一听谁再叫好,我就赶忙补一句,他是我们的校长,他是我们的老师。

那些大人看着我笑了笑,我感觉他们似乎是在赞赏我呢。

⑤那时候,我们乡把教书的先生放在高高的位置上,谁家不过年不过节就准备一桌好菜,必定是请学校的老师去家中做客。

关校长家在别镇,向来都吃住在学校里,一个月回一次家,每次都带些煎饼和咸菜回来。

我们乡日子过得苦,却见不得教书的先生过得苦,于是总有人家按照旧例,请关校长去家中做客,但似乎没有一家请得动关校长。

⑥我们家也请过关校长。

从我们村到学校,两里路,往返就是四里。

父亲派我去请关校长,往返三次,每一次关校长都有理由拒绝。

直到饭菜凉了,父亲才决定放弃。

父亲感慨地说,真是个好先生。

请不来关校长,我觉得很委屈。

⑦我们当时的学制是五年,关校长教了我们五年语文。

在他那里,我知道了“床前明月光”,知道了“春眠不觉晓”,知道了“二月春风似剪刀”,知道了“映日荷花别样红”。

我懂得了表达喜悦不必非用“喜悦”这个词,也可以是一朵盛开的花、一树摇曳的叶、一曲动人的歌;我懂
得了描写时间不是非得用“光阴似箭”,还可以是学校斑驳的旧墙、去年脱掉的衣裳、家中悬挂的照片、爷爷脸上的皱纹。

我于无意之中得到一位高明的老师在文学上的点拨,这种点拨日后让我受用一生。

⑧有一次,我在县城的旧书摊上淘到一本诗歌集。

那是三十多年前本地的几个文学爱好者编印的一本手写蜡刻小书,已经泛黄得有些发黑。

在目录的后半部分,我惊奇地发现了关校长的名字。

我的手哆哆嗦嗦地打开印有他名字和作品的那一页,看到了他的简介和诗作。

简介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上面印着:关未山,笔名微草,小学教师,视诗歌如命,视学生为歌。

下面是一首小诗,题目叫“乡间的孩子”。

他说,每一缕风只围着孩子绕。

他说,每一朵花只迎着孩子开。

他说,每一只鸟只向着孩子唱。

⑨这么多年,我从不知道他竟然还是一位散落在乡间的诗人,也从未把他视为园丁或者蜡烛。

没错,他注定不是园丁或者蜡烛,正如他在诗中吟唱的那般,他是一缕风、一朵花、一只鸟。

除此之外,我想不出更为确切的词语来表达。

⑩有一年在曲阜,我去拜访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

在明清走廊,处处可见诸如“仁者爱
人”“有教无类”“逝者如斯”之类的汉字,那些汉字凑在一起,就像一张巨大的网,把我擒了进去。

仿佛我就是老夫子那三千弟子中的一个,即便逃离了三千年之久,还是要规规矩矩地回来,聆听自上而下的教诲。

我想起了关校长,想起了在乡间小学,他曾手把手教我在田字格上写下横竖撇捺,教授我那些绝妙诗文。

他走路时的步伐,他诵读时的声调,似乎就在我眼前耳畔。

于混沌中,我发现,不期而至的关校长的影像,竟与三千年前的先师重合到了一起。

⑪我无意拿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与关校长作比较,我只是想说,无论我们去往何方,遇见怎样卓越的人物,我们内心深处与之产生共鸣的,往往来自故乡。

也就是说,乡间的关校长,才是我对教师和教育的终极理解。

⑫即便如此,作为一位散落在乡间的诗人,他视之如歌的学生又能对他了解多少呢?⑬这个问题,我不敢回答。

(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校长给“我们”上第一节语文课,是带一年级学生一处不落地参观校园,他寓教其中,平等待人,给学生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B.为了请生活清苦的关校长到自己家做客,乡民们会准备一桌好菜,但没有哪一家能请得动关校长,突出了关校长的优秀品质。

C.作者借关校长的诗句来形容他像“一缕风、一朵花、一只鸟”,这既是对他诗人特征的发现,也是对他诗歌教育价值的肯定。

D.“不期而至的关校长的影像,竟与三千年前的先师重合到了一起”这句话凸显了关校长在作者心目中的特殊地位。

8.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四段关校长写喜联这一情节,既有细节描写,又通过周围乡民和“我”的反应,从侧面突出了关校长的形象。

B.文章第七段引用大量诗句,既突出了关校长对“我”的教育和影响,又增加了文章的文化韵味,富有诗意。

C.文章先用大段笔墨描述关校长精心育人的师者形象,后面写他是“散落在乡间的诗人”,丰富了其形象。

D.文章以“这个问题,我不敢回答”这一议论、抒情的形式作结突出了人物形象,深化了文章主旨,意味悠长。

9.请结合全文,探究标题“散落在乡间的诗人”的丰富意蕴。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黄琼字世英,江夏安陆人,魏郡太守香之子也。

遭父忧,服阕,五府俱辟,连年不应。

永建中,公卿多荐琼者,于是与会稽贺纯、广汉杨厚俱公车征。

琼至纶氏,称疾不进。

有司劾不敬,诏下县以礼慰遣,遂不得已。

先是,征聘处士多不称望,李固素慕于琼,乃以书逆遗之。

琼至,即拜议郎。

三年,大旱。

琼上疏顺帝曰:“广昔鲁僖遇旱,躬节俭,放谗佞者十三人,诛税民受货者九人,退舍南郊,天立大雨。

”书奏,引见德阳殿,使中常侍以琼奏书属主者施行。

迁尚书
令。

琼以前左雄所上孝廉
..之选,专用儒学文吏,于取士之义,犹有所遗,乃奏增孝悌及能从政者为四科,事竟施行。

雄前议举吏先试之于公府,又覆之于端门,后尚书张盛奏除此科。

琼复上言:“覆试之作,将以澄洗清浊,覆实虚滥,不宜改革。

”帝乃止。

出为魏郡太守,稍迁太常。

和平
中,以选入侍讲禁中
..。

元嘉元年,迁司空。

桓帝欲褒崇大将军梁冀,使中朝二千石
...以上会议其礼。

特进胡广等,哀称冀之勋德,其制度赍赏,以宜比周公
..,锡之山川、土田、附庸。

琼独建议曰:“冀前以亲迎之劳增邑三千又其子胤亦加封赏冀可比邓禹合食四县赏赐之差同于霍光使天下知
赏必当功爵不越德。

”朝廷从之。

冀意以为恨。

永兴元年,转太尉。

梁冀前后所托辟召,一无所用。

虽有善人而为冀所饰举者,亦不加命。

梁冀被诛,大尉胡广、司徒韩绽、司空孙朗皆坐阿附免废,复拜琼为太尉。

以师傅之恩,而不阿梁氏,乃封为乡侯,邑千户。

琼辞疾让封六七上,言旨恳恻,乃许之。

梁冀既诛,琼首居公位,举奏州郡素行贪污至死徙者十余人,海内由是翕然望之。

寻而五侯①擅权,倾动内外,自度力不能匡,乃称疾不起。

四年,以寇贼免。

永兴七年卒,时年七十九。

赠车骑将军,谥曰“忠侯”。

(选自《后汉书·黄琼传》,有删改)【注】①五侯,东汉桓帝时五名同时被封侯的宦官。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冀前以亲迎之劳/增邑三千/又其子胤亦加封赏/冀可比邓禹/合食四县/赏赐之/差同于霍光/使天下知赏必当功爵/不越德
B.冀前以亲迎之劳/增邑三千/又其子胤亦加封赏/冀可比邓禹/合食四县/赏赐之差/同于霍光/使天下知赏必当功/爵不越德
C.冀前以亲迎之劳/增邑三千/又其子胤亦加封赏/冀可比邓禹/合食四县/赏赐之/差同于霍光/使天下知赏必当功/爵不越德
D.冀前以亲迎之劳/增邑三千/又其子胤亦加封赏/冀可比邓禹/合食四县/赏赐之差/同于霍光/使天下知赏必当功爵/不越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孝廉,汉朝中央政府组织考试,考试合格者任以官职,被任官职的人称为“孝廉”。

B.禁中,又称禁内,指皇室所居住的地方,因所居住的宫室严禁随便进出得名。

C.二千石,文中指官阶等级。

因官员所得俸禄以米谷为标准,故以“石”称之。

D.周公,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曾辅佐周武王讨伐商纣王,助其夺取天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琼屡召不就,勉强做官。

他出身官员之家,官府连年征召他,他没有答应:公卿向朝廷推荐他,他前往京城途中因称病被弹劾,最后做了官。

B.黄琼提议革新,关注选才。

他认为以儒学取士有弊端,提议增加选官科目,得以施行:他对张盛
的提议不以为然,认为应该对人才进行查验。

C.黄琼刚强正直,反对滥赏。

皇帝打算褒扬大将军梁冀,胡广等人附和,把梁冀捧得很高,而黄琼提出理由,表示反对,朝廷采纳了黄琼的意见。

D.黄琼不附权贵,惩治贪腐。

梁冀请托黄琼任用的人,黄琼都不用,梁冀被杀,黄琼却因自己师傅的恩惠而被封赏:他掌权后,下令惩治贪腐分子。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先是,征聘处士多不称望,李固素慕于琼,乃以书逆遗之。

(5分)
(2)寻而五侯擅权,倾动内外,自度力不能匡,乃称疾不起。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4-15题。

二月二日挑菜节①大雨不能出
[北宋]张耒
久将菘芥芼②南羹,佳节泥深人未行。

想见故园蔬甲好,一畦春水辘轳声。

田家以二月二日晴雨占谷价枕上口占
[南宋]洪咨夔
葛根已尽麦方青,延颈东来米价平。

怕听三更三点雨,要占二月二朝晴。

[注]①挑菜节:旧俗,农历二月初二日,仕女出郊拾菜,士民游观其间。

②芼:用菜杂肉,制作羹汤。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诗首句写自己之前二月二日这天常会以菜做羹,呼应诗题中的挑菜节。

B.张诗并未直接写大雨,而是以道路泥深、不见人行侧面烘托,可谓精妙。

C.洪诗首句写田家已吃尽葛根,而小麦方青,可见正处于青黄不接的时节。

D.洪诗次句“延颈”二字,生动传神地表现了田家对庄稼丰稔的强烈渴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