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生态经济理念下城市转型升级的思考 精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经济理念下城市转型升级的思考
1转型升级的必然性分析11转型升级是破解工业发展难题的具体举措六盘水市是中国西部地区的一个以自然资源作为其工业发展基础的中型工业城市。

近几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六盘水产业结构中,工业所占比重平均高达60左右。

2011年,工业增加值35306亿元,同比增长202;2012年,工业增加值36442亿元,同比增长216;2013年,工业增加值35175亿元,同比增长156。

从工业内部看,煤炭、冶金、电力、建材四大产业对全市贡献率为55,其中重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的比重达99。

呈现出重工业太重,轻工业太轻的局面。

而重工业发展基础的矿产资源正在逐年减少,且不可再生。

所以,必须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实施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社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12转型升级是优化产业结构的必由之路十一五期间,六盘水市生产总值增加了近14倍,但其生产主力军仍然是第二产业———工业,工业对的贡献率从2005年的563上升到2014年的606。

相应地,三次产业结构更加不合理,2005年三次产业结构比是185∶418∶397,2010年则变化为604∶6057∶3339。

近几年来,六盘水市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代,在做大总量的同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对的贡献率有逐年降低的趋势,从2011年的627下降到2013年的571,但降幅不大。

而且,重工业太重、轻工业太轻的局面未能根本破解。

重工业增加值占第二产业的比重仍然偏高,达到90,详见表1。

在这种情况下,实施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优化产业结构的唯一出路。

13转型升级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六盘水市经过30多年的发展,基本形成了以煤炭、电力、钢铁、电解铝、建材、装备制造为主导,以农业为补充,以第三产业为新的经验增长点的产业结构体系。

这种体系为该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伴随其发展,许多新的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产业链短,产品
附加值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慢;工业结构不合理,科技含量不高,创新能力较弱;农业优势尤其是特色农业产业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凸显;第三产业尚未充分开发。

因此,面对六盘水市经济做大规模调整和提升质量双重任务的背景下,坚持数量扩张与质量提升并重,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走生态经济发展道路,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其必然选择。

2转型升级的主要做法及成效21转型升级的主要做法六盘水市在发展过程中,为跳出资源陷阱,改善产业结构及转型升级,近年来,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211优化煤炭产业抓住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国内外产业加速转移的机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工业转型升级。

积极推进煤电化、煤电钢、煤电铝、煤电材四个一体化,大力发展煤焦化、煤液化、煤层气开发综合利用等煤化工产业;加大煤层气、焦炉煤气、煤矸石的综合利用,黔桂天能130万焦化、盘北煤矸石发电厂1号机组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推进非煤能源的开发利用,不断延长煤炭产业链,增加煤炭产品附加值。

2013年,完成500万元以上工业增加值433亿元,增长了204;新增有一定规模的工业企业83户。

212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通过煤炭资源整合,提升煤炭工业三废利用,煤炭工业告别了小煤窑时代,煤矿数量持续下降,煤炭产业的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和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安全标准化矿井建设步伐加快,煤炭产业的集中度和规模效益不断提高。

国有大中型企业和民营企业主动作为,联手探索大宗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走变废为宝的循环发展之路,形成了煤电化、煤电钢、煤电铝、煤电材、煤化工等完整的产业链。

2013年,完成原煤产量7309万、洗精煤252615万、焦炭56294万、钢材45455万、水泥7208万、发电量42175亿•。

淘汰落后产能2074万,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42,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省下达指标范围内。

煤炭百万吨死亡率逐年下降。

213加快农业产业转型积极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实施3155工程即到2018年全市发展猕猴桃667万2其中野生猕猴桃4万2、茶叶667万2、核桃为主的干果667万2,种植商品蔬菜333万2、中药材含红豆杉333万2、刺梨含特色经果333万2、红花油茶含花卉、苗圃333万2、发展草食畜牧业333万2。

2013年底,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806亿元,增长65,粮食和经济作物比由2012年的63∶37调整到2013年的5149,粮食总产量达809万,增长745。

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82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549个。

12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加快推进。

截止2013年5月,全市已种植猕猴桃9402、茶叶37202、核桃135002、蔬菜2046672、中药材18602、红豆杉1046672、油茶813332、花卉苗圃626672、刺梨及特色经果28002、人工种草606672、改良草地186672。

214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以旅游业和金融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推进了野玉海、江、妥乐古银杏、坡上草原、韭菜坪、梭戛等一批区域性精品景区建设,全力打造贵州屋脊•中国凉都旅游精品。

2013年,接待游客7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436亿元,同比增长349。

同时,凉都会展中心投入使用,盘江雅阁、凉都锦江2个五星级酒店,五金商贸城、西南家居博览城等一批商贸物流项目相继建成。

推动了银政、银企深度合作,积极运用信用市场、基金市场、证券市场、信托市场的金融产品,推动金融业发展。

22成效初步形成了转型升级的凉都模式通过几年的发展,六盘水市转型升级成效明显,逐步建立了以创新为动力、以项目为突破口和以环境建设为保障的凉都发展模式。

221创新是产业转型的动力创新是六盘水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和活力,创新涵盖了思路创新、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

一是按照跳出能矿抓工业、跳出能矿抓转型的思路,推动转型升级。

二是打造5个10工程即推进10个产业园区、10个城市综合体、10个示范小城镇、1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10个重点旅游景区的建设,逐步放权到各县、特区、区以及园区,激发发展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