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河排污口的设置和扩大审核办事流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入河排污口的设置和扩大审核办事流程
第一篇:入河排污口的设置和扩大审核办事流程
入河排污口的设置和扩大审核办事流程
一、申报条件与材料明细
(一)申请条件
1、符合国家和省有关产业政策,符合流域或区域的综合规划和水资源保护等相关规划。

2、符合水功能区划和管理要求,污水排放符合国家和省规定的排放标准。

(二)申报材料
1、按规定填写的入河排污口设置申请书
2、建设项目依据文件或相关说明材料
3、建设项目涉及河道与防洪部分的初步设计方案
4、占用河道管理范围内土地情况及该建设项目防御洪涝的设防标准与措施
5、说明建设项目对河势变化堤防安全、河道行洪及水质的影响以及拟采取的补救措施
6、当入河排污口设置与第三者有利害关系时,第三者的承诺书或其他文件
二、办事程序
(一)受理
申请人按上述规定持全部材料向市365便民服务中心水务窗口提出申请。

水务局收到材料后,对申请事项依法不需要取得行政许可的,即时告知申请人不受理;对申请材料不全或
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当场或5日内一次告知其补正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对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当场受理。

(二)审查、决定
受理后,市水务局根据需要,组织现场查勘、专家评审或听证,
决定批准或者不批准。

准予批准的许可决定文件或者不准予批准的许可决定文件由水务局(行政审批窗口)送达申请人,对不批准的,应说明理由,告知救济途径。

(三)检查与验收
在建设项目开工后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确保其在施工过程中不对堤防造成破坏;在建设项目竣工后,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参与建设单位组织相关部门对建设项目进行验收,检验其竣工后的排污口与图纸和水行政部门的相关要求符合。

三、承诺时限
从受理之日起到办结14个工作日(专家评审、听证时间不计入14个工作日内)。

四、办理地址及窗口
办理窗口:义乌市365便民服务中心二楼水务窗口单位地址:义乌市江滨北路279号
五、详情咨询电话
0579-******** 0579-********
第二篇:入河排污口设置资料3.21
入河排污口设置相关材料
2004年水利部部长汪恕诚签发第22号水利部令,发布《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

《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主要规定了排污口设置审批制度、已设排污口登记制度、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已设排污口的管理制度、入河排污口档案和统计制度、监督检查制度以及违反上述制度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共计26条。

《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对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制度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取水许可制度、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制度的衔接均有明确规定。

一、排污口范围
入河排污口,包括直接或者通过沟、渠、管道等设施向江河、湖泊排放污水的排污口。

包括新建,改建,扩大等设置。

新建是指入河排污口的首次建造或者使用,以及对原来不具有排
污功能或者已废弃的排污口的使用;改建,是指已有入河排污口的排放位置、排放方式等事项的重大改变;扩大,是指已有入河排污口排污能力的提高。

入河排污口的新建、改建和扩大,统称入河排污口设置。

二、入河排污口管理部门
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的组织和指导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权限负责入河排污口设置和使用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可以委托下级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所属管理单位对其管理权限内的入河排污口实施日常监督管理。

三、入河排污口审批及手续
(一)审批权限
1、依法应当办理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查手续的,其入河排污口设置
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按照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的管理权限审批。

2、依法不需要办理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查手续的, 除下列情况外,其入河排污口设置由入河排污口所在地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
(1)在流域管理机构直接管理的河道(河段)、湖泊上设置入河排污口的,由该流域管理机构负责审批;
(2)设置入河排污口需要同时办理取水许可手续的,其入河排污口设置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按照取水许可管理权限审批;
(3)设置入河排污口不需要办理取水许可手续,但是按规定需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其入河排污口设置由与负责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环境保护部门同级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其中环境影响报告书(表)需要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其入河排污口设置由所在流域的流域管理机构审批。

(二)审批流程
1、排污单位申请
(1)不同项目对应申请单位
1)应当在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之前,向有管辖权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提出入河排污口设置申请。

2)依法需要办理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查手续或者取水许可审批手续的,排污单位应当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在提出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申请或者取水许可申请的同时,提出入河排污口设置申请。

3)依法不需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以及依法不需要办理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查手续和取水许可手续的,排污单位应当在设置入河排污口前,向有管辖权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提出入河排污口设置申请。

(2)申请需要携带的材料
(一)入河排污口设置申请书;
(二)建设项目依据文件;
(三)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或简要分析材料);
(四)其他应当提交的有关文件,主要包括对有利害关系第三方的承诺书等。

注:3种情况不需要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1设置入河排污口对水功能区影响明显轻微的,○经有管辖权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同意,可以不编制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只提交设置入河排污口对水功能区影响的简要分析材料。

2办理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查手续○3需要同时办理取水许可和入河排污口设置申请的○
2、审批单位审批
入河排污口设置申请及审批工作程序应包括申请、审核、审查、决定和验收。

工作程序见图2。

四、论证报告书主要内容
一、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二)拟建入河排污口所在水功能区(水域)水质及纳污现状分析。

(三)拟建项目入河排污口设置可行性分析论证及入河排污口设置方案。

(四)入河排污口设置对水功能区(水域)水质影响分析。

(五)入河排污口设置对水功能区(水域)水生态影响分析。

(六)入河排污口设置对地下水影响分析。

(七)入河排污口设置对有利害关系的第三者权益的影响分析。

(八)入河排污口设置合理性分析。

(九)结论
二、章节内容及要求介绍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应包括以下内容:
1)对于工业废水入河排污口,主要说明建设项目性质(新、改、扩建)、主要产品、生产工艺、取用水情况、水量平衡和产污环节等,属于技改、扩建项目的应说明现状入河排污口设置和排污情况。

2)对于生活污水入河排污口、混合废污水入河排污口,主要说明汇水区服务人口、服务面积等,属于技改、扩建项目的应说明现状入河排污口设置和排污情况。

(二)拟建入河排污口所在水功能区水质及纳污现状分析应包括以下内容:1)入河排污口设置在已有水功能区划水域的,应详细说明入河排污口所在水功能区和可能影响的水功能区水质管理目标与限制排污控制要求,分析评价水功能区水质及纳污现状等基本情况;入河排污口设置在未划分水功能区水域的,应详细说明排污影响范围内水域现状取水情况,分析评价现状水质及纳污情况,并根据现状用水功能和下一级水功能区水质目标要求,计算水域纳污能力。

2)水域纳污能力应采纳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管理机构核定的数据,未核定纳污能力的水域,应按SL 348的规定和水功能区管理要求核算纳污能力。

3)限制排污总量原则上以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管理机构向
环境保护部门提出的意见为准。

未提出限制排污总量意见,以不超过纳污能力为限,同时可参考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提出的针对入河排污口设置单位的控制总量。

(三)拟建入河排污口设置可行性分析论证应包括以下内容:
1)对于工业废水入河排污口,分析论证其是否符合区域产业结构布局、区域入河排污口布设规划以及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等方面要求。

2)对于城镇混合废污水入河排污口,分析论证其是否符合区域城镇发展规划、入河排污口布设规划以及达标排放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等方面要求。

(四)入河排污口设置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入河排污口基本情况说明入河排污口的位置(具体经、纬度,准确到″)、类型、排放方式、入河方式、排入水体基本情况等。

对于扩大和改建的入河排污口,应说明入河排污口设置单位原有入河排污口的基本情况(入河排污口类型、入河排污口分类、排放方式、入河方式)。

入河排污口的类型主要指新建、改建、扩大;入河排污口分类主要是指工业、生活和混合;排放方式主要是指连续、间歇,入河方式主要是指明渠、管道、泵站、涵闸、潜没等。

2)废污水来源及构成论证分析入河排污口所排废污水来源、组成。

3)废污水所含主要污染物种类及其排放浓度和总量论证分析入河排污口拟排的废污水总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和对应的排放总量。

对于温排水应有温水排放量和温升数据;对于排放有毒有机污染物、重金属或持久性有毒化学污染物的应详细论证调查数据。

(五)入河排污口设置对水功能区水质影响分析应符合以下要求:1)根据水功能区(水域)水质要求以及流域情况确定设计水文条件,采用相关水质模型预测入河污水的影响范围,分析对水功能区的影响。

2)影响范围论证工作应预测入河排污口排污对各水期,尤其是不利环境设计水量条件下对水体水质影响范围,温排水应预测设计条件下周平均1℃以上温升范围,涉及第三者权益影响的,需预测周1℃以下温升影响范围。

影响范围应结合管理要求图示说明。

3)对水功能区水质影响分析应计算论证入河排污口中污染物对相关水功能区水域纳污总量的影响程度和变化趋势。

应根据论证区域水功能区管理的要求,分析入河排污口设置满足水功能区管理要求的可达性,以及与水功能区入河排污总量总体和阶段控制任务的协调性。

(六)入河排污口设置对水生态的影响分析应符合下列要求:
1)根据水域生态保护的要求,采用直流冷却方式的火力发电厂,生产温排水不得排入水库等封闭水体。

温排水排入河流水体时,应根据水域生态保护管理要求,分析温排水等对珍稀水生动植物、鱼类、水体富营养化等敏感生态问题的影响。

2)入河排污口有典型营养盐类污染物,排入水域为氮磷物质含量较高,水动力作用较弱和水量调节性能较差的水库(湖泊),以及现状水域已出现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或有富营养化发展趋势的水域,应针对性的分析评价排污对敏感水域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

3)影响区域有重要水域生态保护目标时,应结合区域重要湿地、濒危水生生物生境及鱼类资源的调查,以栖息地、繁殖地(产卵场)和迁徙(洄游)通道等重要生境变化和保护为重点,分析入河排污口排污前后水域生态系统的演替变化趋势,预测入河排污口排污对水域生态系统和敏感生态目标的影响程度和范围。

4)对于重污染和存在退水风险影响的建设项目,应对生产和污水处理工艺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非正常工况下排污对水功能区的影响,提出应对风险处置措施和对策。

(七)入河排污口排污可能影响地下水系统的,应对入河排污口设置对地下水的影响进行简要分析。

(八)入河排污口设置对第三者影响分析应符合以下要求:
1)应重点分析论证排污对上下游水功能区(水域)内主要集中城市生活饮
用水水源以及第三方取用水安全的影响,提出入河排污口设置是否有制约因素。

2)当排污可能产生有毒有机污染物时,应量化分析特征污染物对水源地的污染风险影响。

(九)入河排污口设置合理性分析应符合以下要求:
1)应根据影响论证并结合水功能区(水域)水质和水生态保护要求、第三者权益等因素,分析入河排污口位置、排放浓度和总量是否符合有关要求,是否有制约因素,制约因素能否采取措施减免,对不能满足要求的入河排污口设置方案,应提出入河排污口设置方案变更建议并重新进行论证。

2)应明确给出入河排污口设置合理性分析结论。

对于提出最优的入河排污口设置方案,应说明原因和提出建议;对于有制约因素,制约因素可以采取措施减免的,应提出减缓和消除不利影响的对策措施,并给出有条件的结论。

(十)论证结论应包括以下内容:
1)入河排污口类型、排放的废污水量、排放污染物浓度(温升)和对应的主要污染物质总量。

2)对水功能区(水域)水质和生态的影响。

3)对第三者权益的影响。

4)排放位置、排放方式的建议及其合理性。

5)入河排污口排污前污水处理措施及其效果。

6)入河排污口设置最终结论:是否可行;可行的限制条件等。

(十一)论证建议应给出入河排污口设置要求、设置单位对入河排污口监测等要求、向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的信息报送要求、事故排放时的应急措施等。

三、资质要求
设置入河排污口依法应当办理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查手续的,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就建设项目对防洪的影响进行论证。

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应当委托具有以下资质之一的单位编制:(一)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资质;
(二)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
(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业务范围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的)。

五、已建入河排污口的登记
六、入河排污口的管理
第三篇: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
-----------------有限公司
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
(简本)
----------有限公司
2014年12月
/ 11
1.项目概况 1.1公司概况
---公司成立于-----年,是-----公司,其前身为-----公司。

厂区位于----境内,距海口市----公里,距三亚市---公里,距东方市八所港----公里。

公司注册资金----万元,总资产逾----亿元。

公司股东共有---家,分别为----。

公司拥有独立的矿山,储量约---。

公司年水泥生产能力----万吨,主厂区建有三条窑外分解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分别为一条2000T/D、一条2500T/D、一条5000T/D熟料线;公司配套建有-----余热发电站。

公司生产的“----”牌水泥是省重点保护的名优品牌,主要有三个品种,分别为PO42.5R、PO42.5低碱、PC32.5水泥。

--。

1.2--公司污水处理情况 1.2.1现状情况
生产车间的循环冷却系统采用静电水垢控制器及无阀过滤装置,除系统蒸发风吹损失和管网漏损外,冷却系统除垢废水外排---m3/d,经厂区外的---排入---河。

余热发电车间不直接产生废水,主要是汽轮发电机房的高温、高速运转设备需要的间接冷却水,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油类等,余热发电循环冷却水系统排污---/d。

这部分废水经隔油、沉淀等措施处理后,经厂区外的--排入---。

化验室等辅助生产废水主要是酸碱废水,废水排放量为---m3/d,经中和处理后排入污水处理站;生活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是SS、CODCr、BOD
5、油类等,产生污水总量为---m3/d,生活污水经三级化粪池预处理后,由污水处理站处理,处理达标后经厂区外的-,排放量为---m3/d。

1.2.2污水处理情况
--公司污水处理系统的总投资约---万元,入河排污口位于---,系统设计处理量为---m3/h,共有两套设备,每套设备的处理量为---m3/h。

该污水处理系统
/ 11
设备的生产厂家为佛山市顺德区龙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工艺流程为(1)潜污泵根据调节池的液位浮球控制,高液位时启动,低液位时停止;(2)污水经提升泵提升至水解酸化池进行水解酸化反应,把大分子的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的有机物,以利于下一步的好氧处理。

(3)经过水解酸化后的污水流入一级接触氧化池进行好氧处理。

经一级处理后的污水进入缺氧池进行缺氧反应,进一步降低污水中的氨氮及磷。

(4)缺氧池出来的水再经二级生物接触氧化池进行进一步的好氧处理,处理后的水流至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上清液达标排放,污泥部分回流至水触酸化池,部分回到污泥池,污泥池的多余污泥定期用吸粪车外运。

2.入河排污口论证报告编制情况 2.1论证规模本次编制《公司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以污水排放量为---m3/d的设计处理能力作为论证规模。

2.2论证范围
-公司仅有一处入河排污口,达标排放且排放量很小(约为---75 m3/s),仅为----多年平均流量为---m3/s 的0.4%,因此排入---河-陂下游河段后,对水功能区不会产生明显不利影响。

3.入河排污口设置方案
根据《----公司水资源论证报告》,---公司的生产废水经处理后大部分回用,少量外排;生活污水经三级化粪池预处理后,排入污水处理站,经处理后达标排放;雨水采用明沟外排,进入厂区外排水沟。

因此,本工程设置的入河排污口即排污井,排入-陂下游河段,排污口设置位置合理、可行。

排放方式为连续排放,入河方式为管道,采用重力排放方式。

4.水域管理要求及排取水现状 4.1水功能区划与水质管理目标
根据《海南省水资源综合规划》,-江水功能区划河段总长-km,共划分---个
/ 11
一级水功能区,其中保留区1 个,保护区3 个,开发利用区5 个。

本工程主要涉及---中游乐东~东方开发利用区和---江开发利用区,二级区划功能分别为---大广坝~---农业、景观娱乐用水区和-饮用、工农业用水区,水质保护目标为Ⅲ类,工程取水用于-公司取水工程的生产、生活使用。

按照水功能区管理要求,---达标排放,确保昌化江水功能区的水质管理目标。

4.2水域纳污能力
处理后的污水排水量为---4m3/ d 即----m3/s。

4.3取排水现状
-公司取水点有两处,即----段,总取水量为----万m3。

入河排污口有1个,排污系统设计处理量为----m3/h。

5.排污口设置对水功能区水质和水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5.1对水功能区水质影响分析 5.1.1对水功能区水质影响
运行期所处河段属水功能开发利用区,即---开发利用区(二级水功能区为石碌河昌江饮用、工农业用水区),可以接纳运行期产生的生产废水;生活污水经三级化粪池预处理,排入污水处理站处理后达标排放;雨水采用明沟外排,进入厂区外---河。

退水总量为645m3/d。

本工程设一处统一的入河排污口,退水是达标排放且排放量很小为0.0075 m3/s,仅为----河多年平均流量为1.8 m3/s 的0.4%,因此,排入---河水尾水陂下游河段后,对水功能区不会产生明显不利影响。

5.1.2对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影响
----公司取水工程退水口所处河段属水功能开发利用区,即一级水功能区为石碌河开发利用区,二级水功能区为石碌河昌江饮用及工农业用水区。

由于本工程项目完成,工业生产废水大部分回用,生活污水经三级化粪池预处理后,排入
/ 11
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处理达标后由排污井外排至----河。

雨水则
经雨水明沟外排到厂区外的---河,最后流入---河。

由于处理后的污水排水量小,仅----m3/ d 即----因此,对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影响小。

5.2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
根据《海南省昌江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叉河园区供水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分析知:大广坝1955 年~2006 年坝址出库水量加上大广坝—戈枕区间的来水量,经旬调节计算,扣除生活用水、生态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灌溉用水后,得到戈枕坝址多年平均出库流量为80.9m3/s,其中最低旬坝址出库流量为9.83m3/s。

51年合计2016 个旬中,有2005 个旬戈枕坝址来水量能满足河道生态环境用水量需要,保证率为99.45%,缺水旬份数占总旬数0.55%;戈枕水库生态用水量基本能满足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批准的《海南大广坝水利水电二期(灌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的生态流量12.7m3/s,其中大广坝11.2m3/s,戈枕区间1.5m3/s。

因此,该项目取水对生态用水基本没有影响。

当上游来水量大于生态需水量时,--水库的最小下泄流量为12.7m3/s;当上游来水量小于生态需水量时,---水库的最小下泄流量等于上游来水量。

因此,不会对---江下游水生态造成不利影响。

---水库的生态下泄流量为12.7m3/s,----支流石碌河石碌水库的生态下泄流量为0.96m3/s,加上戈枕水库、---水库以下至玉雄村昌化江下游区间集雨面积约600km2 的区间来水,东方市玉雄水源地取水口最小来水量大于14.0m3/s,远大于东方市玉雄水源地取水10 万m3/ d 即1.16m3/s 的要求,因此,也不会对东方市玉雄河段的水生态造成不利影响。

----水库的生态下泄流量为1.0m3/s,----区生活及生产退水回归河道水量约3 万m3/ d 即0.347 m3/s,本项目在水尾水陂取水仅0.145 万m3/ d 即0.0167 m3/s,因此,项目取水不会对------陂下游河段的水生态造成不利影响。

/ 11
5.3污水排放事故环境风险分析 5.3.1风险分析
通过对-----公司所选用的工艺及工程设施的分析,污水排放事故风险的类型主要是污水处理系统在非正常运行状况时可能发生的原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