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观察日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蚂蚁观察日记
蚂蚁观察日记(通用23篇)
一天的时间即将结束了,相信大家这一天里都收获颇丰吧,需要进行好好的总结并且记录在日记里了。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日记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蚂蚁观察日记(通用2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蚂蚁观察日记篇1
只有一粒黑米那么长,蚂蚁有六条腿,头上还长着两只能摇动触角,身体是一节一节,样子十分可爱;它在地上不停爬来爬去,很少见它休息,我不小心碰了它一下,它就飞快逃走了。

我不知道它为什么会跑,就去问爸爸,爸爸让我自己找答案,我跑到书柜旁,急忙翻开《十万个为什么》找到了!找到了!原来蚂蚁以为我要攻击它,所以它才逃跑,逃跑是动物所具有防御本能。

通过对蚂蚁观察,使我对小动物有了进一步认识,也使我对生物产生了更浓厚兴趣。

蚂蚁观察日记篇2
我从小就爱观察植物、动物和昆虫。

每次看到这些东西就呆在那里看半天,我最想知道的是蚂蚁在地底下的房子是什么样的。

有一次,小姨给我在网上买了蚂蚁工坊和十只八毫米的日本弓背蚁。

我先把盖子打开,在工坊内戳了三个六毫米深的小洞,好诱导蚂蚁在那里挖洞。

我把蚂蚁往蚂蚁工坊里放,但是他们老往外面爬,原来是我的方法不对,我赶紧把大盖子盖上,再把上面的小盖子打开,把吸管放进去,让蚂蚁顺着吸管慢慢爬进去。

我走到哪里就把蚂蚁工坊带到哪里。

我仔细观察,发现蚂蚁打洞是用嘴咬住胶使劲往后拽,慢慢地一小粒胶就下来了。

他们一般是两只蚂蚁合作,一只蚂蚁咬胶粒,另一只蚂蚁把胶粒往外搬,或者他们咬下胶粒直接往外搬,另一只蚂蚁再接着咬胶粒,搬胶粒。

他们工作一会,休息一会儿,休息一会儿工作一会儿。

他们又聪明又能干,现在已经把洞打成“井”字形了。

蚂蚁真聪明,妈妈把他们的洞堵了好
几回,全被他们想办法弄通了。

通过观察,我终于看到了蚂蚁在地底下的房子了,我很高兴。

蚂蚁观察日记篇3
今天,我闲着没事,便决定下楼去看一看。

说不定发现一些小秘密呢?果然刚到楼下,我便看见,草丛中有一群蚂蚁在搬食物。

眼前的情景瞬间激发了我的兴趣。

我驻足观看。

有一只不起眼的小蚂蚁引起了我的注意,在搬食物,这只蚂蚁好像从未经历过这事,所以一会走到这边,一会走到那边,带着食物跑东跑西的,就是找不到回家的路。

突然,它仿佛看见了我,虽然举着食物,依旧团团转,可速度比之前快了几倍。

看着它的样子,我笑的乐开了花,这时我又看见,另一只蚂蚁它正在准备搬一个大食物,可是食物太大,蚂蚁太小,它搬不动,可是它没有放弃,试了各种不同的方式搬食物,食物依旧在那丝毫不动。

我想:这只蚂蚁不会真那么笨,一直尝试下去吧?我决定再看一会,出乎我的意料,十分钟过去了,那只蚂蚁放弃了,它就跑回洞里,我以为它肯定去哭鼻子了,结果,一大群的蚂蚁都从洞里出来了,它们齐心协力的一起把大食物搬回了洞里。

我恍然大悟,原来蚂蚁是去找帮手了,帮它一起搬回屋。

这就是我发现的秘密,生活中也有许多秘密,你们也要留心观察。

蚂蚁观察日记篇4
蚂蚁是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小动物,它们有很强的团结力。

蚂蚁全身呈黑色或棕色,头上长着两根触角,别看它的触虫小,但它能给许多蚂蚁传播信息;蚂蚁有六只脚,爬起来敏捷自如。

蚂蚁力大无穷,它可以搬动一粒比它身体大几倍的大米,它们如果团结起来能搬动一只死老鼠,或是更大的动物。

我家楼下的草坪里有许多个蚂蚁窝。

一次,我看见蚂蚁不远处有一只死了的小苍蝇。

一只蚂蚁发现后,喜出望外地回去搬援兵了。

过了一会儿,蚂蚁大队冲到苍蝇跟前,把苍蝇包围起来,把苍蝇缓缓地拖回洞里。

我看过一本书,书里写着一个关于蚂蚁的(童话故事:说的的是一人炎热的夏日,一群蚂蚁在被太阳晒得滚烫滚烫的大地上,勤奋地
运着大大小小的货物。

有的背,有的拉。

夏天过去,寒冷的冬天来临了。

“噢,好冷啊!”蟋蟀在雪地里找不到食物,慢慢地往前走,来到了蚂蚁家。

“嘭,嘭”的敲门声。

吵醒了正在熟睡蚂蚁,蚂蚁听到有人敲门,打开门。

走出来蟋蟀哀求道:“我要饿死了,给点儿吃的吧!”蚂蚁讽刺地回答:“蟋蟀先生,请你还是唱歌跳舞去吧!”这个故事说明了蚂蚁勤劳储备的价值和“没有远虑,必有近忧”的道理。

蚂蚁很团结,很勤劳,我们要学习蚂蚁团结向上的精神和勤劳忠实的品质。

蚂蚁观察日记篇5
今天,我和小伙伴们在院子里玩耍。

突然,我看见两只蚂蚁找到了食物,它们的触角碰了碰,好像在窃窃私语,只见一只蚂蚁留在食物旁,另一只蚂蚁爬回洞穴,带领着一条长长的黄色的队伍来搬食物。

我心中想“蚂蚁为什么能靠触角传递信息?”我带着这个疑问翻阅了《十万个为什么》。

我从书上找到了答案:原来蚂蚁的触角是灵敏的嗅觉器官呢!它们的触角上面有许多微小的小孔,人眼根本无法看见,那小孔里有非常灵敏的嗅觉细胞。

所以蚂蚁们碰到一起时,总要用这两根触角碰一碰,气味传递过去了,同时消息也传递过去了。

我知道了原因后,迫不及待的想知道实验的结果是否和书上的结论相同。

在蚂蚁回家的路上的中间,拦截出一段距离,然后观察它是怎样回家的。

蚂蚁带着食物走到拦截的地方停了下来,一边来回地走动着,一边用触角寻找着什么。

过了一会儿,蚂蚁就顺利地找到了回家的路。

我轻轻地捉了一只蚂蚁,用镊子把它的触角去掉,再把它放回原处。

咦?只见蚂蚁在原处打转,不知所措,找不到回家的路。

只往周围横冲直撞。

就像盲人没了盲人棒一样。

通过实验,我明白了蚂蚁触角对蚂蚁的作用是这么重要啊!
蚂蚁观察日记篇6
今天,我在家门口观察了蚂蚁。

吃完午饭,我来到家门口,就看见一群蚂蚁正在寻找食物。

我马上回家拿了一些饼干分成小块,放在蚂蚁洞旁边。

有一只小蚂蚁看见
了,马上跑过去想搬起来,但又搬不动,只好回洞找帮手。

过了一会儿,就看见一大群蚂蚁爬了出来,你搬我抬,齐心协力地把饼干拖回洞里。

我似乎听到它们在说:“一、二、三搬,加油、加油……”看着这群蚂蚁,我不由得惊叹道:“团结力量大,任何事情都要团结友爱才能成功的。


我捉了一些蚂蚁放在瓶子里观察,我发现蚂蚁是有六条腿,又细又小;眼睛小小的,它的头上有一对触角长长的。

我还发现一堆蚂蚁之中有黑蚂蚁,有红蚂蚁。

妈妈跟我说:“黑蚂蚁的个头比较大一些。

”由于蚂蚁不断在动,走得特别快,看得我眼花缭乱。

我聚精会神、目不转睛地看了好一会儿,才知道妈妈说的是对的。

我还从资料库知道蚂蚁并不像蜜蜂那样,直接辨认回家的方向,而是凭着对沿途景物的记忆找到回家的路的。

我觉得观察蚂蚁是很有趣的事情:除了能让我知道多一些知识,增长了见识;更培养了我观察的兴趣。

蚂蚁观察日记篇7
听说,蚂蚁有齐心协力的能力,我想做个试验,证实蚂蚁齐心协力的能力。

这天,在我爷爷菜园边的土里,发现有一些蚂蚁,于是我就在它们旁边布置了一个“迷宫”,里面摆放有许多的障碍物,有木棒做成的桥、塑料泡沫做成的樽子、还有几个大水坑……里面还放了许多好吃的东西,有糖、米饭、饼干、巧克力、蛋糕……然后就蹲下来观察,只见,一只蚂蚁在“迷宫”里转来转去,大概在寻找回家的路,这时候蚂蚁好像闻到了蛋糕等好吃的气味,连忙从这边的塑料泡沫通过木棒爬到有东西吃的另一个塑料泡沫。

我赶紧用放大镜观察,只见蚂蚁的腹部剧烈地收缩,才能把一块小小的巧克力抱了起来,然后又急促地回到蚂蚁窝。

我想,就这样子就算了吗?我就在蚂蚁窝旁等蚂蚁出来,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只见那只蚂蚁带了几只工蚁,爬了出来,然后又急促地向“迷宫”奔去,然后不断地有蚂蚁从窝里爬也来,它们一只接着一只,组成了一个蚂蚁的长队,它们往返交替,一边走一边用头上的
触须碰一下对面走过的蚂蚁,不知道是交留信息还是给同伴们加油。

只见蚂蚁们齐心协力,把糖、米饭、饼干、巧克力、蛋糕……一样不漏地都搬进了家,我还没反映过来,它们就已经收工了。

它们的速度非常快,只用了短短的一两分钟。

看来,蚂蚁真的有齐心协力的能力。

蚂蚁观察日记篇8
今天我发现了一个蚂蚁洞,它就在爷爷奶奶家旁边的墙角下。

我抓住了一只蚂蚁,它是由三个小“芝麻”组成的。

头和肚子是黑色的,像两粒圆鼓鼓的芝麻,中间是黄褐色的,像是一粒瘪了的芝麻。

蚂蚁的身体大约有0.5厘米长,它的身体像上了一层漆一样亮亮的。

蚂蚁脑袋上有两根触角,经常轻轻地摇动。

蚂蚁的嘴像一把小小的老虎钳子,一张一合地。

蚂蚁的腿细细长长的,一共有六条,它的腿和身子一样也是褐色的,因为很长,所以跑起来十分快。

我把一小块肉放在蚂蚁洞旁,一只蚂蚁发现了肉,它碰了碰肉,又退了回去,等了一下,它又过来碰了碰肉,又退回去,就这样反复了好几次。

这时又来了三只蚂蚁,它们也到了肉旁,其中有一只蚂蚁回洞里去了,不大会儿,又有几只蚂蚁排着队从洞里直接来到肉旁,接着蚂蚁越来越多了。

我一个小时后再来观察时发现:那些蚂蚁把肉运到了洞门口,肉上面密密麻麻地爬满了蚂蚁。

我把水洒在蚂蚁洞口,洞口本来是有一堆细土的,现在被弄湿、冲散了。

然后我看见出来了许多蚂蚁,它们不断地从洞里推出泥巴来,不久洞就通了,蚂蚁又可以随便从洞口进进出出了。

通过这次观察,我觉得蚂蚁是团结、勤劳、不怕困难的动物。

蚂蚁观察日记篇9
傍晚,放学的时候,我来到小区里,在小区的角落里,有一片干枯的草地。

草地里居住着许多昆虫,我来到草地旁边,翻开土地,大吃一惊,这里居住着数万只蚂蚁,它们合起来,足足有一头小牛那么多只。

我拿着放大镜,仔细地观察,原来蚂蚁的身体部位是这样的,蚂蚁的头很大,脚有的六只,有的八只。

蚂蚁的屁股很小,像一粒圆
饭粒。

它的身子上有很多毛,身上的颜色非常多,品种又非常多。

我把有些蚂蚁塑料袋,想看看它们是怎么团结合作爬出来的。

蚂蚁们一个接着一个用两支又尖又大的牙齿把塑料袋钻成一个接着一个的小洞,洞越来越大,直到成了一个窟窿。

蚂蚁们出来并团结合作,互相帮助,把塑料袋拉进土里,做成它们的家。

这一幕让我不得不佩服啊!蚂蚁们让最肥最大的蚂蚁王住进了塑料袋里,对蚂蚁们说,这是一个温暖而舒适的新家。

我又看见蚂蚁们向毛毛虫宣战,我想:那么小的蚂蚁能打得过那么巨大的毛毛虫,真让人难以置信。

蚂蚁们团结起来,攻击性非常强,没过一会儿,那只又肥又大的毛毛虫就被蚂蚁们打败了,蚂蚁们把毛毛虫抬进洞里,给大伙分享着吃,一只毛毛虫,可以够蚂蚁们吃好一阵子了。

时间不早了,我背着书包回到了家。

通过观察蚂蚁的行为,让我学会了团结,团结可以战胜一切的困难。

蚂蚁观察日记篇10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喜欢关注这个群体——蚂蚁。

如果你要问我:为什么这么喜欢蚂蚁?一开始,我也不知道。

从小就害怕蚂蚁的我,如今还是一如既往地害怕它,可是,我却喜欢看蚂蚁并与它嬉戏。

有时,我会坐在某个角落里,随手拿起一根小木棒,想方设法地阻拦它们的去路,可是,它们却会绕道而行,另外找一条路线。

它们或往上爬,或往地下钻,或绕行,直到它们找到一条新的路线。

他们从不放弃,一直都向着自己的目的地前进。

我生气了,怎么这样都制服不了它们,便拿起一块小石头向它们砸去,本以为它们已经一命呜呼了,可是事实却出乎我的意料——它们又奇迹般地从石头下挣脱了。

这时的我便不再忍心伤害它们了,并且会为它们找来实物,但终因害怕它们,便把食物放得远远的。

可是,它们却不会轻易接受,而是三番五次地检查食物,直到发现没有“异常”后,才三五成群地出来,把食物搬进它们“家”,如果是在过冬的前些日子里,他们便会全力以赴地准备着过冬的食物。

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观察,对他们这个群体的了解越来越多,并对它们充满深深的敬意。

我想,我为什么这么喜欢蚂蚁,这下应该能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了。

蚂蚁观察日记篇11
今天我又去观察蚂蚁了,在草坪上,我很容易就找到了一个蚂蚁窝,窝旁边有一些小蚂蚁在来回穿梭,像在逛大街,我决定给它们送一顿免费的晚餐。

我把面包屑洒在地上,不一会儿,一只米粒大小的蚂蚁爬过来,用尖利的嘴巴叼起面包屑摇摇晃晃地往窝里爬,它的速度慢下来,不像刚才那么轻盈,过了一会儿,他又爬出来,继续寻找食物。

我准备搞一个恶作剧,把水倒在蚂蚁窝里,很快,蚂蚁窝就被冲塌了,蚂蚁们惊慌失措地跑出来,一个个神情慌张,那些命大的蚂蚁在水边爬来爬去,希望救出自己的同伴,有的蚂蚁在水中挣扎着,奄奄一息的样子,有的似乎又有了生命力,在水中踉踉跄跄,终于又逃到了安全的地方,还有的已经没有生还的希望,就顺着强大的水流漂走了。

过了一会儿,水干了,蚂蚁们默默无闻地收拾着同伴的尸体,我有些后悔,把剩下的面包都给了它们。

蚂蚁们忙完以后,又像刚才那样有条不紊地继续寻找食物,我不由地赞叹:每个蚂蚁都能按照规则生活,真是了不起!
蚂蚁观察日记篇12
今天阳光灿烂,我来到楼下观察蚂蚁。

我发现蚂蚁们在搬一粒粒的小糖块。

我饶有兴致地看着。

这时,突然从洞里向洞外跑出来一大队蚂蚁,像一辆小火车。

我被好奇心驱使着,决心要看个明白。

原来,它们发现了一大块糖,想把糖搬回去。

只见一个像指挥官的大头蚂蚁指挥着它们,不一会儿就把糖抬到了一个上坡下面。

它们搬了又搬、抬了又抬,可就是抬不上去。

蚂蚁们并不退缩,一次不行就第二次,二次不行就第三次,看的我都不耐烦了。

我想:它们一定抬不上去了,我来帮它们把糖块拿上去算了。

可就在这时,蚂蚁们改变了战术,每一只蚂蚁都咬一点糖下来搬
走,用化整为零的方法硬是把糖块搬到洞口,它们成功了!我惊讶极了!蚂蚁们真有毅力啊!它们齐心协力攻克了对它们来说这么大的困难,而且它们有一种永不放弃的精神。

想起老师介绍过的张海迪就是这种有毅力的人,她5岁时高位截瘫,做过几次大的手术,几次差点就离开人世,可是她不放过一丝生的希望。

只要好一点,张海迪就坚持学习,她学会了日语、德语、世界语、英语。

她学英语时,把胳膊上写满了单词,一遍又一遍地读、背。

而且,她还自学了《人体解剖学》、《针灸学》、《内科学》等医学书。

她靠的是什么?是永不放弃的精神!是坚强的毅力!就像米歇潘说的一样:“生命是一条峡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过去。


所以,我们要像小蚂蚁一样,遇到困难不退缩,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从现在起,我每天早早起床,锻炼身体后去上学,再不像以前那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跑步;放了学我就赶紧做作业,遇到困难时,我再也不会放弃,直到做出来为止;晚上我会挤出时间看书,每天看几页书,一年下来就是几本书,这样使自己的知识更丰富。

蚂蚁观察日记篇13
我打算观察蚂蚁,就拿了半块饼干,走到我们小区的草地上。

我把饼干分成两小份,但至少还相当于大约三十只蚂蚁那样大。

过了一会儿,机会终于来了,我悄然无声地把饼干放到一只独自觅食的蚂蚁面前,一开始,那只蚂蚁看到饼干,像对我的饼干走火入魔般飞也似地冲了上去,左嗅嗅、右闻闻,左扛扛、右推推。

可过了一会儿,它却很快地爬回洞口。

我以为那只蚂蚁不喜欢饼干,正要用手去拿时,蚂蚁洞前突然爬出大约十只蚂蚁——原来是刚才的侦察兵去向蚂蚁总部报告了。

蚂蚁小分队爬到了先前的饼干旁,立刻蜂拥而上,它们爬到饼干的边缘,一起抬起饼干。

可惜啊,可惜!它们人手不够,力量不够,饼干纹丝不动。

只见三两只蚂蚁急忙爬回洞口,不久,洞中又出来了大约三十只蚂蚁,急急忙忙爬向阵地,领头的蚂蚁触角动得厉害,好像在说:
“兄弟们,赶快增援,不然粮食要被其它动物抢光了!”。

洞里的蚂蚁不断涌出,只见越来越多的蚂蚁一起搬饼干,饼干终于开始移动了。

蚂蚁越聚越多,饼干越移越快,浩浩荡荡地向大本营方向凯旋而归。

蚂蚁是渺小的,但它具有很好的团队精神,蚂蚁的力量就变得强大了。

“人心齐、泰山移。

”正式具有无数优秀的科技人员的精诚合作,团结努力,“神七”号太空飞船出舱才能顺利完成,从而赢得全世界注目。

我们要学会合作、学会团结。

蚂蚁观察日记篇14
放学了,我一回到家,妈妈就让我买盐。

妈妈给我十块钱,我兴冲冲地跑去小店,我买完盐,又顺便买了个面包。

回到家,我把盐给妈妈,我就出去吃面包。

吃着吃着,不小心掉了块面包。

突然,一只蚂蚁看见了我掉的面包,就回了蚂蚁洞,它们在干什么呢?过了一会儿,一队的蚂蚁结队而出,一起搬那块沉重的面包。

原来,一只蚂蚁找到了食物,就会返回蚂蚁洞通知其他的蚂蚁,然后,团结一致的把食物搬到蚂蚁洞。

过了一会儿,又有一队蚂蚁从巢穴出来,难道又有一只蚂蚁找到食物了?我很好奇,就拿了一根木棍在领头的`蚂蚁前轻轻的划了一横。

整队的蚂蚁就东走走,西走走,好像迷失了方向。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每只蚂蚁找到食物,都会留下信息素,然后,再通知其他的蚂蚁。

我在领头的蚂蚁前划了一横,把它的信息素搞乱了,它就不知道该向哪里走了。

这时,我看见两只蚂蚁在触角对着触角。

它们在干什么呢?原来,它们在用信息素来交流信息。

过几十分钟,成群的蚂蚁争先恐后地结队而出,而且每只蚂蚁身上都搬着一个食物。

它们在干什么呢?我上百度搜索才明白:蚂蚁在搬家呢,而且到了明天,一定会下起雨来。

正所谓: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

啊,这么小的蚂蚁都有无穷多的奥秘,大自然可真神奇啊!
蚂蚁观察日记篇15
我想观察蚂蚁吃食物。

于是,我为它们准备了很多食物,有白糖、盐、饼干、鸡肉、芹菜叶等等,我想看看它们喜欢吃什么?今天,我带了点白糖下去,放到了蚂蚁经常出没的地方。

过了一会儿,一只蚂蚁过来了,叼起一粒糖就走。

我本以为它会带一大群蚂蚁来,谁知只带了四五只,一粒一粒地叼回了。

这下我明白了,小的东西,蚂蚁不会带太多同伴来。

但是大的东西,蚂蚁就会叫很多同伴来。

有一次,我拿的饼干太大,结果一只蚂蚁找了一大群同伴来(我敢打赌至少一百只),蚂蚁全部扑到饼干上,使原来的饼干看上去像“巧克力饼干”。

我发现蚂蚁找到食物都先不吃,搬回家后才吃。

我在《昆虫记》里看到说,蚂蚁的大颚就是嘴巴,象一把剪刀,比人的牙齿还要锋利。

我发现蚂蚁喜欢吃的食物,都是甜食。

比如,我给它们盐,它们都走上前去嗅了嗅,就走开了,只有一只蚂蚁叼回去了,也没有召集同伴来。

我还发现蚂蚁不喜欢吃芹菜叶,但它们会把芹菜叶当“保护伞”,下雨的时候就躲在下面。

我马上又发现,蚂蚁更喜欢吃死昆虫,谁让死昆虫是天然的呢!有一次,我看到它们在搬毛毛虫,便加了点糖,这对它们来说,是一顿更好吃的美餐了。

毛毛虫太大了,一只蚂蚁搬不动,两只蚂蚁搬不动,十只蚂蚁搬不动,上百只蚂蚁才搬得动,但我看它们也只能以平均每分钟一毫米的速度前进。

还有一次,我带了只电晕的苍蝇下去,蚂蚁们对着苍蝇又抓又咬,没过多久,这只还没被电死的苍蝇就被咬死了,然后蚂蚁们全部到死苍蝇下面去,想把死苍蝇搬回家,这时候,一只较大的蚂蚁过来了,好象是“蚁王”,我想帮它们搬,谁知“蚁王”一下子爬到我手上,“啊呜”咬了一口我的手指头,我“啊”地叫了一声,急忙逃回家去,我想它们肯定把我当作“掠食者”了。

蚂蚁观察日记篇16
10月21日星期六,阳光明媚。

今天早上,我在院子里吃面包,面包屑掉了一地。

我正要捡起这些面包屑,突然发现一只小蚂蚁在其中一只周围盘旋。

这时,我的好奇心突然被吸引住了。

看了很久之后,我注意到它们只有一粒米那么大,头上有一对触角。

然后,我看到它不再被面包屑包围,而是向另一个方向移动。


像着了魔一样跟着它。

过了一会儿,它停了。

我醒来发现它来到了一个又黑又小的洞里。

我想这应该是他们的洞穴。

就在我想到它的时候,它消失在山洞的入口处,走进去了。

因为洞又黑又小,我看不到他们在做什么,但我仍然耐心地等待他们再次出现在我面前。

过了一会儿,小蚂蚁和它的伙伴们出来了。

他们有条不紊地朝面包屑的方向快速移动。

我被成群结队的军队震惊了。

当它们到达目的地时,一只领头的蚂蚁像军官一样不停地命令它们,好像在说:“兄弟们,不要偷懒,我们必须……”于是它们一个接一个地分成了小组。

一组人拿着一块面包屑,一些人拿着,一些人拿着,一些人拿着……他们一起竭尽全力,最后把所有的面包屑都搬回了山洞。

看到这里,我不得不佩服他们。

尽管蚂蚁很小,但不管它们做什么,它们总能粘在一起。

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一个真理:无论我们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我们团结互助,没有什么能打败我们!
蚂蚁观察日记篇17
大自然有许多神奇的东西,我今天想观察的是一些神奇的小蚂蚁。

我一到家,就看到我家门口有一个蚁巢,所以我慢慢蹲在那里仔细观察。

我看见蚂蚁在一粒米周围盘旋。

我很好奇,它为什么不直接叫它的同伴一起行动呢?我看了很长时间,最后发现,因为蚂蚁只是一个“侦察兵”,它只是在看米粒是否有冒犯性。

它转了几圈,最后回到了它的巢穴。

我以为那不是食物。

我正要离开,一大群蚂蚁冲了出来。

我又仔细看了一遍。

它们一点一点地把食物咬成小块,这些小块让一些较大的蚂蚁带着它们。

我看了很久,我的脚都麻木了。

他们终于把米粒搬进了窝里。

过了一会儿,蚂蚁们一个接一个地冲了出来,带着他们的“胜利产品”。

我不禁在心里纳闷,他们不是刚刚把食物带进了鸟巢吗?你为什么又搬出去了?我很快跟踪他们的小身影。

无论他们去哪里,我都跟着他们。

蚂蚁爬得太慢,我几乎不耐烦了。

又走了一段路后,我们到达了一个泥泞的上坡。

过了一会儿,我跟着他们到了一个稍高的地方。

我看到他们开始一个接一个地进入新洞穴,并再次储存食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