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八下地理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同步测试卷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地理学习材料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八年级地理下册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同步测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1. 读“东北三省主要矿产资源、工业中心和交通”图(图1),回答下列问题。

(1)东北有中国最大的()
A.城市群 B.重工业基地 C.铁路交通枢纽 D.国际航空港
(2)东北许多工业中心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依托()
A.便捷的水运条件 B.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C.丰富的自然资源 D.先进的高科技条件
(3)20世纪90年代东北工业基地出现经济发展滞后的现象,其原因有()A.资源储量增加 B.生产设备先进 C.产业结构单一 D.生产成本下降
答案:(1) B (2) C (3) C
解析: (1)东北不是中国最大的城市群,要没有中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和国际航空港,东北有中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所以B正确。

(2)东北地区自然资源丰富,是形成许多工业中心的主要优势条件,所以C正确。

(3)东北老工业基地衰落的原因是矿产资源产量下降、污染严重、工业技术装备老化、经济结构单一、市场经济的冲击、高科技产业发展不足等,所以C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东北地区的特征。

2. 形成于东北的“二人转”一向以欢乐喜庆为特色,这种文艺特点的形成,可能与东北地区
A.山环水绕的地形有关 B.河流分布有关
C.矿产资源丰富有关 D.物产丰富,衣食无忧的生活环境有关
答案: D
解析: 东北二人转长期以来深群众尤其是广大农民的喜爱,它的唱本语言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充满生活气息,北方地域广阔,物产丰富,人口稀少,人们性格大多粗犷奔放,人们在衣食无忧的情况下为了度过寒冷漫长的冬季,养成了唱秦腔、梆子戏,以及东北的二人转,唱腔非常的高亢,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考点:该题考查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的人文活动。

3. 我国以“黑土”著称的平原是()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成都平原 D.宁夏平原
答案: A
解析:
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海拔200米下,以肥沃的黑土地著称,地势平坦沃野千里,由松嫩、辽河、三江平原三部分组成。

考点:该题考查东北平原的土壤特征。

4. 关于东北平原自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以高原为主 B.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
C.冬季漫长严寒,夏季温暖短促 D.河流含沙量都很大
答案: C
解析: 东北平原地形以平原为主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本区有大面积的森林,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又纬度高故气温低,出现冬季漫长严寒,夏季温暖短促的现象,故本题选C。

考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5. 关于东北三省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分布,符合由南向北顺序的是
A.温度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B.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三江平原
C.降水量自南向北递增 D.邻国:朝鲜、俄罗斯、蒙古
答案: A
解析: 东北地区三大平原,由南到北的顺序是辽河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所以B错误;东北地区的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所以C错误;东北地区的邻国,由南到北的顺序是朝鲜、蒙古、俄罗斯,所以D错误;东北地区的温度带,由南到北的顺序是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所以A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东北地区地理事物的分布。

6. 下列关于东北平原叙述错误的是()
A.我国第二大平原 B.地势坦荡平阔 C.黑土面积广大 D.沼泽湿地较多答案: A
解析: 东北平原是我国第一大平原,地势坦荡开阔,黑土面积广大,沼泽湿地较多,故本题选A。

考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7. “北大仓”发展方向是()
A.围湖造田 B.退耕还湿地 C.大力发展工业 D.实现农业现代化
答案: B
解析: 湿地具有强大的生态环境功能,故“北大仓”今后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停止围垦沼泽地,退耕还湿地,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故本题选B。

考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8. 东北地区面临的气象灾害有()
A.台风 B.泥石流 C.地震 D.寒潮
答案: D
解析: 东北地区主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东北地区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与寒温带,冬季南北温度差异明显,东北地区的降水多集中在夏季,冬季容易受寒潮的影响,降雪较多,地表积雪时间长,是中国降雪最多的地区。

考点:该题考查东北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

9. 读“我国东北地区某河流流量补给示意图”,回答下题。

图中数码表示的河流补给类型正确的是()
A.①湖泊水补给 B.②地下水补给 C.③雨水补给 D.④积雪融水补给
答案: C
解析: 东北地区位于我国的外流区,中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季风气候影响,夏季风带来的雨水成为河流的主要水源,随着夏季风的加强,雨带由南向北推移,河流水量骤增,水位上涨,形成汛期,随着冬季风的加强,雨带南撤,河流水量减少,水位逐渐下降,河流进入枯水期。

考点:该题考查外流河的水文特点。

10. 关于东北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北平原分布于黑、吉和辽三省境内,地势北高南低
B.夏季热量充足,日照时间长,能够满足玉米生产所需的热量条件
C.我国冬小麦、甜菜、大豆和玉米等农作物的最大生产基地
D.冬季气候寒冷,土地冻结对第二年春天农业生产、作物播种和生长不利答案: B
解析: 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位于北方地区,以“黑土地”著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黄土高原以“黄土地”著称,冬季气候寒冷,土地冻结对来年春天农业生产、作物播种和生长不利。

考点:该题考查东北平原的特点。

11. 东北三省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个重工业基地,被称为
A.“新中国工业的摇篮” B.工业的发源地
C.轻工业生产基地 D.“亚洲的硅谷”
答案: A
解析: 东北三省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个重工业基地,布局在东北三省的钢铁、能源、化工、重型机械、汽车、造船、飞机、军工等重大工业项目,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故被称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本题选A。

考点: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12. 下列关于“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的有利条件解释错误的是
A.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B.东北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C.东北高科技产业多,带动农业高产
D.东北地区地广人稀,本地粮食消费少
答案: C
解析: “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的有利条件是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东北地区主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东北地区地广人稀,本地粮食消费少,选项AB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考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13. 家住山东烟台的玲玲和爸爸准备寒假去东北旅游。

下面是妈妈的嘱咐,你认为妈妈说的不对的是()
A.“当地有著名特产东北三宝,别忘了给爷爷奶奶带一点回来”
B.“当地天气很冷,要注意保暖”
C.“当地经常会刮台风,游玩时要注意安全”
D.“当地冰雕很漂亮,多拍些照片回来”
答案: C.
解析: 东北地区的三宝是貂皮、人参、鹿茸;冬季东北地区气温低;东北地区没有台风,;冬季东北地区气温低,当地有冰雕,故本题选C.。

考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14. 下列不是东北三省主导工业部门的是:()
A.玩具工业 B.机械工业 C.钢铁工业 D.化学工业
答案: A.
解析: 东北地区是我国的一个重化工业基地,而玩具工业属于轻工业,故不是东北三省主导工业部门,本题选A.。

考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15. 读图,回答问题。

(1)该地区河流冬季结冰期长,其原因是()
A.海陆因素 B.地形因素 C.纬度因素 D.人为因素
(2)我国东北平原主要的粮食作物及农作物熟制是()
A.甘蔗、一年三熟 B.水稻、一年两熟
C.甜菜、两年三熟 D.小麦、一年一熟
答案:(1) C (2) D
解析: (1)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南地区的河流流经湿润地区,水量丰富,汛期长,含沙量少,冬季河流不结冰。

以北地区的河流流经半湿润或半干旱地区,水量不大,汛期较短,且冬季河流有结冰现象,受纬度因素的影响,我国北方冬季寒冷而漫长,河流冬季结冰期长。

(2)我国的东北平原属于中温带,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小麦。

二、综合题
16. 读东北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东北三省大部分地处我国地势的级阶梯,
(2)上左图中数字代表的山脉名称是:
①,②,③。

(3)上左图中字母A为平原,分布着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

请思考,该平原要退耕还湿的原因是。

(4)上左图中C为省,该省有辽河冲积而成的平原。

(5)根据上右图中信息,推测e主要的工业部门为,d主要的工业部门为,这说明东北工业特点是以工业为主;东北三省的工业分布的特点是。

(6)20世纪90年代,东北重工业基地出现经济发展滞后的现象。

你认为是什么原因?请写出来。

答案:(1)三
(2)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
(3)三江平原因为湿地可以蓄水防旱、保持物种的多样性、调节气候、调节径流、降解污染、涵养水源等
(4)辽宁省辽河平原
(5)石油加工(石油化工石油开采)钢铁工业(机械制造业煤炭开采)重(资源型)靠近原料产地和铁路线
(6)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等
解析:
(1)我国地势自西向东分为三级阶梯,东北三省大部分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

(2)东北地区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根据地理位置读图可得:①是大兴安岭,②是小兴安岭,③是长白山脉。

(3)根据东北地区地形地貌的分布特点,据图可知:图中字母A为三江平原,分布着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

该平原要退耕还湿的原因是考虑的环境效益,湿地可以蓄水防旱、保持物种的多样性、调节气候、调节径流、降解污染、涵养水源等。

(4)根据东北地区省级行政区的分布来看:C为辽宁省,该省的辽河平原就是由辽河冲积而成的。

(5)e是黑龙江省的大庆油田,该地区主要的工业部门为石油加工,d主要的工业部门为钢铁工业,东北工业特点是以重工业为主;东北三省的工业分布的特点是靠近原料产地和铁路线.
(6)20世纪90年代,东北重工业基地出现经济发展滞后的现象。

究其原因主要是存在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等一系列问题所致。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17. 读东北地区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A、B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A 平原,B是山脉。

(2)A地区湿地面积减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改善这里的生态环境
(3)东北三省与华北平原都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据图21分析,为什么东北三省能够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4)对照图22,说说大庆市的工业结构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答案:
(1)三江长白
(2)停止开荒;建立自然保护区等
(3)东北三省地广人稀,粮食消费量小
(4)工业结构特点:以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石油加工和石油化工为主形成原因:大庆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
解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属于三江平原,乙属于长白山。

(2)“北大荒”位于黑龙江省东部,与俄罗斯相邻,其中,三江平原因河流纵横,沼泽遍布,林木茂密,被列入国际湿地保护名录.这里地广人稀,土壤肥沃,有“黑土地”之称,2000年,我国政府决定停止对“北大荒”的开垦,以保护好现存的上百万公顷湿地,对重点保护地区要求尽快还林、还草、还湿地。

(3)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地集中连片适合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土壤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农业科技水平高,同时,地广人稀,农作物单产和商品率比较高,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4)重工业是东北地区的支柱产业,依托丰富的煤铁资源,东北地区重点发展钢铁、机械、汽车等工业部门,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随着大庆、辽河等油田的开发,石油化学工业迅速崛起,进入21世纪以来,东北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和轻纺工业也有了长足发展。

考点:该题考查东北地区概况。

18. 读东北三省图,回答问题。

(1)图中铁路线是东北三省联系我国广大地区的一条重要铁路线,其铁路线名称是。

(2)图中①代表的是平原。

(3)①地曾经是沼泽遍地的、人迹罕至的“北大荒”,现在却是我国重要的“米粮仓”。

请简要说明①地成为我国“米粮仓”的自然条件。

(4)图中②是工业基地。

(5)②工业基地的发展历程是东北三省老工业基地发展的缩影。

1990年以来,②工业基地的许多企业由于设备和技术老化、产品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资源面临枯竭等问题,竞争力下降,使当地的经济发展速度滞后于沿海发达地区。

80年代初期,辽宁省的国民生产总值是广东省的2倍,而现在广东省的国民生产总值却是辽宁省的2倍。

请你依据材料,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供合理的建议。

答案:(1)京哈线(2)三江
(3)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4)辽中南
(5)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电子、汽车等工业部门;全面进行、
综合整治、合理规划等
解析:
(1)图中铁路线是东北三省联系我国广大地区的一条重要干线,其铁路线名称是京哈线,即北京到哈尔滨的特路线.
(2)图中①表示的是三江平原,其中的三江是指: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该平原是我国的一个商品粮基地.
(3)三江平原成为我国“米粮仓”的自然条件是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4)我国沿海地区分布有四大工业基地,自北向南分别是: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和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读图可知②是辽中南工业基地.
(5)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采取的合理措施是: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电子、汽车等工业部门;全面进行、综合整治、合理规划等.
考点:本题考查北方的自然地理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