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名儒陈少南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少南名浩字少南号鹏飞,宋代著名经学家,永川松溉人。
九岁读《易经》,特
别对晁说的古《易》有独特的见解。
后著《晁氏诗解》和《五经通解》。
他与苏东坡、张子昭在江淮一带享有极高的声誉,被称为注经“三杰”。
南宋,秦桧住温州时,少南曾为馆客,很受敬重,以贡举官经筵。
在南宋与金抗
衡之际,少南挺身而出,慷慨陈词,上书高宗,请诛奸臣。
在其万言书中写道:“大臣
不言,小臣言之,小臣不言,书生言之。
”措词严正不阿,因而激怒秦桧。
被贬去惠州。
少南到了惠州,每天都有许多学生去听他讲学和谈论历史上圣贤名臣修身治世的事迹,对于性理诸书讲得更多。
高宗知道后,又想起用少南。
但秦桧却诬少南结朋党讲伪学,加以阻挠。
后来,少南偕同妻子回到故乡永川县松溉,自号潜溪散人,在松溉讲授理学,从不间断,直至逝世。
其死后,葬于旗山之阳(即现在的旗山村三队小地名黄石龙),这就是夫子坟。
南宋名儒陈少南
●屋楼瀛山居士
陈鹏飞,字少南,号鸣翔,生于宋元丰戊午年正月十五,卒于绍兴癸酉年正月二十二日。
陈鹏飞祖籍磐安甘溪。
祖玑黄巢乱迁永嘉。
靖康亂,隱永邑瀛山(白瀛山),自爲布衣,逐占籍焉是为屋楼陈氏始迁之祖,陈少南两举于乡俱第一,登绍兴壬戌进士,授郢县主薄,移浙西安抚司属官用,召为太学博士,改秩兼崇正殿说书,迁礼部尚书郎兼资政堂赞读又兼右皇朝。
细数陈少南之一生,学术成名于诗经注解,与苏东坡、张子韶合称“南宋注经三杰”;人品立世于大胆直言,不畏奸权。
留于后人的,是他刚直不阿的品质和严谨治学的态度,以及他开办学之风、弘扬文化的重要影响。
注经解诗列三杰
据《陈博士行状》载,陈少南“幼孤志学问。
性简言重,行有则,动有法。
其经不为章句新说,风俗之际必本人论证,反复详至而趋于深厚。
有《陈鹏飞书解三十卷》、《罗浮集十卷》、《管见集十卷》、《陈少南诗解二十卷》刊行于世。
”
注解诗经,难在还为原句,通其文义。
添不紧要字倒不妨,添重字不得。
宋朝著名理学家朱熹著《朱子语类·读书法》,对陈少南注经解经推崇备至。
“今之谈经者,往往有四者之病:
本卑也,而抗之使高;本浅也,而凿之使深;本近也,而推之使远;本明也,而必使至于晦,此今日谈经之大患也。
盖卿后世之解经者有三:(一)儒者之经;(二)文人之经,东坡陈少南辈是也;(三)禅者之经,张子韶辈是也。
”
观览陈少南之注经、解诗,大致可划分为以下三类。
一是考证出处。
如在注解《诗物性门类》八卷时,陈少南曰:“不著名氏,多取《说文》,今考之,盖“陆农师”所作《埤雅》也。
”在注解《诗风雅颂》四卷《序》一卷时,陈少南曰:“晦庵所录,以为《序》出后,不当引冠篇首,故别录为一卷”。
在注解《诗古音辨》二卷时,陈少南曰:“从政郎信安郑犀撰”。
注解白石《诗传》二十卷时,陈少南曰:“宗正少卿乐清钱文子撰,所居白石岩,因以为号”。
二是辨析文字。
在注解《毛诗补音》十卷时,陈少南曰:“其说以为《诗》韵无不叶者,‘庆’之为‘羌’,‘马’之为‘姥’之类。
《诗》音旧有九家,唐陆德明始定为《释文》。
《燕燕》以‘南’韵‘心’,沈重读‘南’作‘尼心切’,德明则谓古人韵缓,不烦改字。
今之所作,大略仿此。
其援据精博,信而有证┄┄其后,读《楚辞·天问》,问吴氏叶韵何据?曰他皆有据。
泉州有其书,每一字引十余证,少者亦两三证。
他说元初更多,后来删去,姑存此耳。
然犹有未尽。
”
三是加注己见。
如,在注解《诗学名物解》二十卷时,陈少南曰:“多用《字说》,其目自《释天》至《释杂》,凡十类,大略如《尔雅》,而琐碎穿凿,于经无补也”。
又如:在注解《诗传》、《辩妄》等二十六卷时,陈少南曰:“辩妄者,专指毛、郑之妄。
谓《小序》非子夏所作,可也;尽削去之,而以己意为之序,可乎?樵之学虽自成一家,而其师心自是,殆孔子所谓不知而作者也。
”┄┄
在陈少南的传世著述中,以《陈少南诗解二十卷》影响最广。
尤其是陈少南关于“不解《殷》、《鲁》二‘颂’,以为《商颂》当阙,而《鲁颂》可废”的注解,在当时和后代所引起的学术争论最多。
朱熹《朱子语类·为政篇》中“诗三百篇”对此论述:“问,何为思无邪?曰,人言夫子删诗,看来只是采得许多诗,夫子不曾删去,往往只是刊定而已。
圣人当来刊定,好底诗,便要吟咏,兴发人之善心;不好底诗,便要起人羞恶之心,皆要人思无邪。
所以思无邪是《鲁颂》中一语,圣人却言三百篇诗惟《鲁颂》中一言足以尽之。
问,所谓其言微婉,各因一事而发?曰,一事,如淫奔之诗,只刺淫奔之事;如暴虐之诗,只刺暴虐之事。
思无邪,却凡事无所不包也。
又曰,陈少南要废《鲁颂》,忒煞轻率。
它作序,却引思无邪之说。
若废了鲁颂,却没这一句。
”
清代著名诗人袁枚所著《随园诗话》,也对陈少南的这个注解专门发表评论:“《三百篇》者,鲁国方策旧存之诗,圣人正之,使《雅》、《颂》各得其所而已,非删之也。
后儒王鲁斋欲删《国风》淫词五十章,陈少南欲删《鲁颂》,何迂妄乃尔! ”
由上可见,姑且不论学术争鸣之对错,单就陈少南在注经解诗学术的研究而言,其观点不拘泥于传统经典,在推陈出新是非常大胆的。
讥讽秦桧遭谪贬
陈少南为官不久,受到朝廷重用,被召为太学博士,兼崇正殿说书,后任礼部尚书郎,兼资政堂赞读和右皇朝。
陈少南身居“高庙”,做“朝官”、为“皇师”,赤胆忠心,忠诚国家;为人处事坦坦荡荡,不畏奸权,大胆直言。
据明嘉靖《惠州府志》,“陈少南因崇政殿说书,忤秦桧,谪居惠州。
”
这,还得从宋朝的朝廷纷乱说起。
公元1125年,宋朝的第八个皇帝徽宗赵佶,在金人进逼汴京(开封)之际,仓皇传位于皇太子赵桓。
翌年改元靖康,徽宗南奔,赵桓成为宋钦宗。
1126年(靖康元年),宋钦宗搜刮金银贡献于金军,承认割让北方太原等三镇,敌方后撤。
京师解严,太上皇宋徽宗回到汴京开封。
正在宋朝“和、战”未决之际,金人卷土重来,掳获宋徽宗、宋钦宗、后妃、皇子、公主及秦桧等三千多人北去。
此后徽、钦二宗先后死于五国城。
在这纷乱期间,徽宗之子、钦宗之弟──康王赵构举兵脱逃,在南京称帝,是为南宋的高宗。
他即位未久,也被金人追逐。
后来总算定都(只称“行在”)于临安(今杭州)。
此时,秦桧已逃回临安,被高宗封为宰相,权倾朝野。
秦桧极力主张宋高宗与金国议和,建议朝廷忍辱负重,向金国俯首称臣,维持现有河山。
对朝廷内的主战者,秦桧视之为眼中钉、骨中刺,想方设法陷害忠良,逐一谪贬流放。
一时之间,朝廷之内,“和、战”成为最敏感的话题,文武百官无不人人自危。
适逢徽宗梓棺及被俘之皇太母将从金国还朝。
朝廷准备隆重举行典礼迎接。
由于“太母还朝”为吉事,“徽宗梓棺还朝”为讣闻。
如着吉服迎接,意味着朝廷将与金国议和,放弃被占的半壁河山;如着凶服迎接,就表示朝廷不忘靖康之耻,决意与金国血战到底,收复失地。
孰是孰非,成为朝野之间,众人关注的重大时事。
一天,陈少南在“崇政殿”的经筵上,按例讲解诗经。
正在给高宗及群臣讲到“天王来归,惠公仲子之瑁”时,宋高宗忽然发问,“母以子贵何如?”高宗之意,在于如何迎接太母。
陈少南引经据典,从容以对“公羊之说”,讲公羊也论嫡、妾之分,“母以子贵”之说为非是,只有一嫡。
陈少南直抒己见,否定了“母以子贵”的说法,暗指朝廷应以凶服迎太母。
秦桧向来卑躬屈膝,主张与金国议和,本欲借太母还朝之机,以吉服迎,促成议和,闻言,大怒。
陈少南不惧奸相,继续慷慨激言,劝谏秦桧,“荆柯为都以控接北郊祀坛,都驿亭劳贵甚矣,是不鄙矣,吴越而忘仇耻之辱也┄┄”其它文武官员也纷纷赞同陈少南之说,谓须先以凶服迎梓宫归,惹得秦桧怒火中烧,怀恨在心。
后来,宋高宗反复权衡,还是着吉服去迎接。
但陈少南在崇政殿的说书,让秦桧恼羞成怒。
加之担心陈少南等人讥议“慈宁典礼”,不久,秦桧以“侍御史汪勃言□□道观寻”为借口,把陈少南除名,谪贬广东东路惠州为官吏。
当时,身处高官的张、宋二卿,愤慨朝廷软弱无能、听凭奸臣当道,也罢官随陈少南而去。
公元1141年,金宋达成和议,宋高宗赵构向金主称臣,每纳岁币银绢各二十万,又认定淮河为界,南宋勉强维持了半壁江山。
公道出在人心,历史自有公论。
《朱子语类》第一百三十一卷记载:“陈少南,永嘉前辈向虽不识之,看他举动煞好,虽是有些疏,却无而今许多纤曲。
到在讲筵议论,实有正直气象。
”
宋朝亡国后,元朝的董鼎观看了陈少南《绍兴十三年所序》,感慨道:“文侯之命,其言骊山之祸。
申侯启之,平王感申侯之立,己而不知其德之不足以偿怒。
郑恒公友死于难而复娶于申,君臣如此而望其振国耻,难矣。
呜呼!其得罪于桧者岂一端而已哉。
”
辞官授学开儒风
陈少南被贬广东惠州(今广东罗浮以东沿海地区)后,于舍人巷面湖而筑室以居。
陈少南感慨时事,无意官场,倾心注经,游戏翰墨。
在惠州作了不少诗词,人得尺牍皆珍藏之。
如,“幕下谁人识杲之,微闻赞画向莲池。
登楼不恨乡关远,拄笏只言山色奇。
直道自能消鬼魅,高人何处不轩羲。
它年坐上话铜狄,可是蓬莱清浅时。
”“阑干一幅鹅溪绢,中有五箴排小篆。
古字今文认未了,火剂针铓俱瞑眩。
平生卷轴有膏肓,首尾年来逾错乱。
剩储药物走医门,掉头呕冷不下咽。
一落泥头千丈强,谢君欲拯非手援。
银钩小变科斗文,挂我床头星斗烂。
退之处士阳冰手,驱逐羽气车轮转。
光芒照耀肝胆醒,两眼频看泪如霰。
门前恶草锄又生,我病七年行复玩。
会须着意课儿童,日日床头诵千遍。
”┄┄
到惠州不久,陈少南就辞官。
绍兴癸酉年正月二十二日,陈少南患瘴疾去世。
墓在磐安县深泽乡屋楼村口银川山,宋叶适撰《礼部尚书郎陈鹏飞墓志铭》。
参考文献:《宋史文艺志》、《朱子语类》、《国史经籍志》、明嘉靖《浙江通志》、明嘉靖《惠州府志》、《玉海文献通考》、《四库全书》《屋楼陈氏宗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