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五:实验名称乙酸乙酯制备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酯化反应原理,以及由乙酸和乙醇制备乙酸乙酯的方法;
(2)学会回流反应装置的搭制方法;
(3)复习蒸馏、分液漏斗的使用、液体的洗涤、干燥等基本操作。

二反应式(或实验原理)
本实验用冰醋酸和乙醇为原料,采用乙醇过量、利用浓硫酸的吸水作用使反应顺利进行。

除生成乙酸乙酯的主反应外,还有生成乙醚等的副反应。

三实验装置图
四实验步骤流程
1 装置在100 mL 圆底烧瓶中加入14.3 mL 冰醋酸、23.0 mL95%乙醇,在摇动下慢慢加入7.5 mL 浓硫酸,混合均匀后加入几粒沸石,装上回流冷凝管,通入冷凝水,如图4-14-1-a。

2 反应水浴上加热至沸,回流0.5 h。

稍冷后改为简单蒸馏装置,如图4-14-1-b,加入几粒沸石,在水浴上加热蒸馏,直至不再有馏出物为止,得粗乙酸乙酯。

首次蒸出的粗制品常夹杂有少量未作用的乙酸、乙醇以及副产物乙醚、亚硫酸等,洗涤干燥等操作就是为了除去这些杂质。

3 洗涤
(1)在摇动下慢慢向粗产物中加入饱和碳酸钠(Na2CO3)水溶液,除去酸,此步要求比较缓慢,注意摇动与放气,随后放入分液漏斗中放出下面的水层,有机相用蓝色石蕊试纸检验至不变色(酸性呈红色)为止,也可用pH 试纸检验。

放气是为了避免因产生CO2 气体导致分液漏斗内压力过大。

因为有以下反应产生:CH3COOH+Na2CO3→CH3COONa+CO2↑+H2O H2SO4+Na2CO3→Na2SO4+CO2↑+H2O
(2)有机相再加10.0 mL 饱和食盐水(NaCl)洗涤,用以除去剩余的碳酸钠,否则与下步洗涤所用的CaCl2 反应生成CaCO3沉淀。

注意:不用水代替,以减少酯在其中的溶解度(每17 份水溶解1 份乙酸乙酯)。

(3)最后每次用10.0 mL 的氯化钙(CaCl2)洗涤两次,以除去残余的醇。

4 干燥将酯层放入干燥的锥形瓶中,加入2~3 g 左右的无水K2CO3/MgSO4 干燥(分别与水结合生成K2CO3·2H2O、MgSO4·7H2O 而达到除水干燥之目的),塞上橡皮塞,放置30 min,期间要求间歇振荡。

5 蒸馏蒸馏装置如图4-14-1-c 所示,实验前提前干燥。

把干燥后的粗乙酸乙酯滤入50 mL 烧瓶中,水浴蒸馏,收集73~80 ℃的馏分。

6 称量,通过折光率判断其纯度。

纯粹乙酸乙酯具有果香味的无色液体,沸点77.06 ℃,d 2040.901,折光率20 nD 1.3727。

7 理论产量:0.25 mol,22 g
五实验记录实验日期
15:10 液体沸腾,收集馏出液至无
液体蒸出
15:25 停止加热,配制饱和Na2C
O3、饱和氯化钠、饱和氯
化钙溶液烧瓶内剩余液体为无色,蒸出
液体为无色透明有香味液体
15:30 向蒸出液体中加入饱和Na2
CO3溶液,用pH试纸检验
上层有机层有气泡冒出,液体分层,上下
层均为无色透明液体,用试纸
检验呈中性
15:45 转入分液漏斗分液,静置上层:无色透明液体;
下层:无色透明液体
15:50 取上层,加入10ml饱和氯
化钠洗涤上层:无色透明液体;下层:略显浑浊白色液体
16:00 取上层,加入10ml饱和氯
化钙洗涤上层:无色透明液体;下层:略显浑浊白色液体
六产率计算
×100%=50.9%
产率=11.2
22
七讨论
1. 加料滴管和温度计必须插入反应混合液中,加料滴管的下端离瓶底约5 mm 为宜。

2. 加浓硫酸时,必须慢慢加入并充分振荡烧瓶,使其与乙醇均匀混合,以免在加热时因局部酸过浓引起有机物碳化等副反应。

3. 反应瓶里的反应温度可用滴加速度来控制。

温度接近125 ℃,适当滴加快点;温度落到接近110 ℃,可滴加慢点;落到110 ℃停止滴加;待温度升到110 ℃以上时,再滴加。

4. 所用仪器均需烘干,否则,乙酸乙酯与水或醇形成二元或三元共沸物在73 ℃之前蒸出,导致产率大大降低。

八思考题
1.在本实验中硫酸起什么作用?
答:在酯化反应中,浓硫酸其催化和吸水作用。

2.为什么要用过量的乙醇?如果采用醋酸过量是否可以,为什么?
答: (1)本实验中,我们是利用过量的乙醇来增大反应物的浓度,使平衡右移;另外醇还可以和生成的水、乙酸乙酯生成二元或三元共沸物而蒸馏出去,从而促使酯化反应的进行。

(2)不可以。

而酸不能与酯共沸。

3.酯化反应有什么特点?在实验中如何创造条件促使酯化反应尽量向生成物方向进行?
答:(1)反应条件:一般需加热,用浓硫酸作催化剂和吸水剂。

反应物:醇是任意的醇,酸可以是有机酸,也可以是无机含氧酸。

反应机理:一般是羧酸脱羟基醇脱氢,且羧基与醇羟基数目比为1:1。

(2)利用过量的乙醇来增大反应物的浓度,使平衡右移;另外醇还可和生成的水、乙酸乙酯生成二元或三元共沸物而蒸馏出去,从而促使酯化反应的进行。

4.能否用浓氢氧化钠代替饱和碳酸钠溶液来洗涤蒸馏液?
答:不可以,使用浓氢氧化钠溶液可以使乙酸乙酯发生水解,降低产率。

5.用饱和氯化钙溶液洗涤,能除去什么,为什么先用饱和食盐水洗涤?是否可用水代替?
答:(1)酯层中含有少量未反应的乙醇,由于乙醇和CaCl2作用生成CaCl 2·4H2O结晶化物,所以使用乙醇除去少量未反应的乙醇。

(2)不可以,由于乙酸乙酯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为了尽可能减少由此而造成的损失,所以采用饱和食盐水进行洗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