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痔临床诊疗精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科痔临床诊疗精要
痔(hemorrhoids)是直肠下端黏膜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扩张、迂曲形成的柔软静脉团,是一种常见病。

男女皆可患病,女性发病率高,且20~40岁较多见,俗称“十人九痔”。

(一)病因
痔的病因并不完全明了,常与多种因素有关。

目前认为主要与下列几种因素有关:
1.肛垫滑脱学说肛垫是肛管血管垫的简称,位于直肠肛管上的组织垫,为解剖学的正常组织。

它由静脉或静脉窦、结缔组织、平滑肌(又称Trietz肌)所组成。

Trietz肌一部分附着于肛管黏膜下肌肉壁上,还有部分包绕痔静脉丛和放射到肛周皮肤,起着坚强的固定和支撑作用。

当某些原因使这种结构受到破坏,就失去其支撑作用和效能,则血管膨胀、静脉曲张,肛垫下移到肛管则成为痔。

便秘、妊娠,还有体位、饮食等因素均可使肛垫充血,易诱发痔的发生。

2.静脉回流受阻直肠上静脉属门静脉系,无静脉瓣。

痔静脉丛及小静脉壁很薄弱,对静脉内增高的压力抵抗力较低,且直肠下端黏膜下组织疏松,故易于使血液淤积、静脉扩张。

若某因素使静脉回流受阻,则痔静脉迂曲、扩张为痔,如引起腹腔压力增高的便秘、妊娠、腹水、盆腔巨大肿瘤、前列
腺肥大等均可并发痔的出现。

3.炎症肛周感染、肛腺炎引起静脉周围炎、静脉壁纤维化且失去弹性而扩张成痔。

(二)病理
一般讲,痔组织和正常的痔区组织在显微镜结构上无明显差异,主要成分有黏膜和肛管上皮、大量的血管和平滑肌纤维及丰富的结缔组织。

据此,临床上可分为外痔、内痔、混合痔。

因痔发生的病理过程中表现不同的症状。

1.内痔内痔可分为四期。

I期:痔静脉瘀血,痔区黏膜呈结节隆起,痔块不脱出,排便时带血,有时滴血、喷鲜血。

Ⅱ期:静脉瘀血加重,痔块变大,排便时痔块脱出。

但便后痔块可自行还纳入肛内,便时可伴较多的出血。

Ⅲ期:由于支撑肛垫的组织纤维化、失去弹性,排便后痔块脱出不能自行还纳入肛内,需借助手托送或平卧休息后回纳肛内:稍有咳嗽、剧烈运动等腹压增大时,痔块就脱出来,便血却较少。

IV期:痔块因长期脱出肛外,即使复回便时又脱出,此已是内外痔相通,表面覆盖黏膜和肛管上皮。

肛门常有分泌物、瘙痒。

内痔脱出、肛门括约肌收缩致使痔块不能还纳,可发生内痔嵌顿,表面水肿、疼痛。

有时发生循环障碍致痔块坏死,
称绞窄性痔,剧痛。

2.外痔
(1)血栓性外痔:多发于排便后或剧烈活动之后,肛门突然疼痛,出现肿块。

检查肛缘有一界限分明的紫色或暗红色结节,触痛明显。

(2)结缔组织性外痔:简称皮垂,内无静脉,肛门有异物感、瘙痒。

(3)静脉曲张性外痔:肛管皮下的静脉丛曲张,排便、下蹲时明显。

肛门有时瘙痒,压之柔软。

(三)检查与诊断
1.肛门视诊可见肛门有无外痔、混合痔、痔脱出等。

双手拇指牵开肛门,还可见内痔的病理表现。

直肠指诊可扪及内痔有血栓形成或纤维化。

同时,还可了解肛管直肠中下段的其他疾病。

2.肛门镜检查观察痔块的部位、数目、大小及有无糜烂、溃疡、出血等,必要时可取组织病理检查。

(四)鉴别诊断
1.肛裂肛裂便血伴疼痛,呈周期性。

检查可能发现肛门后正中或前正中肛管皮肤有全层纵行裂口、溃疡形成、肛乳头肥大。

2.低位直肠息肉息肉多发于幼儿。

单发息肉有细长蒂,呈乳头状,紫色或暗红色,易出血,质柔软,指诊可扪及。

多发性息肉个小呈颗粒状突起,散在分布,易出血。

3.直肠脱垂除病史外,多发于儿童、老年人。

脱出的直肠黏膜呈圆形、红色,表面光滑为“放射性”的皱襞。

若直肠全层脱出,则呈圆柱状,有同心圆似的环行沟,表面光滑柔软,为正常黏膜,可回纳。

4.肛乳头肥大较大的肛乳头有时脱出,擦破出血。

位于齿状线,呈三角形,覆盖上皮,色灰白或黄白色,质硬有触痛。

5.肛管直肠癌肛管低位直肠癌可能有出血及齿状线上下方肿块,但出血呈暗红色或果酱色。

肿块质硬,表面不光滑,常有溃疡或呈菜花状。

直肠指诊、肛门镜检查及取组织病理检查可资鉴别诊断。

(五)诊断标准
1.病史内痔常有间断性排便后出血、脱出或肛门有分泌物、瘙痒不适,有时有肛门坠胀感。

劳累或食刺激性食物可诱发。

若排便后突然感到肛门剧痛、影响行走,可想到血栓性外痔发作。

2.肛门视诊、直肠指诊、肛门镜检查可以对各类痔做出明确诊断。

3.内镜检查及取组织病理检查可以了解肛管、直肠疾病,有助于鉴别。

(六)治疗
1.一般疗法
(1)调理粪便:服用缓泻剂,如麻仁丸、便乃通等,使大便通畅,但不可服剧烈泻剂,以免造成腹泻。

(2)饮食:食物应容易消化,少含渣滓;应注意粗粮、细粮搭配,肉类、水果都要有。

要少食或不食浓茶、咖啡、酒以及辛辣食物,减少对肛管的刺激。

(3)局部处理:避免刺激肝门,减少摩擦。

不宜久坐,便后热水坐浴。

局部涂擦痔疮膏。

2.注射疗法适用于无并发症的内痔I、Ⅱ期的患者。

常用5%的苯酚植物油液1~2ml,注入痔顶端的黏膜下,切忌注入齿线以下的皮肤内,每次注射内痔块1~3个。

每两个注射点有一定间隔,否则注射处组织纤维化连成一片,可导致肛门狭窄。

每隔5~7天注射一次。

一般注射后无不良反应,仅感肛门坠胀。

如操作时局部消毒不严,或注射过深,可引起肛周感染,形成脓肿。

注射治愈率为90%以上。

3.胶圈套扎法适用于各期内痔的患者,但以Ⅱ期为主。

方法可用吸入套扎器将痔块用胶圈套扎在其根部;亦可用血管钳套扎法将胶圈套扎在痔块根部。

每次套扎1~3个,术后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

但术后24小时内不宜排便,以防痔脱出、水肿或嵌顿出血。

4.冷冻疗法此疗法适用于I、Ⅱ期内痔的患者。

应用液态氮(—196℃)并通过特别探头接触到痔。

每次1~2分钟,
使痔组织变为白色冰球。

术后分泌物较多,疼痛剧烈,且持续时间长,伤口愈合缓慢,易复发。

5.红外线照射疗法适用于I、Ⅱ期小型内痔的患者,产生黏膜下纤维化,固定肛垫,减轻脱垂。

探头对准痔基部黏膜,照射15秒,每个痔块照射4个点。

本方法简单、疗效快、无痛,但复发率高。

6.肛管扩张法肛管扩张可解除肛门括约肌痉挛,改善局部血流供应与静脉回流,降低直肠内压力,对痔出血疗效较好。

适用于肛门括约肌紧张,肛管高压[静息压>9.8kPa (100mmHg)]的老人、经产妇及腹泻者忌用。

方法:1%普鲁卡因局部浸润麻醉,两手食指中指缓慢伸入肛内,向左右牵拉5分钟。

术后定期用扩肛器扩肛数月。

7.手术治疗适用于Ⅱ~IV期内痔的患者,特别是外痔为主的混合痔。

(1)外剥内扎法:在局部麻醉或骶管麻醉下、肛管扩张后,经肛门在肛缘做“V”形切口,行外痔剥离。

剥到内痔根部,拉起痔块,在痔根部予以缝扎,然后切除痔组织,创面敞开。

术后坐浴、换药。

(2)PPH术:充分扩肛,于齿状线上方约3~4.5cm处将直肠黏膜环形缝合一圈,然后将PPH吻合器插入肛门,结扎缝线后击发吻合器,即可将脱垂的黏膜带切除下来。

(3)超声引导下痔上动脉缝扎术:通过特制的带有超
声波探头的肛门镜确定痔动脉的位置,通过操作窗口缝扎痔动脉,从而阻断血流,降低痔体内压,达到迅速止血、使痔体萎缩的目的。

通过连续缝合可起到一定的上提痔体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