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Quest教学模式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参考模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ebQuest教学模式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通过对WebQuest在临床教学中的设计、制作和实践,探讨了WebQuest主题探究性学习模式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理论和实践证明,运用WebQuest进行临床教学,可使学生自主地建构所需的知识体系,有效地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应用中真正做到“胸有成竹”;而且,该教学模式适合大班教学,是一种较好的大范围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WebQuest;临床思维;教学模式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WebQuest theme probe learning mode in the medical teaching through its design, making and practice in the course of medical teaching. It has been proved theoretically and practically that this mode can make students construct their knowledge system independently, effectively cultivating their abilities of clinical thinking and innovative problem solving so as to have a well thought out plan in a practical situation. In addition, this mode is suitable for larger classes and for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ed medical personnel on a large scale.
Key Word: WebQuest; clinical thinking; teaching mode
国际医学教育学会(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Medical Education,IIME)制定的本科医学教育基本要求中规定,医学院校培养的学生毕业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领域中包括:具有较强的
临床思维和分析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富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及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较强的协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进行自主学习和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自我完善的能力[1]。
我国医学教育长期以来采用的是传统的讲授法(即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这种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虽可系统地传授基本理论知识,但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创造性地分析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而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正是临床教学的根本所在。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
随着高等院校招生的扩大,教学资源和师生配比相对不足,特别是医学院校,矛盾非常突出,极大地影响了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是学校的生命,因此,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培养出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是每个高校教学科研的重点。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中,基于网络的WebQuest主题探究性学习模式,是较为成熟的基于网络应用的研究性学习模式,是美国国家课程标准推荐的模式。
它是一种学习者利用网络资源获取信息,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究性学习活动。
在这类课程计划中,通过一个预先拟定好的学习活动方案来组织学习者的活动主线,包括导言或情景→任务→过程→资源→评价→结论六大模块,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和综合得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大量研究表明,WebQuest教学模式非常适用于发展学习者的高水平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这种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明显的特点是更有利于发展学习者的高水平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自主和协作学习能力[2]。
目前,WebQuest网站在因特网上的数量不断增多,并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喜爱,学科几乎涵盖了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在我国也已经有不少中小学正在开展网络环境下探究性学习的研究,而在高等教育领域,该种尝试却非常有限。
黄萍[3]在所统计的80个案例中,小学21个,占26%;中学51个,占64%;大专院校及其它8个,占10%;而应用在医学领域更是少之又少。
基于网络的WebQuest主题探究性学习模式,作为一种较为成熟的基于网络应用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其卓著的优点可为我国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提供一条有效途径。
一、 WebQuest设计的预备知识
1.WebQuest基本理论:对于初学者可通过以下网站的文章对WebQuest的理念有一个初步了解,如:《什么是WebQuest》、《WebQuest ——探究式学习的一种形式》、《如何在WebQuest中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如何撰写网络主题探究学习活动方案的WebQuest》等,相关文章可参考惟存教育网(/webquest/);/;/;/等。
2.模板下载:为了便于初学者进行WebQuest教学设计,开始时可以在/webquest/index.htm网址下载网络主题探究学习活动的模板,了解WebQuest网页的基本结构,然后在网页编辑软件中(例如:Frontpage、Dreamwaver)进行网页制作,模板含有基本的WebQuest结构,即标题、引言、任务、过程、资源和评价等部分,参考模板的提示语及结构有利于初学者很快学会WebQuest 网页的设计方法,熟练后,教师可根据课程需要自行设计个性化的网页或网站的栏目结构。
二、临床教学 WebQuest的设计
WebQuest一般分为两种,即短期和长期两种形式。
短期的为时1~3课时,长期的为时1周~1个月的教学时间。
下面以“病毒性皮肤病——带状疱疹”为例,重点阐述为时2周的促进临床思维训练的WebQuest教学设计的具体步骤。
(一)引言(Introduction)
主题选择是设计的第一步,设计者应首先花些时间思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可利用的网络资源,选择出合适的主题和探究目标。
WebQuest引言必须是一个开放性问题,这个问题设定了WebQuest的清晰目标,内容应本着实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提供背景信息的目的进行设计,激发其进一步探索的动机,且该问题能充分利用网络,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理解。
病例分析是提高学生临床阶段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最好的方式之一。
在临床教学中可依据疑难病例或急救病例分析为线索,设置情境,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相关知识的构建,并运用所建构的知识分析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无形中培养了学生深层次的理解和高水平的临床思维能力。
例如:
请你们小组作为医生团队对任务栏中这个病人进行处理,不能简单地收集和罗列信息,而要分析和综合,提出自己的观点。
你们研究得越深入,你们的治疗方案越有价值。
(二)任务(Task)
任务是高水平探究的核心,是WebQuest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课程教学目标的具体化。
任务的设计应该是可行的、有趣的,并且能够促进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运用。
完成的形式提倡多样化,它可以是治疗方案、研究论文、调查报告、研究笔记、作品、网页、设计方
案等。
由于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医学生,为了训练学生的临床思维和科研能力,要求最后以病例汇报、治疗方案或研究论文的形式提交。
这部分设计为:
患者男,35岁,因“左侧胸背、腰部出现红斑、水疱伴疼痛4 d”于2005年7月前来就诊。
4 d前无明显诱因左侧胸、背、腰部出现针刺样痛,继而出现红斑、水疱、大疱、血疱,疼痛剧烈,不能触碰,自服去痛片及外用皮炎平等药物,病情无改善,1 d前开始发热,体温38.4 ℃,遂来就诊。
患者发病以来无咳嗽,无腹痛、腹泻,精神尚可。
既往身体健康,无其它脏器损害及肿瘤病史,无输血、献血史。
体格检查:体温38.6 ℃,脉搏92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0/80 mmHg,表情痛苦,消瘦。
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皮肤科检查:左侧胸、背、腰部可见大片水肿性红斑,其上有集簇成群的黄豆至蚕豆大小的水疱、血疱,可见坏死,周围炎症浸润明显,簇与簇之间可见正常皮肤,皮损呈带状分布,未超过前后正中线。
入院后常规实验室检查,发现HIV抗体(ELISA)阳性,经本市疾病控制中心免疫印迹法(Western Bands)检测证实。
追问病史,1993~2000年曾吸毒,并与人共用过注射器,无性乱史。
请你们通过相关知识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回答下列问题:(1)现在你们是该患者的医生小组,请拟出最佳的治疗方案。
(2)经你们的诊治,10 d后水疱、血疱均干涸、结痂,部分痂皮已脱落,20 d 后皮损基本痊愈,但疼痛依然剧烈,患者强烈要求救治,针对该患者的病情,请对你们认为最重要的治疗措施进行系统深入的阐述,并撰写研究论文。
(3)如果在你们对其治疗后的第8天患者头颈部、躯干、四肢的近心端出现了麻疹样红色斑丘疹,瘙痒明显,随后出现大面积表皮剥脱,且睑结膜、唇黏膜糜烂,你们考虑出现了什么情况?该如何处理?阐述你们的治疗措施。
请大家各抒己见,分头行动,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写出该病例分析报告,并进行公开答辩。
(三)过程(Process)
在过程模块中,教师应将完成任务的过程分解成循序渐进的若干步骤,并就每个步骤向学习者提出短小而清晰的建议。
如:
1.根据共同的兴趣、爱好及研究方向组成研究小组,每组6人,并确定组长和组成人员。
2.每个小组成员在对该病例相关知识初步的学习之后,根据任务中所列问题,确定小组每一成员具体的研究内容,分配行动任务,分
工、分头进行所需知识的搜集、分析和整理,定时举行小组讨论会议进行汇报、组内交流讨论,每次会议内容以日志形式记录。
3.整理收集的信息资料,每人对自己负责的部分写出研究报告,提交小组进行探讨,最后整理出该病人的病例分析报告,进行班级公开答辩与评价。
(四)资源(Resources)
这部分主要包括一些学生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资源。
可以是印刷品或视频资源,当然最典型、最快捷、最丰富的资源还是基于网络的。
有关皮肤病的资源网上非常丰富,由于临床专业课的学生均为大三以上的学生,上过检索课,已掌握了一定的上网技巧和搜索引擎的高级规则,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所以只给出以下资源:中国期刊网(202.116.41.231)、中文期刊数据库(维普网202.116.41.232)、PubMed(/entrez)的网址,及本校图书馆的网络资源和google搜索引擎()、。
(五)评价(Evaluation)
WebQuest要建立一套评价标准来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
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效果的评价,要做到评价主体、评价手段和评价方法的多样性。
评价的内容与学习的目标一致。
由于是临床学生,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学生的高水平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一套评价标准,采取学生自评、小组内评价、小组间公开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来保证自主学习的进度,最后以小组作为医生团队进行公开答辩检验学习效果。
(六)结论(Conclusion)
这是学生进行反思,教师进行总结的阶段。
总结由师生共同进行,每个人总结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小组代表总结小组活动的经验教训,老师总结自己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体会以及鼓励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学习中自觉地运用临床思维,若有兴趣,还可继续本主题的研究及扩展与本主题相关的更深入领域的研究和探索。
通过学生的资源检索以及小组协作学习,完成了病毒性皮肤病不同治疗方面的探究,由于各小组的兴趣与研究方向不同,因此所获得的体验和研究成果也不尽相同。
通过小组间的公开交流活动使每位同学都丰富了对病毒性皮肤病的多方面的认识,同时,通过自然深化和扩展学习也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科研思维和信息素养,为今后的科研活动打下良好基础。
如果你对皮肤性病学某方面感兴趣,请继续更深入领域的探究性学习,以综述的形式写出研究报告,争取在学术期刊上发表。
三、结语
通过设计严谨的比较实验发现,接受过WebQuest学习的学生在实践技能操作考试中分析处理问题的条理性,知识掌握的准确性、完整性,思维的清晰程度,现场应变能力等均较接受传统教学法的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根据最后的不计名问卷,对该教学模式认为很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85.7%;认为网络探究性学习比传统教学(教师讲、学生听)好的占75%;认为对自己的专业知识面有较大扩充的占87.5%;认为此种教学方式培养了自己临床思维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占73.2%;学习效果有较大提高的占64.3%;培养了自己协作学习能力的占60.7%。
开始阶段,由于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对检索的运用不够熟练,耗用时间较多,研究报告的书写不熟练,学生反映负担过重,压力大,但经过反复几次的训练和指导,学生渐渐掌握了如何进行资料的搜集、分析、比较、综合、评价,从而建构出相关的知识,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书写成研究报告。
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经历了一个医生必须进行的临床思维过程,思维是行动的先导,临床思维的训练有利于创造性地解决临床问题,今后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做到“胸有成竹”。
(下转第463页)当然,所有的内容并不是一个人完成,而是小组根据个人爱好进行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时又互通有无,使每位同学都丰富了该主题的多方面的知识,无形中通过自
然深化的方式扩大了知识面,通过答辩和模拟测验等评价方法也锻炼了学生的应变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师设置好WebQuest课程后,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的形式进行学习,最后的公开答辩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很好的监督和促进,保证了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效性,因此,该模式完全适合低师生比的大班进行学习[4],有效地突破某些院校师生配比严重不足的限制,又可以解决课时数少而教学任务多的矛盾。
基于建构主义的WebQuest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多地去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并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上,易唤起学生的创新激情,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医学思维方法和创新意识,是一种比较好的大范围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的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151工程”资助项目(GDA045)【参考文献】
[1]孙宝志,滕卫学.新世纪医学专业培养目标的国际视野及借鉴[J].医学教育探索,2002,1(1):28-30.
[2]DODGE B J.The WebQuest Design Process[[DB/OL].[2004 0423]./materials.htm.
[3]黄萍.WebQuest学习环境设计的调查与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05(3):90-92.
[4]ADAM G,PARRY G.How to succeed with WebQuests [DB/OL].[2002-02-20]./db_area/archives/ WCE/archives/adampary.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