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夷陵区橘园土壤养分变化及施肥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份
pH 值有机质/g ·kg -1碱解氮/mg ·kg -1有效磷/mg ·kg -1速效钾/mg ·kg -1
1982
6.18
25.578.518.596.52007—20096.1624.376.527.3115.42017—2019
6.15
26.2
82.6
28.9
129.8
表1夷陵区柑橘主产区土壤养分含量变化
摘要宜昌市夷陵区是我国优势柑橘区划中的温州蜜柑最适宜种植区、长江上中游优势柑橘带核心区。
本文介绍了夷陵区橘园自1954年建园来土壤养分变化及原因,总结了橘园施肥结构、施肥方式、施肥量的变化情况及原因,分析了夷陵区柑橘当前施肥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关于橘园科学施肥配比及调整施肥时期的建议,以期为实现柑橘化肥减量增效提供参考。
关键词柑橘;土壤养分;施肥;变化;问题;建议;湖北宜昌;夷陵区中图分类号S66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21)03-0173-02DOI :10.3969/j.issn.1007-5739.2021.03.067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
宜昌市夷陵区橘园土壤养分变化及施肥建议
杨学文
孙浩燕易瑛
张斌王凌霞程强*
(宜昌市夷陵区耕肥质量与肥料工作站,湖北宜昌443100)
夷陵区位于风景秀丽的长江西陵峡畔,地处鄂西山区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是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坝址和葛洲坝水利枢纽所在地,素有“川鄂咽喉”之称,也是长江大保护核心区域。
夷陵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是我国优势柑橘区划中的温州蜜柑最适宜种植区、长江上中游优势柑橘带核心区,2019年柑橘种植面积2.32万hm 2,
产量82万t 。
夷陵区的橘园主要分布在鸦鹊岭镇、龙泉镇、小溪塔街道,在三斗坪镇、乐天溪镇、黄花镇、分乡镇、太平溪镇也有零星分布。
土壤有第四纪黏土、黄砂岩、泥质页岩发育的黄棕壤,有紫砂岩发育的紫色土,有酸性结晶岩发育的黄壤,还有一部分石灰岩发育的石灰土。
随着我国化肥工业的发展和土肥技术的推广应用,柑橘的施肥结构、施肥量、施肥时期、施肥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橘园的土壤肥力也随之发生变化。
1橘园土壤养分与施肥变化情况
1.1土壤养分的变化及原因
自1982年以来,夷陵区耕肥质量与肥料工作站对橘园土壤开展了3次大规模检测。
第一次是1982年全国开展大规模土壤普查,第二次是2007—2009年开展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全区土壤检测,第三次是2016—2019年开展耕地质量监测和等级评价。
3次土壤检测结果比较如表1所示。
自1982年土
壤普查至2019年调查,土壤pH 值下降了0.03,成土母质、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等造成了土壤酸化,因而
应当增施有机肥、土壤调理剂治理、修复酸化土壤。
土壤有机质自1982年到2009年下降了1.2g/kg ,自2009年到2019年提高了1.9g/kg 。
这是因为建园初期化肥工业不发达,施肥以有机肥为主;随着化肥工业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大量施用化肥,忽视有机肥施用;近年来,各级政府充分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提升耕地质量的重要意义,提倡增施有机肥,随着商品有机肥的广泛应用,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所提升。
土壤碱解氮的变化趋势与土壤有机质成正相关,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上升而上升,随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而下降。
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呈上升趋势,20世纪70—80年代磷、钾肥开始广泛使用,加之柑橘效益较
好,柑农施肥量较大,因而土壤中的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有所上升。
1.2施肥时期和施肥方式的变化
20世纪70—80年代柑橘种植的经济效益较好,柑农管理较精细,一般分3次施肥,即春季施保花保果肥、夏季施壮果肥、秋冬季施还阳肥,也有部分柑农选择分2次或1次施用。
随着柑橘种植效益下降和劳动力的转移,当前柑农大多未施壮果肥,有的仅施还阳肥1次。
在施肥方式上,柑农大多在秋冬季施还阳肥时开沟施肥,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春肥以叶面施肥和浅施无机肥料为主;夏季壮果肥抽浅槽施用无机肥料。
现阶段,开沟机械在橘园广泛推广普及,机械深施
作者简介
杨学文(1966—),男,湖北天门人,高级农艺师,从事土壤肥料技术推广工作。
*通信作者收稿日期
2020-08-19
213173
213
能节省劳动力成本,减少肥料的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
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柑橘合作社和种植大户中也迅速推广,一是解决了柑橘抗旱的问题,二是节约了大量的劳动力投入,三是少量多次适时施肥大大节约了肥料的用量。
1.3施肥结构和施肥量的变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施肥以有机肥为主; 20世纪60—70年代,以有机肥和氮肥为主;70—80年代,以氮、磷为主;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后,注重氮、磷、钾三大营养元素的平衡,复混肥料、复合肥料、测土配方施肥得到了大力推广应用,三大营养元素施用比例为1.00∶0.24∶0.12;进入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有机-无机复混肥、生物肥料、大量元素水溶性肥料、复合微生物肥料等广泛进入市场,三大营养元素的比例变成1.00∶0.32∶0.21;现阶段,三大营养元素的施用比例为1.00∶0.34∶0.40。
柑橘吸收三大营养元素的比例约为1.0∶0.2∶0.7[1],因而柑橘种植应当按养分需求规律施肥,防止氮、磷过量而钾肥不足。
2夷陵区柑橘施肥存在的问题
一是重化肥轻有机肥。
随着化肥工业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柑农施肥以简便易行的化肥为主,有机肥用量少,多数柑农甚至不施有机肥。
二是化肥施用量大。
全区柑橘平均化肥投入879kg/hm2(折纯),部分柑农化肥投入高达1500kg/hm2(折纯)以上,施肥量过大。
另一施肥误区就是柑橘大年有效益就多施肥,小年就少施肥或者不施肥,这就加大了柑橘大小年现象,同时不利于稳产高产。
三是施肥结构不合理。
经过多年调查,夷陵区柑农氮、磷、钾施肥比例一般为1.00∶0.34∶0.40,与柑橘对氮、磷、钾养分的需求比例为1.0∶0.2∶0.7相比,施肥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
四是柑橘施肥时期不科学。
由于劳动力短缺,很多柑农每年只施1次肥,不能满足柑橘在不同时期对养分的需求,同时肥料流失浪费增多、肥料利用率不高[1]。
3夷陵区柑橘施肥建议
3.1注重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
在施用无机肥料补充速效养分的同时提倡增施有机肥,推荐施用商品有机肥3.0~4.5t/hm2或农家肥7.5~15.0t/hm2,也可通过种植绿肥翻压还田的方式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化肥用量、提高柑橘品质。
近年来,夷陵区引进的爱媛28号、不知火等杂柑品种,对肥水需求敏感,更要加强养分管理,在建园时施足有机肥,同时注意补充无机肥料,防止树体早衰[2]。
3.2按柑橘养分吸收规律施肥
柑橘对氮、磷、钾养分的需求比例为1.0∶0.2∶0.7,要按这一比例进一步优化施肥结构,增加钾肥的投入,平衡养分供应,同时注意补充镁、硼、锌等中微量元素养分[3-4]。
温州蜜柑幼龄期植株较小,所需养分量较少,要重施氮肥,适当补充磷、钾肥;结果初期,要在保证足够营养生长的基础上,兼顾生殖生长,促进花芽分化和结果,要增施磷、钾肥;结果盛期,在增施大量元素的同时,配合施用中微量元素,保证营养均衡,促进稳产优质。
3.3进一步科学调整柑橘施肥时期
秋冬季节采果后需补充营养,以恢复树势、促进花芽分化,为翌年丰产打基础,应施低氮、低钾、高磷的肥料;春季根据树势、叶色施保花保果肥,应施中氮、中钾、低磷的肥料;夏季是柑橘生长周期中需肥量最多的季节,应施高氮、高钾、低磷的肥料。
3.4合理确定施肥量
按夷陵区柑橘平均产量37.5t/hm2计,推荐施纯N225kg/hm2、P2O545kg/hm2、K2O150kg/hm2,共计施420kg/hm2。
春季要根据树势、叶色施肥,叶面喷施中微量元素保花保果,春肥施用量占全年总氮的30%、总磷的20%、总钾的30%;夏季施高氮、高钾的肥料,施肥量占总氮的50%、总磷的20%、总钾的50%;秋冬季施肥采取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的方式,施肥量占总氮的20%、总磷的60%、总钾的20%。
4参考文献
[1]鲁剑巍.湖北省柑橘园土壤-植物养分状况及柑橘平衡施
肥技术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3.
[2]孙浩燕,李维,陈世林,等.爱媛28号杂柑在宜昌市夷陵
区高接换种的表现及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9(17): 95.
[3]刘国群,李玲玲,王宏航,等.施用商品有机肥对橘园土壤
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8,59(7):1171-1173. [4]苏婷婷,周鑫斌,徐墨赤,等.重庆市柑橘园土壤养分现状
研究[J].土壤,2017,49(5):897-902.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