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第9课第一课时心中的“1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第9课心中的“110”(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心中的‘110’”选自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三课。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我的健康成长”第6条明确指出:学生要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关安全的常识,老师要引导学生形成安全意识和基本的自护自救能力。
本课是对“生命最宝贵”和“安全记心上”主题内容的深化,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学习自救自护的知识。
本课旨在从人际安全方面,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陌生人。
分别有两个板块组成: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有点警惕性”,从日常生活入手,提高学生面对危机的警惕性。
第二个板块的话题“不要上当受骗”,通过辨析几种情境,触发如何对待陌生人的思考开关,从而提高学生意外发生时的自救自护能力。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进入小学阶段已有两年多,开始有自我评价和辨别意识,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形成了不成熟、浅显的认识。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渴求自主解决问题以及对周围危险的认识不足,同时自我保护能力还不够,使学生直接面对危险的概率增大。
在现实社会中,一些针对儿童的违法犯罪行为时有发生,如:诈骗、性侵、勒索、拐骗等,一旦发生这种危险,对学生以及相关的家庭会产生很大的伤害。
因此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进行相关的安全
教育显得非常重要。
我们要帮助他们有效辨别在实际生活中的骗术,同时预防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受到伤害,防骗、防盗、防拐、防性侵,做到爱护自己的身体,珍惜生命。
【教学目标】
1.在人际交往中,懂得乐于助人、参与活动的同时,提高自我警惕性,初步形成个人安全意识。
2.通过具体的情境和防盗、防骗、防拐、防性侵教育,知道“心中的110”,初步认识社会的复杂性,提高分辨能力,不轻易上当受骗,学会自护自救。
【教学重难点】
1.辨别隐藏在实际生活、人际交往中危险,遇到危险要及时拨打“110”。
2.提醒自己心中有个“110”,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不上当受骗。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简单的自护自救。
3.培养树立自信心,从具体事例中掌握一些与坏人坏事作斗争的技能和智慧。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PPT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巧设游戏,激趣引入
1.游戏情境:今天要开启一把“心中110”的钥匙,而获取钥匙的途径就在“安全自护勇士大闯关”游戏中,只要你们顺利通关
就可以获取安全自我保护的钥匙,从而更好地守护“心中的110”!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是顺利展开高效课堂的第一步,激趣游戏导入可以吸引学生极大的兴趣,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二.寓教于乐,趣味升华
(一)我会这样求助
1.巧设情境:如果陌生人对你发出不明邀请,你该如何求助?
(1)学生探讨,引出求助方案。
(2)学生互论,谈谈对“陌生人”的理解。
2.学生小结:虽然不是所有的陌生人都是坏人,但未成年人在面对陌生人时,除了要有基本的礼貌,更应该提高警惕,不轻信陌生人的帮助。
3.师小结:“陌生人”是指在生活中你从未接触过,偶尔见过却不是很熟悉的人。
“警察叔叔、现场人员、路人”等这些人群中,有一些是真正想要关心、保护和帮助我们的人,但也会有“披着羊皮的狼”潜伏在这样的人群中,会危及我们的人身安全。
【设计意图:现实生活的事例启迪教育者,要提高儿童防患于未然的能力,结合具体情境来理解为何要设计“陌生人来,要警惕”的教学意义。
】
(二)我会这样帮助
1.新情境,新办法:如果有陌生的成年人来向你们求助,你要
怎么办呢?
(1)角色扮演,还原生活场景。
(2)师生头脑风暴关于“陌生成年人的求助,该不该理会?”的解决方案。
(3)学生分组讨论,派组长进行汇总,形成解决办法。
2.师小结:按照正常思路,陌生成年人会向更具有解决办法的成年人进行求助,而向未成年人进行求助的陌生成年人,通常会利用糖果、饮料、祈求等手段来博得未成人的关注,以便顺利拐骗、引诱未成年人上当受骗。
所以面对陌生成年人的求助,我们要提高警惕,及时向身边的工作人员、警察叔叔、有能力的人员求助。
3.生小结:要有礼,更要有理;要知法,更要学会用法律来保护我们人身安全。
面对陌生成年人,须警惕,积极请求有能力的人员来帮助我们。
【设计意图:角色扮演式还原生活场景,贴近儿童的学习特点;头脑风暴式探讨解决办法,综合师生的思维特点,符合课程标准的设计理念,具有人文性。
】
三.超脱课本,回归生活
1.提高警惕,防范未然,我能行!
(一)师:同学们,通过上面的两个小游戏,打开“心中110”这扇大门的几把钥匙你们都找到了吗?
(二)生:第一把钥匙就是,提高警惕,认真识别陌生人;第二把钥匙就是,不轻信陌生成年人的求助,必须警惕。
(三)师:总结到位,有理有据,相信这两把钥匙可以更好帮助你打开“心中的110”大门。
现在我们回到课本的小练习中,一起来帮助课本的他们拨打”心中的110”。
2.完成练习,检验成果。
(一)师: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一起帮图片里的他们想想办法。
(二)师生巧妙化解“我该怎么办”的生活难题
(三)在“智捉小偷”的故事背景下,完成终极挑战,成功拨响求助电话“110”
【设计意图: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就是超脱课本,回归生活。
】四.在玩中学,在学中悟
1.师:恭喜同学们通过考验,当选“小小安全守卫家”!
2.总结:遇到陌生人,巧记小口诀,常记常安心。
但如果有一天,我们上了陌生人的当该怎么办呢?我们下节课再一起寻找全新的好主意。
【设计意图:以游戏开始,再以游戏收尾,环环相扣。
结尾处的小口诀朗朗上口,富有儿童化。
】
五.板书设计
有点警惕性
110,记心里;护安全,我第一!
陌生人,会辨认;若走近,需警惕。
若问路,莫带路;若敲门,不回应。
遇到坏人不心急,拿起电话拨打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