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雷祖文化之系列古庙简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载]雷祖文化之系列古庙简介
雷祖文化之系列古庙简介
文章来源:雷州市新闻中心
榜山雷祖古庙
古“雷阳八景”之“雷岗耸异”系列景点。

位于附城镇榜山村,始建于汉代。

经唐代,明弘治、天启,清顺治、嘉庆年间多次重修。

为二进,硬山顶建筑。

据遂溪县志载,该庙前身为石牛庙。

唐代改为雷祖古庙,祀雷州首任刺史陈文玉及其父亲陈庙存文物有战国时期的牛、鳄岩雕,清嘉庆年间状元姚文田书写的对联,明、清两代重修碑刻多块。

该村村后石狗坡、村南长坡的地面散布有汉代水波纹陶罐片及南朝青釉深腹碗、喇叭足豆残片等大量遗物,属汉至南朝古遗址。

1992年12月公布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北家村雷祖庙
位于附城镇北家村(古称安城村),始建于宋代,历经修葺,现为清代建筑。

正殿“水鬼托梁”木雕,“天妃庙”神阁木雕,艺术精湛。

庙存文物有“安城南坊”、“毓秀坊”等石刻碑文10多通,广东才子陈乔森为庙门额题书及撰写的楹联等。

对研究雷州历史、古建筑、雕刻艺术有价值。

2001年8月公布为雷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雷祠庙
又称雷祠三殿宫,位于白沙镇合兴圩南之英禄山。

始建于唐至德三年(公元758年),历经修葺,于2003年再次重修。

坐北向南,有三进,硬山顶砖木结构建筑,面积360平方米。

庙存文物有神奇的“飞来石”,明天启三年“威灵显赫”匾额,清丙寅年楹联上联,民国时石炉1只。

内祀“雷祖”。

对“雷文化”的研究有重要价值。

2006年申报雷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雷祖诞降处
古“雷阳八景”之“雷冈耸异”的核心景点。

位于附城镇英山南村,始建于唐代,历经修茸。

相传雷祖陈文玉之父陈。

在此地——乌仑山捕错获孕育雷祖之“蛋”。

雷祖“升天”后,
其后裔于此建庙祀奉。

庙存文物有雷祖诞降时“蛋窟”,“雷岗耸异”石坊,北宋丞相丁谓撰写的《重建威德王庙碑》,清乾隆年间《重建雷祖发祥碑》,清代著名才子陈乔森与雷州知府黄儒荃所书楹联,“九耳呈祥”、“乌仑山”(陈乔森书)石匾。

庙东有一口泉井。

相传北宁名相寇准贬雷州时到英山访陈司马,曾用此泉泡茶。

后来,乡人把此井更名为“寇准井”。

古井虽废,遗迹犹存。

1994年9月公布为雷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雷祖公馆
位于白沙镇麻扶村,始建于唐代,历经修葺。

分二进,有拜亭,砖木结构。

该馆为雷祖陈文玉“历年出游时驻跸之所”。

清以前,该馆历来是
雷民端午赛龙舟集会之地。

因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5年)发生覆舟溺水事件,次年后,乃改端午赛龙舟活动为演“姑娘歌”(见清代雷歌“雍正十三年打罢,兴起讴吟到现今。

逗龙又怕风浪恶,唱歌犹强浪里爬”)。

该馆则成为姑娘歌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该馆现存有清代贡生陈骏岳所书门联“开辟雷邦千厥世,讴歌海国万斯年”,以及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重修那耶闸碑》、清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王府宪重修浮碧桥碑》等有关白沙洋田水利方面碑刻8通。

1994年9月公布为雷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雷祖庙
位于南兴镇山尾村之东。

始建于元泰定年间,历经修葺。

现建筑乃民国二十年重修。

坐北朝南,有山门、拜亭、正殿,为砖木结构硬山顶建筑,面积200平方米。

庙内文物主要有清代木雕神龛神像、古铜香炉、古白石炉、古铜五祀,民国二十年铁钟、铁化宝炉。

尤其是工艺精美的古阁神龛,堪称清代木雕精品。

1991年我市重修雷祖祠时,曾经以该庙的神龛神像为蓝本。

2006年申报雷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三殿宫
位于白沙镇草白中村,清代建筑。

始建于北宋年间,历经修葺。

坐东向西,分山门、中厅、拜亭、正殿。

砖木结构硬山顶建筑,面积260平方米。

中厅与正殿有铁棱木柱八支,为穿斗抬梁式斗拱结构。

檐雕灰塑讲究,基本保留着清代古建筑风格。

宫内珍藏飞来石(陨石)、古铜炉、民国石炉等。

是清代古建筑艺术的实物史料。

2006年申报雷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天福庙
原址位于雷城东门,民国元年迁今址东洋土龙河畔。

明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乡民陈光瑞等倡建,原为北府神祠,有匾“福国庇民”,现祀雷祠三殿。

清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守道陈嘉善倡修,并添设雷祠三殿于中座,洪泮洙作记。

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再次重修、陈乔森题门额并撰书楹联。

庙前古有观稼亭、迎春亭、迎春桥。

庙存文物有石碑2通,广东才子雷州人陈乔森所书的庙名匾额、楹联等。

对研究雷州古代农业生产很有价值。

2001年8月公布为雷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五代石人
五代后梁开平四年(公元910年),钦差都知司马陈襄率师讨伐黎族叛乱,曾驻扎在雷祖祠内。

叛乱平定后,便雕刻了叛军首领孟喜等人石像置于庙中,以酬谢雷祖庇护之功。

石像原有五个,现存四个。

五代石人,迄今已逾千年。

1983年6月公布为县保护文物。

镇海雷祠
位于附城镇龙头村,乃宋代知雷州军事何庾、戴之邵开凿东西洋河渠时为纪念雷祖陈文玉所建,明推官高维岳、叶际英疏浚何、戴之渠时复建碑亭。

祠三进,有东西走廊,建筑面积680平方米。

祠内存有时代高、叶两公重修时亭匾“龙头宫殿”,清嘉庆年间两广总督百龄、雷州营参将德兴、翰林院编修陈昌齐,清咸丰年间举人陈乔森等所题的匾额及楹联等文物。

1994年9月公布为雷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