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美学考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音乐形式:是音乐音响的组织结构样式。
是使“精神内涵”得以体现的音响构成
样式,是创作者音乐审美表现意图的声音外化物,因此不包含“精神
内涵”的纯粹客观的“形式”是不存在的。
2.内心听觉:是记忆中的音响经验在想象中的再现,即对想象中声音的感受与体验。
3.音乐内容:根据“内容”的日常用法,可把音乐内容理解为:音乐作品所表现的
对象——如视觉形象、情感、观念性、戏剧性内容等。
但这个定义又
过于狭义,因为音乐给人内在的体验。
所以“音乐的内容是审美主体
赋予音乐并从音乐中体验到的精神内涵”。
4.灵感:是一种才思泉涌、创造力超常发挥、创作极端顺利的愉悦状态,同时
又是理性与意识所难以控制、可遇不可求的,因此,也存在着将这种
心理活动神秘化的现象。
5.自律论:音乐是一种独特的只为音乐所特有的美。
这是一种不依附、不需要外
来内容的美,它存在于乐音、以及乐音的艺术组合中。
认为音乐的本
质内容存在于音乐的自身形式之中,不同的音乐作品以不同的具体形
式来呈现的。
6.想象:在任何种类的艺术创作过程中,想象都是具有核心地位的心理活动。
这种心理活动的实质是在意识中对经验中的感性元素进行结构重组,
从而产生新的感性样式。
是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
组合,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7.音乐审美特征:也就是对象符合人的感性需要的知觉特征。
对于音乐艺术来说,
也就是音乐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符合人的感性需要的知觉特征。
8.音乐风格:就是在音乐结构方面存在的稳定的、系统化的感性特征。
9.联觉:对一种感觉器官的刺激可以引起其他感官的感觉,这种心理现象被称
为“联觉”
10.求异性心理:心理活动的一种自然倾向是:当长时间保持一种心理状态时,就
会产生一种希望心理状态向相反的性质转化的倾向。
我们把这种需要
变化、对比的心理倾向称为“求异性”心理倾向。
二、简答题
1.简述不同类型的音乐欣赏方式。
答:a、侧重于听觉直观的欣赏方式。
b、形象化的音乐欣赏方式。
c、情感化、观念化的音乐欣赏方式。
2.怎样理解音乐的自律与他律问题。
答:a、音乐创作实践的事实说明了在联觉对应关系的作用下,音乐的表现对象制约着音乐形式与结构的样式。
由此看来,音乐是“他律”的。
b、从音乐音响结构的基本审美原则来自人类音乐审美心理活动规律自
身,音乐的形式结构又是“自律”的。
c、在音乐审美实验活动中,自律与他律不是对立的,而是结合的,使
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产生优秀的音乐作品。
3.简述音乐表演的本质。
答:音乐表演自从与音乐创作相分离,作为对音乐创作的成果——音乐作品的表演,从而获得它的品格以来,一直被人们称为第二度创造或再创造。
它的作用在于连接音乐创作与音乐欣赏的中介环节。
4.简述音乐欣赏的基本原则。
答:a、注重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b、注重理性与直觉的统一
c、注重传统意识与当代意识的统一
5.如何正确对待音乐创作中的灵感。
答:创作中的灵感是一种心理现象,是潜意识中的对音乐异乎寻常的构思。
它是创造性的想象进行到一定的程度出现的特殊的心理现象,它是想象的一个部分,是对一段时间想象的短暂体现。
黑格尔曾经说过:“要煽起真正的灵感,面前就应该先有一种明确的内容,即想象所抓住的并且要用艺术方式去表现的内容。
”这里他认为灵感的出现是由于
有意识的想象的结果,说明灵感与作曲家的有意识的想象有着重要的关系。
灵感的到来需要长时间的努力与思考,它常常在人们的不经意间出现,灵感并不是上帝的恩赐,不是幸运女神的眷顾,是刻苦工作,努力思考的结果,柴可夫斯基曾经在谈到他的创作的时候说过:“灵感是一位不爱拜访懒汉的
客人,它出现在召唤它的人面前。
”“全部的秘密在于,我每天准时工作,在这方面我用钢铁般的意志控制自己,当没有特殊的工作热情时,我就强制自己克服无兴致的心情,全神贯注。
”②这段话可见灵感的来之不易。
灵感需
要作曲家深厚的音乐素养的长期积淀,没有深厚的音乐素养做作基础,即使有灵感的到来也无从感知,即使感知了也无法进行更进一步的物质创作。
6.简述对音乐表演者的培养包括哪些方面。
答:a、音乐表演者必备的特殊素质主要的如①良好的音乐感②适于音乐表演的良好生理条件与高度灵敏的身体协调能力。
③良好的音乐记忆力等。
b、音乐表演的技术与技巧训练;
c、思想、人生体验与文化修养。
7.怎样理解音乐风格差异在审美领域内的价值。
答:风格差异的存在,是艺术多样化、丰富化及人类感性体验多样化、丰富化的标志。
艺术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的感性需要,而人的感性需要本身自然地追求丰富性、多样化。
8.简述音乐表演的基本原则。
答:a、真实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所谓真实性,是指对音乐原作的忠实再现。
充分了解作曲家的历史时代与风格范畴,切实把握音乐作品形式与内涵的
规定性,是进行二度创造的基础,是音乐表演获得真实性的基本保证。
追求音乐表演的的真实性,必须把乐谱作为基本依据加以认真的对待。
同时还必须与表演者的创造个性相结合。
b、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即音乐作品特定的历史风格与表演者所处时代精神的统一。
任何一部音乐作品,都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必然具有特定的音乐风格。
但是,表演者也不能完全离开自己所处的时代,总是不自觉地站在自己时代的立场上,用当代的眼光来观察历史现象。
音乐表演就像任何重大的历史过程一样,需要随着时代的前进,对历史作品作出新的解释,从而使这些作品不断焕发新光彩。
C、技巧与表现的统一。
出色的表演技巧与完美的艺术表现在音乐表演中是相辅相成,互不可少的两个方面。
没有表演技巧根本谈不到艺术表现,反之,脱离了艺术表现,表演技巧也将失去它自身的存在价值。
二者的统一,是音乐表演的又一重要美学原则。
9.简述音乐艺术发展的生态观。
答:音乐作为一种艺术类型,它需要优化文化生态才有利于发展。
音乐的文化生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音乐作品个性特点的合理性张扬。
其二:音乐各种功能作用的并存并举。
10.怎样理解音乐的多解性和不确定性。
答:a、从审美客体的角度看,被表现对象所具有的与音乐音响构成联觉对应关系的感性特征是非常有限的。
所以,以联觉对立性为基础,音乐与其表
现对象之间的关系必然存在着“一”“多”对立的问题,那么从一种音响
中到底会领悟出哪个具体的对象必然是不确定的,而必然导致音乐理解
过程中的随意性和多解性。
b、从审美主体方面来看,个人经验、知识背景的不同,当时的兴趣、注意、
需要、价值倾向的不同,均全成为音乐理解中多解化与不确定性的原因。
11.简述音乐创作的心理过程。
12.简述音乐的功能与价值。
答:艺术功能:音乐被用于非实用化的审美和思想感情的表现时,具有艺术功能。
实用功能:用于教化、宣传、教育、认识、宣泄、科学利用等目的时,具
有各种实用功能。
音乐的价值:①音乐自身的独有价值
②音乐作为特殊工具的价值
③音乐多种价值的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