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3第1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师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3第1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练)
1.下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过程2、6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
B.乙表示组织液、丁表示细胞内液
C.T细胞、B细胞可以存在于甲和丙中
D.丁中O2浓度不可能比甲中的高
【答案】D
【解析】甲血浆、乙组织液、丙淋巴、丁细胞内液;B正确。

过程2、6受阻时,会使组织液增加,引起组织水肿;A正确。

免疫细胞可存在血浆和淋巴液中;C正确。

组织细胞中的氧气浓度低于血浆中的,但红细胞细胞内液中的氧气浓度高于血浆中的;D错误。

2.下列物质中,都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是()
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抗体
B.氨基酸、纤维素、二氧化碳、钠离子
C.胃蛋白酶、钙离子、脂肪
D.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
【答案】A
【解析】在血浆中存在的物质为各种激素、氧气与二氧化碳气体,抗体、尿素及一些无机离子和葡萄糖等。

纤维素存在于植物体内,胃蛋白酶分泌进入胃后属于外环境.呼吸酶只存在于细胞内.
3.长时间行走使脚掌磨出了水泡,几天后水泡消失。

此时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
A.组织细胞B.毛细血管和各级动脉、静脉
C.各级动脉和静脉D.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答案】D
【解析】长时间行走磨出了水泡,水泡中的液体即为组织液,组织液中的物质可以进入血浆和淋巴,故ABC 错误,D正确。

4。

吊针(静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到发挥作用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
A。

血浆→组织液→淋巴→靶细胞
B。

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
C.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答案】C
【解析】静脉注射的药液将直接进入人体的血浆,然
后经过组织液作用于病变细胞.故C.血浆→组织液→靶细胞,符合题意。

5。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体的细胞外液即内环境
B.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中有葡萄糖、无机盐、激素、尿素等物质
C.细胞外液主要成分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
D.小肠壁的肌细胞可以不通过细胞外液从肠道直接吸收葡萄糖
【答案】D
【解析】
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故A正确;葡萄糖、无机盐、激素和尿素等物质均为细胞外液的成分,故B正确;细胞外液主要成分之间的关系有血浆中的物质可以进入组织液,组织液中的成分可以进入淋巴,再进入血浆,故C正确;小肠壁的肌细胞必须从组织液中吸收葡萄糖,而不能从肠道中吸收,故D错误。

6。

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细胞吸水
B.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C.血浆中的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
D。

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答案】C
【解析】组织液渗透压大于细胞内液时,细胞失水,A 错;细胞呼吸包括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二者均发生在细胞内,B错;血浆pH的稳定与、等离子有关,C正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D错.
7.下图为恒温动物的某组织,其中1-毛细血管壁、2—红细胞、3—血浆、4—细胞内液、5—组织液,请据图对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3中的葡萄糖由3经1和5到达4的过程,需要经过6层生物膜
②图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2,氧气浓度最高的是4
③正常情况下图中的2不能穿过1进入5
④如果该动物的肾小球病变(产生蛋白尿),可能会导致5中液体增多
⑤3液成分与4液、5液成分相比,含蛋白质较多
A.上述说法都不正确B.只有一种说法正确C.有2种说法正确D.3种说法正确【答案】D
【解析】葡萄糖穿过毛细血管壁,经过2层细胞膜,进入4中,又经过1层细胞膜,共3层细胞膜,①错。

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4,氧气浓度最高的是2,②错。

2是红细胞,一般不能穿过毛细血管壁,③对。

如果产生蛋白尿,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减少,渗透压降低,导致血浆中的水流入组织液,④对。

血浆和组织液相比,含蛋白质较多,⑤对.
8。

如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叙述是( )
①A、B、C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②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B中
③D中的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④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A中
A.②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和组织液可以双向渗透,组织液单向渗透到淋巴,淋巴回流到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双向交流.据此判断:ABCD分别是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

①错。

乙酰胆碱未神经递质,由神经元释放,存在于B组织液,②正确。

血浆蛋白质含量较高,D淋巴较少,③错。

蛋白质水解酶存在于细胞内,④正确。

B正确。

9。

人在剧烈运动后,骨骼肌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血浆的不会明显下降,其原因是()
A.乳酸在血浆中很快被分解,生成CO2和H2O,并通过呼吸排出CO2
B.血液中的碳酸氢钠能与乳酸反应,导致pH基本稳定
C.血浆中的碳酸可以中和乳酸的酸性,使pH基本保持稳定
D.乳酸的酸性较弱,进入血液后对血液pH的影响不大
【答案】B
【解析】
乳酸在血浆中与NaHCO3反应,生成H2CO3,H2CO3容易分解,生成CO2和H2O,并通过呼吸排出CO2,故A
错误;血液中的碳酸氢钠能与乳酸反应,生成H2CO3,H2CO3容易分解,生成CO2和H2O,并通过呼吸排出CO2,导致pH基本稳定,故B正确;血浆中的碳酸氢钠可以中和乳酸的酸性,使pH基本保持稳定,故C 错误;乳酸在血浆中与碳酸氢钠反应,所以进入血液后对血液pH的影响不大,故D错误.
10.人在静脉注射时所用的生理盐水的浓度必须与血
浆基本相同,其原因是()
A.使体内增加水分B.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
C.使体内增加无机盐D.使体内营养物质保持稳定
【答案】B
【解析】人在静脉注射时所用的生理盐水与血浆的渗透压相同,可以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故B正确,ACD 错误.
11。

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①④⑥合称为,③的具体内环境是。

(2)血液红细胞中的氧被组织细胞利用经过的途径共穿过层生物膜结构,CO2浓度最高为图中的[] 。

(3)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降低,会引起图中哪一部分的液体增多[],其结果将会引起组织。

【答案】(1)细胞外液(或内环境)组织液和血浆(或④和⑥)(2)6 ⑦、组织细胞(3)⑥、组织液水肿
【解析】(1)①淋巴、④血浆和⑥组织液合称为细胞外液(或内环境);③为毛细血管壁,毛细血管壁细胞生存的具体内环境是⑥组织液和④血浆.
(2)血液红细胞中的氧被组织细胞利用经过的途径共穿过6层生物膜结构(单层红细胞+穿过单层毛细血管壁要经过2层膜+单层组织细胞膜+双层线粒体膜);CO2是由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因此CO2浓度最高为图中的[⑦]组织细胞.
(3)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降低,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回流受阻,即[⑥]组织液增多,其结果将会引起组织水肿。

12.下面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a表示______系统,b表示______系统,c表示______系统,参与内环境维持的还有图中的______系统.
(2)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
是。

(3)病人呼吸受阻,导致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

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________,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________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

(4)外界中的O2进入红细胞,共穿过________层生物膜。

【答案】(1)呼吸消化泌尿循环(2)组织细胞内CO2的浓度高于组织液中CO2的浓度
(3)降低碳酸氢钠(4)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5)5
【解析】(1)a表示呼吸系统,b表示消化系统,c表示泌尿系统,参与内环境维持的还有图中的循环系统.
(2)二氧化碳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只能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运输,所以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中的。

(3)病人呼吸受阻,导致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

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降低,但由于血液中缓冲对的存在,故血液的pH仍能维持相对稳定。

(4)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所以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调节下进行。

(5)外界中的O2进入红细胞内共穿过5层生物膜(进出肺泡壁细胞需穿过2层膜+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需穿过2层膜+进红细胞需穿过1层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