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二节生态系统 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这几种生物是什么关系? 〔4〕P.153 图 V-17 森林生态系统中,狐和蛇大量迁出,会 不会影响该生态系统中其它生物的数量?为什么? 小结:生态平衡的概念:在生态系统开展的过程中,各种生 物的数量是在不断改变的。生物的生与死,迁人与迁出都会影响 生物数量的改变。但是生态系统开展到必须的阶段,生态系统中 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 称为生态平衡。 读书 P.154~155,探讨: 〔1〕这个故事告知我们什么? 〔2〕这种平衡关系会不会被破坏? 结合录像说明生态平衡被破坏后对环境的影响,特殊是人类
第7页 共9页
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行缺少的局部。腐生链指营腐生生活的生物 通过分解作用在不同生物尸体的分解过程中形成的相互联系。如 动植物尸体为土壤中蚯蚓分解,蚯蚓死后可被营腐生生活的真菌 或细菌分解。
2.澳大利亚的“三害”: 澳大利亚的三害是指野兔、蛙和仙人掌。这三种生物如何成 为澳大利亚的“害”? 先谈谈野兔。在二百多年前,澳洲大陆没有什么家畜和家禽, 也没有兔子。兔子和其它家畜一样是从国外引进的。1859 年,墨 尔本动物园引进了 24 只欧洲家兔供人观赏。1863 年,动物园遭 到火灾,关兔子的木笼被烧,幸存的兔子逃跑于原野,在澳洲优 越的自然条件下快速繁殖,最终变为野兔。五六十年后,野兔破 坏庄稼,危害牧场,成为澳大利亚的一害。 澳大利亚种有大量甘蔗。为歼灭危害甘蔗的一种甲虫,澳大 利亚从国外引进了一种体重可达三四斤重的蛙。未曾想到,这种 人类的挚友在澳大利亚这片土地上却成为人类的敌人。这种“新 移民”很快协助农夫歼灭了甘蔗田里的甲虫。但是,歼灭了害虫 后,这种蛙就大吃起益虫。除了益虫,它们还吃纸团、硬纸板、 烟头等等。它们还能从肛门喷出一种毒汁,这种毒汁不仅损害人, 还会使猫、狗、小牛、小羊毙命。 仙人掌
第8页 共9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9页 共9页
第三章第二节生态系统 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第三章其次节生态系统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2.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概念。 3.通过对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分析, 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以及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4.在对有关实例分析的根底上,相识人类的各种活动必需敬 重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 重点、难点分析 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是本小节的学习重点,对于初中学 生,生态系统是一个比拟抽象的概念。为了协助学生理解这一概 念,老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分析一个详细生态系统中各类生物的相 互关系。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总结生态系统的概念。 对于生态系统的概念特殊要强调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环境包括全部生 态因素,即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教学中要强调生物因素以及 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但对于生态系统中的无机环境所包含的非 生物因素及其作用也不能忽视。所以,老师可以利用教材 P.151
教学打算 各种系统的挂图,生态平衡破坏后对环境影响的录像。 参考课时 本节参考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2页 共9页
1.课前打算: 分小组调查校内中的生物。尽自己所能相识校内中的生物并 记录它们的生存环境和主要特点。调查时应留意,视察对象不仅 为地面上生长或栖息的生物,还包括地下生活的各种生物以及依 附其它生物而生存的各种生物。调查结果整理后供上课时探讨。 2.复习上一节课教学内容: 以教材 P.150 图 V-14 为例提问,图中老鼠生存的环境因素有 哪些?图中的各种生物之间有什么关系? 3.引入新课,探讨什么是生态系统。 为了进一步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请学生看教材 P.151 [看一看,想一想],依据教材的要求,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并进展 探讨。 〔1〕这些生物各有什么特点? 〔2〕这些生物之间是否有关系? 〔3〕在这个环境中,生物要生存,还须要哪些条件? 〔4〕在小麦成熟时,为了防止鸟吃小麦的种子,对这些田地 加网,会出现什么新的问题? 小结:从探讨的结果可以看到,一个环境中有各种生物。各 种生物之间有着必须的关系。一些生物在自然界中是相互制约的。 除此之外,生物要生存下去,环境中还要满意生物所须要的各种 非生物因素。所以,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行分割的整体。
第1页 共9页
[看一看,想一想],在了解了图中各种生物相互关系后,引导学 生分析生物的生存还须要什么条件?这些条件对生物生存有什么 影响?通过学习,建立生态系统是生物个体生存的最根本的环境, 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是生物生存的必需条件的观点。
关于生态系统的组成,仍旧可以以教材 P.151[看一看,想 一想]中的草原生态系统为例,对图中各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 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展分析,相识生态系统的各种成 分和建立在养分关系根底上生物之间的联系——食物链、食物网。
第6页 共9页
在生活与生产过程中造成的生态平衡的破坏。一旦生态平衡被破 坏,即生物之间的相对稳定的关系被破坏,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的关系被破坏,就会带来不良后果,生活在该生态系统的各种生 物以及人类自己将失去赖以生存的环境。
提问:人类在与自然界的交往中应当留意些什么呢? 7.本课小结:生态系统是生物生存的根本环境,生态系统是 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各种非生物因素组成。在生态系 统中,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整体, 其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关系即生态平 衡。在生态系统中,人类也是其中的一个成员。人类的各种活动 必需敬重生态系统这一规律,树立维持生态平衡的观点。 小资料 1.食物链的几种类型: 〔1〕捕食链:捕食链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食物链形式。它 是由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通 过捕禽与被捕食的关系形成的。如植物→昆虫→蛙→蛇。 〔2〕寄生链:寄生链是指生态系统中一些营寄生生活的生物 之间存在的养分关系。哺乳动物为营寄生生活的昆虫寄生,寄生 的昆虫又可能成为原生动物的寄主。如鹿→蚤→原生动物→细菌 →病毒。 〔3〕腐生链:腐生链在生态系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生
第3页 共9页
生态系统的概念:我们将在必须地域中,生物之间、生物与 无机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整体,称为生态系统。
依据地域不同,生态系统可以分为各种类型,如草原生态系 统、森林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等等。
4.关于“生态系统的组成”: 探讨:〔1〕各小组介绍本小组在校内视察时看到的生物。老 师可以将学生看到的生物依据其养分方式写在黑板上。如: 〔2〕校内中这些生物的养分方式是否一样?假设不同,说明 各类生物的特点。 〔3〕以校内为必须的地域,在校内这个生态系统中,各类生 物发挥的作用是否一样?假设不同,各类生物各具有什么作用? 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在生态系统中被称为生 产者。 各类动物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只能吃现成的,因此称 为消费者。 细菌、真菌能把动物、植物的遗体分解成无机物,所以叫做 分解者。 探讨中,学生可能会提到蚯蚓这种动物,蚯蚓是属于消费者 还是分解者,理由是什么。 〔4〕有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生物,是不是可以构成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什么因素?
2.生态平衡的概念和意义是这一小节学习的另一重点,也是 一个难点。教学中,可以通过对一条典型的食物链〔捕食链〕的 探讨,分析其中各种生物数量改变的关系,以食物链中各种生物 数量的改变及其动态平衡说明自然界中存在的生态平衡的现象, 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然后进一步分析可能引起生态系统中各种 生物数量改变的因素以及这种改变开展到必须程度会产生的后果, 相识生态平衡的意义,以及人类按生态规律办事对于维持生态平 衡的重要性。
第5页 共9页
老师可以利用以上的食物链中几种生物的数量的改变来介绍 生态平衡的概念。
如食物链:植物→昆虫→食虫鸟→鹰,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 几个问题:
〔1)这条食物链中的各种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如何?为什么? 从总体的量上看,植物多于草食动物,草食动物多于肉食动物。
〔2〕假如有人大量捕杀鹰,食物链中的其它生物的数量会发 生什么改变?假设大量捕杀食虫鸟,食物链中的其它生物的数量 会不会发生改变?为什么?
第4页 共9页
〔5〕分析教材 P.152 图 v-l5“湖泊生态系统”、P.153 图 V-17“森林生态系统”有哪些成分组成。
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可以用 P.153 图 V-16 表示。 小结:生态系统的成分应当包括
非生物局部:阳光、空气、水分、温度、土壤等 生物局部: 生产者〔如绿色植物〕
消费者〔各种动物〕 分解者〔细菌、真菌等〕 5.“食物链与食物网”: 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 请学生将 P.151 图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用箭头表示出来。如: 植物→昆虫→食虫鸟→鹰 植物→吃草籽的鸟→鹰 植物→兔→鹰 小结: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这种关系,叫做“食物链”。 一个生态系统中,有很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之间往往相 互关联,形成网状联系,称为“食物网”。如 P.153 图 V-l7 森林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提问:人类在生态系统中也占有必须位置。依据我们知道的 人类的生物学特点,人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是什么角色? 6.关于“生态平衡”内容的教学:
第7页 共9页
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行缺少的局部。腐生链指营腐生生活的生物 通过分解作用在不同生物尸体的分解过程中形成的相互联系。如 动植物尸体为土壤中蚯蚓分解,蚯蚓死后可被营腐生生活的真菌 或细菌分解。
2.澳大利亚的“三害”: 澳大利亚的三害是指野兔、蛙和仙人掌。这三种生物如何成 为澳大利亚的“害”? 先谈谈野兔。在二百多年前,澳洲大陆没有什么家畜和家禽, 也没有兔子。兔子和其它家畜一样是从国外引进的。1859 年,墨 尔本动物园引进了 24 只欧洲家兔供人观赏。1863 年,动物园遭 到火灾,关兔子的木笼被烧,幸存的兔子逃跑于原野,在澳洲优 越的自然条件下快速繁殖,最终变为野兔。五六十年后,野兔破 坏庄稼,危害牧场,成为澳大利亚的一害。 澳大利亚种有大量甘蔗。为歼灭危害甘蔗的一种甲虫,澳大 利亚从国外引进了一种体重可达三四斤重的蛙。未曾想到,这种 人类的挚友在澳大利亚这片土地上却成为人类的敌人。这种“新 移民”很快协助农夫歼灭了甘蔗田里的甲虫。但是,歼灭了害虫 后,这种蛙就大吃起益虫。除了益虫,它们还吃纸团、硬纸板、 烟头等等。它们还能从肛门喷出一种毒汁,这种毒汁不仅损害人, 还会使猫、狗、小牛、小羊毙命。 仙人掌
第8页 共9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9页 共9页
第三章第二节生态系统 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第三章其次节生态系统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2.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概念。 3.通过对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分析, 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以及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4.在对有关实例分析的根底上,相识人类的各种活动必需敬 重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 重点、难点分析 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是本小节的学习重点,对于初中学 生,生态系统是一个比拟抽象的概念。为了协助学生理解这一概 念,老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分析一个详细生态系统中各类生物的相 互关系。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总结生态系统的概念。 对于生态系统的概念特殊要强调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环境包括全部生 态因素,即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教学中要强调生物因素以及 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但对于生态系统中的无机环境所包含的非 生物因素及其作用也不能忽视。所以,老师可以利用教材 P.151
教学打算 各种系统的挂图,生态平衡破坏后对环境影响的录像。 参考课时 本节参考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2页 共9页
1.课前打算: 分小组调查校内中的生物。尽自己所能相识校内中的生物并 记录它们的生存环境和主要特点。调查时应留意,视察对象不仅 为地面上生长或栖息的生物,还包括地下生活的各种生物以及依 附其它生物而生存的各种生物。调查结果整理后供上课时探讨。 2.复习上一节课教学内容: 以教材 P.150 图 V-14 为例提问,图中老鼠生存的环境因素有 哪些?图中的各种生物之间有什么关系? 3.引入新课,探讨什么是生态系统。 为了进一步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请学生看教材 P.151 [看一看,想一想],依据教材的要求,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并进展 探讨。 〔1〕这些生物各有什么特点? 〔2〕这些生物之间是否有关系? 〔3〕在这个环境中,生物要生存,还须要哪些条件? 〔4〕在小麦成熟时,为了防止鸟吃小麦的种子,对这些田地 加网,会出现什么新的问题? 小结:从探讨的结果可以看到,一个环境中有各种生物。各 种生物之间有着必须的关系。一些生物在自然界中是相互制约的。 除此之外,生物要生存下去,环境中还要满意生物所须要的各种 非生物因素。所以,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行分割的整体。
第1页 共9页
[看一看,想一想],在了解了图中各种生物相互关系后,引导学 生分析生物的生存还须要什么条件?这些条件对生物生存有什么 影响?通过学习,建立生态系统是生物个体生存的最根本的环境, 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是生物生存的必需条件的观点。
关于生态系统的组成,仍旧可以以教材 P.151[看一看,想 一想]中的草原生态系统为例,对图中各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 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展分析,相识生态系统的各种成 分和建立在养分关系根底上生物之间的联系——食物链、食物网。
第6页 共9页
在生活与生产过程中造成的生态平衡的破坏。一旦生态平衡被破 坏,即生物之间的相对稳定的关系被破坏,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的关系被破坏,就会带来不良后果,生活在该生态系统的各种生 物以及人类自己将失去赖以生存的环境。
提问:人类在与自然界的交往中应当留意些什么呢? 7.本课小结:生态系统是生物生存的根本环境,生态系统是 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各种非生物因素组成。在生态系 统中,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整体, 其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关系即生态平 衡。在生态系统中,人类也是其中的一个成员。人类的各种活动 必需敬重生态系统这一规律,树立维持生态平衡的观点。 小资料 1.食物链的几种类型: 〔1〕捕食链:捕食链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食物链形式。它 是由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通 过捕禽与被捕食的关系形成的。如植物→昆虫→蛙→蛇。 〔2〕寄生链:寄生链是指生态系统中一些营寄生生活的生物 之间存在的养分关系。哺乳动物为营寄生生活的昆虫寄生,寄生 的昆虫又可能成为原生动物的寄主。如鹿→蚤→原生动物→细菌 →病毒。 〔3〕腐生链:腐生链在生态系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生
第3页 共9页
生态系统的概念:我们将在必须地域中,生物之间、生物与 无机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整体,称为生态系统。
依据地域不同,生态系统可以分为各种类型,如草原生态系 统、森林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等等。
4.关于“生态系统的组成”: 探讨:〔1〕各小组介绍本小组在校内视察时看到的生物。老 师可以将学生看到的生物依据其养分方式写在黑板上。如: 〔2〕校内中这些生物的养分方式是否一样?假设不同,说明 各类生物的特点。 〔3〕以校内为必须的地域,在校内这个生态系统中,各类生 物发挥的作用是否一样?假设不同,各类生物各具有什么作用? 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在生态系统中被称为生 产者。 各类动物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只能吃现成的,因此称 为消费者。 细菌、真菌能把动物、植物的遗体分解成无机物,所以叫做 分解者。 探讨中,学生可能会提到蚯蚓这种动物,蚯蚓是属于消费者 还是分解者,理由是什么。 〔4〕有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生物,是不是可以构成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什么因素?
2.生态平衡的概念和意义是这一小节学习的另一重点,也是 一个难点。教学中,可以通过对一条典型的食物链〔捕食链〕的 探讨,分析其中各种生物数量改变的关系,以食物链中各种生物 数量的改变及其动态平衡说明自然界中存在的生态平衡的现象, 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然后进一步分析可能引起生态系统中各种 生物数量改变的因素以及这种改变开展到必须程度会产生的后果, 相识生态平衡的意义,以及人类按生态规律办事对于维持生态平 衡的重要性。
第5页 共9页
老师可以利用以上的食物链中几种生物的数量的改变来介绍 生态平衡的概念。
如食物链:植物→昆虫→食虫鸟→鹰,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 几个问题:
〔1)这条食物链中的各种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如何?为什么? 从总体的量上看,植物多于草食动物,草食动物多于肉食动物。
〔2〕假如有人大量捕杀鹰,食物链中的其它生物的数量会发 生什么改变?假设大量捕杀食虫鸟,食物链中的其它生物的数量 会不会发生改变?为什么?
第4页 共9页
〔5〕分析教材 P.152 图 v-l5“湖泊生态系统”、P.153 图 V-17“森林生态系统”有哪些成分组成。
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可以用 P.153 图 V-16 表示。 小结:生态系统的成分应当包括
非生物局部:阳光、空气、水分、温度、土壤等 生物局部: 生产者〔如绿色植物〕
消费者〔各种动物〕 分解者〔细菌、真菌等〕 5.“食物链与食物网”: 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 请学生将 P.151 图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用箭头表示出来。如: 植物→昆虫→食虫鸟→鹰 植物→吃草籽的鸟→鹰 植物→兔→鹰 小结: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这种关系,叫做“食物链”。 一个生态系统中,有很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之间往往相 互关联,形成网状联系,称为“食物网”。如 P.153 图 V-l7 森林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提问:人类在生态系统中也占有必须位置。依据我们知道的 人类的生物学特点,人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是什么角色? 6.关于“生态平衡”内容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