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中国流行音乐中的民族音乐元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世纪中国流行音乐中的民族音乐元素
摘要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程度的加快,流行音乐以及其他种种因素看似对民族音乐文化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但这只是在技术层面和形式层面上的,其核心的美学品质依然是民族的文化和音乐的体现,它的生存与发展依然是民族音乐的扩张和延伸,而且伴随着流行音乐的不断成熟,其内容活跃着更多的民族音乐元素。

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借鉴与融合,各自实现着自己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魅力,从而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中,共同创造新的音乐和文化。

关键词:21世纪中国流行音乐民族音乐元素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古往今来,我国的民族音乐就像一部壮丽的诗篇,一幅宏伟的画卷,记录着祖国光辉的历史和业绩。

我国民族音乐积淀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民族智慧和艺术精华。

在音乐艺术形象的创造上,表达情感的方式上,音乐的题材、形式及其他各种表现手段上,都具有华夏民族的特点。

而流行音乐是一种现代文明的产物,内容简单通俗,节奏轻松活泼,旋律优美流畅,贴近生活又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

音乐中所蕴含的思想观念、道德精神等,为人们所接受逐,渐转化为精神追求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现代化程度的加深,流行音乐以及其他种种因素,对民族音乐文化带来了极大的冲击,给民族音乐保护与传承带来了阻力。

但这只是在技术层面和形式层面上的,其核心的美学品质依然是民族的文化和音乐的体现,它的生存与发展依然是民族音乐的扩张和延伸。

而且伴随着流行音乐的不断成熟,其内容活跃着更多的民族音乐元素。

一民族音乐的定义及现状
“民族音乐”是一个涵盖很宽的概念,从广义上说,它是指各民族所共有并被继续传承的音乐总体。

从狭义上说,民族音乐是扎根于各民族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的具有该民族音乐形态特征的传统音乐。

民族音乐客观上属于人类各民族文化中最美、最感人、最富于完整人性内涵,最富于生活气息和民族个性形象的音乐文化范畴,是人类音乐艺术的伟大成就之一。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极其丰富多样的音乐文化资源。

中国可考的音乐史有8000多年,从先民乐舞开始就有了正史记载。

中国音乐之广博和多样化,也是世界上少有的。

仅就音乐的民族性而言,除了有丰富的汉族音乐,还有生活在不同地域保留着各自特色的55个少数民族的音乐。

而从乐种上来看,也有极大的丰富性。

中国政府和学者们历来重视民族音乐文化建设,1949年以来,围绕着民族音乐的学习与继承曾经有过多次大讨论。

讨论的中心问题就是如何繁荣民族传统音乐艺术,熟练掌握、发扬我国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遗产。

为了挖掘与保存民族民间艺术,许许多多的音乐工作者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最显著的成果之一,就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目前基本完成的民族音乐集成这样浩大的工程。

二流行音乐的定义及现状
流行音乐译自英文的“popular music(pop)”,又叫通俗音乐,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或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

这些乐曲和歌曲,植根于大众生活的丰富土壤中,因此,又有“大众音乐”之称。

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兴起如果从20世纪80年代末算起,至今已走过二十多个春秋。


这二十多年中,中国当代流行音乐一方面带着种种复杂、多质的当代文化烙印,从最初的引入、模仿,发展成具有自创、改造、再生等文化特点的音乐品种,另一方面也在经历了备受指责和充满争议的阶段之后,在对当代文化发展的适应中,形成当代社会音乐生活中最具文化影响力,同时也是重要组成部分的音乐品种,甚至登堂入室与严肃音乐并驾齐驱。

2000年是中国流行乐坛重要的转折点,一批流行歌手如周杰伦、羽泉、SHE、水木年华、阿杜、孙燕姿等等迅速崛起歌坛,他们的歌曲也唱遍大街小巷,使流行歌坛分外热闹。

这其中最吸引人眼球的要数来自台湾省的周杰伦了,他的《Jay》专辑的发行,标志着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新浪潮的到来。

三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两者之间的关系
在现代的流行定义下,民族往往被放在和“流行”对立的角度上,总被认为:民族的是传统的,是落后的,甚至是“老土”的。

其实不然,在许多现代流行音乐中,民族音乐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流行音乐之流行,其义为通过报纸,电台等媒介手段流传出去,可见这是一种手段。

手段是以工业文明(如今又使用了信息文明的手段,如电视)的媒体来传播,其结果是在广大群众之中流传开来。

因此“流行音乐”不是一种音乐形式,而是一种音乐行为及其被社会认可的程度,由此可见,”流行音乐”之所以流行,不能完全的肯定为音乐本身认可,但是可以肯定,这种手段如果被很好地利用,也会有利于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

四流行音乐中的民族音乐元素
中国民族音乐是一个极其丰富的宝藏,为音乐家的创作提供了无穷无尽的资源和素材。

音乐家们在民族音乐的海洋里获取养分、提炼材料、将其应用到音乐中,使音乐充满了民族气息。

虽然由于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强大商业运作为后盾的流行音乐以及其它种种因素,对民族音乐文化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不过笔者认为,这种冲击只是在技术层面和形式层面上的,流行音乐的核心品质依然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和音乐的体现。

而且随着对民族性的充分认识和回归,流行音乐的发展必将在博大精深的民族音乐中寻求更多养分。

1 民族声乐作品元素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有着丰富的曲目(仅有记载的民歌就有四万首左右)。

这些曲目有着独特的艺术个性和魅力,一些经典作品经历时间的考验,具有广泛的、经久不衰的大众基础。

因此,从民族声乐作品中搜索创作与演唱的灵感,就成为流行音乐的必然和重要选择。

周笔畅演唱的《浏阳河2008》就是以湖南经典民歌《浏阳河》为蓝本的,歌曲也是由周笔畅和《浏阳河》的原唱、著名歌手李谷一老师合作录制的。

而在歌曲中,更是由李谷一老师遥远空荡的天籁清唱,牵引出周笔畅婉转悠扬的全歌部分。

这首歌以R&B曲风为主,民歌与流行演绎结合,两种唱法两种曲风巧妙地编织在一起,藉由编配全新揉和成符合新时代气息的流行歌曲。

这类民歌改编的流行歌曲,既能呼唤年长者的时代记忆,又能使年轻的听众毫不费力地接受并传唱,变相地实现了对民歌和时代发展历史的传播和继承。

2 民族器乐作品元素
中国的民族器乐艺术源远流长,从古典的《春江花月夜》、《渔舟唱晚》到现代的《翻身的日子》、《瑶族舞曲》等。

众多民族器乐作品构成了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民族器乐作品中寻找创作的灵感,也就成为流行音乐的又一种势在必然的选择,进而使得流行音乐有了很多民族器乐作品的元素。

周杰伦演唱的《东风破》就是根据古琵琶曲《东风破》改编而成。

这首歌仿古小调曲风,辅以二胡与琵琶的融入,复古的曲风,听来让人容易进入唐诗宋词的世界与遐想。

作词者方文山藉由古诗词入歌,让古诗词与现代流行音乐融合,打破现今新诗与歌词分家的模式。

在方文山的特别经营下,歌词古今交替,更有时空交错的感觉。

《东风破》模仿着人在西湖走的江南妩媚,旋律上使用了周杰伦常用的中国调式,.so把乐句落在so上,符点打出中国古曲惯用的跳跃感,做足了古韵,琵琶滚动,二胡起舞,表达了当代少年的恋情,效果非常微妙。

标志着中国风式的歌曲在流行音乐中的形成。

3 戏曲曲艺元素
我国戏剧有四百多剧种,曲艺有三百多种,每个剧种都有着独特的艺术韵味,因此把戏曲的艺术韵味融合到音乐创作中,成为音乐创新的手段之一。

流行音乐作为一种最具普适性的大众化音乐,当然也用戏剧曲艺的手法来求新求异。

王力宏演唱的《花田错》源于京剧《花田错》,《花田错》一首京剧中的唱词让长期受西洋教育的王力宏对中国诗词之美深深折服。

华丽生动的中国文字,浪漫唯美的爱情故事,曲折婉转的唱腔,优雅的身段,举手投足尽是故事。

《花田错》一出京剧的戏码喜剧中带着浪漫的爱情,王力宏引用了这个美丽的名字改编成一首凄美的情歌《花田错》。

在《花田错》这首歌中,王力宏找到京剧与西洋流行音乐不谋而合之处,巧妙地融合了R&B与京剧唱腔,让聆听者心中有古典,耳中有新意。

当流行乐与“东方歌剧”的京剧相遇,在锣鼓敲打中延续了无国界乐风。

当然,流行音乐对戏剧曲艺的手法和风格的借鉴相对来说是比较少的。

但却从一个侧面经典地证明了流行音乐中民族音乐元素的活跃是全面而充分的。

4 民族乐器元素
从磬、埙、编钟、古筝等远古乐器到后来的琵琶、洞箫、笛子、二胡等,中国的民族乐器历史悠久、种类众多。

这些乐器不仅有着独特的音色,而且还有着丰富的表现力。

运用民族乐器来丰富自身的多样性,以创作更加个性化的音乐,更能增强流行音乐的创作魅力。

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的主题曲《菊花台》也是周杰伦的杰作之一。

在这首歌曲中,周杰伦灵活自如地运用着大提琴、葫芦丝、古筝、吉他等或中或西的乐器,音韵缠绵悠长挥之不去。

前奏部分是弦乐开始,弦乐是西方古典派的经典部分。

天赋超强的周杰伦却把弦乐制作得透出中国味,这正是编曲的成功之处。

弦乐之后进入中国传统乐器,期间居然没有一丝一毫的别扭。

若有若无的拍板声让人惊叹于制作的滴水不漏,只有中国的拍板声才能准确地调动江南小调般的忧伤,曲末处用的是云南傣族的乐器葫芦丝,更明显体现出中国特色。

乐曲中的古筝时而优美抒情,时而气势磅礴,使音乐更加凄美柔和。

这首歌中周杰伦和方文山的默契配合,使他们的中国风歌曲标立歌坛。

五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流行音乐中的民族音乐元素,既是对传统音乐的反叛与颠覆,又是对传统音乐的反哺与重构,这个事实不仅印证了民族音乐所具有的资源价值和文化价值,使民族音乐具有新的审美品质和艺术魅力,而且为民族音乐的传播打开了更为宽阔的通道。

喜欢流行音乐的年轻一代藉由这些融合着丰厚民族音乐元素的作品,更多地接触、更深地体验了民族音乐的魅力所在。

换一个角度说,无论流行音乐多么具有西方流行音乐的色彩,但它从根本上,依然是中国文化和中国音乐的产儿,依然是中华民族的情感、精神气质的音乐描述,依然是中华民族的音乐理念、音乐创造、音乐审美的体现,是民族音乐多元化发展的客观显现。

因此,它从根本上属于中国文化系统的一个流派,一个分支,是中国音乐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中国民族音乐的一种扩张与延伸,一种变形与创新。

所以,与其说中国音乐受到西方流行音乐的冲击而失去某些传统因素,不如说它借鉴了西方流行音乐的形式而获得了新的表现力更为准确。

与其说中国民族音乐被中国的流行音乐压抑,不如说它是以另一种形式――即流行音乐的形式出现更为准确。

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借鉴与融合,各自实现着自己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魅力,从而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中,共同创造新的音乐和文化。

参考文献:
[1] 王思琦:《回眸:新时期中国城市流行音乐的发展与变迁》,《音乐生活》,音乐生活杂志社,2006年第10期。

[2] 宋秋敏:《浅谈周杰伦歌词中的传统化修辞》,《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现代语文杂志社,2006年第9期。

[3] 肖春晓:《民族音乐教育应从中小学抓起》,《艺术教育》,中国文化报社,2007年第12期。

[4] 樊祖荫、谢嘉幸:《中国(大陆)以音乐文化多样性为基础的音乐教育发展现状及前景》,《中国音乐》,中国音乐编辑部,2008年第2期。

[5] 赵朴:《“含混不清”却能“流行”?》,《音乐生活》,音乐生活杂志社,2007年第1期。

[6] 王磊:《中国流行音乐中的民族音乐元素》,《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8年第1期。

作者简介:
张胜芳,女,1971―,河北衡水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工作单位:河北衡水学院音乐学院。

苏艳丽,女,1970―,河北保定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工作单位:河北衡水学院音乐学院。

张红飞,女,1986―,河北保定人,本科,研究方向:音乐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