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同步教学课件: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57ppt) (共57张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米, 米,载重量 水时便只有 分。尖头方 船身扁阔, 圆形,舷侧 板,船底板 共有十三个 型的福建尖 收藏于泉州 博物馆。
材料一: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 ----北宋 朱彧《
材料二: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为谨 差,生死系矣! ----南宋 赵汝适
D A B 4% 4% 3%
C 89%
5.据记载,宋代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 达十万斤以上,价值高达数十万贯。中 人和商船取代波斯称为中外贸易的主导 量,这反映了宋代( ) A.农业繁荣 B.手工业兴旺 C.海外贸易发达 D.文化昌盛
D 5% C 41%
A 18%
B 36%
A B C D
6.宋代政府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 ) A.市舶司 B.澎湖巡检司 C.行省 D.宣政院
百业旺
(1)商业都市的发展 东京(开封)、临安(杭州)
《清明上河图》——东京汴梁 《南宋皇城图》局部——临安
材料一:唐都长安住宅区(坊)和商业区(市)严格分 时间有统一限制,日出后击鼓三百下才能开门营业,日 下统一关门歇业。 南宋临安则是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
根据教材第44页内容,结合材料一、 二,对比唐代长安城和北宋汴京有 哪些不同?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什么? ① 唐都长安城是市坊分离的,宋代 打破了市坊的界限。 ② 宋代的营业时间比唐朝更长。
使用纸币
(1)世 币的名称
(2)它 现的?什
(3)纸币 相比有
观察图标:这时期 的经济发展南方 兴盛还是北方兴 盛呢?
苏 湖 粮 仓
纺织中心 制瓷中心 世 界 商 港
“国家根本, 东南。”
——《宋史》
朝代 项目
北宋
南方诸路
北方诸路
南
1045年
赋税 35811000 45095000 44
南宋 赋税 60000000 14319000 81
经 济 重 心 的 南 移
农 业 的 发 展
手 工 业 的 兴 盛
A C BB
苏州和湖州的水稻成熟了,天下 就富足了。
材料一: (东京) 南财赋, 苏)又为 语曰“苏 足”。 ——南 材料二: 天下足”
这两句谚语说
A C B
宋朝的经
南宋时期,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
北 方
南 方
北 方
唐中期 开始南移
材料一:自宣德东去东角楼,东角楼乃皇城东南角也 北去,从纱行至东华门街、晨晖门、宝篆宫,直至旧酸枣门 闹。……南通一巷……井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 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 思考:宋代商业经济发展的突出表现是什么?
打破了唐以来的坊市制度,商业活动经营突破了“ 限制,而广布于街衢窄巷中
“号为冠天下”的 蜀地丝织品
宋朝织机
(2)棉纺织业: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 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
南宋棉毯
黄道婆,又 名黄婆或黄 母,宋末元 初知名棉纺 织家。由于 传授先进的 纺织技术以 及推广先进 的纺织工具, 而受到百姓 的敬仰。在清代的时 被尊为布业的始祖。
定窑
官窑
汝窑 钧窑
• 1.知识与能力 • 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表现,分析宋代 原因;掌握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过程,思考宋代经济发展 之间的关系。 • 2.过程与方法 • 通过提炼自然环境的开发、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技术提 商业与市场等关键词,理解这些因素在宋代经济发展中的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知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与现实价值,体会合理开发和利 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途径。
北宋末年“靖康之耻”,金兵乘机大规模南下,河南 人大批地迁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南宋末年,元军南侵,战 游地区,为避战乱,大量人口向珠江流域迁徙,主要迁入广 建等地。
南方社会比较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劳动
北 方 人 口 南 迁 示 意 图
1.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2.南方战乱少,比较安定。 3.北方人大量南迁,带去了大批劳动力和 进的生产技术。
D 4%
A B 2% 1%
C 93%
A B C D
3.在我国的封建王朝中,有一个王朝在 生产商大力推广占城稻、在手工业发展 造船业居于当时世界前列。这个王朝是 (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D C 8% 10% A 23% B 59%
4.我国哪个地方被称为瓷都?( ) A.河北曲阳 B.河南汝州 C.江西景德镇 D.河南开封
产地:越南 特点: 一是“耐旱”。 二是适应性强,“不择地 三是生长期短。 影响:大大提高了水稻的
宋朝时,水稻 粮食作物的首
经济作物
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 棉花种植由南向北推进
棉花种植的推广
南宋:
江淮和川蜀一带
北宋:
广东 福建
(1)丝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 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新的商业市区——草市出现;市镇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
材料二:潘楼东区十字街,谓之土市子,又谓 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为五更点灯,博易 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
思考:宋代商业经济发展的突出表现还有什么呢?
经商时间不受限制,开始出现夜市和早市
宋有财到四川经营丝绸生 意,每天需要带着大量的金属 货币穿行在大街小巷,既不安 全,也不方便。 他的烦恼怎样解决呢?
南 方
北 方
魏晋南北朝 奠定南移基 础
宋朝时的南北气温普遍变低,南方变幅小 量充沛,较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唐宋时期,北 中原地区的森林因长期砍伐遭到严重破坏,而 破坏较小,相对完整的森林植被可以发挥调节 水分和抵御灾害的作用。
优越的自然环境
长达8年的安史之乱,其主战场基本上都是在北方,而 动乱使得约有100万人南迁,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分布 中心的格局,我国南北人口分布比例第一次达到均衡。
1196年
1.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经历了从北方向南方 过程。下列对其原因表述正确的是 ( A.北方劳动人民不够勤劳 B.北方政权不重视发展生产 C.南方开发时间比北方早 D.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C 10%
B 4% 4%
A
A D 82% C
2.南宋时,一位商人沿江而下去看朋友,沿途 些经济作物 ( ) A.茶树、烟草 B.棉花、大都 C.棉花、茶树 D.棉花、玉米
材料一: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 ----北宋 朱彧《
材料二: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为谨 差,生死系矣! ----南宋 赵汝适
D A B 4% 4% 3%
C 89%
5.据记载,宋代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 达十万斤以上,价值高达数十万贯。中 人和商船取代波斯称为中外贸易的主导 量,这反映了宋代( ) A.农业繁荣 B.手工业兴旺 C.海外贸易发达 D.文化昌盛
D 5% C 41%
A 18%
B 36%
A B C D
6.宋代政府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 ) A.市舶司 B.澎湖巡检司 C.行省 D.宣政院
百业旺
(1)商业都市的发展 东京(开封)、临安(杭州)
《清明上河图》——东京汴梁 《南宋皇城图》局部——临安
材料一:唐都长安住宅区(坊)和商业区(市)严格分 时间有统一限制,日出后击鼓三百下才能开门营业,日 下统一关门歇业。 南宋临安则是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
根据教材第44页内容,结合材料一、 二,对比唐代长安城和北宋汴京有 哪些不同?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什么? ① 唐都长安城是市坊分离的,宋代 打破了市坊的界限。 ② 宋代的营业时间比唐朝更长。
使用纸币
(1)世 币的名称
(2)它 现的?什
(3)纸币 相比有
观察图标:这时期 的经济发展南方 兴盛还是北方兴 盛呢?
苏 湖 粮 仓
纺织中心 制瓷中心 世 界 商 港
“国家根本, 东南。”
——《宋史》
朝代 项目
北宋
南方诸路
北方诸路
南
1045年
赋税 35811000 45095000 44
南宋 赋税 60000000 14319000 81
经 济 重 心 的 南 移
农 业 的 发 展
手 工 业 的 兴 盛
A C BB
苏州和湖州的水稻成熟了,天下 就富足了。
材料一: (东京) 南财赋, 苏)又为 语曰“苏 足”。 ——南 材料二: 天下足”
这两句谚语说
A C B
宋朝的经
南宋时期,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
北 方
南 方
北 方
唐中期 开始南移
材料一:自宣德东去东角楼,东角楼乃皇城东南角也 北去,从纱行至东华门街、晨晖门、宝篆宫,直至旧酸枣门 闹。……南通一巷……井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 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 思考:宋代商业经济发展的突出表现是什么?
打破了唐以来的坊市制度,商业活动经营突破了“ 限制,而广布于街衢窄巷中
“号为冠天下”的 蜀地丝织品
宋朝织机
(2)棉纺织业: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 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
南宋棉毯
黄道婆,又 名黄婆或黄 母,宋末元 初知名棉纺 织家。由于 传授先进的 纺织技术以 及推广先进 的纺织工具, 而受到百姓 的敬仰。在清代的时 被尊为布业的始祖。
定窑
官窑
汝窑 钧窑
• 1.知识与能力 • 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表现,分析宋代 原因;掌握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过程,思考宋代经济发展 之间的关系。 • 2.过程与方法 • 通过提炼自然环境的开发、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技术提 商业与市场等关键词,理解这些因素在宋代经济发展中的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知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与现实价值,体会合理开发和利 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途径。
北宋末年“靖康之耻”,金兵乘机大规模南下,河南 人大批地迁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南宋末年,元军南侵,战 游地区,为避战乱,大量人口向珠江流域迁徙,主要迁入广 建等地。
南方社会比较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劳动
北 方 人 口 南 迁 示 意 图
1.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2.南方战乱少,比较安定。 3.北方人大量南迁,带去了大批劳动力和 进的生产技术。
D 4%
A B 2% 1%
C 93%
A B C D
3.在我国的封建王朝中,有一个王朝在 生产商大力推广占城稻、在手工业发展 造船业居于当时世界前列。这个王朝是 (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D C 8% 10% A 23% B 59%
4.我国哪个地方被称为瓷都?( ) A.河北曲阳 B.河南汝州 C.江西景德镇 D.河南开封
产地:越南 特点: 一是“耐旱”。 二是适应性强,“不择地 三是生长期短。 影响:大大提高了水稻的
宋朝时,水稻 粮食作物的首
经济作物
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 棉花种植由南向北推进
棉花种植的推广
南宋:
江淮和川蜀一带
北宋:
广东 福建
(1)丝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 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新的商业市区——草市出现;市镇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
材料二:潘楼东区十字街,谓之土市子,又谓 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为五更点灯,博易 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
思考:宋代商业经济发展的突出表现还有什么呢?
经商时间不受限制,开始出现夜市和早市
宋有财到四川经营丝绸生 意,每天需要带着大量的金属 货币穿行在大街小巷,既不安 全,也不方便。 他的烦恼怎样解决呢?
南 方
北 方
魏晋南北朝 奠定南移基 础
宋朝时的南北气温普遍变低,南方变幅小 量充沛,较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唐宋时期,北 中原地区的森林因长期砍伐遭到严重破坏,而 破坏较小,相对完整的森林植被可以发挥调节 水分和抵御灾害的作用。
优越的自然环境
长达8年的安史之乱,其主战场基本上都是在北方,而 动乱使得约有100万人南迁,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分布 中心的格局,我国南北人口分布比例第一次达到均衡。
1196年
1.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经历了从北方向南方 过程。下列对其原因表述正确的是 ( A.北方劳动人民不够勤劳 B.北方政权不重视发展生产 C.南方开发时间比北方早 D.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C 10%
B 4% 4%
A
A D 82% C
2.南宋时,一位商人沿江而下去看朋友,沿途 些经济作物 ( ) A.茶树、烟草 B.棉花、大都 C.棉花、茶树 D.棉花、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