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期末测试数学试卷监测数学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期末测试数学试卷监测数学试卷
一、填空题
1.【答案】2.把一根长8米的丝带剪成10条同样长的小段编中国结,每小段长(_______)米,每小段占这根丝带的(_____)%。
【答案】0.8 10
【解析】略
3.人体内的血液总质量约占体重的百分之八,用百分数表示是(____),用小数表示是(____),用分数表示是(____)。
【答案】8% 0.08 225 【解析】略
4.体育老师用一根绳在操场上画了一个半径为3米的圆,这个圆周长是(_______)米,占地面积是(_______)平方米.
【答案】18.84 28.26
【解析】略
5.一个铁环滚动一周前进了1.57米,这个铁环的半径是________米。
【答案】0.25
【分析】根据周长求半径的计算公式为:r C π2÷÷=,然后代入数字,即可求得最后答案。
【详解】1.57÷3.14÷2=0.25(米)
故答案为:0.25。
【点睛】
圆的周长:C =πd 或C =2πr ;根据周长求半径:r C π2÷÷=
6.除以分子是1的最大真分数商是(____),乘分母是5的最小假分数,积是(____)。
【答案】
【解析】略
7.a÷b =20(a 、b 均为整数),a 与b 的最小公倍数是(________),a 与b 的最大公因数是(________)。
【答案】a b
【分析】如果a×b =c (a 、b 、c 是不为0的自然数),那么a 、b 是c 的因数,c 是a 、b 的倍数。
此题虽然是求a 、b 的最小公倍数与最大公因数,并不一定按照惯例把他们的因数倍数一一列出来,因为a 和b 的特殊关系,我们有特殊的方法。
【详解】先看这样一个例子:240÷12=20,则240与12的最小公倍数是240,最大公因数是12。
这就是说,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倍数,则最小公倍数为较大数;最大公因数为较小数。
所以a 与b 的最小公倍数是a ,a 与b 的最大公因数是b 。
【点睛】
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善于总结,因为往往总结出的正确的规律,能够使运算大大简化。
8.9÷(_____)==(_____):8=(_____)(填小数)=(_____)%
【答案】12 6 0.75 75
【详解】略
9.把3个白球和7个红球放在一个盒子里,让你每次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然后放回.照这样摸20次,摸出红球的次数大约占总次数的________.
【答案】
【解析】【考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求解
解:7÷(3+7),
=7÷10,
= ;
答:摸出红球的次数大约占总次数的.
故答案为:.
【分析】先用“3+7”求出盒子中球的总个数,第一次摸出黄球的可能性是7÷10= ,放回去后,再摸,摸出黄球的可能性还是;照这样摸20次,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不会变化的,即摸出红球的次数大约占总次数的;此题可解.此题考查的是可能性的大小,用到的知识点:可能性的求法: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解答,进而得出结论.
10.下图是一块长方形纸板,把它平均分成________份,这样的5份是这个长方形() ()。
【答案】8;5 8
【分析】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了一些份数,其中的几份用分数表示是
其中的几份
平均分成的份数。
【详解】这块长方形平均分成8份,这样的5份是这个长方形的5
8。
故答案为:8;5
8。
【点睛】
考查了分数的意义,注意一定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
11.【答案】12.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3 5=
( )
20
= ()
18
=()
7
=
1
3
=
()
27
【答案】12 30 21 9
【详解】略
二、判断题
13.五年级学生中女生占48%,六年级学生中女生占46%,六年级女生人数一定比五年级女生少._____.【答案】错误
【解析】五年级女生人数=五年级学生总数×48%,六年级女生人数=六年级学生总数×46%,由于五年级和六年级的学生总人数不知道,所以五年级女生人数和六年级女生人数,不能进行比较;
故答案为错误.
14.千克=9%千克。
(_____)
【答案】×
【解析】略
15.北偏东30°,也可以说成东偏北30°。
(_______)
【答案】×
【解析】略
16.要统计一袋牛奶里的营养成分所占百分比情况,选用扇形统计图._____
【答案】√
【详解】
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由此根据情况选择即可.
17.求一个不为0的数的倒数,只要把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就可以了.(____)
【答案】√
【解析】两个互为倒数的乘积等于1.求一个不为零的数的倒数:是把这个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所得到的分数;因两个数的乘积为1,故互为倒数.
【详解】设一个不为零的数为:,把它的分子和分母调换位置为:.×=1.
故答案为正确.
三、选择题
18.六(1)班有55人,男生与女生的人数比可能是()
A.5:10 B.6:5 C.1:11 D.5:2 【答案】B
【解析】略
19.有一段路,已修4
7
,未修的比已修的少()
A.4.28% B.57.2% C.25% D.33.3% 【答案】C
【详解】未修的占总长的:1﹣4
7
=
3
7
.
未修的比已修的少百分之几:(4
7
﹣
3
7
)÷
4
7
,
=1
7
÷
4
7
,
=1
7
×
7
4
,
=0.25,
=25%.
答:未修的比已修的少25%.
故选:C.
20.半圆的周长为( )。
A.πr+r B.πr+2r C.+r
【答案】B
【解析】略
21.一批化肥三天运完,第一天运走它的,第二天运走它的,第三天运走这批化肥的()A.吨B.C.
【答案】C
【分析】把这批化肥看作单位“1”,已知第一天运走它的,第二天运走它的,求第三天运走这批化肥的几分之几,根据求剩余问题,用减法解答.
【详解】1=
答:第三天运走了这批化肥的.
故选C.
22.用一根52厘米长的铅丝,正好可以焊成长6厘米,宽4厘米,高()厘米的长方体教具.A.2 B.3 C.4 D.5
【答案】B
【分析】根据长方体的棱长的特点,得出长方体是由4条长,4条宽,4条高组成的,(棱长之和﹣长×4﹣宽×4)÷4,即可求出高是多少.
【详解】(52﹣6×4﹣4×4)÷4,
=(52﹣24﹣16)÷4,
=12÷4,
=3(厘米);
故选B.
四、口算和估算
23.直接写得数.
+=+=﹣=1﹣=
﹣=1﹣﹣=+=﹣=
﹣=﹣+=
【答案】;;;
;;;
;
【详解】(1)(2)(3)(5)这四题属于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能约分的要约分;(4)把1化为,再计算;(6)运用减法的性质简算;(7)(8)(9)(10)这四题属于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先通分再计算.
五、脱式计算
24.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1)8×7×1.25
(2)×8.8+1.2×
(3)723-(325+123)
【答案】(1)70
(2)2
(3)275
【分析】(1)运用乘法交换律先计算8×1.25;(2)运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3)去掉括号后先算723-123,这样计算比较简便.
【详解】(1)8×7×1.25
=8×1.25×7
=10×7
=70
(2)×8.8+1.2×
=×(8.8+1.2)
=×10
=2
(3)723-(325+123)
=723-325-123
=723-123-325
=600-325
=275
六、解方程或比例
25.解方程。
20+1
4
x=36 x-
x
5
=240
【答案】x=64 x=300
【详解】略
七、作图题
26.分一分,画一画,用线上的点表示下面各分数。
【答案】
【解析】略
八、解答题
27.有一根长为180厘米的绳子,从一端开始每隔3厘米作一记号,每隔4厘米也作一记号,然后将标有记号的地方剪断.问绳子共被剪成了多少段?
【答案】90段
【详解】3厘米的记号共做了180÷3-1=59个(注意,绳子的两端不能做记号)
4厘米的记号共做了180÷4-1=44个
两种记号重叠的有180÷12-1=14个
59+44-14=89个
绳子被剪成了89+1=90段.
28.小敏的妈妈想在网上购买一件衣服,两个网店的标价都是220元,但是A店打出七五折优惠,B店打出满100元减25元的优惠。
请告诉小敏的妈妈,到哪个网店购买更省钱。
【答案】A店更省钱
【解析】A店:220×75%=165(元)
B店:220÷100≈2
220-2×25=170(元)
165元<170元
A店更省钱。
29.一项工程,甲单独做16天可以完成,乙单独做12天可以完成.现在由乙先做3天,剩下的由甲来做,还需要多少天能完成这项工程?
【答案】9天
【详解】(1-
1
12
×3)÷
1
16
=12(天)
30.某商场柜台“五一”促销,一种玩具降价10%后售价63元。
这种玩具原价是多少元?(用方程解答)【答案】70元
【详解】【分析】方程相关知识的应用,相关方程知识的考察,解:设这种玩具原价是x元,列出等量关系式,求出x,从而得到答案。
【详解】解:设这种玩具原价是x元。
x-10%x=63
90%x=63
x=70
答:这种玩具原价是70元。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列出方程,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1.甲容器盛有4千克含盐15%的盐水,乙容器盛有6千克含盐10%的盐水.把两个容器的盐水混在一起,含盐率是多少?
【答案】12%
【分析】首先理解含盐率的意义,含盐率是指盐的质量占盐水质量的百分之几,计算方法是:
盐的质量
×100%=含盐率;分别求出甲、乙容器中盐的质量,甲、乙两个容器中盐水的质量,根据求盐水的质量
含盐率的计算公式解答.
【详解】甲容器含盐:4×15%=4×0.15=0.6(千克),
乙容器含盐:6×10%=6×0.1=0.6(千克),
混在一起共含盐:0.6+0.6=1.2(千克),
混在一起总重量:4+6=10(千克),
混在一起含盐率:
1.2
×100%,
10
=0.12×100%,
=12%.
答:含盐率是12%.
32.植树节那天,六年级植树900棵,比五年级的2倍少86棵,五年级植树多少棵?
【答案】493棵
【解析】(900+86)÷2=493(棵)或
解:设五年级植树X棵.
2X-86=900
X=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