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高中化学《化学与技术》教学指导选修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化学与技术教学指导
一、编写特点
化学与技术是在学生学习化学必修1、化学必修2后文科学生的二个选修模块之一,或者者作为高中文、理科学生的ⅠB选修模块。
化学与技术在必修课根底上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在工农业消费等方面的应用、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更深化地理解化学与人类生活、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开展的关系,以进步他们的化学科学素养。
该模块以化学知识为根底,介绍化学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材料制造和工农业消费和环境保护事业中的作用,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对化学有关的一系列技术问题作出合理的分析,强化应用意识和理论才能。
课程标准中化学与技术模块的认知性目的要求分析
由课程标准可知,本模块认知性目的要求中,“知道、列举、描绘、说出、认识、理解〞等认知性学习目的要求的内容占8%,“说明、评价〞等认知性学习目的要求较高的内容只占约10.5%,由此可见化学与技术学习目的的总体程度要求表达根底性。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对化学与技术模块的内容标准概括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开展:
1、理解化学在工农业消费中的详细应用,认识化学工业在国民经济开展中的地位;
2、认识化学科学开展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强化技术意识;
3、形成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废旧物资再生利用的观念;
4、通过调查、分析和讨论交流等途径认识实际化工消费技术问题的复杂性,增强创新意识。
技术和科学都是人类文明开展的强大动力。
科学与技术的目的完全不同。
科学是研究自然界中的事物是如何发生和发挥作用的。
而技术却是为了满足人类的各种需要和解决实际问题而对自然界所进展的改变或者者调整。
技术不仅包括消费制备、加工、维修、营销的技巧,还包括研究和设计。
技术所涉及的问题是详细化、操作化的,它与科学的抽象化、理论化是严密结合在一起的。
科学与技术是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
技术:人类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并在消费劳动中表达出来的经历和知识,也泛指其他操作方面的技巧。
——现代汉语词典对技术的定义
教材在较为宽阔的消费技术背景下,提出化学与技术的假设干详细问题,学生将运用实验探究、调查访问、查阅资料、交流讨论等方式认识与化学原理相关的技术与人类的生活、社会开展的亲密关系和重要作用,激发理解化学技术的兴趣。
技术开展的两种主要形式:
①依靠偶然发现和理论经历的积累,如制陶、铁的冶炼、青铜〔合金〕冶炼技术。
人们不自觉地应用化学原理和化学过程。
②以科学〔化学〕为根底的技术
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材料加工,化肥、农药、医药的消费,环境保护等工农业消费的许多领域,化学原理和方法成为技术进步的核心力量。
教材用6个专题、20个单元来讨论化学与技术中的有关问题:
1、水处理与海水淡化技术;
2、化学品制造〔合成氨、氯碱工业、硫酸制造工业、镁铝的冶炼〕;
3、有机化合物〔有机药物、合成洗涤剂、纤维素、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制备;
4、材料外表处理、材料组成与性能的优化、复合材料的制造;
5、土壤酸碱性的测定、土壤改良、化肥的消费与使用、无土栽培技术与营养液的配制、化学农药的开展;
6、环境污染的化学防治与绿色化学消费工艺等。
化学与技术的体系
以“资源利用→加工技术→环境保护〞为线索,重点选取“水处理技术〞、“无机化工〞、“药物制备〞、“材料加工〞、“农业现代化〞、“环境治理〞等课题构建教学内容。
二、教学建议解读
1、化学与技术模块以资源利用、材料制造、工农业消费中的化学问题为线索,介绍化学知识及其应用。
教学中一方面要重视化学根底知识、根本技能的教学,不能单纯介绍消费过程和技术;另一方面也要突出化学知识在消费技术开展和更新中的应用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技术意识,如介绍合成氨,要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反响速率与化学平衡原理在合成氨条件选择中的应用,也要让学生理解在实际消费中保证消费条件的技术关键。
2、要联络真实的消费实际,深化浅出地介绍与化学有关的技术问题,不要只是简单、机械地讲述化工消费的过程与技术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受到实际化工消费技术问题的复杂性,体会到从化学原理到实际消费过程所需要的各种技术,需要人们应用原理知识通过实验、消费理论的探究和研究,对技术进展不断的改良、创新和开展,最终到达较好的经济效益。
教师要结合课程内容,充分利用当地各种有利条件,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调查、讨论等理论活动,如本的巨化、镇海炼化等大型化工企业中的合成氨车间、硫酸车间、氟化学车间、炼油装置,的四堡、七格污水处理厂,本地的自来水厂,印染、制药、塑料等化工企业,环保、质检等部门,使学生有时机接触实际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认识消费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技术问题。
条件不具备的,也可让学生观看相关的影像资料或者者图片,或者者从网络中去查找〔也可由教师从网络中下载〕。
3、要重视设计和组织化学实验、调查访问、资料阅读、问题讨论等多种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体验和乐趣,在活动中考虑、学习。
要注意运用模型、多媒体影像资料、图片和动画,把较为复杂、抽象的消费过程、消费工艺形象化、通俗化,减少学生学习的困难。
利用化学实验,帮助学生体会重要的消费工艺原理,如硬水软化、电解、电镀、催化氧化、化学腐蚀、有机合成反响等化学原理的学习,都要尽量让学生动手实验或者者观看演示。
4、研究和运用化学原理以降低工农业消费中的能耗,减少环境污染,开展绿色化学工艺是消费技术改良与开展的重要课题。
在教学中要非常注意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观念和环境保护意识。
如在学习硫酸工业消费知识时要介绍硫酸工业的三废处理;在学习合成氨消费时要介绍联碱工艺;介绍合成洗涤剂时,可说明为什么要使用无磷洗涤剂的原因;学习纤维素利用的有关知识时,应联络造纸厂污水对环境的影响及污水排放前的处理的重要性。
5、化学与技术是与消费生活实际亲密联络的学习模块。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帮助学生学会发现消费生活中有意义
的化学问题;帮助学生学会通过观察、调查搜集有关数据,并对数据加以科学地处理;帮助学生通过学习、实验、讨论进步分析、解决问题的才能。
要求学生能通过实验事实的归纳提醒化学变化规律,能应用化学知识对消费生活中有关化学技术的简单问题作出合理的解释和说明。
如教材中要求学生调查水资源问题,进展资料分析。
这一课题的学习不仅要帮助学生认识、理解解决水资源紧缺、防止水体污染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还要帮助学生认识当今世界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理解人们怎样研究、探究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理解化学科学在解决水资源问题中可以起到什么作用,鼓励学生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看法。
6、化工消费的技术处于不断的改革、创新中,新技术、新观念层出不穷,教师要注意搜集新的信息、资料,补充、更新教学内容,也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消费实际中学习、理解化学学科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开展前景。
例如,氯碱工业的食盐水电解工艺,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隔膜电解工艺已逐渐被离子膜电解工艺替代。
在介绍食盐水电解时,应当介绍先进的离子膜电解工艺。
7、化学与技术模块的内容中,有许多反映化学科学社会价值、化学科学促进现代科学技术开展的详细、生动的事例,也有反映由于人类不正确地运用科学和技术成果而产生负面影响的事例,说明了正确对待和运用化学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教材中还通过一些事例,说明学习和掌握消费技术,需要有扎实的化学知识和较高的科学素养。
例如,氨、尿素合成工艺的创造和改良对农业消费的开展和粮食增产的重大作用,纤维素的化学加工解决了人们的穿衣问题,镁铝的冶炼、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合大大加快了人类社会开展的进程。
化学创造了人类文明。
在化工消费中有时也会给环境带来污染。
但最终依靠化学技术可以解决环境污染。
绿色化学意味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开展。
在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对社会可持续开展的重要性,认识到将要从事的职业所必备的知识和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专题1的主要内容及知识构造
1、知道化学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2、理解海水的综合利用,认识化学科学开展对自然资源利用的作用。
教学方法建议
①按P5“调查研究〞栏目,根据提纲撰写调查报告。
②完成实验1-1-1明矾的净水作用,理解明矾净水原理,初步理解一般混凝剂的净水作用。
③搜集海水综合利用资料,讨论科学技术对促进消费力开展所起的作用、资源的循环利用、环境的源头治理对可持续开展的意义。
④完成实验1-2-1用离子交换树脂软化硬水、理解离子交换法软化硬水的根本原理,并能测定水的总硬度。
专题2的主要内容及知识构造
①搜集煤、水等资源综合利用的资料。
②参观合成氨厂或者者观看有关的影像资料片理解消费过程、原料利用率、能耗和本钱核算,撰写观察报告。
联络化学2〔专题2〕化学反响与能量转化,讨论如何应用化学平衡挪动原理、化学反响速率因素影响,选择进步合成氨转化率的生长条件。
③硫酸工业着重介绍沸腾炉,接触室和吸收塔三个消费设备,介绍沸腾炉时主要从进步燃烧速率和燃烧完全程度来理解。
介绍接触室时,可应用化学平衡原理,理解控制消费条件对二氯化硫转化率的作用、热交换器的作用,以及如何防止催化剂中毒。
在介绍吸收塔时应介绍逆流原理。
④镁和铝的冶炼是从自然资源中提取、冶炼金属。
教学中要结合化学1所学的相关知识,联络工业消费实际作适当的拓宽,如金属的冶炼要根据它们在自然界的存在状态和金属的活动性,相应地采用热分解法、热复原法和电解法,并在交流讨论中启发学生关注镁、铝的提取冶炼过程中怎样控制反响条件,保证消费顺利进展,使学生领略到反响条件控制的重要性与条件的控制方法。
⑤完成实验2-2-1电解饱和食盐水,模拟实验理解石棉隔膜电解槽原理。
专题3的主要内容及知识构造
2、理解我国根本化工的消费资源、根本化工产品的主要种类和开展概论;
3、通过实例理解精细化工产品的消费特点,知道精细化工在社会开展中的作用;
4、举例说明高分子合成材料和其他新材料的特点,理解有关的消费原理。
教学方法建议
①搜集资料,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综合利用。
②结合化学2有机化学专题的根本知识,介绍有机药物制备;肥皂、合成洗涤剂的消费,纤维素化学加工以及有机高分子合成技术。
③完成实验2-1-1试验苯酚的性质,初步理解探究有机物性质的一般方法。
④对场上常见洗涤剂的调查研究,让学生体验商品场的调查过程。
⑤完成实验3-3-1试验纤维素水解。
⑥完成实验3-4-1比较纸尿布在不同条件下的吸水性,理解高分子吸水材料的性能、用途,理解吸水、保水原理。
专题4的主要内容及知识构造
1
2
3
4
教学方法建议
①回忆化学1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专题3:从矿物到根底材料的内容。
②参观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或者者高分子材料的消费、加工企业〔或者者观看影碟〕,搜集有关资料,撰写有关科学小品。
③完成实验4-1-1铝的阳极氧化,理解铝外表氧化膜对铝的保护作用及利用电解原理对金属外表的处理方法,有条件可做“钢铁的发蓝〞和“简易电镀〞的实验。
④完成实验4-2-1纳米铁粉的制取和性质的实验,理解纳米材料与普通物质的差异。
专题5的主要内容及知识构造
课标要求
教学方法建议
②完成实验5-1-1测定附近农田、土壤的pH,让学生理解土壤酸碱度的测量方法,认识土壤酸碱性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③完成实验5-2-1评价钾肥对土壤酸碱性的影响,理解不同钾肥对土壤的酸碱性的不同影响。
④完成实验5-3-1营养液配制与无土栽培实验,使学生学会营养液的配制,理解无土栽培的详细过程。
专题6的主要内容及知识构造
教学方法建议
①在化学2中已理解绿色化学思想的根底上,指导学生通过调查、分析和交流讨论等途径认识资源的循环利用、能源的优化应用、环境的源头治理对可持续开展的意义,进步学生的理论才能、应用知识的才能,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②有条件可组织学生参观垃圾填埋场、垃圾发电厂、农村沼气池,或者者者利用挂图、从网络下载有关资料和图片。
③通过“问题解决〞栏目中提供的方法,书写煤脱硫处理的有关化学方程式,理解各种脱硫技术的化学原理。
④完成实验6-1-1探究聚苯乙烯的解聚,注意选用适宜的聚苯乙烯废塑料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