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2.5《品质》教案 苏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透过三双靴子命运的讲述,让学生体味到靴子高品质背后的伟大人格;
2、通过分析“格斯拉的老主顾‘我’,为什么一次又一次买那么多格斯拉靴子?”这一问题,展现品质的第三层含义:一个人对底层人的同情与悲悯甚至崇敬的品质;
3、通过学习文本,让学生关注身边的底层人,也重视起对人格的塑造;
4、培养学生通过抓细节来解读人物形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
文章是如何体现格斯拉兄弟的伟大人格的;使学生从心底生发一种对底层人的同情与敬重。

教学难点:
如何抓住细节,尤其是能串连全文的细节,来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使长文达到短教,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真正解读好人物形象。

设计思路: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是因为考虑到《品质》在模块、专题中所处的位置。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大家说说,要是你想写出一篇或一部成功的小说,你得从哪些方面下功夫?(明确:人物、环境与情节)为了塑造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不知同学们会不会支出“细节描写”这么一招来?细节描写,顾名思义,就是“于细微处见精神”。

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品质》来感受细节在刻画人物形象,揭示文本主旨上不同凡响的作用。

设计思路:我很想让学生们从一上课,就能明白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因此,在导入语方面,就不想费周折了。

原本我也想过,为了让学生对“细节描写”有更直观的感受,准备举些例子,就如阿城的《棋王》中有一段经典的细节描写:“拿到饭后,马上就开始吃,吃得很快,喉节一缩一缩的,脸上绷满了筋。

常常突然停下来,很小心地将嘴边或下巴上的饭粒儿和汤水油花儿用整个儿食指抹进嘴里。

若饭粒儿落在衣服上,就马上一按,拈进嘴里。

若一个没按住,饭粒儿由衣服上掉下地,他也立刻双脚不再移动,转了上身找……有时你会可怜那些饭被他吃得一个渣儿都不剩,真有点儿惨无人道。

”但我不想低估学生的能力,因为学生肯定能从“细节描写”字面上了解的八九不离十的。

在我阅读《品质》的过程中,我有了一个新的发现,就是文中一个有关三双靴子的细节描写。

这三双靴子始终贯穿全文,并且这三双靴子的命运与本文主人公(插问:谁?靴匠、格斯拉兄弟、底层人)的命运有着紧密的关联。

你发现了吗?三双靴子在文中共出现过几回?给同学们两分钟时间,请从文中划出。

设计思路:我想,对正处于颇具好奇心的学生阶段,“新的发现”确实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的。

板书:三双靴子的命运,一道底层的光芒
——透过细节来解读《品质》
P42 “橱窗里陈列着几双靴子。

”(板书:陈列)
P46 “那几双常见的旧靴子已经失去了孤高气派,挤缩在单独的橱窗里了。

”(板书:挤缩)
P48 “橱窗里照样陈列着细长的轻佻舞靴、带布口的漆皮靴,以及凄凉的长筒马靴。

”(板书:照样陈列)
一、陈列
同学们,三双靴子在文中的的第一次出场,作者用了哪个词来修饰的?(明确:太美观)
提问1.“美观”体现在哪里?(明确:“非言语所能虚荣”“舍不得离开”“簇新的,看来好像已经穿过一百年了”。


提问2.这样美观的耐穿的靴子是怎样做出来的?(提示:选材、做靴子前量脚及工作量等。


P44 “他眼睛盯着皮革对我说:‘多么美的一张皮啊’”(注明:让学生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点出“盯着”“多么”,读出“陶醉”。


P44 “他就把我的脚放在一张纸上,用铅笔在外沿上搔上两三次,跟着用他的敏感的手指来回地摸我的脚趾,想摸出我要求的要点。

”(让学生说出格斯拉的工作态度、状态。


P49 “……他接了一份定货后,要费好长时间去做它……他老坐在那里,只管做呀做呀……他肯用最好的皮革,而且还要亲自做……他从早到晚坐在那里做靴子,一直做到最后的时刻……他从不让自己有吃饭的时间;店里从来不存一个便士。

所有的钱都用在房租和皮革上了……他经常断炊。

他是个怪人。

但是他做了顶好的靴子……”(学生重点品读最后四段,找出关键语句。


提问3 格斯拉兄弟在制靴事业上付出那么多,是为了钱吗?他究竟为了什么?(提示:从文中的细节中,你看出他们是怎样的人?)(明确:为了“靴子梦”的理想;对顾客负责,诚实守信;坚守执着等)
设计思路:设计这三个问题,我的目的很清楚,就是要紧扣教学目标,在环环相扣的提问中让学生初步感悟文章的精神。

二、挤缩
不图一己之私,只为大众意义考虑的格斯拉兄弟,本该能等到更多顾客的青睐。

然而,不久后,三双靴子遭受了怎样不幸的命运呢?(明确:只能挤缩到一个单独的橱窗了,失去了孤高。


提问1 是什么原因直接导致这结局发生的?(学生齐读格斯拉的自述)
P45 “‘他们把一切垄断去了,’他说,‘他们利用广告而不靠工作把一切垄断去了。

我们热爱靴子,但是他们抢去了我们的生意。

事到如今——我很快就要失业了。

生意一年年地清淡下去——过后你会明白的。

’”(在对比中感受格斯拉的品质)提问2.就因为这原因,后来导致了哪出悲剧的发生?
P47 格斯拉哥哥“想不开”死掉了。

(追问:你能想象一下他为什么“想不开”呢?)
提问3.两间店面被挤掉了一间,两兄弟也死去了一个。

格斯拉有没有想过放弃自己的理想——“靴子梦”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P45 “我看看他满是褶皱的面孔,看到了我以前未曾注意到的东西:惨痛的东西和惨痛的奋斗——他的红胡子好像突然添上好多花白须毛了!”(和学生深味“惨痛”中的挣扎,“奋斗”中的坚守。

板书:惨痛的奋斗)
P48 最后一次为我做的靴子是“最好的靴子”,价格却完全一样。

(突出“最后”与“最好”。


(追问:从这里,我们看到的又是一个怎样的格斯拉?明确:坚持、执着、奉献的精神等。


设计思路:“你能想象一下他为什么‘想不开’呢?”,我还是很肯定这一追问的。

它能让学生展开联想,生发情感,质问社会,加深理解。

三、照样陈列
提问1.三双靴子第三次从文中出现时,我的心更是一沉。

为什么一定得用“照样”两字?你们知道吗?(明确:①“过户”意味着格斯拉弟弟也死去了;②“照样”还能看出什么呢?人都死了,到底是谁把他的靴子放在橱窗里的?为什么?从中可见出靴子的品质,竟连对手都对他百般的肯定;虽物是人非,但光辉永存。


提问2.作为底层人的格斯拉,视做靴为生命的格斯拉,走了。

死之后,旁人对他的评价如何?
P49“……在伦敦,没有一个人可以做出比他更好的靴子!”(学生读相关句子。

鉴赏:让一个对手为你唱颂歌,那是多么悲壮的事啊!从中更可见出格斯拉高贵的人格品质。

)设计思路:该让那个“长着英国人面貌的年轻人”出来讲话了。

对手为格斯拉唱颂歌,更加深了我们对主人公的认识。

四、悲悯(第三种品质)
至此,我们很清楚作者为何以《品质》为题了:靴子的品质,靴匠的品质。

不过我觉得还有第三种品质。

我们不妨可以思考这么一个问题:
作为格斯拉的老主顾“我”,为什么一次又一次买那么多格斯拉的靴子呢?大家可要知道一双靴子都能穿两年左右。

(让学生们展开想象。

大意:同情、怜悯、敬重。

)设计思路:我参考过很多的课例,绝少有人将“我”对格斯拉的悲悯与敬重作为第三种品质,我觉得一些人得理解有些狭隘了。

恰恰相反,在这里所说得“第三种品质”更能让我们扣问我们得灵魂。

假如社会中多一些像“我”这样的人,那么社会将变得更加和谐了。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听有人在制造不和谐的“噪音”。

我曾经有一回跟一个朋友吃饭,我向身边的服务员要了一杯水,并真诚地道一声:“谢谢!”朋友开口啦:这是他们应该的。

“应该的!”我惊呆了……同学们,你身边的人中有否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底层人呢?能谈谈你的感受吗?(让学生动起来,从心底动起来。


设计思路: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把自己得话说出来,必能收获学生们一片湛蓝的心空。

结语:同学们,如果有一天,我们能做文中“我”一般的上层人们,请不要自傲,让我们能以同情、怜悯的心去看待格斯拉式的底层人,敬重他们;如果今生,我们只能做格斯拉式的底层人,请不要自卑,让我们能执着于我们的梦想,虽平凡但不平庸。

因为我们深知平凡的人如果有着伟大的人格,他定将与伟人们同列,如天际的日月星辰,发出底层的光芒,照耀人类历史的苍穹。

教后感:教完了《品质》,自我感觉还好。

想总结两点想法:1、谁要是能寻找到能串起散落珍珠的那根红线,那么他的教学已成功了一半;2、在课堂上假如能拿出自己的真诚,说出自己的故事,谈谈自己的解读(不要害怕因此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要担心因此让学生将我们读透了);那么你也将收获学生的真诚,也能听到学生的心声。

这样,彼此“分享”的课堂我想必是最高境界的课堂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