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味料的使用规律
调味料的配比及使用方法
![调味料的配比及使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fe5eab0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65.png)
调味料的配比及使用方法调味料是厨房里不可或缺的重要食材,它们可以为菜肴增添丰富的口味和层次感。
不同的调味料搭配使用可以创造出不同风味的菜肴,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些常用调味料的配比和使用方法。
1.酱油:酱油是中国菜肴中最常使用的调味料之一、它可以提升菜肴的鲜美味道,同时也可以为菜肴增添深色调。
配比一般为:-生抽:老抽=1:1不同的酱油有不同的口感和味道,根据个人口味可以调整配比。
使用方法:-炒菜时可先倒入适量的酱油进行煸炒,然后继续烹饪其他食材。
可根据个人口味调整加酱油的时间。
-烧菜时,可以在最后加入适量的酱油,提升菜肴的色泽和味道。
2.盐:盐是调味料中最基本的一种。
它可以为菜肴增加咸味,平衡其他调味料的味道。
配比一般为:-干菜:盐=1:0.2-鲜菜:盐=1:0.1使用方法:-炒菜时可以先加一些盐,等到其他食材熟透后再尝味道,根据需要可以再适量加盐。
-煮汤时可以先加一些盐,然后根据个人口味再适当增减。
3.糖:糖可以为菜肴增添甜味,同时也可以平衡其他调味料的味道。
配比一般为:-炒菜:糖=1:0.1-煮汤:糖=1:0.03使用方法:-炒菜时可以在炒熟食材的最后加入适量的糖,翻炒均匀。
-煮汤时可以在最后加入适量的糖,搅拌均匀后即可。
4.醋:醋可以为菜肴增添酸味,提升整体口感。
配比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和菜肴的需要而定。
使用方法:-炒菜时可以在最后加入适量的醋,提亮菜肴的味道。
-凉拌菜时可以根据个人口味调节醋的用量,提升菜肴的口感。
5.花椒:花椒是一种具有独特风味的调味料,可以为菜肴增添香辣味道。
配比一般为:-炒菜:花椒粉=1:0.05-煮汤:花椒粉=1:0.02使用方法:-炒菜时可以在炒熟食材的最后加入适量的花椒粉,翻炒均匀。
-煮汤时可以在最后加入适量的花椒粉,搅拌均匀后即可。
总之,调味料的配比和使用方法应根据自己的口味和食材的特点来合理调整。
通过不断尝试和探索,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搭配和比例,就能做出口感丰富、美味可口的菜肴了。
烹饪时调味的注意事项
![烹饪时调味的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22f19e36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72.png)
烹饪时调味的注意事项
烹饪时调味是烹饪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让食物更加美味可口,但是如果不注意调味的方法和技巧,就会影响到食物的口感和味道。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烹饪时调味的注意事项。
要注意调味的顺序。
一般来说,先加盐再加其他调料是比较好的顺序。
因为盐可以提高食物的口感和味道,而其他调料则是为了增加食物的香味和口感。
如果先加其他调料,可能会掩盖盐的味道,导致食物口感不佳。
要注意调味的量。
调味的量要根据食材的种类和数量来确定。
如果调味过多,会使食物变得过于咸或辣,影响口感。
如果调味过少,又会使食物缺乏味道,不够美味。
因此,在调味时要根据自己的口味和经验来确定适量的调料。
要注意调味的时间。
不同的调料有不同的烹饪时间,如果在错误的时间加入调料,会影响到食物的口感和味道。
例如,有些香料需要在烹饪的最后几分钟才加入,否则会失去香味。
因此,在烹饪时要根据调料的特性和烹饪时间来确定加入的时间。
要注意调味的均匀性。
调味要均匀地分布在食物中,否则会导致食物味道不均匀。
在烹饪时,可以适当地搅拌食物,使调味均匀地分布在食物中。
烹饪时调味是烹饪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需要注意调味的顺序、
量、时间和均匀性。
只有掌握了这些注意事项,才能烹饪出美味可口的食物。
佐料的使用技巧
![佐料的使用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f6503a5b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30.png)
佐料的使用技巧佐料是烹饪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增添食物的香气和味道,提升菜品的口感和美感。
在使用佐料时,掌握一些技巧能够让菜品更加出彩,下面我将分享一些佐料使用的技巧。
1. 熟悉佐料的基本搭配原则。
不同佐料之间有一定的搭配原则,比如酱油和醋可以搭配使用,柠檬和鱼可以搭配使用,花椒和辣椒可以搭配使用等等。
熟悉这些搭配原则可以帮助我们在料理中更好地运用佐料。
2. 灵活运用盐和糖。
盐和糖是烹饪中常用的佐料,它们能够提升菜品的口味和平衡其他味道。
在使用盐和糖时,要根据菜品本身的口味和成分来调整使用量,适量的盐和糖能够提亮其他味道,但过多使用会掩盖食材的原本味道。
3. 注重佐料的新鲜度。
新鲜的佐料能够带来更好的香气和味道,所以在使用佐料时要尽量选择新鲜的产品,尤其是香草、辣椒、葱姜蒜等常用佐料。
此外,一些佐料如干辣椒、花椒等在使用前可以稍微炒一下,以释放更多的香气。
4. 正确掌握量杯和勺子的使用。
在使用佐料时,建议使用量杯和勺子来测量,以保证使用的量准确无误。
不同的菜品对佐料的需求不同,所以掌握好使用量非常重要。
5. 锻炼嗅觉和味觉。
嗅觉和味觉是掌握佐料使用技巧的重要能力,通过不断锻炼嗅觉和味觉,我们能够更准确地判断菜品所需要的佐料种类和使用量,进而提升菜品的口感。
6. 学会调配自己的调味品。
除了市售的调味品外,我们还可以尝试自己调配一些调味品,比如自制的葱油、辣椒酱、烧烤酱等。
自制调味品不仅可以根据个人口味调整配方,还可以保证原料的新鲜度和安全性。
7. 注意佐料的加入时机。
不同的佐料有不同的烹饪时机,掌握好加入时机可以使菜品更加美味。
比如,葱姜蒜通常在炒菜时先炒香,酱油和糖在烹调的最后一步加入,以保持其颜色和味道。
8. 学会搭配使用香料。
香料是佐料的一种,它们能够给菜品带来独特的香气和口感。
比较常见的香料有八角、丁香、肉桂、草果等,我们可以根据菜品的需求选择适当的香料进行搭配使用。
9. 与食材相得益彰。
做菜的小常识之调料的使用方法和调味顺序
![做菜的小常识之调料的使用方法和调味顺序](https://img.taocdn.com/s3/m/b9d1946b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6b.png)
做菜的小常识之调料的使用方法和调味顺序
做菜用到的调料使用方法和调味顺序有很多,但其实最重要的一
点是要结合食材本身的特点来搭配适当的调料,切不可照抄拷贝,否
则就会降低菜肴的风味。
首先说说调料使用方法,最常见的方法包括浸泡、点R、起拌、和拌;其中浸泡就是将调料放入沸水或冷水中浸泡,例如将香料和香草
浸泡;点r就是将调料粒头置于食物之上,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压入
食物表皮,例如放置入胡椒粒或者花椒粒;起拌则是将调料拌入热油中,使调料的香味更加凸显,盛放入食物即可,例如蒜蓉火锅的淋汁;最后拌的方法就是将调料直接和食物拌打在一起,使调料味道更加均匀,例如做蔬菜拌沙拉时,将盐、醋、油拌打在一起。
其次说说调味顺序,做菜的调味是一件决定菜肴风味的重要步骤,其顺序大致如下:首先是调理料酱汁,如酱油、醋、柠檬汁等,应最
先加入,让这些成分能平均地渗入到每一块食材之中;其次是增香剂,如香辛料、大蒜等,应在调理料渗入食材后再加入,这样可以使食材
自身的味道协调融合;之后是调节料,如盐、糖等,由于有一定的滞
留作用,因此加入时要慢慢地滴加,以不会超出最。
做菜时放调味料有哪些讲究
![做菜时放调味料有哪些讲究](https://img.taocdn.com/s3/m/ba551a20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52.png)
做菜时放调味料有哪些讲究一、味精1.对用高汤烹制的菜肴,不必使用味精。
因为高汤本身已具有鲜、香、清的特点,味精则只有一种鲜味,而它的鲜味和高汤的鲜味也不能等同。
如使用味精,会将本味掩盖,致使菜肴口味不伦不类。
2.对酸性菜肴,如:糖醋、醋熘、醋椒菜类等,不宜使用味精。
因为味精在酸性物质中不易溶解,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鲜味的效果越差。
3.拌凉菜使用晶体味精时,应先用少量热水化开,然后再浇到凉菜上,效果较好(因味精在45℃时才能发挥作用)。
如果用晶体直接拌凉菜,不易拌均匀,影响味精的提鲜作用。
4.作菜使用味精,应在起锅时加入。
因为在高温下,味精会分解为焦谷氨酸钠,即脱水谷氨酸钠,不但没有鲜味,而且还会产生轻微的毒素,危害人体。
5.味精使用时应掌握好用量,并不是多多益善。
它的水稀释度是3000倍,人对味精的味觉感为0.033%,在使用时,以1500倍左右为适宜。
如投放量过多,会使菜中产生似成非成,似涩非涩的怪味,造成相反的效果。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婴儿食品暂不用味精;成人每人每天味精摄入量不要超过6克。
6.味精在常温下不易溶解,在70C~90C时溶解最好,鲜味最足,超过100C时味精就被水蒸气挥发,超过130C时,即变质为焦谷氨酸钠,不但没有鲜味,还会产生毒性。
对炖、烧、煮、熬、蒸的菜,不宜过早放味精,要在将出锅时放入。
7.在含有碱性的原料中不宜使用味精,回味精遇碱会化合成谷氨酸二钠,会产生氨水臭味。
二、酒1.烹调中最合理的用酒时间,应该是在整个烧菜过程中锅内温度最高的时候。
比如煸炒肉丝,酒应当在煸炒刚完毕的时候放;又如红烧鱼,必须在鱼煎制完成后立即烹酒;再如炒虾仁,虾仁滑熟后,酒要先于其它作料入锅。
绝大部分的炒菜、爆菜、烧菜,酒一喷入,立即爆出响声,并随之冒出一股水汽,这种用法是正确的。
2.上浆挂糊时,也要用酒。
但用酒不能多,否则就挥发不尽。
3.用酒要忌溢和忌多,有的人凡菜肴中有荤料,一定放酒。
于是“榨菜肉丝汤”之类的菜也放了酒,结果清淡的口味反被酒味所破坏,这是因为放在汤里的酒根本来不及挥发的缘故。
调味料的正确使用顺序,进厨房必备
![调味料的正确使用顺序,进厨房必备](https://img.taocdn.com/s3/m/a1a3a7cd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2d.png)
调味料的正确使用顺序,进厨房必备调味品的种类琳琅满目,调味方法千变万化。
要做出健康美味的菜肴,把调味料一股脑儿都倒下去是万万不可的。
下面小编带大家细数一下调味品放置的先后顺序,只有知道了这些,才能作出美味健康的美食来。
1、盐1)炒肉菜,快熟了才放盐。
加入顺序:糖、酒、醋、盐、酱油。
炒肉菜,醋一定要在糖和酒之后加,否则糖不易溶解,酒的香味也很难挥发出来。
而盐要在肉八成熟的时候加,否则会让肉质变老。
酱油要最后加,以免其中丰富的氨基酸被高温破坏。
如芹菜炒肉丝,先将锅烧热,放入油,烧至五六成热时,放入肉丝煸炒至发白,点少许醋,倒入芹菜翻炒,快熟时加入盐,再放点酱油即可出锅。
2)炒素菜,翻炒几下就放盐。
加入顺序:糖、醋、盐、味精。
炒青菜跟炒肉菜不同,炒素菜应该先放盐。
这样蔬菜熟得更快,因此能保留更多的营养。
先把锅烧热,放入油烧至五六成热时,(这时可根据喜好放葱姜等爆出香味),放入青菜煸炒几下,下入盐继续翻炒,颜色变翠绿即熟,如素炒菠菜、清炒油麦菜等。
2、食糖在烹调中添加食糖,可提高菜肴甜味,抑制酸味,缓和辣味。
如果以糖着色,待油锅热后放糖炒至紫红色时放入主料一起翻炒;如果只是以糖为调料,在炒菜过程中放入即可;而在烹调糖醋鲤鱼、糖醋藕片等菜时,应先放糖,后放盐。
3、料酒料酒主要用于去除鱼、肉类的腥膻味,增加菜肴的香气。
料酒应该是在整个烧菜过程中锅内温度最高时加入,腥味物质能被乙醇溶解并一起挥发掉;而新鲜度较差的鱼、肉,应在烹调前先用料酒浸一下,让乙醇浸入到鱼、肉纤维组织中去,以除去异味。
4、醋醋不仅能祛膻、除腥、解腻、增香,软化蔬菜纤维,还能避免高温对原料中维生素的破坏。
做菜放醋的最佳时间在“两头”,有些菜肴,如炒豆芽,原料入锅后马上加醋,既可保护原料中的维生素,同时又能软化蔬菜中的纤维; 而有些菜肴,如糖醋排骨、葱爆羊肉,原料入锅后加一次醋,其作用是祛膻、除腥,菜肴临出锅前再加一次,以解腻、增香、调味。
5、酱油酱油可增加食物的香味,并使其色泽更加亮丽,从而增进食欲。
调味料使用规律 厨师必修
![调味料使用规律 厨师必修](https://img.taocdn.com/s3/m/a2faeb13f111f18583d05a6d.png)
孔子的一句“不得其酱不食”充分说明了调味文化的源远流长。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调味料以其绝对优势占据着日常生活的重要位置。
不论是刚刚踏入厨房的新手,还是深谙厨事的高手,想要做出好吃的食物,还要懂得运用调味料。
使食材变成盘中的佳肴。
入厨必备调味料之基础篇1 醋酸味不像咸味和甜味可以单独构成一种美味,酸味不适宜独行,但酸味的最大特点在于它能与各种味道交融组合,左右逢源。
食醋味酸而醇厚,液香而柔和,是烹饪中不可少的调味品。
RedboX醋的烹饪作用:l.可以调和菜肴的滋味,增加菜肴的香气,提高菜肴的营养价值。
2.能够调节和刺激食欲,促进消化和吸收。
3.在原料加工中,可防止某些果蔬类”锈色”的发生,如煮藕等容易变色的蔬菜时放点醋,就可以避免出现上述情况。
4.在炖肉时加点醋,可以使肉类食品更易熟。
食而有道:陈醋:山西老陈醋是北方最著名的食醋,是以高梁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食醋。
特色:色泽黑紫,液体清亮,酸香浓郁,醇厚不涩,特别适合烹制凉拌菜,可以增加菜肴的鲜香。
香醋:镇江香醋是以优质糯米为原料,酿造出来的食醋。
特色:酸而不涩,香而微甜,适合佐食包子、饺子或者螃蟹、虾等海鲜。
米醋:米醋是以优质大米为原料,酿造而成的食醋。
特色酸味纯正,香味柔和,适合炒制菜肴或者烹调海鱼时使用。
白醋:是一种无色透明的食醋,分为酿造白醋和化学合成白醋,合成白醋有醋的酸味,但没有醋的香味,建议烹调时使用酿造白醋。
特色:适合烹制本色菜肴和浅色菜肴。
2 酱油XX酱油是一种色、香、味俱佳而又营养丰富的调味料,在炒、煎、蒸、煮或凉拌时,按照需要加入适量的酱油,就会使菜肴色泽诱人,香气扑鼻,味道鲜美。
这是因为,酱油中氨基酸的含量多达I 7种,此外,还含有各种B族维生素和安全无毒的棕红色素。
RedboX食而有道:酱油:是用黄豆、麦、麸皮酿造的液体调味品。
颜色:红褐色偏黑。
味道:有独特的酱香味道,口感介于老抽和生抽之问,没有生抽那么甜,也没有老抽那么甜。
调味品使用指南
![调味品使用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00e91579a45177232f60a2d7.png)
一道菜做得好坏,关键要喜欢吃,这就有个调味技巧问题,调味应视原料新鲜程度而定。
(1)新鲜的、自身有鲜味的原料,调味不宜过重,以免喧宾夺主。
(2)原料已不新鲜,调味时可稍重,以解除邪味。
(3)腥膻味重的原料,应适量多加些调味品,以减邪增新。
(4)本身无特殊味道的原料,除加入鲜汤外,还应施以相应调味品菜肴的质量好坏与调味品的添加顺序正确与否关系十分密切。
如果顺序颠倒,不仅影响作用发挥,还影响菜的质量和味道。
家庭中使用的调味品不外是糖、盐、料酒、酱油、醋、味精等。
烹调时,一般投放的顺序是先放糖,后放盐,然后依次的顺序是料酒、醋、最后是酱油、味精。
烹调时,最后放酱油的原因是,酱油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和糖类,这些物质均经不起高温久煮。
在高温下氨基酸会失去鲜味,糖分也会焦化变酸,食后对人体有害。
至于味精所含的谷氨酸钠,在高温下不仅失去鲜味和营养,还会产生有毒物质,所以,酱油、味精应放在各种调味品之后。
加碘盐是用碘化钾按一定比例与普通食盐混匀专供缺碘和甲状腺肿高区使用的。
由于碘是一种比较活泼、易于挥发的元素,含碘食盐在贮存期间可损失20%~25%,加上烹调方法不当又会损失15%~50%。
因此,使用加碘食盐,贮存容器要加盖盖严,并快取快盖同时在炒菜时不要先加盐,应在菜即将出锅时加盐,防止高温挥发减少含碘量,降低效果。
味精,又名谷氨酸钠,它不但没毒,还有一定营养作用,但使用不当,不仅失味,且对人体有害,因此使用味精应注意以下五点:(1)注意投放的温度。
味精在120度的高温下会变成焦谷氨酸钠,不仅失去鲜味和营养,还有毒性,因此炸制食品,急火快炒时,不宜使用,投入味精的适宜温度为70~80度,此时鲜味最浓。
(2)注意投放时间。
最好在汤菜出锅前投放,不要提前,也不要与原料同时投入或烹调中加入。
腌煨菜时不要使用味精。
(3)注意适量,不必每天必用,每菜必用,以防止对其产生依赖性。
联合国粮农组织及联合国食品增加剂专家委员会规定,每天允许摄取量(食物中原有除外)为每公斤体重为120毫克,即50公斤体重的人每天允许使用6克。
调味有原则,七点必记住
![调味有原则,七点必记住](https://img.taocdn.com/s3/m/af41bb10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8f.png)
调味有原则,七点必记住
1. 根据原料性质准确调味。
新鲜的鸡、鱼、虾和蔬菜等,调味不应过重,以免掩盖天然的鲜美滋味;腥膻气味较重的原料,如鱼、虾、牛羊肉及内脏类,调味时应酌量加些去腥解腻的调味品,以便去异味增鲜味。
2. 根据菜肴的色泽调味。
如“芙蓉鸡片”这道菜,要求“色泽洁白,入口滑嫩”。
调味时就要用盐、白酱油、味精等无色的调料来进行烹制,否则会影响到菜肴本身的特点要求。
3. 根据菜肴的烹调方法进行调味。
如干炸类的菜肴,就比较适合用白糖、番茄酱、橙汁等甜酸味为主,或以鱼香、辣酱汁等咸辣味为主的调料进行调味;清蒸的菜肴,就要使用蒸鱼豉油、鸡汁等清淡鲜香类的调料,这样才能突出其应有的清鲜和原汁原味。
4. 根据菜肴的口味要求来调味。
如:“糖醋里脊”、“麻辣豆腐”、“鱼香肉丝”等菜肴。
这就要求调味时要根据菜肴的口味要求
来适时、适量地放置不同的调味料。
5. 因时调味。
如在冬季,由于气候寒冷,因而喜用浓厚肥美的菜肴;炎热的夏季则嗜好清淡爽口的食物。
6. 根据进餐者口味相宜调味。
比如家里来了一位不嗜辣味的客人,烹调“鱼香肉丝”时就要少放辣椒,仅突出一点辣味便可。
7. 应选用优质调料调味。
比如做川菜的“鱼香肉丝”,就必须用泡辣椒,这样做出来的味道就非常正宗。
调味料的使用规律
![调味料的使用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e44199e4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ff.png)
调味料的使用规律一)液体味料酱油:可使菜肴入味,更能增加食物的色泽。
适合红烧及制作卤味。
蚝油:蚝油本身很咸,可以糖稍微中和其咸度。
沙拉油:常见的烹调用油,亦可用于烹制糕点。
麻油(香油):菜肴起锅前淋上,可增香味。
腌制食物时,亦可加入以增添香味。
米酒:烹调鱼、肉类时添加少许的酒,可去腥味。
辣椒酱:红辣椒磨成的酱,呈赤红色黏稠状,又称辣酱。
可增添辣味,并增加菜肴色泽。
甜面酱:本身味咸。
用油以小火炒过可去酱酸味。
亦可用水调稀,并加少许糖调味,风味更佳。
辣豆瓣酱:以豆瓣酱调味之菜肴,无需加入太多酱油,以免成品过咸。
以油爆过色泽及味道较好芝麻酱:本身较干。
可以冷水或冷高汤调稀。
蕃茄酱:常用于茄汁、糖醋等菜肴,并可增加菜肴色泽。
醋:乌醋不宜久煮,于起锅前加入即可,以免香味散去。
白醋略煮可使酸味较淡。
鲍鱼酱:采用天然鲍鱼精浓缩制造而成,适用于:煎、煮、炒、炸、卤……等等XO酱:大部份主要是由诸多海鲜精华浓缩而成,适用于各项海鲜料理。
(二)固体味料盐(低钠盐):烹调时最重要的味料。
其渗透力强,适合腌制食物,但需注意腌制时间与量。
糖:红烧及卤菜中加入少许糖,可增添菜肴风味及色泽。
味精:可增添食物之鲜味。
尤其加入汤类共煮最适合。
发粉:加入面糊中,可增加成品之膨胀感。
面粉:分为高、中、低筋三种。
制作面糊时以中筋面粉为区。
用于沾粉油炸时则具著色功能。
甘薯粉:多用于油炸物之沾粉。
亦可作为芡粉。
生粉:为芡粉之一种,使用时先使其溶于水再勾芡,可使汤汁浓稠。
此外,用于油炸物的沾粉时可增加脆感。
用于上浆时,则可使食物保持滑嫩。
小苏打粉:以适量小苏打腌浸肉类,可使肉质较松滑嫩。
豆豉:干豆豉用前以水泡软,再切碎使用。
湿豆豉只要洗净即可使用。
(三)辛香料葱:常用于爆香、去腥。
姜:可去腥、除臭,并提高菜肴风味。
辣椒:可使菜肴增加辣味,并使菜肴色彩鲜艳。
蒜头:常用之爆香料,可搭配菜色切片或切碎。
花椒:亦称川椒,常用来红烧及卤。
花椒粒炒香後磨成的粉末即为花椒粉,若加入炒黄的盐则成为花椒盐,常用於油炸食物沾食之用。
调味要掌握哪些基本原则
![调味要掌握哪些基本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7b6c344c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83.png)
调味要掌握哪些基本原则
调味要掌握哪些基本原则?
在调味时必须掌握下列儿个基本原则:
一、下料必须恰当:在调味时,用什么调味品,使用量多少,都必须掌握好.这就先要共体了解菜肴对味道的要求,然后分清主次,适当掌握。
比如有些菜肴以酸为主,其他为辅;有些菜肴则以麻辣为主,其他为轴.因此要根据这些对味道的要求恰当地掌握好。
二、要适应地方口味:人们的口味往往是随着地区、物产、气候以及风俗习惯而有所不同.如江苏人喜吃甜味,江西人喜吃酸味,川、湘人喜吃辣味,广东人喜吃清、爽、淡、香、酥,河北、山东人喜吃葱、蒜.口味不同是形成各个地方菜风味不同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调味时必须根据各种地方菜的特色进行不同的处理。
三、要结合季节的变化:人们的口味往往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比如在天气炎热时,人们往往喜欢吃一些味道较清淡的菜肴.在调味时就必须按照这些要求予以照顾,才能适应人们的门味.
四、要根据原料的不同性质加以适当处理:(1)要突出新鲜原料本身的美味,不要被调味品的味道所掩盖.例如新鲜的鸡、鸭、鱼、虾、蔬菜等,调味均不宜太重,也就是不宜太咸、太甜、太酸或太辣.因为这些原料本身都有很鲜美的滋味,人们吃用这些原料制成的菜肴,主要就是品尝原料本身的美味,如果调味太重,就会把原料本身的美味掩盖了,这样反为不美.(2)带有腥腆气味的食材,要调入去腥艘的调味品.例如鱼、虾、牛、羊、内胜等,都带有一些腥腹气味,在调味时就应根据菜肴的不同特性,调入酒、姜、葱、枯等调味品,以解除其腥腋气味.(3)本身缺乏显著滋味的原料,要适当增加调味以补其滋味的不足.例如鱼翅、海参、燕窝、海蟹等,本身都是没有什么滋味的,调味时必须加入鲜汤(上汤)或其他调味品.使之变成有滋味的佳肴。
调味料的使用方法
![调味料的使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9f41048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a1.png)
调味料的使用方法1. 调味料的种类调味料是指用于增加和调整食物口感和味道的物品。
常见的调味料包括盐、酱油、蚝油、糖、醋、味精、辣椒酱等。
2. 如何使用调味料2.1 盐在烹饪时,一般在炒菜之前加少许盐来提升菜肴的口感。
但过度使用盐会让菜肴变得过咸,所以要谨慎。
另外,一些烹饪方法还可以使用海盐、花盐等不同种类的盐。
2.2 酱油酱油有浓淡之分,通常根据菜肴需要选择不同的浓度。
在烹饪时,可以先加入酱油,再调整口味。
另外,酱油还可以用于蘸菜和作为调味汁使用。
2.3 蚝油蚝油是一种增加菜肴香味和颜色的调味料。
与其他调味料一样,使用时应该注意控制用量。
蚝油通常在炒菜时加入,而放在煮汤中会加强汤的味道。
2.4 糖糖可以平衡酸度和咸度,以及增加菜肴的甜度。
在烹饪时,糖通常在加入酱油或其他咸调味料后加入,以调整口感。
另外,糖还可以用于糖醋汁、甜酱等的制作。
2.5 醋醋可以改善肉类中的腥味,也可以突出菜肴的酸味。
在烹饪时,醋通常在最后加入,以调整口味。
另外,醋还可以用于糖醋汁、酸菜等的制作。
2.6 味精味精是一种增强味道的添加剂。
在烹饪时,味精应该在其他调味料加入后使用,以增加菜肴的口感。
但过度使用味精会影响健康,所以使用时要适量。
2.7 辣椒酱辣椒酱可以让菜肴更加香辣美味。
在烹饪时,可以加入适量的辣椒酱,但要掌握好辣度,以不影响食用体验。
3. 总结在烹饪和享用美食中,调味料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使用不同的调味料,可以让菜肴味道更加丰富美味。
但使用调味料也要注意适量,不能过度影响食物口感和健康。
调味料的使用原理有哪些
![调味料的使用原理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858211ea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d5.png)
调味料的使用原理有哪些
调味料的使用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增强口感:调味料可以增强食物的风味,使其更加美味。
比如,盐可以增加食物的咸味,糖可以增加食物的甜味,酱油可以增添食物的鲜味等。
2. 平衡风味:调味料可以用来平衡食物的味道,使其更加均衡。
例如,醋可以中和过于甜的味道,柠檬汁可以增加酸度,使食物更加清爽。
3. 提升食物颜色:调味料还可以用来提升食物的颜色,使之更加鲜艳。
例如,番茄酱可以赋予食物红色,抹茶可以增加绿色。
4. 去腥补味:一些调味料可以去腥或补味。
例如,姜可以中和鱼或肉的腥味,这也是为什么在制作鱼肉料理时常常使用姜片。
5. 提供丰富营养:一些调味料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例如大蒜富含维生素C和硒等。
这些调味料在食物中的使用可以为人体提供额外的营养。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菜系和地域有不同的调味料使用原理,并且个人口味也会影响调味料的使用。
使用调味料时,要根据具体食材和个人口味进行搭配和调整。
烹饪中的调味料的合理使用
![烹饪中的调味料的合理使用](https://img.taocdn.com/s3/m/917b1b43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f4.png)
烹饪中的调味料的合理使用在烹饪过程中,调味料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合理的使用调味料可以增添菜肴的口感、提升食欲,使得菜品更加美味可口。
然而,过量或不当使用调味料可能会导致菜品味道过于浓烈或者失去原本的风味。
因此,熟练掌握调味料的使用是每位烹饪爱好者必备的技能之一。
一、合理的使用调味料之前需了解食材特点在使用调味料之前,我们需要了解食材自身的特点。
比如,清淡的蔬菜需要搭配味道浓郁的调味料,而融汇了各种风味的肉类菜品则需要更加细腻的调味。
因此,合理的使用调味料应该基于食材的特点,做到相得益彰,使得味道更加鲜美。
二、调味料的种类及特点1.盐:盐是最常见的调味料之一。
它可以提升食材的鲜味,增添菜品的口感。
但是,过量使用盐会使菜肴过于咸味,影响整体口感。
因此,在使用盐时应该适量控制,根据菜肴的需要进行调整。
2.酱油:酱油是亚洲烹饪中常用的调味料,它具有独特的咸味和鲜味。
但是,酱油的使用也需要注意,因为它会使菜肴的色泽变深,可能会掩盖食材原有的颜色。
因此,在使用酱油时应该根据需要适量加入,并注意调整使用其他调味料以保持菜品的色泽。
3.味精:味精是一种增味剂,可以提升菜肴的鲜味。
然而,味精的使用也需要谨慎,因为过量的味精会破坏菜肴的原本风味。
合理的使用味精应该根据食材的需要进行,不过度使用。
4.白胡椒粉和黑胡椒粉:胡椒粉是常用的调味料,它能够增添菜肴的香气和辣味。
白胡椒粉和黑胡椒粉有所不同,白胡椒粉的味道相对较轻,适用于清淡的菜肴,而黑胡椒粉的味道较浓郁,适合于口感丰富的菜品。
因此,在使用胡椒粉时需要根据菜肴的要求进行选择。
5.其他调味料:除了上述常用的调味料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调味料,比如蚝油、花椒、五香粉等。
这些调味料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和风味,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使用。
三、合理搭配调味料提升菜品口感在烹饪过程中,调味料的搭配也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的调味料之间可以相互补充、增强,使得菜品的口感更加丰富。
例如,在炒菜时,可以利用盐和酱油相互搭配,调出菜品的咸鲜味;在烤肉时,可以使用黑胡椒粉和其他香料相结合,增添菜品的香气。
调味料的添加顺序
![调味料的添加顺序](https://img.taocdn.com/s3/m/a9a22eff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b3.png)
调味料的添加顺序加调味料时记得这个顺序:糖、酒、盐、醋、酱油、味精。
油热锅(滴水打转)加油游锅=不粘锅炒菜时应先把锅烧热,再倒入食油,然后再放菜。
炒菜要用八成热的油。
当油温高达200℃以上,会产生一种叫做”丙烯醛”的有害气体。
它是油烟的主要成分,还会使油产生大量极易致癌的过氧化物。
用豆油、菜籽油做菜时,为减少蔬菜中维生素的损失,一般应炒过菜后再放盐;用花生油做菜,由于花生油极易被黄曲霉菌污染,故应先放盐炸锅,这样可以大大减少黄曲霉菌毒素;用荤油做菜,可先放一半盐,以去除荤油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量,尔后再加入另一半盐。
号外小贴士:做菜还要注意盖严锅盖,否则,水蒸气大量蒸发,溶解于水的维生素也随之蒸发散失,就连食物的香味也会飘散而去。
糖糖除能供给人体丰富的热量、增加甜味外,还可以调和口味、增进菜肴色泽的美观。
菜中加糖,能增加菜的风味;腌肉中加糖,能促进胶原蛋白质膨润,使肉组织柔软多汁;炒鸡蛋时加入少量的砂糖,会使蛋白质变性的凝固温度上升,从而延缓了加热时间,加上砂糖具有保水性,因而可使蛋制品变得膨松柔软;做红烧肉时加糖,可以提升肉的鲜味。
不过记得,糖要在入锅早期就加哦。
盐盐可使蛋白质凝固,因此烧煮含蛋白质丰富的原料(如鱼汤),不可以先放盐。
最好等汤煮好快起锅时再放盐。
但如果炒蔬菜,则可以早点放盐,这样蔬菜熟得快。
制作糖醋鱼等时,先放糖后加盐。
否则食盐的“脱水”作用会促进菜肴中蛋白质凝固而“吃”不进糖分,造成外甜里淡。
在做肉类菜肴时,为使肉类炒得嫩,在炒至八成熟时放盐最好。
醋蔬菜下锅后最好就加一点醋;炒土豆时加醋,可避免烧焦,又可分解土豆中的毒素,并使色、味相宜。
煮肉时,加上少量醋容易炖烂,味道也好。
味精当受热到120℃以上时,味精会变成焦化谷氨酸钠,不仅没有鲜味,还有毒性。
味精在70℃-90℃时使用效果最好,因此一定要在菜起锅之后放。
号外小贴士:味精摄入过多会使人体中各种神经功能处于抑制状态,从而出现眩晕、头痛、肌肉痉挛等不良反应。
调味小技法
![调味小技法](https://img.taocdn.com/s3/m/29303c20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0d.png)
调味小技法一、如何调味才够味 ?第一,你得注意调味的顺序。
正确的应为:砂糖、盐、醋、酱油、味精。
因为砂糖的分子比盐大,依分子大小的先后加入,才不会造成渗透,最后再加入酱油和味精,味道才不会流失。
第二,调味小诀窍。
1.炖煮食物时,在硬的食物变软之后,才能加入调味料。
2.煸炒食物时要快速调味,砂糖、盐可以撒在材料上,酱油、酒则应从锅边淋下。
3.调味料必须用液体(高汤、水)来混合,才能够使材料均匀调味。
4.为了防止鱼腥味或鱼的甜味溶出,必须先把调味液煮过以后再加入。
5.通常牛肉、猪肉用酱油、酒、姜汁调味。
6.味道清淡的鸡肉或虾子、乌贼等,则用盐、酒、姜汁调味。
7.调味之后,裹上蛋清或嫩肉粉,可防止肉质变硬,或加入少量的油,这样翻炒时肉片才不会粘在一起。
8.醋渍食物或浸料理,要吃以前才拌入调味液,如果太早加调味液会使食物出水。
二、油炸食物如何才有干酥口感 ?油炸食物很难吗?油炸物最好吃的状态是在于刚完成时的干酥口感,但这种口感是需要在油炸时掌握一些要诀才能做到!1.份量:一次油炸的份量,约为油的表面积之一半,如果份量过多,会使油的温度下降、拉长油炸时间,反而无法炸出干酥的成品。
2.温度:炸鱼、带骨的鸡肉,先使用低温(160℃)的油来炸熟,然后用漏勺捞起,将油加热(180℃)再炸一次,使其上色,并去除多余的水分,就可使食物变干酥。
重复使用油的处理方法觉得炸过一次的油丢掉太可惜了吗?只要好好处理,炸油还是可以再使用的:1.残渣会造成油的恶化,记得趁油热时用滤纸将残渣沥净,冷油会产生粘性。
2.让油充分冷却,封好后,放在阴暗处保存。
3.油炸的顺序正确可以让油使用更久:先炸虾类→炸西式油炸物→炸鱼、炸鸡块等。
因为裹面粉的油炸物会让面粉散落油中,污染了油,所以最好在最后才炸。
三、牛肉放久了如何才能变得美味?以下5种方法能帮助您将又干又硬的牛肉变得美味:1.将牛肉浸泡在醋或酒中,用保鲜膜包住冷藏,可以让牛肉变软。
2.在牛肉上覆盖菠萝或奇异果切片,用保鲜膜包住1小时,牛肉就会变软。
烹饪时调味的注意事项
![烹饪时调味的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8f820901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20.png)
烹饪时调味的注意事项
1. 分清不同调味品的作用:盐会增强食材的味道;糖会平衡和减少酸味;醋会增加酸味;酱油会增加咸味和深度;酒会增加风味。
2. 注意使用量:不同的调味料使用量不同,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口感。
一般来说,宁可少放,也不要多放。
3. 调味顺序:一般先加入盐,然后再加其他调味料。
因为盐和其他调味料的化学反应会影响口感。
4. 调味时间:不同的调味料加入时间不同。
比如,醋加入时间过早可能会破坏食材的蛋白质,酱油加入时间过晚可能会让菜色颜色发黑。
5. 尝味:调味时可以适当地尝一尝,根据个人口味来做适当的调整。
但要注意不要频繁尝味,以免口味过于复杂。
6. 平衡调味:不同的食材和调味料之间要有平衡,避免某一种调味料过于突出。
最好在调味后等一段时间再尝味,以确保味道充分融合。
炒菜放调味料的顺序注意放调味料的顺序,正确的应为:糖、盐、醋、酱油、味精。
![炒菜放调味料的顺序注意放调味料的顺序,正确的应为:糖、盐、醋、酱油、味精。](https://img.taocdn.com/s3/m/78e53821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8d.png)
炒菜放调味料的顺序注意放调味料的顺序,正确的应为:糖、盐、醋、酱油、味精。
炒菜放调味料的顺序注意放调味料的顺序,正确的应为:糖、盐、醋、酱油、味精。
因为糖的分子比盐大,依分子大小来先后加入,才不会造成渗透。
最后加入酱油和味精,它们的味道才不会流失。
糖可以在炒菜前就加入。
炒蔬菜,则可以早点放盐,这样蔬菜熟得快。
另外,有些菜需要加酒,最好在糖之后加入,能去除腥味及软化食物。
炖煮食物时,在硬的食物变软之后,才能加入调味料;煸炒食物时要快速调味,糖、盐可以入锅前就撒在材料上,酱油、酒则应从锅边淋下。
调味料必须用液体(高汤、水)来混合,才能够使材料均匀调味。
为了防止鱼腥味或鱼的甜味溶出,必须先把调味液煮过以后再加入。
调味之后,裹上蛋白或嫩肉粉可防止肉质变硬,或加入少量的油,这样翻炒时肉片就不会黏在一起。
用醋渍食物或浸料理,要吃前才拌入调味料,如果太早加入调味液会使食物出水。
炒菜的四个步骤1.炝锅炝锅香味从何来?无非是葱、姜、蒜、辣椒、花椒。
方法:把干净的锅烧热,放油,然后就放入辣椒、姜末、蒜末,待其出香味,立刻放入主料。
2.炒肉无论是肉片、肉丝还是肉末,炒的时候最好放姜片或姜末,以去肉腥味。
方法:干净的锅(必须很干净,否则锅里的菜就会被烧得很黑)烧热,放油,火不要太大,不待油太热就放入腌好的肉,炒散它。
待基本都变了色,可放入适量料酒(若不喜欢料酒的味道可以免之)、生抽,然后就可以放入主料(菜),共炒之。
若要肉鲜嫩好吃,那么就要把刚刚炒好的(甚至还有点欠火候的)肉先盛出来,另外炒主菜。
待主菜基本上炒好了,再把肉倒进去,调味,翻炒几下,出锅。
大火急炒:通过大火急炒的方法,可缩短各种副食原料的加热时间,降低原料中营养成分的损失率。
3.撒葱花多数菜式是临关火的时候撒葱花,这样葱花又好看又好吃。
4.勾芡勾芡基本上都是关火以前的最后一道工序。
方法:淀粉放入碗中,用凉水搅匀,搅到无颗粒,备用。
倒入锅里前要再搅一下,因为淀粉会沉淀。
做菜的小常识之调料的使用方法和调味顺序
![做菜的小常识之调料的使用方法和调味顺序](https://img.taocdn.com/s3/m/183e1a3f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0b.png)
做菜的小常识之调料的使用方法和调味顺序
做菜的小常识之调料的使用方法和调味顺序
1. 调味顺序:调味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过程,要求按照一定的顺
序进行。
一般而言,调料要分为油脂、盐调味、糖调味、酱、调料酒
等几种。
油脂可以直接烹饪,而其余调料都要在最后加入,通过对菜
肴混合短时间的烹饪,来得到一道口感十足的食物。
2. 使用方法:调味料都有自己的特性,因此在使用的时候要按照
不同的方法。
例如,盐要加入在烹饪的初期,以便实现拔出锅色的效果;酱料则在最后加入,以突显菜肴的口感;而糖则在烹饪期间不宜
加入太多,否则会影响食物的口感。
3. 保养调味料:使用调味料前,需要认真审核调味品的质量,尤
其是油脂和盐,它们的新鲜是影响菜肴口感的重要因素。
同时,要按
照要求将调味料妥善保存,保持干燥、清洁,以防被污染或变质。
4. 选择搭配:调料的选择也要根据具体食物而定,不能随意搭配。
一般而言,清淡菜品适合淡调料,重口味菜肴要有浓稠油脂和重口味
调料,以增加菜肴的营养和口感。
调料还要注意结合特定烹饪方法,
来体会菜肴最美味的口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味料的使用规律
厨房美食大餐2018-06-18 20:27:23
一)液体味料
酱油:可使菜肴入味,更能增加食物的色泽。
适合红烧及制作卤味。
蚝油:蚝油本身很咸,可以糖稍微中和其咸度。
沙拉油:常见的烹调用油,亦可用于烹制糕点。
麻油(香油):菜肴起锅前淋上,可增香味。
腌制食物时,亦可加入以增添香味。
米酒:烹调鱼、肉类时添加少许的酒,可去腥味。
辣椒酱:红辣椒磨成的酱,呈赤红色黏稠状,又称辣酱。
可增添辣味,并增加菜肴色泽。
甜面酱:本身味咸。
用油以小火炒过可去酱酸味。
亦可用水调稀,并加少许糖调味,风味更佳。
辣豆瓣酱:以豆瓣酱调味之菜肴,无需加入太多酱油,以免成品过咸。
以油爆过色泽及味道较好
芝麻酱:本身较干。
可以冷水或冷高汤调稀。
蕃茄酱:常用于茄汁、糖醋等菜肴,并可增加菜肴色泽。
醋:乌醋不宜久煮,于起锅前加入即可,以免香味散去。
白醋略煮可使酸味较淡。
鲍鱼酱:采用天然鲍鱼精浓缩制造而成,适用于:煎、煮、炒、炸、卤……等等
XO酱:大部份主要是由诸多海鲜精华浓缩而成,适用于各项海鲜料理。
(二)固体味料
盐(低钠盐):烹调时最重要的味料。
其渗透力强,适合腌制食物,但需注意腌制时间与量。
糖:红烧及卤菜中加入少许糖,可增添菜肴风味及色泽。
味精:可增添食物之鲜味。
尤其加入汤类共煮最适合。
发粉:加入面糊中,可增加成品之膨胀感。
面粉:分为高、中、低筋三种。
制作面糊时以中筋面粉为区。
用于沾粉油炸时则具著色功能。
甘薯粉:多用于油炸物之沾粉。
亦可作为芡粉。
生粉:为芡粉之一种,使用时先使其溶于水再勾芡,可使汤汁浓稠。
此外,用于油炸物的沾粉时可增加脆感。
用于上浆时,则可使食物保持滑嫩。
小苏打粉:以适量小苏打腌浸肉类,可使肉质较松滑嫩。
豆豉:干豆豉用前以水泡软,再切碎使用。
湿豆豉只要洗净即可使用。
(三)辛香料
葱:常用于爆香、去腥。
姜:可去腥、除臭,并提高菜肴风味。
辣椒:可使菜肴增加辣味,并使菜肴色彩鲜艳。
蒜头:常用之爆香料,可搭配菜色切片或切碎。
花椒:亦称川椒,常用来红烧及卤。
花椒粒炒香後磨成的粉末即为花椒粉,若加入炒黄的盐则成为花椒盐,常
用於油炸食物沾食之用。
胡椒:辛辣中带有芳香,可去腥及增添香味。
白胡椒较温和,黑胡椒味则较重。
八角:又称大茴香,常用于红烧及卤。
香气极浓,宜酌量使用。
干辣椒:将籽去除,以油爆炒时,需注意火候,不宜炒焦。
红葱头:切碎爆香时,应注意火候,若炒得过焦,则会有苦味。
五香粉:五香粉包含桂皮、大茴香、花椒、丁香、甘香、陈皮等香料,味浓,宜酌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