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338881_德阳市智慧城市大脑建设实践与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规划
NO.05 2023
94
智能城市 INTELLIGENT CITY
德阳市智慧城市大脑建设实践与探索
赵斌1 彭艳芳2 陈志彬3 范彩云3 周
坤3
(1.德阳市政务服务中心,四川 德阳 618020;2.西南石油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四川 成都 610500;
3.四川通信科研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300)
摘
要:文章通过分析新型智慧城市、城市大脑建设背景、存在的问题和措施以及城市治理现代
化要求,以四川省德阳市为例,提出“3+3”城市大脑模型,结合属地特色,探索适合一般城市治理的数字化转型模式。
实践表明,德阳“3+3”城市大脑模型可以充分利用已有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成果,在城市大脑数据共享、跨部门业务协同、城市精细治理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运行成效,可为其他城市在城市治理现代化建设方面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大脑;城市管理;感知总线;事件总线;数据总线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936(2023)05-0094-03DOI :10.19301/ki.zncs.2023.05.029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要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城市数据大脑建设,以数字化转型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
城市管理者应积极运用技术手段改善城市治理,通过创新城市类人体思维模式,探索打造城市智慧大脑辅助城市治理,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精细化、智能化,寻找城市管理痛点、难点、堵点等社会问题的有效解决途径。
1 智慧城市引入及城市治理面临问题分析
自2012年开始,我国陆续开始了智慧城市的试点工作,截至目前智慧城市的建设范围扩展到全国300多个城市[1]。
智慧城市建设初期主要以主责主业效能提升为主,对多跨协同流程、调度机制缺少系统研究,导致城市级的事件快速处置和闭环易出现通而不畅的现象。
为了提高城市治理效率,2015年我国科学院团队研究提出了城市大脑的概念和定义[2],于2016年在杭州试点首次建设城市大脑[3],截至目前上海、深圳等地也提出了一网统管、一网通办等城市大脑创新模式[4]。
从各地建设经验来看,城市大脑成功的关键在于对社会治理多元价值目标进行整合、包容和实现[5],通过业务、数据、技术的融合协同,实现对城市管理体制、机制的改进和提升,在此过程中,需要系统性破解的城市大脑建设关键问题包
括:(1)强化感知体系建设,提升对城市全面感知能力。
由于城市类人体感知神经元[6]不足,导致城市治理事件发现无法由点扩面,在部分业务场景下还需要依赖城管员、网格员、12345市民热线上报等传统方式,无法实现对城市事件的准确掌握。
(2)强化指挥体系建设,真正实现多跨业务协同能力。
由于缺乏强有力支撑手段,导致跨部门之间业务链条尚未高效闭环,部分跨部门事件需要人工干预、电话协调、函件往来等,效率较低,无法真正实现以数据为核心的高效业务协同和闭环。
2 新型城市大脑概念模型
围绕生长、演进,使城市大脑像人一样拥有生命和智慧,持续迭代进化,文章提出“3+3”城市大脑概念模型,优化了城市大脑的感知—传输—思考—决策链条,进一步赋能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的全面感知、高效协调、智能决策和精准治理。
三级协同。
规划建设市、县、街道三级贯穿协同的枢纽平台,实现城市运转事件分类分级处理和协同,优化城市类人体各单元的运作模式。
市级平台解决城市级事件的大闭环,县级平台解决县域事件的中闭环,街道级平台解决街道级事件的小闭环。
通过三级平台模型实现事件分类分级,就近快速处理,提升大脑运作效能。
三类总线。
感知总线是城市大脑的末梢神经,
收稿日期:2023-02-08
作者简介:赵斌,硕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网络规划、数据要素分析。
引用本文:赵斌,彭艳芳,陈志彬,等.德阳市智慧城市大脑建设实践与探索[J].智能城市,2023,9(5):94-96.
智能规划
NO.05 2023
95
智能城市 INTELLIGENT CITY
可以实现对城市发展过程和社会事件描述映射,快速发现和数字化转换,形成万物互联、虚实共生的城市镜像,能够透彻地感知、了解城市运行情况。
事件总线是城市的多维多层综合表达,是城市治理事件的数字化表现和交互支撑,可有效执行指令的快速传递和分发。
数据总线是城市大脑智能内核,能够解决数据互通和共享的问题。
数据总线基于感知、事件体系的贯通穿透能力,融合汇集了城市运行信息,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算力网络等技术手段让大脑具备自学习、自优化特征。
德阳市“3+3”城市大脑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感知、事件、数据等3个总线相互支撑,实现了城市大脑由外向内的多源汇聚,从信息技术到产业发展融合促进,在交互融合中不断创新发展,通过感知终端、边缘计算、事件分级分类和预处理规则,提升前端事件发现、分发、处置的自动化程度,由信息化到数字化再到智能化的可持续发展治理体系,为城市整体智能化治理赋能,促进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
3 德阳市新型城市大脑建设实践3.1 体系设计
德阳市“3+3”型城市大脑体系设计模型如图2所示。
德阳市以《智慧德阳规划(2020—2025年)》为引领,在新型智慧城市数字底座建设基础上,围
绕城市现代化治理能力提升,设计“3+3”城市大脑体系,通过数字底座和场景建设为城市大脑建设积累了实践经验,分步探索、实践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之路。
3.2 关键创新
建设城市数字底座。
德阳城市大脑整体构架上遵循一体化、集中化、共享化,建立了三横三纵的技术架构,打造城市数字基础设施,通过建设区块链BaaS平台、低代码平台、AI中台、API市场、融合通信、安全资源池等数字化部件,统一了全市数字化发展技术支撑,强化了城市虚实镜像的表达、交互和协作,加强包含城市管理、社会治理要素在内的城市各领域数据资源归集,推动数据有效性实时性提升;不断加强各中台公共服务建设,实现中台能力敏捷输出,搭建人工智能AI中台和区块链BaaS平台,不断迭代丰富AI算法、拓展区块链应用场景,支撑智能服务、智能监管、智能决策等应用场景建设,让城市大脑体系能够实现自我升级。
建设感知总线。
推动城市管理、社会治理等部
门建设的城市物联感知设备物化模型建设,通过制定物联接入标准,加强基于设备直连、系统云对接、网关对接、插件接入等多种技术路线的万物互联感知平台建设。
全面适应区域内公安、城管、卫健、水利、环保、应急等部门摄像头、传感器、红外感应、RFID等各类前端感知设备接入城市大脑,不断丰富城市大脑的感知,提升社会治理事件的捕捉能力。
建设事件总线。
围绕事件接入→事件调度→事件处置→事件监控→督查督办→办结→评价分析的全生命周期流程,梳理全市现有指挥调度业务系统,建立事件分类分级规则,建设基于Flink等开源技术架构的实时数据流式处理框架的事件服务总线。
德阳市城市大脑通过事件事务总线打通城市大脑与各业务系统,实现城市事项标准化、流程配置化、调度自动化,实现小场景,大协同的一网统管,逐步降低人工参与程度,提升自动化处置能力,畅通三个循环,优化城市运行机制,赋能城市治理跨部门跨系统的业务协同。
打造“四网”运行模式。
(1)城市态势一网通看:建设数字决策政府,实现一屏尽览全局、实时掌握城市运行情况、城市运行态势全掌握、风险预
警全智能、数据资源全调度、城市决策全辅助等功能;(2)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建设数字服务政府,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充分利用数字底座能力
,
图2 德阳市“3+3”
城市大脑体系设计模型
图1 德阳市“3+3”城市大脑概念模型
智能规划
NO.05 2023
96
智能城市 INTELLIGENT CITY
创新开发秒批秒办、零提交证明城市、政策机器人等数字化平台,拓展一网通办下的特色应用场景;(3)城市运行一网通管:建设数字治理政府,通过感知源汇聚和事件总线分发调度,提高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事件发现和处理效能,促进政府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与水平;(4)数字资源一网协同:建设数字开放政府,支撑数据总线汇聚治理更多数据,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提升数据流通效能和数据要素价值,促进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发展。
3.3 建设成效
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德阳市城市大脑建设在解决数据共享、业务协同问题基础上,聚焦智慧治理,将数字赋能贯穿城市治理现代化建设全过程,通过系统性重塑,整体推动德阳市数字政府建设、数字生活提升和数字经济发展。
立足总体规划,统筹驱动建设。
改变传统各业务领域自行建设发展现状,按照自上向下规划,自底向上建设原则,从基层到上层遵循分层规划模式[7],分阶段逐步推进,在城市大脑1.0阶段聚焦数据共享,通过大数据赋能和场景驱动,提升服务效能。
强调市县一体化智慧城市建设,通过发行地方城市专项债筹集信息化建设资金,开展技术评审规范信息化项目建设流程,统筹推进各行业领域智慧城市项目建设。
强化场景牵引,构建协同应用。
通过智慧城市数字底座建设,打造城市大脑中枢,提供数字化转型血液[8],通过整合城市各领域数据和业务系统,对城市治理数据进行融合分析,驱动协同治理,联动指挥调度。
在城市大脑1.5阶段聚焦业务协同,通过事件服务总线建设,实现跨部门事件流转,推动各城市管理部门之间业务协同与联动整合,确保城市跨部门整合后能够高效运行。
注重整体治理,推动变革创新。
城市治理不仅是技术问题,更需要业务、数据、技术相融合,还包含城市体制机制改革、民生服务创新、产业转型发展等内容。
德阳市规划的城市大脑2.0将结合自身特色,推进城市生态建设和整体运行,探索各领域智能化和精细化治理,驱动全域整体性治理,围绕技术业务融合、体制机制变革和产业协同发展不断创新,充分适应城市治理发展和数字化转型需求。
4 结语
德阳市“3+3”城市大脑模型将围绕智慧治理、整体治理目标,通过优化感知总线和边缘AI能力建
设,进一步完善升级城市大脑,实现自动发现、智能分析、自动化处理,将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模式和城市管理要素、城市各主体深度融合,以适应未来发展变化,提高城市治理效能,使城市大脑更加智慧,为各地城市大脑建设提供方法和路径参考。
参考文献
[1] 刘锋.构建全球城市大脑9个标准规范[J].我国建设信息
化,2020(3):44-47.
[2] 刘锋.“城市大脑”:构建智慧未来[J].我国建设信息化,
2021(15):36-39.
[3] 高文.城市大脑的痛点与对策[J].智能系统学报,2020,15(4):
818-824.
[4] 胡坚波.关于城市大脑未来形态的思考[J].人民论坛·学
术前沿,2021(9):50-57.
[5] 董红妮,周志城,杜海峰,等.“城市大脑”赋能城市治理现
代化建设研究——基于青海省西宁市的实践分析[J].智能城市,2022,8(3):22-26.
[6] 锁利铭,王雪.城市智能化升级的复杂逻辑、耦合变迁与
治理转型——以“城市大脑”实践为例[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8(5):72-85.
[7] 李文钊.数字界面视角下超大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
原理——以城市大脑为例[J].电子政务,2021(3):2-16.[8] 邹俊燕,徐明慧,庞晓静.城市大脑发展现状、典型实践与
路径建议[J].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2021(1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