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泸州江阳区2013中考模拟-化学(解析版)(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3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下面选择题的答题栏内. )
1. (3分)下列成语中,本意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A
量体裁衣 B .刻舟求剑C.百炼成钢D.风.
吹草动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是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二者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产生.
解答:解:A、量体栽衣过程没有产生新物质,只是物质的形状变了,属于物理变化,故
A错;
B、刻舟求剑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百炼成钢是通过化学变化使生铁中的过量的碳与氧气反应而除去,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 正确;
D、风吹草动过程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故D错.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
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5
倾倒液体
考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液体药品的取用;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B、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闻气体的气味时的方法(招气入鼻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
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塞没有倒放、瓶口没有紧挨、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 (3分)(2012?红河州)臭氧主要分布在离地面10km〜50km的高空,保护地球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侵害,臭氧的化学式03,臭氧属于()
A . 化合物
B .混合物C.单质D .氧化物
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
种物质组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
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臭氧的化学式。
3, 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解答:解:A、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B、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故选项错误;
C、臭氧的化学式03,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选项正确;
D、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故选项错误;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
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4. (3分)(2012?泉州)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2
A •2个镁原子:2Mg B.钙离子:Ca C.五氧化二磷:O5P2
D .氯化铝:AlCl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
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B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 个电荷时,1 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C、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先读后写,后读先写;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D、根据C选项的分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2个镁原子表示为:2Mg ;故符号书写正确.
B、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 个电荷时,1 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
2+
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钙离子表示为:Ca2;故符号书写错误.
C、根据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方法,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为P2O5,故符号书写错误.
D、根据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方法,铝元素显+3,氯元素显-1,氯化铝的化学式为AICI3, 故符号书写错误.
故选A .
点评:本题考查全面,注重基础,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
5.(3分)(2012?常德)液晶电视以其高清晰、低能耗等优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但科
学家研究发现,制造液晶电视过程中使用的三氟化氮(NF3)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 1.7万倍.NF3中氟元素为-1价,则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A •0
B •- 3 C. +1 D •+3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首先要熟记常见元素(特别是不变价元素)与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以及化合价的规律和原则,然后根据三氟化氮中F 的化合价是- 1 价,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列方程解出三氟化氮中N 的化合价.
解答:解:设三氟化氮中N的化合价是x .三氟化氮中F的化合价是-1价,利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得到方程
x+ (- 1)>3=0
解得, x=+3
所以三氟化氮中N 的化合价是+3 价.
故选D .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元素与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以及化合价的规律和原则.这类题在近几年的考试经常出现,做题时一定要注意,如果是填空题,计算出来的元素的化合价是正价时(一般算出来是正价),一定不要忘记写正号.
6. (3分)(2012?海南)绪言课上,老师在滤纸上用酚酞溶液画漫画,然后再喷洒某种液体 X ,滤纸上
立即显示出红色图象,则
A
.
盐水
稀盐酸 B .蒸馏水 C .石灰水 D .食
考点: 专题:
分析:
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酚酞遇碱性溶液会变红色,
而遇中性物质和酸性物质都不变色,
可以据此结合题中
解答: 解:A 、
B 、 蒸馏水呈中性,
C 、 石灰水呈碱性,
D 、 食盐水呈中性,
故选C .
点评: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和应用等相关知 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细心地探究、推 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
7. (3分)(2012?常德)变色眼镜既可矫正视力,又可像墨镜一样遮挡刺眼的阳光•其反应 原理之一是2AgBr
亠丄2Ag+Br 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A .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
分解反应
考点: 反应类型的判疋.
专题: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
反应类型有四个: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是一种
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分解反应是指由一种物
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特点是:一变多.
解答:
解:A 、化合反应是多变一,故选项错误;
B 、 分解反应是指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故选项正确;
C 、 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故 选项错误;
X 可能是( )
所给物质的酸碱性来解答即可.
稀盐酸呈酸性,所以不能使酚酞变红,故 A 错误;
不能使酚酞变红,故 可以使酚酞变红,故 不能使酚酞变红,故
B 错误;
C 正确;
D 错误.
D、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要牢记四个基本反应类型的概念,并会理解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 (3分)(2012?盐城)我国南海海底蕴藏着丰富的锰结核--含有锰、铁、铜等金属的矿物•已知锰原子的质子数为25,相对原子质量为55,则锰原子的电子数为()
A . 25 B. 30 C. 55 D. 80
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结合题
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由题意锰原子的质子数为25,故锰
原子的电子数为为25.
A、锰原子的电子数为25,故选项正确.
B、锰原子的电子数为25,故选项错误.
C、锰原子的电子数为25,故选项错误.
D、锰原子的电子数为25,故选项错误.
故选A .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并灵活运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9. (3分)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分析解答,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
电子数,为原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
v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
解答:解:A、核内质子数=8 v核外电子数=10,属于阴离子.不符合题意;
B、核内质子数=1仁核外电子数=11,属于原子.不符合题意;
C、核内质子数=13>核外电子数=10,属于阳离子.符合题意;
D、核内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7,属于原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核内质子数〉核外电
子数,为阳离子.
10. (3分)(2012?桂林)人们常说菠菜中富含铁质,这里所说的铁质”应理解为()
A . 铁元素B.铁单质C.铁离子D.铁
原子
考点:元素的概念.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菠菜中富含铁质,这里所说的“铁质”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解答:解:菠菜中富含铁质,这里所说的“铁质”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说的“铁质”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1.(3 分)(2012?重庆)调味剂是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将下列调味剂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 .食盐
B .蔗糖C.味精D .芝麻油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分析:根据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解答:解:A 、食盐溶于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 A 错;
B、蔗糖溶于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错;
C、味精溶于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错;
D、芝麻油与水混合形成的混合物不均一、不稳定,属于乳浊液,故D正确. 故选D .
点评: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12.(3分)2012年2月我国发布的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2.5 检测指
标.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微米的颗粒物,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扬尘,
对人体健康和空气质量的影响很大.下列下列关于PM2.5 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PM2.5
B.PM2.5 是造成灰霾天气的元凶之一
C.PM2.5 的颗粒大小与分子大小差不多
D.PM2.5 专用口罩使用了活性炭,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本题要根据PM2.5 的特点考虑,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分析.PM2.5 是指大气中
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所以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PM2.5;PM2.5 是造成灰霾天气的“元凶”之一;PM2.5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所以要比分子大得多;PM2.5 专用口罩使用了活性炭,活性炭疏松多孔能把颗粒物吸附在表面,所以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解答:解:A、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
B、PM2.5是造成灰霾天气的元凶”之一,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所以要比分子大得多,原题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D、PM2.5专用口罩使用了活性炭,活性炭疏松多孔能把颗粒物吸附在表面,所以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活性炭的吸附性和PM2.5的特点,考查的知识点较多,要加强记忆,
理解应用.
13. ( 3分)(2012?岳阳)物质X可发生X+酸T盐+H20”的反应,则X可能是( )
A. Fe
B. CO2
C. H2SO4
D.
NaOH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
专题:压轴实验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
分析:根据酸的化学性质分析: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可能是金属氧化物、碱.
解答:解:A、铁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不生成水,故错误;
B、二氧化碳与酸不反应,故错误;
C、硫酸与酸不反应,故错误;
D、氢氧化钠与酸可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正确;
故选D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酸的化学性质的应用,难度不大.
二、(本大题包括6个小题,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28分)
14. ( 8分)了解物质的用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生活•请按下列要求选择合适的物质,用其编号填空.
A .活性炭
B .熟石灰C. 碳酸钠 D .石油
E.生石灰
F.甲烷
G. 干冰H .酒精
(1)西气东输气体的主要成分是F
(2)农业生产中用于中和酸性土壤的是B
(3)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G
(4 )实验室最常用的燃料是H
(5)被誉为工业的血液”的是D
(6 )可用于吸附冰箱内的异味的是A
(7)用于制造洗涤剂,被称为纯碱”的是C
(8 )可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是 E .
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常见气体的用途;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常用盐的用途;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的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分析回答.
解答:解:(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是西气东输气体的主要成分;
(2)熟石灰能与土壤中的酸反应.所以,农业生产中常用熟石灰来中和土壤中的酸;
(3)由于干冰在升华时能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4 )酒精具有可燃性,在实验室中是最常用的燃料;
(5 )石油在工业上具有广泛的应用,被誉为工业的血液”;
(6)由于活性炭有吸附性,可用于吸附冰箱内的异味;
(7)纯碱的水溶液显碱性•用于制造洗涤剂,被称为纯碱”;
(8)由于生石灰能与水反应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故答为:(1) F; (2) B ; ( 3) G; (4) H ; ( 5) D ; ( 6) A ; (7) C; (8) E.
点评:本题的难度不大,熟记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5. ( 3分)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P点表示的意义是在t i C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填相等”或不相等”)
(2)把t2°C时等质量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低到tj C,析出晶体较多的是 A .
(3)当A中含有少量B物质时,可采用降温 (填降温”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A
5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1)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降低相同的温度,溶解度变化大的析出晶体多;
(3)据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可分析提纯物质的方法.
解答:解:(1) P点是t「C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的意义是在tj C时,A、B两物质的
溶解度相等;
(2)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t2C至t「C时A的溶解度变化幅度比B大,所以把t2C 时等质量
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低到tj C,析出晶体较多的是A ;
(3)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A的溶解度变化受温度影响比B大,所
以当A中含有少量B物质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物质;
故答案为:(1)相等;(2) A ; ( 3)降温.
点评: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降低相同的
温度,溶解度变化大的析出晶体多;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中混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
可利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变化大的物质.
16. (6分)化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 ”
①“化学使天更蓝,水更清.”汽车尾气处理装置能使某些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
2NO+2CO T N2+2CO2.该反应涉及的物质中, _在空气中含量最高,CO g是光合
作用的原料,能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是CO .
②“化学为人类提供动力.”氢能属于绿色能源,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
2H2+O2」2H2O •可燃冰是一种新型能源,在我国南海储量很高•其主要成分为甲烷(CH4),甲烷属于有机物(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一氧化碳的毒性;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专题:化学与能源;空气与水.
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二氧化
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能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是一氧化碳,从而造成一氧化碳中毒;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配平即可;可燃冰是一种新型能源,在我国南海储量很高•其主要成分为甲烷(CH4),甲烷属于有机物,并且是最简单的有机物.
解答:解:①氮气大约占78%,在空气中含量最高,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能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是一氧化碳,从而造成一氧化碳中毒;故答案为:N2, CO2, CO (填
名称也给分)
②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配平即可;可燃冰是一种新型能源,在我国
南海储量很高.其主要成分为甲烷(CH4),甲烷属于有机物,并且是最简单的有机物,
故答案为:2H2+O2二」「2H2O,有机物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同时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用途,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7. (3分)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常按以下操作顺序进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上图所示的序号表示正确配制该溶液的操作顺序为CBDEA .
(2)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_B
A •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B.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
C.调节游码
D.添加砝码
(3 )将氯化钠和水依次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加速溶解
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1)根据配制溶液的步骤分析解答;
(2)根据天平称量药品的使用规则分析解答;
(3)配制溶液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解答:解:(1)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
瓶存放,要注意在称量前先取出药品才能称量,正确顺序是CBDEA ;
(2)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说明药品的质量大所以应减少适量氯
化钠固体;
(3 )将氯化钠和水依次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搅拌、加速氯化钠溶解;
故答案为:(1)CBDEA ;(2)B;(3)加速溶解.
点评:了解用天平称量时的注意事项,掌握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仪器的作用即可顺利分析解答.
18. (5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工业上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
氧化碳和氧化铁的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探究,请按要求填空:
(1)A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红棕色变成黑色.写出CO还原Fe2O3的化学方程式 _
3CO+Fe?O3 三三2Fe+3CO2_ ;
(2)实验中盛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石灰水变浑浊
(3)右边导气管口放置点燃的酒精灯的目的是燃烧多余的CO .
A B C
考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1)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性质分析反应的现象,根据CO还原Fe2O3的反应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2)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的反应,分析盛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
(3)根据一氧化碳有毒能污染空气,分析右边导气管口放置点燃的酒精灯的目的.
解答:解:(1)在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了铁和二氧化碳.所以,A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红棕色变成黑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CO+Fe2O3 己丘2Fe+3CO2;
(2)由于在A中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 实验中盛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石灰水变浑浊;
(3)由于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气体,能污染空气.所以,右边导气管口放置点燃的酒精灯的目的是:燃烧多余的CO.
故答为:(1)红棕色变成黑色,3CO+Fe2O3 2Fe+3CO2; (2)石灰水变浑浊;
fsiinii
(3)燃烧多余的CO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现象、一氧化碳的性质、对大气的污染等知
识,难度不大,属于基础性的练习题.
19. (3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能改善我们的生活.
(1)苹(凭)什么”是继蒜(算)你狠”、豆(逗)你玩”之后又一网络流行语.豆腐干是
泸州市市民的小吃特色食品之一,制作豆腐干的原料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C (填字母).
A .辣椒
B .食盐C.黄豆 D .植物油
(2)上海在举办世博会”期间,街道上安装的路灯大部分都是LED灯,为其供电的装置接
受阳光照射后,便可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
(3 )社会实践活动小组的同学到敬老院给李奶奶送去鲜花和生日蛋糕.点燃生日蜡烛祝愿后,大家一起将蜡烛吹灭,这种熄灭蜡烛火焰的原理是降低温度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1)人类需要的营养物质有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2)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3)灭火的方法有:使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隔绝;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撤走可燃物.
解答:解:(1)辣椒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食盐属于无机盐,植物油中含有丰富的油脂,黄豆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故填:C.
(2)太阳能路灯可以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故填:太阳.
(3)吹蜡烛时,空气流动加快,温度能够降低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从而使蜡烛熄灭.
故填:降低温度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
点评: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因此,只要破坏燃烧的条件,就可以实现灭火.
三、(本大题包括2个小题,第20题7分,第21题4分,共11分)
20. ( 7分)无土栽培是一种农业高新技术,它可以显著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某品种茄子的无土栽培营养液中含有6%的KNO 3.
(1)KNO3属于复合肥料 (填钾肥”、氮肥”或复合肥料”);
(2)KNO3中钾、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9:14:48 ;
(3)KNO 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1 ;
(4)K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3.9% (保留0.1%);
(5)某营养液需要用5000g KNO 3来配制,则含氮元素69.5 g (保留0.1).
(6)要配制150kg该营养液,需要KNO3的质量为9 kg ;要使该溶液的质量分数增大
倍,则应该将该溶液蒸发掉75 kg水.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专题:常见的盐化学肥料. 分析:(1)硝酸钾因为含有氮元素与钾元素应属于复合肥.
(2)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和的比.
(3)利用相对原子量之和求解.
(4)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公式进行计算.
(5)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等于化合物的质量乘以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来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