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中考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生物中考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艾滋病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所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下列关于艾滋病和HIV的描述,正确的是()
A.HIV没有细胞结构,属于原核生物
B.HIV有细胞结构,属于真核生物
C.HIV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繁殖
D.HIV是艾滋病的传染源
【答案】C
【解析】
【分析】
艾滋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是人类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后导致免疫缺陷,使人体免疫功能缺损的疾病.
【详解】
HIV是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繁殖.
A、原核生物有细胞结构,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A错误;
B、真核生物,有细胞结构,且有真正的细胞核.B错误;
C、HIV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繁殖.C正确;
D、HIV是艾滋病的病原体,得艾滋病的人或动物属于传染源.D错误.
【点睛】
病原体与传染病的病因.
2.下列关于免疫和计划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A.疫苗是用变异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B.免疫对人体是有益的,人体的免疫能力越强越好
C.吞噬细胞消灭入侵的流感病毒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通过注射疫苗可以预防糖尿病
【答案】C
【解析】
【分析】
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制剂。

疫苗失去了致病性,但保留了病原菌的抗原性,人体注射疫苗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相应的抗体,使人体获得相应的免疫力。

【详解】
A.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制剂,故A错误。

B.免疫对人体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但人体免疫功能异常时,对人体健康不利,例如防御功能过强,会导致过敏反应;防御功能过弱,会出现反复感染等,故B错误。

C.吞噬细胞都能消灭侵入到人体的病原体,从免疫的角度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二道
防线,对所有的病原体具有防御保护作用,没有选择性,所以吞噬细胞消灭入侵的流感病毒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故C正确。

D.糖尿病主要原因是胰岛分泌胰岛素不足,吸收和利用葡萄糖的能力减弱,从而导致血糖浓度超过正常水平,不能通过注射疫苗来预防,而是注射胰岛制剂来治疗,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疫苗的概念和免疫原理。

3.下列有关传染病和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每一种传染病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病原体引起的
B.给刚出生的婴儿接种卡介苗属于计划免疫
C.能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抗原
D.抗体具有特异性,抗体一旦在体内产生即可终生存在
【答案】D
【解析】
【分析】
(1)传染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2)免疫是指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3)抗原,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即抗体,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病原体就是抗原。

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详解】
A.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每一种传染病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病原体引起的,A正确。

B.计划免疫是指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免疫的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给刚出生的婴儿接种卡介苗属于计划免疫,B正确。

C.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C正确。

D.抗体在人体内存续时间的长短因抗体的种类不同而不同,有的的抗体可以终身存在如抵抗天花病毒的抗体,有的只能存在几天如抵抗流感病毒的抗体,D错误。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传染病、抗体、抗原、计划免疫、免疫的概念。

4.某公司在组织职员体检时,发现有四名职员分别患有肺结核、糖尿病、色盲、甲型肝炎
等疾病,那么与他们共同工作、生活的人可能被传染的一组疾病是()
A.肺结核、糖尿病
B.肺结核、甲型肝炎
C.色盲、甲型肝炎
D.糖尿病、色盲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按照传播途径不同,可分为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肺结核、甲型肝炎,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属于传染病;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激素缺乏症,没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不属于传染病;色盲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遗传病,具有遗传性,没有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不属于传染病。

故选B。

【考点定位】传染病的特点;胰岛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人类主要的遗传疾病。

5.下列属于健康生活方式的说法是()
A.偶尔喝醉酒不防碍身体健康
B.油炸食品好吃,可以多吃
C.高蛋白食品营养丰富,吃得越多越好
D.不吸烟,远离毒品
【答案】D
【解析】
【分析】
健康的生活方式:吃营养配餐;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据此解答。

【详解】
现代入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

健康的生活方式有:作息有规律、保证均衡营养、一日三餐按时就餐、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不吃油炸食品等。

高蛋白食品虽然营养丰富,但并非吃得越多越好,要合理膳食,可见,D属于健康生活方式。

【点睛】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6.不同浓度的酒精对水蚤心率影响的实验数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水蚤心率会随着酒精浓度的增大而加快
B.随着酒精浓度的增加,水蚤受到的伤害增加
C.当酒精的浓度超过20%时,水蚤会死亡
D.过量的酒精会使水蚤的神经系统受损
【答案】A
【解析】
【分析】
探究实验主要是对照实验。

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实验。

根据表格中酒精浓度不同,即变量是酒精浓度。

变量就是所要探究的问题。

不同酒精浓度下,水蚤的心率不同。

【详解】
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水蚤心率会随着酒精浓度的增加而减慢,A错误;酒精浓度越高,而水蚤的心率越慢,这实验说明随着酒精浓度的增加,水蚤受到的伤害增加,B 正确;当酒精的体积分数达到20%时,水蚤会因为酒精浓度过大,神经系统被完全麻醉而导致心跳停止(心率是0),引起死亡,C正确;酒精会麻痹神经系统,因此,过量的酒精会使水蚤的神经系统受损,D正确。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提高学生接受图表信息、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7.当前吸烟、酗酒、吸毒等不良生活习惯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身心健康的社会问题。

如下图所示的是某个人群中15~34岁年龄组和35岁以上的人中死于不同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的百分比。

有人分析了该图,得出以下结论。

其中正确的是()
A.35岁以上的人中没有死于吸毒的
B.酒精对35岁以上的人伤害比年轻人大
C.年龄越大的人死于其他不良习惯的越多
D.随着年龄的增大,烟草的危害日趋明显
【答案】D
【解析】
【分析】
吸烟、酗酒、吸毒等都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图是每个人群中35岁以上的人和15--34岁年龄组中死于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的百分比,分析解答。

【详解】
分析图形可知,35岁以上有死于吸毒的,但比例小,A错误;分析图形可知,酒精对35岁以上的人的伤害比年轻人小,B错误;分析图形可知,年龄较大的人死于其他不良习惯的少一些,C错误;分析图形可知,随着年龄的增大,烟草的危害日趋明显,约占死亡总人数的百分比65%,D正确。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提高我们分析图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8.下列生命现象,属于免疫的是()
A.神经纤维传导兴奋B.肌肉细胞收缩和舒张
C.呼吸进新鲜空气D.免疫细胞产生抗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免疫是指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详解】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肌肉细胞收缩和舒张、呼吸进新鲜空气都是属于人体的生命活动,与人体免疫无关,A、B、C不符合题意;在异物长刺激下,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能够产生抗体消灭异物,属于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所以通过免疫细胞产生抗体预防传染病属于免疫。

【点睛】
掌握免疫的含义和区分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9.下列现象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唾液中的溶菌酶具杀菌作用B.一种白细胞吞噬侵入的病菌
C.角质层细胞能阻止病菌侵入D.得过麻疹的人不再得麻疹
【答案】D
【解析】
【分析】
(1)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如表:
(2)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

(3)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详解】
AC.“唾液中的溶菌酶具杀菌作用”、“角质层细胞能阻止病菌侵入”,都属于第一道防线,因此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不符合题意。

B.“一种白细胞吞噬侵入的病菌”,属于第二道防线,因此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不符合题意。

D .“得过麻疹的人不再得麻疹”是因为体内产生了抵抗麻疹病毒的抗体,属于第三道防线,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符合题意。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10.2011年4月12日,卫生部公布了3月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死亡人数居前5位的传染病如表所示.下列有关这5种传染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是由病原体引起的B.都可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
C.死亡率最高的是艾滋病D.居室消毒可以切断传播途径
【答案】A
【解析】
【分析】
传染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详解】
A.病原体是能引起人和动植物传染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

其中有细菌、病毒、真菌(如引起黄癣病的霉菌)、原虫(如疟原虫)、蠕虫(如蛔虫)以及螨类(如疥螨)等,表格中的疾病都属于传染病,都是有病原体引起的,A符合题意。

B.接种疫苗,即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有效措施,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传染病都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如艾滋病目前还没研制出疫苗,还不能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B不符合题意。

C.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发病后死亡率最高的是狂犬病,为90÷98≈91.8%,C不符合题意。

D.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

对居室消毒不能切断传播的途径,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传染病的相关内容,结合分析表中的内容来解答本题。

11.下图是两种药物的部分信息资料,对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A.图甲所示药物可预防甲型流感 B.图乙所示药物可治疗糖尿病
C.使用药物前必须仔细阅读使用说明 D.图乙所示药物不需凭医生处方购买使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甲型流感病毒为常见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最容易发生变异,甲型流感病毒的亚型则被人们成为“禽流感”,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也能感染人类,感染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咳嗽、流涕、肌痛等,抗病毒口服液为内科感冒类非处方药药品,主要用于清热祛湿,凉血解毒,风热感冒,流感等症状,可预防甲型流感,A正确;糖尿病就是人体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胰岛素注射液可治疗糖尿病,B正确;为确保用药安全,在用药前必须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C正确;胰岛素注射液属于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药品,D错误。

考点:安全用药的常识;常用药物的名称和作用。

12.图中所包含的信息及相关知识的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的病原体起抗原作用
B.该免疫类型是特异性免疫
C.该淋巴细胞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D.接种疫苗就是注射抗体,从而达到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目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
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如表:
图中有免疫细胞、抗体,属于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

【详解】
抗原是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所以图中的病原体起抗原作用,故A正确;第三道防线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功能是能产生抗体抵抗抗原(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属于特异性免疫,具有选择性,故B正确;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因此抗体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特殊的蛋白质,故C正确;疫苗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不会使人得病,但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所以接种疫苗能够有效预防传染病,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抗原和抗体的概念,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13.给狗注射狂犬疫苗,可以预防狗得狂犬病.其中的疫苗和免疫类型分别属于()A.抗体特异性免疫B.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C.抗原特异性免疫D.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接种的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因此“注射的疫苗”属于抗原。

所以,给狗注射的狂犬疫苗属于抗原.抗体具有特异性,注射狂犬疫苗产生的抗体,只能对狂犬病毒有免疫作用,因此这种免疫类型属于特异性免疫。

考点:抗体和抗原。

14.在流行性感冒的高发季节,对于一些体质较弱的人来说,通过注射疫苗进行预防是行之有效的做法。

下列有关流感及其预防的论述,错误的是()
A.疫苗是减毒或无毒的病毒,在免疫过程中属于抗原
B.注射流感疫苗属于预防流感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
C.患流感的人痊愈后,体内会产生抵抗该流感病毒的抗体
D.流感病毒虽然没有细胞结构,但它可在空气中独立生活
【答案】D
【解析】
【分析】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可通过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来预防,据此解答。

【详解】
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

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称为抗原,因此,注入人体内的疫苗属于抗原,A正确;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注射流感疫苗属于预防流感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B正确;患流感的人痊愈后,体内会产生抵抗该流感病毒的抗体,对其他病原体无效,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可见其免疫作用是特定的,有针对性的,属于特异性免疫,C正确;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活,D错误。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只有基础扎实,才能灵活解答本题。

15.某犬先后接种同种抗狂犬病毒疫苗,血液中抗体含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错误的判断是()
A.狂犬病毒疫苗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B.再次注射疫苗,短时间能够产生大量抗体
C.第一次注射疫苗,两周后产生抗体D.第一次注射疫苗后,抗体能持续保护机体【答案】D
【解析】
【分析】
(1)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

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2)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详解】
狂犬病毒疫苗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A正确;再次注射疫苗,短时间能够产生大量抗体,B正确;第一次注射疫苗,两周后产生抗体,C正确;第一次注射疫苗后,产生的抗体较少而且持续时间较短,因此抗体并不能持续保护机体,D错误。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疫苗免疫的原理、抗原、抗体特点。

16.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唾液既有消化作用,又有免疫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免疫能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
C.抗体与抗原结合后还需吞噬细胞才能将抗原清除
D.接种的疫苗相当于抗体,能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已”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及人体本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免疫包括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详解】
A、唾液是由唾液腺分泌的一种消化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初步的消化作用;唾液中含有的溶菌酶能够破坏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而死亡,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因此唾液既有消化作用,又有免疫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A正确;
B.免疫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

免疫能监视、识别和消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这就是免疫监视。

B正确;
C、抗原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叫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促进了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

故C正确。

D、接种的疫苗相当于抗原,疫苗进入人体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能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D错误。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免疫的知识。

17.健康人、流感、流感病人、流感病人的飞沫、流感病毒分别属于①传染源②病原体③传播途径④传染病⑤易感人群()
A.⑤④③①②B.⑤④①③②C.①⑤④③②D.⑤②③④①
【答案】B
【解析】
【分析】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易感人群、传播途径。

【详解】
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播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健康人属于易感人群,流感属于传染病,流感病人属于传染源,流感病人的飞沫属于传播途径,流感病毒属于病原体。

由此可知B符合题意。

【点睛】
掌握传染病的特点。

18.近年来,心血管疾病成为人类健康的“杀手”,心血管疾病患者逐年低龄化,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我们只要合理膳食、就不会患心血管疾病
B.白酒会导致红细胞数量增加,血液变稠,加重心脏负担
C.遇到突发心脏病的患者,不需要采取急救措施,直接送医院就医
D.心血管疾病既受遗传因素影响,也与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
在生活中,我们要做到合理膳食,平衡营养,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疾病,同时,也要掌握一些急救措施,遇到突发情况的时候能够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

【详解】
A.合理膳食,多参加体育锻炼等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但不能完全预防,如先天性心脏病,主要与遗传有关,即使改变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也无法预防。

现在心血管疾病出现低龄化倾向,青少年也时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A错误。

B.酗酒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但是少量饮酒可以促进中枢神经兴奋,在神经系统的作用下心跳加快,促进血液循环,还能舒筋活血、御寒壮骨,B错误。

C.遇到突发心脏病患者要迅速拨打“120”,同时采取胸外心脏挤压以及人工呼吸进行救助,不能搬运送往医院抢救,C错误。

D.人的心血管健康状除了受遗传因素和环境的影响外,还与个人的生活方式有关,D正确。

【点睛】
健康的生活不仅需要加强体育锻炼,搞好个人卫生,还要保持愉快的心情,积极向上的心态,同时还应当学会与人相处,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19.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皮肤的屏障作用B.溶菌酶的杀菌作用
C.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D.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察人体特异性免疫相关内容。

【详解】
特异性免疫指的是人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后天获得),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如:患过天花病的人不会再患天花,或注射天花疫苗的人不会再患天花)的免疫。

故选C。

【点睛】
注意区分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20.狂犬病、狂犬、狂犬病病毒分别属于
①传染病②易感人群③病原体④传播途径⑤传染源()
A.①③⑤B.①⑤③C.③④⑤D.②③⑤
【答案】B
【解析】
【分析】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是传染源。

此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题,涉及传染病和病原体、病毒、传染病流行的环节等内容,思考解答。

【详解】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所致的人畜急性传染病,具有流行性和传染性的特点。

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可见其病原体是狂犬病病毒,病毒无细胞结构。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1)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群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

(3)易感人群: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病的人群。

因此,狂犬病属于传染病;狂犬属于传染源;狂犬病毒属于病原体。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传染病、传染源、病原体等相关的基础知识,只有基础扎实才能灵活答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