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学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中模拟试卷 苏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市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模拟试卷
九年级语文
第一部分(26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

(4分)
①bāo( )贬②和xù( ) ③言简意gāi( ) ④一chóu( )莫展
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4分)家乡哺育的这位诗人,由于在家乡耳儒目染,深黯山水三昧(mèi)。

他说“泉能使山静,石能使山雄,云能使山活,树能使山葱。

”在我的家乡,泉有涌泉、滴泉、鸣泉、温泉;石有危岩绝璧;云有五采;树有千色。

隐逸者喜其幽静,奋取者喜其雄伟,幻想者喜其变幻,诚笃者喜其庄重。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10分)
①晓战随金鼓,________________。

(李白《塞下曲》)
②________________,正是河豚欲上时。

(________《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________________,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④蒹葭凄凄,________________。

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___。

(《蒹葭》)
⑤________________,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司马迁《陈涉世家》)
⑥ 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

(《关雎》)
⑦________________,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________》)4.名著阅读。

(5分)
①《格列佛游记》中小人国有两种宫廷游戏,其中棍技表演是在什么时候专门表演给
哪些人看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格列佛游记》中利立浦特国的两大危机分别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语段中所透露出来的信息。

(不超过15字)(3分)继在上海、青岛、大连、杭州开办多家建材连锁超市后,世界上最大的仓储式装饰建材商百安居日前又将建材连锁超市开到了深圳;并计划以深圳市场为中心挺进中国整个华南市场。

与此同时,欧洲第二大、德国最大的建材商欧倍德也加快了向中国市场进军的步伐,在抢占了无锡、上海市场后,近日又计划在广州市场“跑马圈地”。

已在上海安营扎寨的美国最大建材超市THE HOMEDEPOT也有意将市场的触角向南北延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44分)
阅读《桃花源记》,完成6-9题。

(8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2分)
A.复.行数十步 B.武陵人捕鱼为.业
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D.此中人语.云
属.引凄异(《三峡》)卒中往往语.(《陈涉世家》)
7.下列句子都省略了主语,请选出省略同一个主语的一组。

(2分)
①见渔人,乃大惊②具答之③皆出酒食④停数日,辞去。

⑤皆叹惋⑥乃不知有汉
A.①③⑤ B.①②⑥ C.③④⑥ D.②④⑤
8.从第3段渔人在桃花源里的经历可看出,桃花源让人向往的是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本文用词精到,含蕴丰富。

“怡然”和“欣然”都解释为快乐的样子,但细读之后,又有所不同。

你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两个“快乐”有什么不同。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10题。

(4分)
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者,而有饥色。

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

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治国之本也。

”公笑,有喜色。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睹长年负薪者。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成功》中的一段文字,完成11-13题。

(7分)
把成功的三个条件拿来分析一下,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

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

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功夫。

在这里,古人的教导也多得很。

还是先举韩文公。

他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这两句话是大家都熟悉的。

11.在影响成功的三个条件中,作者为什么认为须在勤奋一项上狠下功夫?(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作者认为“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但也有人这样说,“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头脑的”。

在这两种说法中,如果要你选择其中的一句送给你的同窗好友,你会选哪一句?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作者说关于勤奋,“古人的教导也多得很”,除了文章所引的那个句子外,你还读过这类教导吗?能再举出一例来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6题。

(8分)
藏书与读书
季羡林
有一个平凡的真理,直到耄耋之年,我才顿悟:中国是世界上最喜藏书和读书的国家。

什么叫书?我没有能力,也不愿意去下定义。

我们姑且从孔老夫子谈起吧。

他老人家读《易》,至于韦编三绝,可见用力之勤。

当时还没有纸,文章是用漆写在竹简上面的,竹简用皮条拴起来,就成了书。

翻起来很不方便,读起来也有困难。

我国古时有一句话,叫作“学富五车”,说一个人肚子里有五车书,可见学问之大。

这指的是用纸作成的书,如果是竹简,则五车也装不了多少部书。

后来发明了纸。

这一来写书方便多了;但是还没有发明印刷术,藏书和读书都要用手抄,这当然也不容易。

如果一个人抄的话,一辈子也抄不了多少书。

可是这丝毫也阻挡不住藏书和读书者的热情。

我们古籍中不知有多少藏书和读书的故事,也可以叫作佳话。

我们浩如烟海的古籍,以及古籍中所寄托的文化之所以能够流传下来,历千年而不衰,我们不能不感谢这些爱藏书和读书的先民。

后来我们又发明了印刷术。

有了纸,又能印刷,书籍流传方便多了。

从这时起,古籍中关于藏书和读书的佳话,更多了起来。

宋版、元版、明版的书籍被视为珍品。

历代都有一些藏书家,什么绛云楼、天一阁、铁琴铜剑楼、海源阁等等,说也说不完。

有的已经消失,有的至今仍在,为我们新社会的建设服务。

我们不能不感激这些藏书的祖先。

至于专门读书的人,历代记载更多。

也还有一些关于读书的佳话,什么囊萤映雪之类。

有人作过试验,无论萤和雪都不能亮到让人能读书的程度,然而在这一则佳话中所蕴含的鼓励人们读书的热情则是大家都能感觉到的。

还有一些鼓励人读书的话和描绘读书乐趣的诗句。

“书中自有颜如玉”之类的话,是大家都熟悉的,说这种话的人的“活思想”是非
常不高明的,不会得到大多数人的赞赏。

关于“四时读书乐”一类的诗,也是大家所熟悉的。

可惜我童而习之,至今老朽昏聩,只记住了一句:“绿满窗前草不除”,这样的读书情趣也是颇能令人向往的,此外如“红袖添香夜读书”之类的读书情趣,代表另一种趣味。

据鲁迅先生说,连大学问家刘半农也向往,可见确有动人之处了。

“雪夜闭门读禁书”代表的情趣又自不同,又是“雪夜”,又是“闭门”,又是“禁书”,不是也颇有人向往吗?
这样藏书和读书的风气,其他国家不能说一点没有;但是据浅见所及,实在是远远不能同我国相比。

因此我才悟出了“中国是世界上最爱藏书和读书的国家”这一条简明而意义深远的真理。

中国古代光辉灿烂的文化有极大一部分是通过书籍传流下来的。

到了今天,我们全体炎黄子孙如何对待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每个人都回避不掉的。

我们必须认真继承这个在世界上比较突出的优秀传统,要读书,读好书。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上无愧于先民,下造福于子孙万代。

14.作者举孔老夫子和学富五车的例子在文中有何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喜欢藏书和读书有哪些重大意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作者将“雪夜闭门读禁书”逐词破解,你有怎样的联想?(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0题。

(17分)
奇遇
莫言
1982年秋天,我从保定府回高密东北乡探亲。

因为火车晚点,车抵高密站时,已是晚上九点多钟。

通乡镇的汽车每天只开一班,要到早晨六点。

举头看天,见半块月亮高悬,天清气爽,我便决定不在县城住宿,乘着明月早还家,一可早见父母,二可呼吸田野里的新鲜空气。

这次探家我只提一个小包。

所以走得很快。

穿过铁路桥洞后,我没走柏油路。

因为柏油公路拐直角。

要远好多。

我斜刺里走上那条废弃数年的斜插到高密东北乡去的土路。

土路因为近年来有些地方被挖断了。

行人稀少,所以路面上杂草丛生,只是在路中心还有一线被人踩过痕迹。

路两边全是庄稼地,有高粱地、玉米地、红薯地等,月光照在庄稼的枝叶上,闪烁着微弱的银光。

几乎没有风,所有的叶子都纹丝不动,草蝈蝈的叫声从庄稼地里传来,非常响亮,好像这叫声渗进了我的肉里、骨头里,蝈蝈的叫声使月夜显得特别沉寂。

路越往前延伸庄稼越茂密,县城的灯光早就看不见了。

县城离高密东北乡有40多里路呢。

除了蝈蝈的叫声之外,庄稼地里偶尔也有鸟或什么小动物的叫声。

我忽然感觉到脖颈后有些凉森森的,听到自己的脚步声特别响亮与沉重起来。

我有些后悔不该单身走夜路,与此同时,我感觉到路两边的庄稼地里有无数秘密,有无数只眼睛在监视着我,并且感觉到背后有什么东西尾随着我,月光也突然朦胧起来。

我的脚步不知不觉地加快了。

越走得
快越感到背后不安全。

终于,我下意识地回过头去。

我的身后当然什么也没有。

继续往前走吧。

一边走一边骂自己:你是解放军军官吗?你是共产党员吗?你是马列主义教员吗?你是,你是一个唯物主义者,而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共产党员死都不怕还怕什么?有鬼吗?有邪吗?没有!有野兽吗?没有!世界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但依然浑身紧张、牙齿打战,儿时在家乡时听说过的鬼故事“连篇累牍
....”地涌进脑海:一个人走在路上,突然听到前边有货郎挑子的嘎吱声,细细一看,只见到两个货挑子和两条腿在移动,上身没有……一个人走夜路碰到一个人对他嘿嘿笑,仔细一看,是个女人,这女人脸上只有一张红嘴,除了嘴之外什么都没有,这是“光面”鬼……一个人走夜路忽然看到一个白胡子老头在吃青草……
我后来才知道我的冷汗一直流着,把衣服都溻湿了。

我高声唱起歌来:“向前向前向前——杀——”
自然是一路无事。

临近村头时,天已黎明,红日将出未出时,东边天上一片红晕,村里的雄鸡喔喔地叫着,一派安宁景象。

回头望来路,庄稼是庄稼道路是道路,想起这一路的惊惧,感到自己十分愚蠢可笑。

正欲进村,见树影里闪出一个老人来,定睛一看,是我的邻居赵三大爷。

他穿得齐齐整整,离我三五步处站住了。

我忙问:“三大爷,起这么早!”
他说:“早起进城,知道你回来了,在这里等你。


我跟他说了几句家常话,递给他一支带过滤嘴的香烟。

点着了烟,他说:“老三,我还欠你爹五元钱,我的钱不能用,你把这个烟袋嘴捎给他吧,就算我还了他钱。


我说:“三大爷,何必呢?”
他说:“你快回家去吧,爹娘都盼着你呢!”
我接过三大爷递过来的冰冷的玛瑙烟袋嘴,匆匆跟他道别,便急忙进了村。

回家后,爹娘盯着我问长问短,说我不该—人走夜路,万一出点什么事就了不得。

我打着哈哈说:“我一心想碰到鬼,可是鬼不敢来见我!”
母亲说:“小孩子家嘴不要狂!”
父亲抽烟时,我从兜里摸出那玛瑙烟袋嘴,说:“爹,刚才在村口我碰到赵三大爷,他说欠你五元钱,让我把这个烟袋嘴捎给你抵债。


父亲惊讶地问:“你说谁?”
我说:“赵家三大爷呀!”
父亲说:“你看花了眼了吧?”
我说:“绝对没有,我跟他说了一会儿话,还敬他一支烟,还有这个烟袋嘴呢!”
我把烟袋嘴递给父亲,父亲竟犹豫
..着不敢接。

母亲说:“赵家三大爷大前天早晨就死了!”
这么说来,我在无意中见了鬼,见了鬼还不知道,原来鬼并不如传说中那般可怕,他和蔼可亲,他死不赖账,鬼并不害人,真正害人的还是人,人比鬼要厉害得多啦!
17. 概述内容,补全情节。

(3分)
决定星夜回家——( )——途中忆“鬼”—— ( )到家谈鬼——( )
18. 联系具体语境,揣摩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4分)
(1)儿时在家乡时听说过的鬼故事“连篇累牍
....”地涌进脑海。

(2)我把烟袋嘴递给父亲,父亲竟犹豫
..着不敢接。

19. 请结合上下文赏析下面的句子。

(4分)
路两边全是庄稼地,有高粱地、玉米地、红薯地等,月光照在庄稼的枝叶上,闪烁着微弱的银光。

几乎没有风,所有的叶子都纹丝不动,草蝈蝈的叫声从庄稼地里传来,非常响亮,好像这叫声渗进了我的肉里、骨头里。

20. 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并回答问题。

(6分)
【链接】人民网文化频道10月11日快讯据诺贝尔奖官方网站报道,北京时间今晚19时,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揭晓,中国作家莫言获奖。

莫言成为首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评委会给出的获奖理由是“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

(1) 结合链接,对中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你可能有太多的感慨。

请在莫言的空间留下你最想说的几句话。

(不少于20字)(3分)
(2) 结合小说结尾,思考:作家通过这个近似荒诞的故事,想要表达怎样的愿望或理想?
(3分)
第三部分(60分)
21.作文。

(60分)
请以“迷茫时寻找一盏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把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②除诗歌、剧本外文体不限;
③不要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⑤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参考答案
1.①褒②煦③赅④筹
2.
错别字儒黯璧采
正确字濡谙壁彩
3.略
4.①在特别重大的节日,专门表演给皇帝、皇后和首相看的。

②高跟党、低跟党党派之争,与不来夫斯库之间的战争危机。

5.海外建材市场(或:外国建材巨商)正加速抢占中国市场。

6.B
7.A
8.没有剥削、没有战乱;民风淳朴好客
9.“怡然自乐”的快乐表现的是一种安静安乐,自得其乐。

“欣然规往”的快乐表现的是一种跃跃欲试的兴奋。

10.①看见一个老年人背着柴,脸上也有长期受饿的颜色。

②我听说,喜好贤能的人,怜悯不幸的人,这是执掌国家的根本啊。

11.因为作者认为前两者我们无能为力,而只有“勤奋”完全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

12.如:选择后一句。

因为无数的事实都证明了这一点。

机遇无处不在,能否抓住机遇,全看我们有没有抓住机遇的能力。

13.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14.举例证明中国人喜欢读书。

15.使我们浩如烟海的古籍以及古籍中所寄托的文化能够流传下来,历千年而不衰。

16.大雪纷飞、夜也深沉、万籁俱寂、柴门紧扣、灯影下,孜孜捧读。

17.夜景令人恐惧清晨遇鬼事后悟“鬼”(意对即可)
18.(1)多,接二连三。

表现我星夜赶路时因为害怕而产生的各种关于鬼故事画面的联想,形象地表现我的惊惧心理。

(2)拿不定主意。

形象地表现出父亲想接(怕儿子害怕)又不敢接(自己害怕)的矛盾心
理。

19.以农村特有的景物渲染农村夏夜的寂静,而高大的农作物,蝈蝈的叫声,又为我一人走夜路时带来各种恐惧的联想作了铺垫。

20.(1)示例1:祝贺您的获奖!这是中国作家的成功,更是文学、文本以及您个人文学特质的成功!祝贺您以他纯文学性的作品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示例2:您真是一位有历史担当的作家!感谢您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是对中华民族文学艺术的肯定。

13亿中国人,都为您高兴,自豪!
示例3:感谢您获诺贝尔文学奖!这奖是颁给中国人的,也是对百年中国现代文学
的肯定,是一代作家奋斗的结晶,而最优秀的您,当之无愧!
(2)感悟1:人鬼之间,孰善孰恶,孰亲孰疏,并无定规。

为人者,心怀鬼胎,其害
甚于鬼;为鬼者,与人为善,人能与之共生死同命运。

感悟2:作者是高明的,如同古代的蒲松龄一样,他们觉得,采用这种近似荒诞的故事结构,似乎更能表现出世世代代中国普通人的愿望与理想,似乎更能
把握中国人特有的审美情趣,从而让更多的人悟出天地间尚存着一种真情
与至性。

21.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