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空调自动控制系统相关研究陈法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暖通空调自动控制系统相关研究陈法屹
发布时间:2021-09-16T07:03:32.802Z 来源:《防护工程》2021年17期作者:陈法屹
[导读] 随着社会科技飞速的发展,空调行业也是随之发展起来,空调系统与自控系统已经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了,一些对控制技术的空调系统设备不够了解的就只能是单工况以及静态了,这样很难满足全年的节能运行的实际要求。

本文主要针对暖通空调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然后再提出了有效的发展策略。

陈法屹
山东天元建设机械有限公司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随着社会科技飞速的发展,空调行业也是随之发展起来,空调系统与自控系统已经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了,一些对控制技术的空调系统设备不够了解的就只能是单工况以及静态了,这样很难满足全年的节能运行的实际要求。

本文主要针对暖通空调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然后再提出了有效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暖通空调;自动控制系统;空调系统
引言
暖通空调主要就是通过制冷,然后运用水蒸气以及冷水为温度传播的媒介来对特定区域进行不间断并且稳定的制冷服务。

暖通空调主要是由自动控制系统、冷气用户以及冷量源这三个重要的部分所构成。

其不仅能够充分的应用制冷能源,并且也是十分的环保,所以在现实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1暖通空调自动化技术发展的现状
暖通空调主要就是有间接性系统以及直接性系统所组成,间接系统主要就是我们日常供暖时所使用的系统,这个系统是由多个不同的网络系统所组成,这样也就能够形成不同的冷气循环网络。

暖通空调自动控制系统主要具有连接性强、供冷气滞后性、时变性以及线性特征比较弱这几大特点。

除此之外,暖通空调的设计人员对于自身专业的设计的认识不够全面,并且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没能和自控设计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这样就很难开展暖通空调的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工作,然后就是系统运行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难以做到优化的运行以及管理,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也是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暖通空调自动控制系统的发展,相关部分必须得加强重视,积极的寻求有效的解决措施,进而保证暖通空调自动控制系统更好的发展。

2暖通空调系统自动控制的方法
针对暖通空调系统的自动控制,其所选择的方法如下:
2.1一次泵系统控制原理
图1所描述的是自控方法实现部件的控制,其重点偏向于功能。

如,针对监控方面,就需要考虑到按照实际的工程内容加以调整。

图1一次泵控制原理
2.2冷温水控制设备法
空调系统本身属于一种工艺系统,其控制的第一步在于理清楚工艺系统运行的特点,能够选择相对应的控制方法。

如,针对空调水系统,有的人认为空调系统主要是将冷热负荷作为其控制的目的,也就是通过管网的供回水温度作为其控制的输入量;有人认为空调系统本身是基于管网系统的,其实际的运行物理参数为压力,能够满足系统正常运行的要求,并且还需要将系统运行的压力作为其控制的输入量;也有人提出管网的系统平衡运行非常重要,也就是将压差作为控制输入量。

冷温水控制设备的基本原理在于夏季空调集中调节是非常常见的,其基本过程设定冷水主管段上的回水温度与供回水压差,通过现场的测量设备进行该值的测量,并且比较设定值,通过控制控制器的模糊运算,就可以对循环水泵的频率加以改变或者是调整主机的启停。

如,在设计工况下,其供水的温度为7℃,回水温度为12℃,当传感器所检测到的回水温度超过12℃,就表明建筑本身的负荷有所增加,还需要增加循环水量,对水泵的频率进行调整。

2.3集中运行调节公式控制法
针对暖通空调系统实际运行的自动调节,还应该考虑集中运行调节公式,也就是建筑负荷动态变化之处,需要将任何时刻的循环流速以及最佳的供回水温度等加以明确。

在设备运行与系统运行得以满足的前提下,最终实现节能。

也就是说,所输入的设定值不是定值,其主要是按照负荷的实际变化来进行动态值的设置与调整。

2.3.1基于运行调节公式的自控调节
第一,针对物理参数的温度以及流量值,需要利用现场的自控仪表来加以检测。

第二,当控制器中的计算模块输入之后,就可以将对应的负荷获取。

第三,基于调节公式,在判别准则式的基本前提下,最佳供回水水温度以及相对的流量值作为设定的输入值,并且配合上对应的传感器检测值,就可以将分析进行下去,再配合上模糊的PID控制算法,从而对实际的电动调节阀开度加以控制,并且也能满足对水泵频率的处理。

第四,反复检测供回水的实际问题。

第五,通过再一次的检测,然后做好相对的流量与温度的比较分析,直至其回水值能够满足新的平衡要求即可。

2.3.2自控调节方法
第一,在基本的调节公式计算中,需要通过实际控制项目的控制精度来确定相对流量变化的步长以及温差步长。

第二,相对流量计算值与设定值不一样,其是按照舍零取整的方法进行,如果相对负荷<0.3,则按照0.3进行计算。

第三,对于最佳供水温度判定原则,还应该考虑到设备厂家的实际要求,如机组设备需要的最低流量限制,供水温度最低值的限制、最低的运行频率限制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3暖通空调自动控制的实际应用
经过近两年的运行数据统计分析,本暖通空调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其实际运行效率比同类项目高9%,大大降低了该酒店的空调运行费用,同时也顺应了全球节能减排的趋势。

3.1模糊控制
针对暖通空调系统的模糊控制,主要是通过感知房间之内的温度变化情况,再配合上仿真的对比处理,就可以实现系统整体性的控制。

针对这一系统控制,其控制器拥有良好的效果,并且在系统的实际运行中,其各项性能是相对稳定的。

就如某五星级酒店的中央空调系统,因为在系统之中包含了三个大系统,其都是基于模糊控制来实现的,与前几年的PID控制系统相互的比较,其拥有更加稳定的运行性能,同时,其各个方面的节能效果也非常的优秀。

3.2神经网络控制
针对神经网络控制系统,其实际的应用主要表现在:第一,在运行风机盘管热水系统的时候,这一系统的运用,其水温应该满足±0.056℃左右的温度要求,但是传统的PID控制,只能够满足±1℃的温度控制要求。

所以,这样的方式就说明,通过神经网络预测控制,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能源消耗,同时也可以满足节能的需求。

第三,在神经网络控制运用环节,对于空调的实际使用环境和系统运行状况,都可以选择利用神经网络系统直接反馈给控制器,同时,基于这一基础,也可以实现合理的运行处理,让节能达标。

3.3继电器和PLC控制
首先,继电器设备的应用有效提高了空调自动控制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将传统的电线连接转化为继电器连接,空调系统连接装置易发热的问题得到了控制,控制设备的连接结构内部电流与电压的流动可以长期保持稳定状态,不会出现电流或电压剧增或骤减的现象。

其次,PLC作为现代较为先进的控制技术,在空调自动控制系统中应用也是非常广泛的,PLC设备的体积虽小,但是控制功能却非常全面,其控制技术运行稳定性、安全性和效率都非常高。

4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空调行业必定会朝着自动化控制的方向不断前进。

空调的出现,在满足人们生活舒适度的同时,还提供了基本的保障,满足人们逐渐追求高舒适度的要求,但是空调行业需要做好深层次的自动化控制改革,这对于空调行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姜向国.关于暖通空调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J].房地产导刊,2019(8):164.
[2]郑盟.针对暖通空调自动控制系统存在问题提出有效对策[J].地产,2019(24):159-.
[3]赵喜.暖通空调自动控制系统应用研究[J].建筑工程与管理,2020(3):101-1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