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与设计1] 课题: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人机关系的含义,能够对生活案例中的人机关系进行分析。
2、熟悉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
3、了解在设计中如何合理运用人机关系。
4、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学会对生活案例中的人机关系进行分析。
2、使学生形成“以人为本〞为核心的设计理念。
难点:对“机〞的理解。
三、教学设计
1、导入:同学与同学的交往,我们称为同学关系;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为师生关系。
那你们与课桌椅之间,与书本之间是什么关系?
2、人机关系:[开始展示PPT ]
〔1〕概念:当我们使用这些物品时,物品就与人产生了一种相互关系。
这种相互关系称为人机关系。
[强调“使用〞]
〔2〕分析概括:人:指作为工作主体的人〔如操作员、决策人员等〕
机:指人所控制的一切对象〔如汽车、飞机、飞船、工作过程等〕〔强调工作过程〕
3、强调人机关系关系表达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4、案例分析
〔1〕马上行动:找出以下活动中的“人〞与“机〞,体会其人机关系。
①教师拿着粉笔板书
②农民用锄头锄地
③渔翁在河边用钓鱼竿钓鱼
④司机手握方向盘
⑤妈妈拿着拖把拖地
总结:注意人机关系中的“人〞具体指人的具体部位,例如“教师与粉笔〞的关系具体为“教师的手〞与“粉笔〞的关系;人与产品的不同部位构成不同的关系,例如“司机与方向盘〞,提醒学生注意不要笼统地说为“司机与车〞的关系。
〔2〕补充:上面我们学的例子都是“人〞与“物品〞发生接触的例子,那么人只有与物品接触才会有人机关系吗?
引导学生自己通过概念举例子:例如:我们头顶的风扇有没有和我们发生接触?我们是否与风扇有人机关系。
〔3〕教师通过开门的过程讲解开门时人与门的人机关系:人与门板;人与门把手;人与门框
着重分析“人与门板〞,“人与门框〞的人机关系。
〔4〕人乘电梯过程中与电梯的人机关系。
通过上面的例子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通过“小明坐电梯〞的脑筋急转弯和自己坐电梯的感受加深学生对人机关系的理解。
〕
〔5〕马上行动:分析人坐在椅子上时,人体部位与椅子构成的人机关系。
3、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
〔1〕高效:
案例分析:铁锹的作业效率
总结:铁锹作业试验中,改进了铁锹形状,铲装的动作分析及铲装的动作分析及铲装的重量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2〕健康
①学生找出自己椅子设计不合理,有损人健康的地方。
②马上行动:分析图片中设计不合理,有损人健康的地方。
③补充生活中的例子:教室中不同设计的椅子,公交车的椅子,地铁的椅子
〔3〕舒适
案例分析:培土小工具,比较哪一幅图更舒适?
〔4〕安全
在设计中考虑人在操作和使用过程中,产品对人的身体产生的伤害。
例如:产品与人的接触部分不
允许有尖角和锋利的边槽,容易产生危险的地方应进行安全保护的设计,汽车的安全带设计,冲床的安全保护设计,儿童座椅前的护栏设计等。
3、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
在设计中,合理的人机关系应该达到高效、健康、舒适、安全的目标。
如何实现这种合理的人机关系呢?首先应该明确你的设计涉及哪些人机关系,采用系统科学或信息科学的方法来分析,进行系统试验,检查系统性能和操纵人员操纵的难易程度。
其次要考虑这些人机关系涉及哪些因素和技术指标。
一般说来,人机系统要反复试验和使用才能逐渐完善。
在人机系统中,产品的操作人员是人机系统中的主体,设计和运用人机系统时应当充分发挥人在人机系统中的主导作用。
使人机系统达到要求的性能和指标,同时保证操作人员操作简便、安全舒适和提高系统工效。
我们现在看到有越来越多的厂商将“以人为本〞作为新的设计理念,以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作为产品的特点来进行广告宣传,特别是计算机和家具等与人体直接接触的产品更为突出。
让机器、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设计适合人的人体尺寸参数、活动范围、运动方式、人的生理、心理特征来指导设计,使得人能够在舒适和便捷的条件下工作和生活。
其核心问题就是在各种工作的环境中,协调人与机器及环境三者间的关系。
在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的设计中,我们还应该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a.考虑到普通人群和特殊人群
大多数产品是为普通人群设计的,设计参照的标准是依据普通人群的数据确定的。
如常见的门,其高度、宽度、门把手的位置等(一般来说,门高200cm,宽70—80cm,门把手高100cm)都是以普通人群的身高、体宽以及左右手习惯等为标准设计的,适于普通人群操作、使用。
但是特殊人群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往往有着独特的需要。
设计时,还应充分地考虑特殊人群的特点和需要。
b.考虑静态的人与动态的人的关系
人们使用产品时时常处于动态和静态两种状态之中,因此,设计的产品不但要符合人体静态的尺寸,也要符合人体的动态尺寸。
要让人在使用它时,能够方便施力、有足够的空间等。
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减少人体疲劳,提高效率,满足健康、舒适的要求。
c.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不仅要满足人的生理需求,而且要满足人的心理需求。
产品的色彩、材质等都会
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
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都影响人的心理感受,如果能在设计中注意满足人在这些方面的心理需求,就可以将人机关系处理得更好。
例如:茶座、咖啡屋的设计应以暖色调为主,将空间处理得小一些,以营造温馨、宁静的效果;而办公空间一般应以冷色调为主,空间处理要简洁明快,以求产生严谨、高效的工作氛围。
这样的设计都是为了满足人的心理需求。
〔如图8〕
d.关注信息的交流
人与产品的互动过程就是人与产品之间信息传递的过程,即人机之间运用信息语言交流的过程。
改善信息传递的途径能够获得更好的人机关系。
例如:前些年的按键式固定电话,只有按键而没有液晶显示屏,无法显示拨号信息,人们只能通过听电话按键提示音判别是否按下按键。
现今出现的液晶显示屏电话,可以提供给人们视、听觉双重信息传递途径,大大地方便了用户的操作。
四、小结:
1、什么是人机关系?
2、人机关系要达到的目标。
3、如何实现人机关系的目标。
五、课堂练习:
①选择日常生活的某一产品,分析在人机关系的处理上存在的缺陷,并提出改进意见。
②分析教室环境,从课桌子、教室空间、色彩、照明等方面谈谈它给你带来的心理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