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02 历史概念、历史解释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型02 历史概念、历史解释类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张荫麟先生在《中国史纲》中认为,判断史实的标准要依据‘新异性’标准,就是该史实在人类社会中富于“内容的特殊性”,其新异性乃是相对于同一特殊的历史范围而定。

同一事情,对于同一民族或地域的历史而言,与对于全人类的历史而言,其新异程度可以不同。

请根据作者的观点,用“新异性”这个概念解释“指南针用于航海业对中国和对欧洲社会的不同作用”。

(要求史论结合,语言清晰条理)
1.(1)作者认为史实的新异性具有特殊性,同一史实对不同地域产生的影响有很大差异。

(2)指南针对于中国的航海技术的作用只是增加了航海的距离,并且作为国家实力的宣扬,并没有对本国的经济和政治产生过多的影响。

(3)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技术,对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由此也开始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欧洲航海家们利用这一技术足迹踏遍世界各个地区,带回丰厚的利润,使本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较早的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备注:本题为开放性题,若考生所写答案言之有理酌情扣分。

要求:有理有据、史料结合。


2.(12分)运用历史思维将历史概念进行要素化分解是全面理解和掌握历史概念的重要方法,也是高中生不可或缺的历史素养。

阅读示例,完成下列要求。

示例:双百方针
(1)背景: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在思想文化领域,需要发扬民主,调动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2)内容: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在文艺创作上,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存在,自由发展;在学术理论上,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相争鸣,自由讨论。

(3)影响:“双百”方针提出后,科学技术领域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繁荣的景象。

特别是文学艺术界思想活跃,创作出一大批人民喜闻乐见的作品,如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柳青的《创业史》等;出现了一批揭示社会主义社会内部矛盾的创作,这标志着社会主义文学开始成熟。

(4)与其它相关概念的关系:毛泽东提出的“双百方针”与战国的百家争鸣有着本质不同。

前者强调科学研究、学术思想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则侧重于政治主张.
仿照示例,从经济史方面任选一历史概念进行要素化解析。

(要求:概念的选择须从经济史方面入手;要素分解全面、科学:对要素的解析科学、准确;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答案:评分标准:
一等(12-10分)①概念解析准确,要素分解全面、科学②解析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 ---5分)①能够结合其它相关解析对象解析、较全面;②解析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0分)①偏离概念解析对象、观点不明确;②解析概念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样,相关的计算可能有些或者不全然准确,仅供参考,但不影响答题。

)历史学家李剑鸣认为,历史解释包括了解事实的真实含义,寻找不同事实之间的关系,最后做出恰当的判断。

请你以此为标准对上述表格进行历史解释。

3.【答案】含义:工业革命后,中国逐渐失去世界领先地位,并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西方主要国家发展迅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德、日迅速崛起,逐渐超越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3分)
关系: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则逐渐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然经济逐步瓦解,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随着西方各国资本主义代议制的确立、完善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凭借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等优势逐渐超越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6分)
判断:国家的发展战略必须立足国情,走自己的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重视发展科教;与时俱进,进行制度创新才能有效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3分,言之有理即可)
4.(12分)运用历史思维解决历史问题是高中生不可或缺的一种历史素养,将历史概念进行要素化分解是全面理解和掌握其内容的重要方法。

示例:西周分封制
(1)背景:(宏观)中国古代生产力的发展,维护统治的需要;(微观)商代的
松散的方国联盟已不能适应西周建立后的形势发展。

(2)主要内容:同姓王族是受封主体;诸侯在封地权力很大,并可进一步分封;但必须服从天子命令,履行各种义务。

(3)影响或评价:(积极)适应了生产力发展,巩固了周的统治,开拓了疆域,促进了民族融合、文化的交流;作为一种身份的象征,在秦汉之后作为维护皇权和国家统一的手段依然发挥了重大作用。

(消极)到了后期随着诸侯权力膨胀造成了诸侯争霸局面;在秦汉之后的个别时期,分封诸侯也造成了威胁中央集权局面的出现。

(4)重要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井田制是其经济基础;与宗法制、礼乐制互为表里。

请仿照示例,从下列历史概念中任选一个进行解释。

启蒙运动、美国1787年宪法、布雷顿森林体系
评分标准
每个名词分为四个要素,每个要素3分,其中
(1)背景至少要从两个角度回答,只答一个角度得1分。

(2)内容要至少答出其中两项,若只答出一项内容得1分。

影响或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布雷顿森林体系”必须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启蒙运动”必须有对自身和对其他国家两个方面,若只答出一个方面得1分。

重要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找对相关概念得1分,说出正确的关系得3分。

上述所有内容,必须在知识正确的前提下方可得分,答出了角度但表述错误不得分。

另附三个名词的相关内容,供阅卷时参考。

启蒙运动:⑴背景:17、18世纪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进一步反对封建统治;首先从英国开始,高潮在法国,后传播到美洲、亚洲等世界其他地区。

⑵主要内容:启蒙运动以理性主义为指导思想,反对封建王权、教权、等级特权,提倡民主、平等、自由。

代表人物有英国的霍布斯、洛克;法国的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

⑶影响或评价:启蒙运动是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的一次反封建斗争,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了政治蓝图;成为美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基础;传播到亚洲后,也成为亚洲仁人志士救国救民的思想武器。

⑷重要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启蒙运动是人文主义的发展到理性主义阶段的体现,并出现了以卢梭为代表的浪漫主义的先声。

美国1787年宪法:⑴背景:美国独立以后,新成立的邦联政府松散、无权,无法保障美国的长远利益和发展。

因此制宪会议制定了1787年宪法,成立了中央集权的联邦政府。

⑵主要内容:1787年宪法确立了美国三权分立的原则、联邦制原则、中央集权制等。

⑶影响或评价:1787年宪法是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确立的“制约与平衡”的原则,保障了美国的民主政治;宪法调整了大小州之间、南北州之间、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为美国的平稳发展奠定了基础;但1787年宪法没有废除奴隶制,深深打上种族歧视的烙印。

布雷顿森林体系:⑴背景:二战后期,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鉴于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期间贸易、货币战的教训,希望重建新的经济体系;同时,也希望将战时的合作延伸到战后;美国等44个国家在美国召开会议,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⑵主要内容:美元与黄金挂钩,成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1973年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⑶影响或评价: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新的货币体系,对战后国际贸易的恢复和发展有积极作用,体现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制度化;但是也便于美国对世界经济的控制,体现美国的霸权主义。

⑷重要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布雷顿森林体系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共同构成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的经济体系。

5.(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07—1775年英国在北关东起大西洋沿岸西迄阿巴拉契亚山脉的狭长地
带建立了13个殖民地。

1687年,牛顿建立经典力学。

1807年,罗伯特·富尔顿设计出汽轮船“克莱蒙特”号。

1860年,工业产量英国排世界第一,美国排世界第三。

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

1894年,工业生产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生产量等于欧洲各国生产总量的一半。

1898年,美国领土面积达933平方千米,相当于整个欧洲。

1910年,殖民地面积英国排世界第一,美国排世界第四。

1911年,美国人泰勒发表《科学管理原则》,阐述标准化方法是科学管理的方法。

1914年,美国人亨利·福特首先采用流水线生产方法。

1937年,英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占12.5%,美国占41.4%。

1944年,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具有主导地位的货币。

1945年,联合国总部设在纽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总部设在华盛顿。

1948年,英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占11.7%,美国占56.4%。

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美元仍然充当着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角色。

——据廖学盛《世界历史十五讲》等整理
历史解释就是了解事实的真实含义,合理地说明事实之间的因果联系,最后做出恰当的判断。

以此标准对上述材料进行历史解释。

【答案】历史真实:英国由盛而衰,美国崛起成为世界强国。

(4分)
联系:随着新航路开辟,英国进行殖民扩张,美国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17世纪起,英国开展政治革命、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强国。

(3分)18世纪,美国独立后,学习英国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

19世纪末,在经济上赶超英国。

二战后,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强国。

(3分)
结论: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是国家迅速发展的动力。

(2分)
评分说明:真实含义符合材料内容可酌情给分;联系要紧扣材料史实范畴。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对上图中的国旗变迁进行历史解读,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6.【答案】示例:
论题:国旗变迁带有显著的时代印记。

阐述:19世纪后期,清政府为适应近代外交需要而定国旗为黄龙旗。

黄色及龙都是君主的象征,国旗的设计体现出“君权神授”等思想,反映了维护清朝专制统治的意图。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定五色旗为国旗,象征五族共和,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民主共和的时代要求。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全国,国民政府改五色旗为青天白日旗为正式国旗,颁行全国使用。

1949年10月,国民党反动统治被推翻,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以五星红旗为国旗,表达亿万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愿望。

总之,国旗是一个国家主权的象征,国旗的变迁体现了时代的变迁。

(“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答案)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计量研究方法可以拓宽史学研究的途径和视野。

下图是英、美、德、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的饼状示意图。

——根据(德)库钦斯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史研究》编制根据以上两图数据反映的问题,并作出历史解释。

(要求:提取一条问题信息作答即可;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答案示例:
问题一:从1870-1913 年,英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大幅下降。

历史解释:18 世纪中期以来,英国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对外扩展中逐步建立起日不落帝国,拥有广大殖民地,是英国海外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1870 年英国因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在 19 世纪中期成为世界工厂,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英国在 1870 年时在世界贸易中占比较
高。

19 世纪末以美、德为中心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新兴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美国、德国等生产力迅速发展,并出现新的生产组织形式,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对老牌资本主义霸主英国提出了新的挑战,美德在世界贸易中占比上升冲击了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

问题二:从 1870-1913 年,美国和德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增长较快。

历史解释:19 世纪末以美、德为中心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新兴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美国、德国等生产力迅速发展,并出现新的生产组织形式,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对老牌资本主义霸主英国提出了新的挑战,美德在世界贸易中占比上升冲击了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

英国作为老牌工业国,在技术迭代中逐渐丧失原先地位,在世界贸易中占比下降。

俄国通过农奴制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由于自身改革的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虽在世界贸易中比重有所增加,但速度慢于美德两国。

问题三:从 1870-1913 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有所下降,反映了世界贸易总额增长趋势。

历史解释:从 1870-1913 年,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有所发展,推动世界整体经济发展和世界贸易的发展。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竞争更为激烈,向外扩展由原先的商品输出为主逐渐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垄断组织、跨国公司推动世界贸易向多中心化发展,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亚非拉在民族觉醒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工业有一定发展。

在世界贸易整体发展的情况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虽持续发展,
但占比有所下降,是世界贸易总额增长的结果。

8.(12分)图1、图2是中国古代两个历史时期的运河路线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对比图1、图2,指出这两个历史时期运河路线的变化,并请结合所学知识对这
种变化进行解读。

(要求:
史实准确、逻辑严谨、解读合理。


答案示例:
图1所示的运河,以洛阳为中心(连接到长安),南至余杭,北通涿郡,呈“<”状;图2所示的运河,以杭州为南端,大都(北京)为北端,截弯取直,航程缩短,与今天京杭大运河路线大体一致。

(3分)
两图所示的运河分别为隋朝、元朝的大运河。

开凿大运河的目的主要是“南粮北运”,因此大运河路线的变化与隋唐以来南方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有极大的关系。

同时,也与元朝政治中心在北方有直接关系。

(4分)大运河路线的变化加剧了南北方、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对中国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间接的,这种变化也影响了中国的人口分布、文化教育格局。

(3分)
综上,运河路线的变化,是中国古代经济政治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反过来,这又深刻的影响了中国古代乃至后来的历史发展。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