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学与古希腊罗马哲学的对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道学与古希腊罗马哲学的对比
中国,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一直存在的国度,有着自己独特的思想文化,千年的传承,造就了今天的中国;而希腊与罗马,则是西方思想文化的一大发源地,对西方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比两者,我们或许能发现更多,也能走的更远!
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5世纪欧洲希腊与罗马奴隶制社会时期的哲学。

它是随着奴隶制社会的确立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一般将这一时期的哲学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1)公元前6世纪希腊城邦奴隶制形成时期的哲学。

这一时期哲学研究的重点是自然哲学问题。

最早的唯物主义派别是以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为代表的米利都派和以赫拉克利特为代表的爱非斯派。

他们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水、火、土、气等物质性东西。

赫拉克利特还提出了万物皆流、无物常住等古代光辉的辩证法思想。

最早的唯心主义派别是以毕达哥拉斯为代表的毕达哥拉斯派和以巴门尼德为代表的受利亚派。

前者认为抽象的“数”是世界木原,后者认为“存在”是世界的本原。

最初的哲学家都围绕着世界木原问题展开了讨论。

(2)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城邦奴隶制繁荣时期的哲学。

这一时期哲学除继续探讨世界木原问题之外,还注重社会政治、伦理和人的问题的研究。

以德谟克利特为代表的原子唯物主义,是这一时期所取得的最高成就。

与此同时,智者派将哲学研究的重点转向了社会和人的问题,他们大多都带有明显的感觉主义、相对主义和不可知论的色彩。

柏拉图在前人唯心主义基础上提出了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

认为现实世界是由理念世界派生的。

人的认识就是对理念世界的“回忆”。

亚里士多德哲学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

他批判了柏拉图的理念论,认为理念作为形式不能脱离具体事物而存在,形式就在具体事物之中。

但他又认为质料是被动的、形式是主动的;质料的特性是由形式决定的,这就导向了唯心主义。

他是第一个将哲学从其它学科中分离出来、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人。

(3)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5世纪城邦奴隶制衰落时期的哲学。

唯物主义哲学家伊壁鲁继承和发展了德谟克利特原子唯物主义,认为原子除了具有形状、大小、秩序和状态区别之外,还有重量区别,从而提出了原子偏斜理论,克服德谟克利特否认偶然性存在的局限性。

伦理学是这一时期哲学讨论的重点。

伊壁鸠鲁派认为幸福就是追求快乐,但反对纵欲。

斯多葛派则主张宿命论和禁欲主义,主张顺从,反对追求。

怀疑主义认为一切都不可信,主张对一切事物都不表态,以免引起烦恼。

古罗马时期的哲学,唯物主义以卢克莱修和琉善为代表,他们坚持和捍卫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的原子唯物主义,反对宗教神学和唯心主义。

与此同时,各种唯心主义广为流行,主要有新怀疑主义,新斯多葛主义和柏拉图主义等。

所有唯心主义派别的共同特点是对现实采取消极的否定态度,用神学目的论来解释自然和社会、宣扬神秘主义和禁欲主义,这些思想成为基督教神学的思想来源。

古希腊罗马哲学是欧洲哲学发展的初级阶段。

各种唯物主义和唯心主我、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思想、以及各种社会政治伦理思想等,都从这里发端,这些思想对后来、乃至今天哲学思想的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

恩格斯说“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

道家,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派别,以老子、庄子为主要代表。

道家的思想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同时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

老子曾在他的著作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
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道家哲学首先摆脱儒家社会哲学的进路,直接从天道运行的原理侧面切入,开展了以自然义、中性义为主的"道"的哲学。

天道运行有其自然而然的原理在,道的哲学即是解释此原理的内涵,从而得以提出一个活泼自在的世界空间。

透过对此一世界运行秩序之无定限、无执着的认识,道家哲学发展出迥然不同于儒家的社会哲学,社会只是一方存在的客体,在其中生存的人们,应有其独立自存的自由性,而不受任何意识型态的束缚。

基本上道家哲学并不否定儒家的社会理想,但对于社会责任的态度并不先存立场,而能有更尊重人类自主性的态度与存在定位。

道家重视人性的自由与解放。

解放一方面是人的知识能力的解放,另方面是人的生活心境的解放,前者提出了“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认识原理,后者提出了“谦”、“弱”、“柔”、“心斋”、“坐忘”、“化蝶”等的生活功夫来面对世界。

道家讲究“人天合一”、“人天相应”、“ 为而不争、利而不害”,“修之于身,其德乃真”,“虚心实腹”、“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法于阴阳,以朴应冗,以简应繁。

” 等等。

道家从维护个人利益的角度出发,在经济理论、社会实践方面创立了“人本”的思想观点,主张通过维护每个人的个人利益来达到社会的和谐繁荣,道家尖锐批判了以天下为根本的政治观点,认为这是“悉天下奉一身”的罪恶表现,在社会制度上主张以维护私有制的利益促进社会的“大同”,这跟当今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以私有护私有有所不一样,道家的观点是以私有来促公有。

道家主张不损害个人利益,也不能侵犯个人利益,只要每一个人的利益得到应有保障,每一个人的个人利益不受到侵犯,甚至包括自然界的动物植物的利益不受侵犯,把不受侵犯的个人利益加在一起就是社会的利益得到保障,只有每个人的利益得到了保护,整个国家才能是真正的繁荣。

道家的这种思想对今天的政治经济发展起到了卓越的作用。

而对于西方的文化而言,古典希腊哲学的影响在很多方面为现代科学与现代哲学铺设了道路。

在宗教方面,古典希腊哲学对早期不同宗教的希腊化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例如,犹太教的希腊化,著名犹太哲学家:亚里斯多布鲁斯(Aristobulus)和斐洛,便采用了寓意的解经方法。

而在基督宗教当中,早期的教会父老(即教父)都融合了古希腊哲学的思想和解经方法。

由于受著名的教父游斯丁、俄利根和特土良等所影响,形成了很多基督教传统教义。

早期希腊哲学家对后世所产生的影响从未间断,从早期基督教神学、穆斯林哲学到文艺复兴,再到启蒙运动和现代的普通科学都可见得到。

西方哲学的历史从古希腊开始,特别是一群通称为前苏格拉底时期的哲学家。

这不是为了否认其他在古埃及、闪族以及巴比伦文化里出现的早期哲学家而作的谣传。

诚然,每个文化中都存在伟大的思想家和作家,而我们有证据证明一些最早的希腊哲学家可能至少接触过某些古埃及和巴比伦
思想的作品。

然而,早期希腊思想家与他们的前人相比至少增加了一种元素,使他们与前人的思想区分开来。

在历史上,我们首次在他们的作品中发现他们对于世界规律并不是教条式的主张,而包括了他们对这些理论的各种论点。

事实证明了,几乎所有早期希腊哲学家提出的各种宇宙论是极度和明确的谬误,但这并不会降低它们的重要性。

因为即时以后的哲学家立刻抛弃了前人假设的答案,但他们不能逃避前人所提出的问题:
一切事物从哪来?
它到底是由什么制造的?
我们如何解释大量事物组成的本质?
为什么我们能用单一数学来描述它们?
而希腊哲学家所追随的形式和传达他们的答案方法,变得与他们所问的问题一样重要。

前苏格拉底的哲学家拒绝传统的神话对他们周遭所见现象的解释,而赞同更理性的解释。

换言之,他们依靠推论和观察来阐明围绕他们周围的真实自然界,而且他们使用合理的论点突出他们的观点来告诉他人。

尽管哲学家对关于理性和观察相关重要性尺度有所争论,但2500年来他们基本上一致使用由前苏格拉底学派最早发明的方法。

争议常出现在确定前苏格拉底哲学家的思想,以及确定他们用以支持自己独特观点的论据的方式。

这个问题并非来自他们自身或思想上的一些缺陷,纯粹是由于他们的历史与我们相隔太远的缘故。

虽然多数前苏格拉底哲学家创作出标志性的著作,但我们并没有任何一本著作的完整版本。

我们只有后世的哲学家和史学家对其作品的引用,与偶尔发现的原文片段。

希腊哲学总是围绕著“一”与“多”的问题在打转。

在这个希腊哲学发展的最初期,已经有了“一”的观念。

贤哲之士从实体的连续变化历程及生死的交替更迭中,想到宇宙有一共同的本原,看出了必有某种恒存之物,那就是最初的某物。

因此,爱奥尼亚的哲学或宇宙论主要是想尝试决定万物的原始因素或原质(德语:Urstoff)。

泰勒斯(Thales)宣称是水,阿那克西美尼(Anaximenes)说是气,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则说是火,他们虽然各执一辞,但都认为它是物质的,而且相信它只有一个。

在这个决定的过程中用的不是科学或实验的方法,而是慎思明辨的理性,是直观到宇宙的同一。

他们都飞越了经验观察所能指证的范围,但同时不以神话的假设为满足,而要寻求一个真正的同一原理,找出变化的原质。

他们对“万物是一”及“原质(不管是水、气或火)”的肯定,是由理性或思想所指导的,而非仅仅出自想象或神话,因此被称为欧洲的第一批哲学家。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这是《道德经》的开篇,结合一下该书的成因,我们就能知道,老子心底还是希望给碌碌无为或者忙碌妄为的人一点指点。

什么是道?道就是驱动万事万物运行的力量,不是通常所理解的“道”。

什么是功名?“功名”自然是可以成就的,但不是通常所理解的“功名”。

人和动物野兽有什么区别?就在于人有情感,而动物只有欲望。

人有情感,又有欲望,它们交错融合,驱动人的行为。

但是,如果你不知道事物运行的规律,更不懂人道的根本动力是什么?那么,情感与欲望胡乱交错的结果会是多么的混乱可怕啊!
要使情与欲融合有章法,就需要立志,需要立名。

这是常理,是必然,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黄帝内经》与《本阴符经》先后有解,《白虎通义》中的解读更明了)。

随后,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就是在说名:
你看,天和地是多么伟大无比啊,可是在天地初开的时候,它也没有“名”可言。

天地交合,阴阳合德,创造了世间万物,它有了“功名”(而且是万世万代的功名。

然而,你却根本不知道这功名的所在,不以为是)。

再后,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就是无为。

单纯以欲望驱动行为,那和动物没有区别。

所以,要经常忘记动物性的驱使的欲望进入虚空淳朴的状态(道家这一点后来发展成为精深独到的养生术,堪为国学精华之圣),遁去妄杂的欲望,感受、体悟事物之根本,看清事物的本相,避免被迷惑引诱。

擭取真知,体悟人生真谛,独到卓见,知“真欲”,修心养性,内健以致外阳,立大志,济度苍生,成就万代功名,法天地,法道,法自然。

老子主张出世,是为了让人们明白,学会出世才懂得入世;同样,入世才能懂得出世。

以出世的心态,做入世的事情,功成而弗居,才算万代功名,如同天地恩德一般。

从以上,不难看出,我们中国的道家文化,更注重于修身,然后再从本身去纵观宇宙奥秘讲究的是变化;而西方的哲学,则是对一切的都要完全的掌握与理解,哪怕是世界也一样,说的是看破!这也就造成了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也造就了近代历史战争多发的局面!
08电信2班
彭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