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工作要重视学困生的转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德育工作要重视学困生的转化
德育教育是教育教学之首。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又是其中一个难点和热点。
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
因此,学校
德育工作一定要重视学困生的转化,以提高学校教育工作的整体质量。
一、学困生转化要植根于教师的教学理念
为了充分发挥教师在转化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提高转化的效果,必须加强教师对学困生转化
工作的指导与管理。
1.统一认识,更新观念。
长期以来,学困生转化问题就是教育界的一大难题。
学困生转化工
作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它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成效却不明显。
因此,有的教
师认为教育转化学困生“费力不讨好”,不如培养优生“名利双收”,对学困生只要管住不出事、不添乱、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就达到了目的。
理念上的偏差使得有些教师不能真正从学困
生本身的健康成长和身心特点出发,开展教育转化工作,而是简单地对学困生实行“高压政策”和强制手段,结果是管住了人,管不住心,甚至激起其逆反心理,大大弱化了转化工作的效力。
因此,学校应该借助各种机会、场所强调转化学困生工作的重要性,营造转化学困生的
氛围,树立“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就是促进所有少年儿童全面发展”的思想,大力倡导转化学
困生,并制定《学困生转化工作方案》,对转化工作进行具体安排部署,作出明确要求,并
把转化学困生与培养优等生的奖励办法等同起来,激发广大教师教育转化学困生的自觉性和
积极性。
2.加强转化学困生的工作指导,提高转化水平。
无疑,学困生的形成非一日之事,学困生的
转化也非易事。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育转化工作水平,学校要组织开办“学困生转化工作培训班”,提高教师转化学困生的工作水平,即变歧视为热爱,变“管、卡、压”为“教、启、导”。
3.加强转化管理,创新优化、转化方法。
为加大教育转化学困生的力度,要创新工作方法,
向教师提出了班级教育的指导性建议,包括:每周班主任或责任教师必须找学生谈一次心,
每科教师必须给学困生提供一次表现机会;每周发现并表扬学困生的一个优点;每月必须与
学困生家长联系一次(最好是家访),通报学困生进步的情况;每月教会学困生一个具体可
行的学习方法;每班为学困生的转化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将其座位由教室角落调至前排,
取消惩罚性作业,禁止侮辱性绰号等)。
二、学困生的转化要列入学校、教师的工作计划
目前,有些学校、教师只把学困生的转化挂在嘴上,实际重视不够,未纳入自己的工作计划。
因此,各级学校、各班主任、科任教师在制定学校、班级、教学工作计划时,应把学困生的
转化工作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应确定好本学期学困生转化工作的目标、内容、方法、措
施等。
在确定课时教学目标时,应把学困生转化工作作为德育目标。
有条件的班级应建立学
困生转化工作小组,开展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三、学困生的转化要内化入教育教学之中
教育教学要体现对学困生的转化,“备课时必须对学困生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上
课时必须让学困生提出问题,合作学习中必须让学困生发言,辅导点拨时必须解决学困生的
困惑,设计作业时必须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学困生当面辅导”。
教师教学时要“微笑进课堂、尊重进课堂、民主进课堂、探究进课堂、合作进课堂、创新进课堂”。
采用教师和学优生对学困生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帮弱促强,帮助学困生重新树立学习信心。
教师在备、教、批、辅、考等教育教学环节,对学困生多加关怀,从抓基础知识、激发
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在备课时,关注学困生,注重基础知识和兴趣知识点
设计教案;在课堂上,加强基础知识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困生树立“我也能回答教师提问,
我也能学好功课”的信心;批改作业时,对学困生进行面批,多以引导和补习为主;考完试,找学困生谈心,以鼓励教育为主。
让学困生找出自己学习上的优势与长处,唤起自我向上的
意识,由消极被动地学习向积极主动地学习转变,由自卑向自尊自强转变,使学困生真正成
为学习的主人。
四、学困生的转化要具体化到各类活动中去
目前,在全面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的各类活动得到学校和教师的全面重视,学
生的课内外、校内外活动得到了全面的开展。
因此,我们应该在各类活动中开展学困生的转
化工作。
一是要结合各类活动的形式和特点,结合学困生的实际,增强转化工作的针对性;
二是充分发挥活动小组的集体作用,取长补短,互帮互学,共同进步,共同提高;三是在活
动中注意发挥学困生的“闪光点”,进行鼓励,让他们不断发扬成绩,弥补不足,增强他们的
自信心;四是充分发挥各类学生集体、组织的作用,让学困生在自己的集体、组织中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表现、自我完善,培养他们自尊、自爱、自强、自立。
五、学困生的转化要从学校延伸到家庭
学困生地转化要保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统一。
教师要经常与学生的家长取得联系,充分
利用家长会、家访、电话交流等方式及时把“学困生”情况与家长交流、反馈,全面了解后进
生在家庭中的学习态度、行为习惯及家长的管教方式,从而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调统一,相互配合。
坚持与每位后进生的家长每周至少取得一次联系,及时掌握他们在校外的表现。
设法统一家长教育子女的要求,使学生能在统一要求的尺度下端正学习态度,将必要的常规
付诸于具体的行为训练,从而端正不良的思想和行为。
班主任、科任教师要经常性的和他们
的家长保持联系,互通情况,互通信息,加强交流,加强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