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学案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
[学习目标]
1.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发展的趋势,认识现代化学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2.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重点)
3.认识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页
一、化学科学的形成与发展
1.近代化学发展的里程碑
年代国籍科学家重大发现
或成就
意义
1661年英国波义耳
提出化学
元素的概

标志着近
代化学的
诞生
1771年法国拉瓦锡
提出氧化
学说
使近代化
学取得了
2。

我国国家科学技术奖中与化学有关的成果(1)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2)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二、化学科学的研究领域与方法
1.化学科学的含义
化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它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

2.化学科学的特征
(1)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认识物质;
(2)以符号形式表征物质;
(3)在不同层面上创造物质。

3.现代化学科学的研究方法——实验与理论并重
(1)实验技术手段不断升级优化
波谱、色谱、X射线衍射和飞秒化学、原子示踪等已成为现
代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2)理论计算辅以计算机模拟来研究物质的结构、预测物质的反应活性、研究反应的微观过程等,成为现代化学研究的热点。

三、化学科学的探索空间
1.化学科学领域:化学家可以在微观层面上操纵分子和原子,组装分子材料、分子器件和分子机器等。

2.能源和资源领域:有了化学科学,人类在资源和能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大显身手,使人们更加科学、合理地开发与利用资源和能源.
3.材料科学领域:化学将推动材料科学的发展,使各种新型材料的制造成为可能.
4.环境领域:化学为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有力保障。

5.生命科学领域:化学科学将为生命科学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帮助人们从分子层次上了解生命问题的本质、揭示生命运动的规律;使研究人员在分子水平上了解疾病的病理,寻求新方法,研制新药物,为人类提供健康保障.
6.信息科学领域:化学科学将大大提高信息科学的发展水平,指导人们研制功能各异的信息材料(主要是电子材料,如光电子材料),为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的发展提供重
要的物质基础。

■多维思考·自主预习
1.近代化学诞生的标志是()
A.波义耳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
B.拉瓦锡建立氧化学说
C.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
D.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
答案:A
2.下列不能说明化学具有创造性的是()
A.化学家哈伯用催化法合成氨后,德国就能生产HNO3 B.诺贝尔用硝化甘油制成了炸药,并应用于工业生产C.科学家们合成碳纳米管,用作极细的分子导线和超小型的电子器件
D.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答案:D
3.下列物质中,不是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制取的是() A.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的人工全合成
B.青霉素、链霉素的发明与生产
C.黑火药的制造与应用
D.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
答案:B
4.化学科学具有实用性。

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氨的合成、光导纤维的制造,都是化学科学实用性的重要体现
B.应用化学科学原理,可以制造出自然界中存在和不存在的物质
C.应用化学科学原理,可以将H2O分子重组为H2O2分子D.化学科学的利用,只有利,没有害
答案:D
5.借助于化学方法,分子是可以再分的,而原子不能用化学方法再分为更小的微粒.下列实验事实最能体现上述论点的是()
A.食盐固体溶于水消失
B.打开盛浓盐酸的试剂瓶冒白雾
C.干冰露置在空气中逐渐消失
D.红色氧化汞粉末受热分解成氧气和汞
答案:D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页
要点一化学科学的形成与发展
1.化学科学在不同阶段的发展情况
2.化学科学主要经历三阶段的特点
实用技术阶段:用其物不知其理

近代化学阶段:用其物知其理

现代化学阶段:知其理造其物
[题组过关]
1.化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并较快发展,始于()A.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
B.中国湿法冶金技术的应用
C.原子—分子论的问世
D.计算机、高效液相色谱仪和紫外可见光光度计等设备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解析:原子—分子论的问世,使化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并较快发展。

答案:C
[拓展探究]
(1)上题中A选项,质量守恒定律描述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题中D选项描述的是化学史中________阶段使用的研究方法。

提示:(1)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现代化学。

2.进入20世纪以后,化学科学经历了迅速发展的“创新百年”,取得了若干项现代化学的重大成就。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这个时期的重大化学成就的是()
A.放射性元素的发现
B.现代量子化学理论的建立
C.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
D.制陶技术的成熟应用
解析:放射性元素的发现,现代量子化学理论的建立,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均是现代化学的重大成就,而制陶技术的成熟应用是古代化学的重大成就。

答案:D
3.在科学史上,中国有许多重大的发明和发现,为现代物质文明奠定了基础。

以下发明或发现属于化学史上中国对世界做出重大贡献的是()
①造纸②印刷技术③火药④指南针⑤炼铜、炼铁、炼钢⑥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⑦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⑧提出原子-分子学说
A.①②③④⑧B.①③⑤⑦
C.②④⑥ D.⑤⑥⑦⑧
解析:造纸、印刷技术、火药、指南针、炼铜、炼铁、炼钢、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等都属于中国重大的发明和发现,对世界科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印刷技术、指南针与化学关联不大。

答案:B
要点二化学科学的研究领域
1.化学科学研究的对象
2.问题探究
(1)物质的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什么?
(2)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基本微粒是什么?
(3)某些元素原子的裂变、聚变等核反应,有新原子生成,属不属于化学变化?
(4)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答案:(1)原子。

(2)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有的物质是分子,有的是离子,还有的是原子.
(3)不属于化学变化.
(4)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

[题组过关]
1.下列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①金属导电②爆炸③物质的燃烧④工业制O2
⑤铁生锈
A.②③ B.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解析:金属导电过程均为物理变化,①不符合题意;爆炸的过程也有可能是物理变化,②不符合题意;物质燃烧是物质发生反应的过程,一定是化学变化,③符合题意;工业制O2是物质分离的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④不符合题意;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O2、H2O等反应的过程,一定是化学变化,⑤符合题意。

答案:B
[拓展探究]
由题干④工业制O2,结合初中所学知识写出实验室制O2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H2O2错误!2H2O+O2↑
2.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解析: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变化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A中的“野火烧不尽”、B中的“蜡炬成灰泪始干”都涉及物质的燃烧,都有“CO2”这种新物质生成;D中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涉及火药的爆炸,当然也有新物质生成;只有C中的“铁杵磨成针”只是物质由粗到细、由大到小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答案:C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H2O是由1个H2分子和1个O原子构成的。

(×)
(2)核辐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
(3)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着发光、发热、颜色变化。

(×)(4)化学科学的特征是认识物质、描述物质和创造物质.(√)(5)通过化学变化可以生成新的原子。

(×)
要点三青蒿素的发现与应用—-体会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
[问题探究]
1.青蒿素的发现
(1)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是谁?获奖科研项目是什么?
(2)启发屠呦呦提取青蒿素的古代药方是使用了怎样的提取方法?与屠呦呦建立的提取方法有何异同?
(3)请你分析体会青蒿素提取利用了物质的哪些性质?(4)1972年初,屠呦呦研究小组从青蒿中成功获得结晶活性化合物——青蒿素Ⅱ(原称青蒿素)。

提示:(1)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

(2)古方中采用由青蒿绞取青蒿汁的方法。

相同点:均是提取青蒿中的成分;
不同点:屠呦呦采用乙醚在低于60 ℃的条件下获得青蒿提取物。

(3)利用了青蒿素在水、乙醚中的溶解性。

2.青蒿素的应用
(1)青蒿素相关研究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2)对你了解化学的研究领域有哪些启示?这些研究领域之间是什么关系?用到了哪些基本的研究方法?
提示:(1)青蒿素相关研究经历了如下历程:
①测定组成与结构预测;
②结构测定;
③合成与修饰;
④应用.
(2)得到的启示: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化学研究领域之间的关系: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错误!物质的性质变化和应用
用到的研究方法:利用质谱仪测定相对分子质量,再结合碳氢分析数据确定分子式;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并通过实验验证,确定结构。

[题组过关]
1.“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对防治疟疾等传染性疾病、维护世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药的成功范例,由此获奖是中国科学事业、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

"这是摘取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通过前往看望她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向外界表达的获奖感言.
青蒿素的分子式为C15H22O5.从化学角度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
是()
A.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2
B.青蒿素能燃烧生成CO2和H2O
C.青蒿素的发现体现了将化学科学与医药科学综合应用的必要性
D.青蒿素的发现标志着中医药化学的研究达到了终结性高峰解析: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12×15+1×22+16×5=282,A项正确。

青蒿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能燃烧生成CO2和H2O,B项正确.青蒿素既是一种化学物质,又是一种中医药的成分,青蒿素的发现体现了将化学科学与医药科学综合应用的必要性,C 项正确。

科学的研究和发展无止境,中医药化学亦如此,D项不正确。

答案:D
2.“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要方向。

“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消除污染,是一门能彻底阻止污染产生的科学。

它包括“绿色生产”和“绿色销毁”等内容。

据报道,某地在整顿音像市场的活动中,查获了一大批盗版光盘,并进行了“绿色销毁”。

以下做法中,属于“绿色销毁”的是()
A.泼上汽油焚烧
B.倾倒入江河中
C.深埋于土壤中
D.碾压粉碎后再回收利用
解析:泼上汽油焚烧,浪费能源,并产生污染性气体;倾倒入江河中,会造成水体污染;深埋于土壤中,会造成土壤污染和地下水污染;碾压粉碎后再回收利用可节约资源,实现循环利用,同时减少污染.
答案: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