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微气候解读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BGT=0.7WB+0.3GT WB—自然湿球温度 GT—黑球温度 (2)室外有太阳辐射时
WBGT=0.7WB+0.2GT+0.1DT DT—干球温度 WBGT指数确定后,结合作业者能量代谢值,可确定特定 工作条件下,作业者的合理劳动时间。
下表为美国工业卫生委员会推荐的各种不同的劳 动休息时间制度的三球温度指数阈值,直观的说明 了在不同劳动强度和劳动休息制度下,对工作环境 的微气候条件的限制。
卡他度的测定: 将卡他温度计放入60-80℃的热水中,使酒精上升
到上部空间的1/3处,取出擦干(测量干卡他度)后 挂在测定空间点。随着液球的散热,温度下降,酒精 液面不断下降。记录由38℃降到35℃所需要的时间。 然后按下式计算卡他度H
H=F/T H—卡他度(mJ/cm2.s) F—卡他温度计常数 T—由38℃降至35℃所经过的时间(s)。 卡他度分为干卡他度和湿卡他度,前者反映对流 和辐射的散热效果,后者反映对流、辐射和蒸发的综 合散热效果。一般而言,H越大,环境散热越好。
二、微气候对人体的影响
1、人类对变化无常的气候的适应方法 (1)改善自身的生活条件来适应,如建造房屋,
穿合适的衣服,使用空调等; (2)人体的生理调节机制,有一套能保持体内
温度相对稳定的热调节系统。调节机制主要是收缩 或扩张机体深处和体表的血管、出汗和发抖。
2、人体的热平衡 人体单位时间的蓄热量(以下单位都为kJ/s)
气温和湿度均高,但辐射强度不大。如通风不良 就形成高温高湿和低气流的湿热环境。
(3)夏季露天作业 高温和热辐射主要来源是太阳辐射,夏季露天作
业还受地表和周围物体二次辐射源的附加热作用。 2、高温作业环境条件下人体的生理特征
热应激效应:若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时,人 体产生热积蓄,使呼吸与心率加快,皮肤表面血管 的血流量急剧增加,甚至可达正常值的七倍之多, 这称为热应激效应。
微气候环境直接影响人的情绪、疲劳程度、健 康、舒适感觉和工作效率,不良的微气候环境条 件会增加人的疲劳感、降低劳动效率,影响人的 健康。
一、微气候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1、空气温度
(1)概念:空气的冷热程度。 (2)影响因素:大气温度、太阳辐射和作业场所的热源等。 (3)单位及其换算 摄氏温标(℃)和华氏温标(°F)。华氏温标(符号为°F) 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32°F,水的沸点为212°F, 中间有180等分,每等分为华氏1度。 两种温标的换算公式如下:
针对这个情况,J.E.Bosen提出了一个不舒适指 数DI来综合表征人体对温度湿度环境的感觉。
DI=(干球温度+湿球温度)×0.72+0.46 不足之处是没有考虑风速的影响。 生活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们感到舒适的 气候条件也有所区别,当不适指数在70附近时, 人感觉比较舒适。
2、有效温度 有效温度是一个将干球温度、湿度、空气流速对
(4)热辐射强度 热辐射体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所辐射出的热量
称为物体的热辐射强度(J/cm2.min)。 测量工具:黑球温度计,它是一种球形温度计,
球内插一支水银温度计。打开热辐射源,黑球温度 上升,关闭热辐射源,黑球温度下降,其差值为实 际辐射温度。
5、微气候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人类作业或起居环境中,气温、湿度、热辐射
和气流速度对人体的影响是可以相互替代的。某一 参数的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可以用另一参数的相互 变化所补偿。
微气候对人体的影响是由其构成因素共同作用产 生的,必须综合评价微气候条件。 微气候指标:
把微气候参数以及对冷热感觉有显著影响的微气 候参数的各种组合的综合指标,称之为微气候指标。 如:空气温度和周围表面温度;空气温度、气流速 度和相对湿度;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
五、微气候环境对人体自身的影响 (一)高温作业环境
1、高温作业环境的定义及分类 一般将热源散热量大于84kJ/(m2.h)的环境叫高温
作业环境。高温作业环境有三种类型: (1)高温强热辐射作业
生产场所具有各种不同的热源,通过传导、对流、 辐射散热,使周围物体和空气温度升高;周围物体 被加热后,又可成为二次热辐射源,使气温更高。 这类作业的气象特点是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而 相对湿度较低,形成干热环境。 (2)高温高湿作业
4、卡他度 卡他度是卡他温度计在平均温度为36.5℃(模拟
人体平均体温)时液球单位表面积上在单位时间内 所散发的热量。
卡他度实际上就是用卡他计液球的散热强度来模 拟人体的散热强度。
卡他度单位为mJ/(cm2.s)或mcal/(cm2.s)。其 中
1cal=4.1868J。 1千瓦时 = 0.86mcal
第三章 作业环境概述
第一节 作业环境概述
一、影响人机系统的环境因素
微气候、照明、噪声、振动、粉尘等,另外还有 失重、超重、异常气压、加速度、各种辐射等。
二、作业环境分区
1、不能忍受的作业环境 2、不舒适的作业环境 3、舒适的作业环境 4、最舒适的作业环境
第二节 微气候环境
微气候是指小范围环境(如工作或生活场所中) 局部气候条件,其组成包括空气温度、空气湿度、 气流速度(风速)和热辐射四个参数。
使人感觉舒适的有效温度区域,夏季比冬季舒适 温度高。
有效温度高时,人的判断力减退,误差增加。
人体对微气候环境的主观感觉,除与环境条件有 关外还与人体的着装、作业性质等因素有关。
作业种类
脑力作业 轻体力作业 重体力作业
舒适温度(℃) 15.5-18.3 12.7-18.9 10-16.9
不舒适温度(℃) 26.7
干卡他度 湿卡他度
较舒适的卡他度
轻劳动
中等劳动
>6
>8
>18
>25
重劳动 >10 >30
热感觉
很热 热 令人愉快 凉爽 冷
不同卡他度下的人的感觉
干式 3
3-4 4-6 8-9.5 >9.5
卡他度
湿式 10 10-12 12-18 18-20 >20
5、热指标
对热和湿度影响人体自身冷却能力的量度,美 国国家气象服务机构给出了一套热指标的体验体 系,如表5-4所示,每条线代表了对人有相同的总 体影响的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的组合。
S M C R W E
M—人体新陈代谢产热量 C—对流交换的热量,吸热为正,放热为负 R—辐射热交换,吸收辐射热为正,放出辐射热为 负 E—皮肤表面出汗和由肺部排出水分的蒸发作用带走
的热量 W—人体对外做功所消耗的热量
在上式右边,有时还增加传导热交换,它取决于 皮肤与环境(包括所接触的物体、空气等)的温差 以及所接触物体的面积大小及其导热系数。不知不 觉的散热可能对人体产生有害影响。
在工作人数不多的房间里,空气的最佳速度为 0.3m/s,而在拥挤的房间里为0.4m/s。室内温度和 湿度很高时,空气流速最好在1-2m/s。
四、微气候环境的综合评价
1、不舒适指数(DI) 舒伯特和希尔经过大量研究证明,最合适的湿
度[H,(%)]与气温(t,℃)的关系是
H=188-7.2t(12.2℃‹t‹26℃)
位为m/s。 (2)气流速度的影响因素 除受风力影响外,主要是由于冷热空气对流所致。
冷热温差越大,产生的气流也越大。 测定室内气流速度一般用热球微风仪,这是一种
测量低风速的仪器(0.05—1m/s),另外,比较常 见的有便携式电子微风仪、手持式风向风速仪和智 能热风式风速仪。
4、热辐射 (1)概念:物体在绝对温度大于0K时的辐射能量。 (2)特性
核心温度取决于作业的负荷(劳动强度)。核心 温度tR与作业负荷M的关系式为:
tR=37.0+0.0019M 式中,tR为核心温度(℃),M为作业负荷(W)
3、高温作业环境对人体的生理影响 (1)心血管反应:一是皮肤的血管扩张,使供给
体内热量的血液流向皮肤,升高皮肤温度;二是心率 增加,心脏输出量能够增加50%-75%。
三、人体对微气候环境的主观感受
人体对微气候环境的主观感觉,即心理上是否感到 满意、舒适,是进行微气候环境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舒适的含义有两种:第一,人主观感到的舒适度;第 二,人体身体上的适宜度。比较常用的是以人的主观 感觉作为标准的舒适度,它往往影响工作效率。
1、舒适温度及其影响因素
所谓舒适温度是对某一温度范围而言的,生理学上 常规定:人坐着休息,穿着薄衣服,无强迫热对流, 未经热习服的人所感到的舒适温度。按照这一标准测 定的温度一般是18到24摄氏度。
人体温暖感或冷感的影响综合成一个单一数值的任 一指标。它在数值上等于产生相同感觉的静止饱和 空气的温度。换句话说,有效温度是指在某种干球 温度、湿球温度和风速下,人体的温热感觉与相对 湿度100%、风速为0时有同样感觉的等效温标。
当人穿正常衣服从事轻劳动的情况下,可以根据 干球温度、湿球温度、气流速度和有效温度图得出 有效温度。
热辐射是一种红外线,它不能加热气体,但能被 周围物体所吸收而转变成热能,从而使物体升温, 成为二次辐射源。 (3)正辐射与负辐射
当周围物体表面温度超过人体表面温度时,周围 物体向人体辐射热能使人体受热,称为正辐射。
当周围物体表面温度低于人体表面温度时,人体 向周围物体辐射热能使物体受热,称为负辐射。
持续的高温环境会使心脏负担加重,脉搏加速, 导致热循环机能失调,造成急性中暑或热衰竭。热 衰竭是由热疲劳引起的全身倦怠,食欲不振,体重 减少,头痛、失眠、无力等症状。长期接触高温的 工人,其血压比一般高温作业及非高温作业的工人 高。
高温作业环境条件下,人体耐受度与人体“核心” 温度有关。核心温度低于38℃,一般不会引起热疲 劳。通常用直肠温度表示人体的核心温度。据研究, 直肠温度=人脑温度=肝脏温度=右心房温度 +0.6℃=口腔温度+0.4℃
允许接触高温的WBGT阈
作业种类
轻作业 值 中等作业
重作业
持续作业
75%劳动, 25%休息
50%劳动, 50%休息
25%劳动பைடு நூலகம் 75%休息
30 30.6
31.4
32.2
26.7 28.0
29.4
31.1
25.0 25.9
27.9
30.0
我国也制定了GB/T17244-1998"热环境根据 WBGT指数(湿球黑球温度)对作业人员热负荷的 评价",它根据WBGT指数变化情况,并以作业人 员8h工作日平均能量代谢率为基础,将热环境的评 价标准分为四级,说明在不同劳动强度下,作业人 员对热负荷的感觉。
度,记做
f 100%
F
相对湿度在70%以上称为高气湿,低于30%称 为低气湿。
相对湿度可用通风干湿表或干湿球温度计测量。 人们根据干球、湿球温度可以从相应的表格中找到 相应的相对湿度。
在高温条件下,高湿度让人感到闷热; 在低温条件下,高湿度让人感到阴冷。
3、气流速度 (1)概念:空气的流动速度,又叫空气流速,单
23.9
21.1-23.9
3、三球温度指数WBGT(也称湿球黑球温度)
综合考虑了干球温度、相对湿度、平均辐射温度和风速等 4个环境因素的综合温标,也是综合评价人体接触作业环境热 负荷的一个基本参量。
热负荷:指人体在热环境中作业时的受热程度,取决于体 力劳动的产热量和环境与人体间热交换的特性。 WBGT的计算如下: (1)室内外无太阳辐射时(室内、阴天或夜间)
衣内微气候:
衣服与皮肤之间微小空间的温度、湿度和风速的 总称。
舒适的衣内微气候的范围并不宽,一般是指温度 32摄氏度,湿度40%到60%之间,风速10到 40cm/s之间。
理想的衣服一般是指根据外界环境条件和人体活 动状态不同,能挡住或转移水分和热,具有使衣服 内微气候经常保持在舒适范围内的调节功能。
T (OF) 9 t(OC) 32 5
2、空气湿度
(1)概念:空气的干湿程度。
(2)绝对湿度:在一定温度下,每立方米(m3)
空气中所含的水蒸气克数称为绝对湿度。
(3)相对湿度:某种温度、压力条件下空气中的
水蒸气压强f与相同温度、压力条件下空气的饱和水
蒸气压强F之百分比为该温度、压力条件下的相对湿
影响舒适温度的因素主要包括:季节、劳动条件、 衣服、地域、性别和年龄等。
热习服:指不间断或反复居住在高温气候中,身体 会逐渐适应这种特殊的气候条件,身体对抗热应激 的稳定性得到发展,对炎热的耐受能力提高,出现 热适应状态。
2、舒适湿度
舒适湿度一般为40%-60%。高温高湿对人的感 觉和工作效率的消极影响极大。 3、舒适的风速
WBGT=0.7WB+0.2GT+0.1DT DT—干球温度 WBGT指数确定后,结合作业者能量代谢值,可确定特定 工作条件下,作业者的合理劳动时间。
下表为美国工业卫生委员会推荐的各种不同的劳 动休息时间制度的三球温度指数阈值,直观的说明 了在不同劳动强度和劳动休息制度下,对工作环境 的微气候条件的限制。
卡他度的测定: 将卡他温度计放入60-80℃的热水中,使酒精上升
到上部空间的1/3处,取出擦干(测量干卡他度)后 挂在测定空间点。随着液球的散热,温度下降,酒精 液面不断下降。记录由38℃降到35℃所需要的时间。 然后按下式计算卡他度H
H=F/T H—卡他度(mJ/cm2.s) F—卡他温度计常数 T—由38℃降至35℃所经过的时间(s)。 卡他度分为干卡他度和湿卡他度,前者反映对流 和辐射的散热效果,后者反映对流、辐射和蒸发的综 合散热效果。一般而言,H越大,环境散热越好。
二、微气候对人体的影响
1、人类对变化无常的气候的适应方法 (1)改善自身的生活条件来适应,如建造房屋,
穿合适的衣服,使用空调等; (2)人体的生理调节机制,有一套能保持体内
温度相对稳定的热调节系统。调节机制主要是收缩 或扩张机体深处和体表的血管、出汗和发抖。
2、人体的热平衡 人体单位时间的蓄热量(以下单位都为kJ/s)
气温和湿度均高,但辐射强度不大。如通风不良 就形成高温高湿和低气流的湿热环境。
(3)夏季露天作业 高温和热辐射主要来源是太阳辐射,夏季露天作
业还受地表和周围物体二次辐射源的附加热作用。 2、高温作业环境条件下人体的生理特征
热应激效应:若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时,人 体产生热积蓄,使呼吸与心率加快,皮肤表面血管 的血流量急剧增加,甚至可达正常值的七倍之多, 这称为热应激效应。
微气候环境直接影响人的情绪、疲劳程度、健 康、舒适感觉和工作效率,不良的微气候环境条 件会增加人的疲劳感、降低劳动效率,影响人的 健康。
一、微气候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1、空气温度
(1)概念:空气的冷热程度。 (2)影响因素:大气温度、太阳辐射和作业场所的热源等。 (3)单位及其换算 摄氏温标(℃)和华氏温标(°F)。华氏温标(符号为°F) 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32°F,水的沸点为212°F, 中间有180等分,每等分为华氏1度。 两种温标的换算公式如下:
针对这个情况,J.E.Bosen提出了一个不舒适指 数DI来综合表征人体对温度湿度环境的感觉。
DI=(干球温度+湿球温度)×0.72+0.46 不足之处是没有考虑风速的影响。 生活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们感到舒适的 气候条件也有所区别,当不适指数在70附近时, 人感觉比较舒适。
2、有效温度 有效温度是一个将干球温度、湿度、空气流速对
(4)热辐射强度 热辐射体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所辐射出的热量
称为物体的热辐射强度(J/cm2.min)。 测量工具:黑球温度计,它是一种球形温度计,
球内插一支水银温度计。打开热辐射源,黑球温度 上升,关闭热辐射源,黑球温度下降,其差值为实 际辐射温度。
5、微气候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人类作业或起居环境中,气温、湿度、热辐射
和气流速度对人体的影响是可以相互替代的。某一 参数的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可以用另一参数的相互 变化所补偿。
微气候对人体的影响是由其构成因素共同作用产 生的,必须综合评价微气候条件。 微气候指标:
把微气候参数以及对冷热感觉有显著影响的微气 候参数的各种组合的综合指标,称之为微气候指标。 如:空气温度和周围表面温度;空气温度、气流速 度和相对湿度;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
五、微气候环境对人体自身的影响 (一)高温作业环境
1、高温作业环境的定义及分类 一般将热源散热量大于84kJ/(m2.h)的环境叫高温
作业环境。高温作业环境有三种类型: (1)高温强热辐射作业
生产场所具有各种不同的热源,通过传导、对流、 辐射散热,使周围物体和空气温度升高;周围物体 被加热后,又可成为二次热辐射源,使气温更高。 这类作业的气象特点是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而 相对湿度较低,形成干热环境。 (2)高温高湿作业
4、卡他度 卡他度是卡他温度计在平均温度为36.5℃(模拟
人体平均体温)时液球单位表面积上在单位时间内 所散发的热量。
卡他度实际上就是用卡他计液球的散热强度来模 拟人体的散热强度。
卡他度单位为mJ/(cm2.s)或mcal/(cm2.s)。其 中
1cal=4.1868J。 1千瓦时 = 0.86mcal
第三章 作业环境概述
第一节 作业环境概述
一、影响人机系统的环境因素
微气候、照明、噪声、振动、粉尘等,另外还有 失重、超重、异常气压、加速度、各种辐射等。
二、作业环境分区
1、不能忍受的作业环境 2、不舒适的作业环境 3、舒适的作业环境 4、最舒适的作业环境
第二节 微气候环境
微气候是指小范围环境(如工作或生活场所中) 局部气候条件,其组成包括空气温度、空气湿度、 气流速度(风速)和热辐射四个参数。
使人感觉舒适的有效温度区域,夏季比冬季舒适 温度高。
有效温度高时,人的判断力减退,误差增加。
人体对微气候环境的主观感觉,除与环境条件有 关外还与人体的着装、作业性质等因素有关。
作业种类
脑力作业 轻体力作业 重体力作业
舒适温度(℃) 15.5-18.3 12.7-18.9 10-16.9
不舒适温度(℃) 26.7
干卡他度 湿卡他度
较舒适的卡他度
轻劳动
中等劳动
>6
>8
>18
>25
重劳动 >10 >30
热感觉
很热 热 令人愉快 凉爽 冷
不同卡他度下的人的感觉
干式 3
3-4 4-6 8-9.5 >9.5
卡他度
湿式 10 10-12 12-18 18-20 >20
5、热指标
对热和湿度影响人体自身冷却能力的量度,美 国国家气象服务机构给出了一套热指标的体验体 系,如表5-4所示,每条线代表了对人有相同的总 体影响的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的组合。
S M C R W E
M—人体新陈代谢产热量 C—对流交换的热量,吸热为正,放热为负 R—辐射热交换,吸收辐射热为正,放出辐射热为 负 E—皮肤表面出汗和由肺部排出水分的蒸发作用带走
的热量 W—人体对外做功所消耗的热量
在上式右边,有时还增加传导热交换,它取决于 皮肤与环境(包括所接触的物体、空气等)的温差 以及所接触物体的面积大小及其导热系数。不知不 觉的散热可能对人体产生有害影响。
在工作人数不多的房间里,空气的最佳速度为 0.3m/s,而在拥挤的房间里为0.4m/s。室内温度和 湿度很高时,空气流速最好在1-2m/s。
四、微气候环境的综合评价
1、不舒适指数(DI) 舒伯特和希尔经过大量研究证明,最合适的湿
度[H,(%)]与气温(t,℃)的关系是
H=188-7.2t(12.2℃‹t‹26℃)
位为m/s。 (2)气流速度的影响因素 除受风力影响外,主要是由于冷热空气对流所致。
冷热温差越大,产生的气流也越大。 测定室内气流速度一般用热球微风仪,这是一种
测量低风速的仪器(0.05—1m/s),另外,比较常 见的有便携式电子微风仪、手持式风向风速仪和智 能热风式风速仪。
4、热辐射 (1)概念:物体在绝对温度大于0K时的辐射能量。 (2)特性
核心温度取决于作业的负荷(劳动强度)。核心 温度tR与作业负荷M的关系式为:
tR=37.0+0.0019M 式中,tR为核心温度(℃),M为作业负荷(W)
3、高温作业环境对人体的生理影响 (1)心血管反应:一是皮肤的血管扩张,使供给
体内热量的血液流向皮肤,升高皮肤温度;二是心率 增加,心脏输出量能够增加50%-75%。
三、人体对微气候环境的主观感受
人体对微气候环境的主观感觉,即心理上是否感到 满意、舒适,是进行微气候环境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舒适的含义有两种:第一,人主观感到的舒适度;第 二,人体身体上的适宜度。比较常用的是以人的主观 感觉作为标准的舒适度,它往往影响工作效率。
1、舒适温度及其影响因素
所谓舒适温度是对某一温度范围而言的,生理学上 常规定:人坐着休息,穿着薄衣服,无强迫热对流, 未经热习服的人所感到的舒适温度。按照这一标准测 定的温度一般是18到24摄氏度。
人体温暖感或冷感的影响综合成一个单一数值的任 一指标。它在数值上等于产生相同感觉的静止饱和 空气的温度。换句话说,有效温度是指在某种干球 温度、湿球温度和风速下,人体的温热感觉与相对 湿度100%、风速为0时有同样感觉的等效温标。
当人穿正常衣服从事轻劳动的情况下,可以根据 干球温度、湿球温度、气流速度和有效温度图得出 有效温度。
热辐射是一种红外线,它不能加热气体,但能被 周围物体所吸收而转变成热能,从而使物体升温, 成为二次辐射源。 (3)正辐射与负辐射
当周围物体表面温度超过人体表面温度时,周围 物体向人体辐射热能使人体受热,称为正辐射。
当周围物体表面温度低于人体表面温度时,人体 向周围物体辐射热能使物体受热,称为负辐射。
持续的高温环境会使心脏负担加重,脉搏加速, 导致热循环机能失调,造成急性中暑或热衰竭。热 衰竭是由热疲劳引起的全身倦怠,食欲不振,体重 减少,头痛、失眠、无力等症状。长期接触高温的 工人,其血压比一般高温作业及非高温作业的工人 高。
高温作业环境条件下,人体耐受度与人体“核心” 温度有关。核心温度低于38℃,一般不会引起热疲 劳。通常用直肠温度表示人体的核心温度。据研究, 直肠温度=人脑温度=肝脏温度=右心房温度 +0.6℃=口腔温度+0.4℃
允许接触高温的WBGT阈
作业种类
轻作业 值 中等作业
重作业
持续作业
75%劳动, 25%休息
50%劳动, 50%休息
25%劳动பைடு நூலகம் 75%休息
30 30.6
31.4
32.2
26.7 28.0
29.4
31.1
25.0 25.9
27.9
30.0
我国也制定了GB/T17244-1998"热环境根据 WBGT指数(湿球黑球温度)对作业人员热负荷的 评价",它根据WBGT指数变化情况,并以作业人 员8h工作日平均能量代谢率为基础,将热环境的评 价标准分为四级,说明在不同劳动强度下,作业人 员对热负荷的感觉。
度,记做
f 100%
F
相对湿度在70%以上称为高气湿,低于30%称 为低气湿。
相对湿度可用通风干湿表或干湿球温度计测量。 人们根据干球、湿球温度可以从相应的表格中找到 相应的相对湿度。
在高温条件下,高湿度让人感到闷热; 在低温条件下,高湿度让人感到阴冷。
3、气流速度 (1)概念:空气的流动速度,又叫空气流速,单
23.9
21.1-23.9
3、三球温度指数WBGT(也称湿球黑球温度)
综合考虑了干球温度、相对湿度、平均辐射温度和风速等 4个环境因素的综合温标,也是综合评价人体接触作业环境热 负荷的一个基本参量。
热负荷:指人体在热环境中作业时的受热程度,取决于体 力劳动的产热量和环境与人体间热交换的特性。 WBGT的计算如下: (1)室内外无太阳辐射时(室内、阴天或夜间)
衣内微气候:
衣服与皮肤之间微小空间的温度、湿度和风速的 总称。
舒适的衣内微气候的范围并不宽,一般是指温度 32摄氏度,湿度40%到60%之间,风速10到 40cm/s之间。
理想的衣服一般是指根据外界环境条件和人体活 动状态不同,能挡住或转移水分和热,具有使衣服 内微气候经常保持在舒适范围内的调节功能。
T (OF) 9 t(OC) 32 5
2、空气湿度
(1)概念:空气的干湿程度。
(2)绝对湿度:在一定温度下,每立方米(m3)
空气中所含的水蒸气克数称为绝对湿度。
(3)相对湿度:某种温度、压力条件下空气中的
水蒸气压强f与相同温度、压力条件下空气的饱和水
蒸气压强F之百分比为该温度、压力条件下的相对湿
影响舒适温度的因素主要包括:季节、劳动条件、 衣服、地域、性别和年龄等。
热习服:指不间断或反复居住在高温气候中,身体 会逐渐适应这种特殊的气候条件,身体对抗热应激 的稳定性得到发展,对炎热的耐受能力提高,出现 热适应状态。
2、舒适湿度
舒适湿度一般为40%-60%。高温高湿对人的感 觉和工作效率的消极影响极大。 3、舒适的风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