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押题八改革开放后的社会转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点押题(八)
一、选择题
1.《中国经济60年》中写道:“自从1985年广东省的广州、佛山、江门、湛江等四个市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城市’,经过十来年的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从辽东半岛到广西沿海一线涌现了已经初步形成成片市场、经济具有很强活力的地区.”从中可以看出()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从上述四个城市开始
B.改革开放促进了沿海地区经济发展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起来
D.全方位、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解析:选B“经过十来年的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从辽东半岛到广西沿海一线涌现了已经初步形成成片市场、经济具有很强活力的地区”表明改革开放促进了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故选B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从1984年开始的,排除A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起来是在21世纪初,排除C项;全方位、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是在21世纪初,排除D项。

2.(2019·安徽毛坦厂中学高三联考)下表是根据陈锡《从农村改革四十年看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绘制的我国农村从1978年
到1984年的某些变化。

这一表格反映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使我国绝大多数农民彻底地摆脱了贫困
B.促进我国非农产业人数大增
C.使农村增产增收与解决贫困的效果明显
D.加速了我国农村的土地流转
解析:选C“从1978年到1984年的某些变化"表格中,主要明显增长的是“人均纯收入”以及“农村贫困人口"的大幅度减少,故选C项;没有体现“农村贫困人口”与总人数的比例,不能进行综合判断,排除A项;“农村从1978年到1984年的某些变化"表中没有体现农村人口从事职业的变化,排除B项;“表格”里
没有说明“土地流转"的事项,排除D项。

3.(2019·云南二模)一定条件下,我国的县可以整县改市,例如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400人以上,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12万等指标。

据统计,1986~1988年,平均每年新设县级市数量达21。

3个,这期间县级市涌现的主要原因是()
A.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
B.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D.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解析:选B据材料“整县改市"的条件是“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400人以上,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12万等指标”“1986~1988年,平均每年新设县级市数量达21。

3个”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结果,故选B项;据所学21世纪初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排除A项;据所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不改变土地所有制的前提下变革土地经营权,并未引起非农产业人口的大量增加,排除C项;据所学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是扩大这些城市的经济活动权限,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4.1978年至1992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重要法律230多部,其中主要包括《1982年宪法》《刑法》《民法通则》等。

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出现了一个立法高峰,通过了《公司法》
《合伙企业法》等多部法律。

上述法律()
①保障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②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③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④逐步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选B1949年到1956年为过渡时期,与材料所属时间1978年以后不符,故①错误;1954年宪法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故②错误;“1978年至1992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重要法律230多部",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故③正确;大量法规的建立有利于完善法律体系,故④正确,B项符合题意。

5.(2019·四川雅安三模) 读1982~1999 年《人民日报》中外合资企业广告抽样统计表,表中1991年前后广告内容的变化反映了()
A.外资在中国市场占主导地位
B.轻工业产品成为合资的主要领域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完全建立
D.外资对中国市场信任度不断增强
解析:选D由材料可知1982~1999 年中外合资企业规模扩大,由轻工业向重工业合资的趋势加强,体现了外资对中国市场的信任,故选D项;“主导地位”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抽样调查统计,中外合资轻重工业均占有一定的比例,排除B项;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排除C项。

6.下面为新时期中国重大外交事件(部分)表,反映了新时期中国()
A.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方针
C.积极参与多种区域性合作组织的活动
D.坚持实施结伴不结盟政策
解析:选A根据所学知识,联合国有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原子能组织等18个专门机构,从材料上看,其罗列的新中国外交成就均是以联合国为中心展开多边外交,故选A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排除B 项;C、D两项材料未体现,均排除。

二、非选择题
7.(2019·浙江衢州四校高三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是实行计划管理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指令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相结合、计划管理以市场为基础的管理体制。

1953年,国家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并宣布向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过渡以后,随着国民经济加紧运行(注:大意是指在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加速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推进,为了与这种经济紧运行和逐步单一的公有制相适应,在管理体制方面,也逐渐由以市场为基础的计划与市场相结合转向计划经济。

到1956年底,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生产要素市场基本消亡,产品市场也在国家的计划控制之下,形成了以指令性计划为主、指导性计划为辅的计划经济体制.
——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简史》材料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强调物质利益在调集工人农民积极性上的重要性,但是仍沿着计划经济的思路用政府的力量来调整农、轻、重的比例;后来承认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作用,但是强调“计划为主、市场为辅";再到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当时的定位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次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林毅夫:转型国家需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经济体制变化的主要表现,并说明其变化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举措。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逐渐由以市场为基础的计划与市场相结合转向计划经济”概括出由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转变为完全的计划经济。

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向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过渡"得出斯大林模式的影响;根据材料一“随着国民经济加紧运行”得出国民经济建设的加速;根据材料一“到1956年底,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得出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计划为主、市场为辅”“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等信息得出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列举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等等.
答案:(1)表现:由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转变为完全的计划经济。

原因: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国民经济建设的加速;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2)问题: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举措: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